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企業家要有信心,也要做好應對最壞情況的準備

2020-11-26 騰訊網

封面新聞記者熊英英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似乎給中國經濟按下了「暫停鍵」,各行各業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現金流吃緊、客流量驟減、原材料緊缺.....擺在面前的種種難題,讓企業家們感受到寒意。

面對這場疫情大考,企業到底應該如何應對?企業家們又是如何看待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今日起,封面新聞聯合川商總會共同推出「經濟戰疫ING」系列報導。對話多位一線企業家,聚焦戰疫時代的企業真實生存狀況與企業家應對之策。

首期我們對話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他認為當下對企業家而言,是要往好的方面去想,同時也要做好應對最壞情況的準備,對企業而言,所謂的積極自救就是積極復工。

李飈:四川省工商聯副主席、川商總會輪值會長、海特集團董事長

1月24日判斷這是持久戰

成立防控疫情工作小組

封面新聞:海特是什麼時候開始復工的?

李飈:我們很早就復工了,有些地方春節就沒怎麼停。放假之前就已經在做準備,包括購買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1月24日,我們決定成立防控疫情工作小組,26日拉了微信工作群,建立日報工作制度,要求各位負責人每天下午4點通報疫情防控信息。當時就判斷,這可能是一場持久戰。

我們覺得疫情會有個爆發期,預料到假期可能會延長,所以要求我們的人員提前返回駐地。同時,開始做復工的準備,包括要不要關閉食堂,但考慮到員工在外用餐更危險,還是決定要繼續開放,作好防控。此外,凡近期到過湖北的都要進行隔離觀察。

同時,要求所有管理人員要學習相關防疫知識,自己要懂;其次,明確規矩後要嚴格執行,每個人都不例外;第三,高管們要積極動用朋友圈,儘可能找到一些合格的防護用品的資源,匯總上報,合理調配。

在這期間,我們也在商量捐款事宜。1月26日向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捐贈了100萬元。之後通過海外渠道採購到2萬套防護服,已經陸續送抵成都,捐贈給高新區和華西醫院以及湖北防疫前線。

企業停工1個月損失

10個月都補不回來

封面新聞:做了這麼多準備工作,現在公司的日常經營是否受到影響?

李飈:影響是肯定會有的。現在面臨的困難,首先肯定是成本增加了,不管是補貼也好,還是物料採購成本都增加了,經營成本也增加了。因為隨時要用口罩,原來1塊多錢的口罩,現在都變成5塊了,我們還從市場上去買高價。

業務方面影響也很大,包括物流運輸,上下遊的鏈條都不能正常運轉。可能有的企業無法復工,產業鏈就斷掉了。你要知道企業停1個月,10個月都補不回來,確實是衝擊太大,就那麼一點的利潤,現在變成全為負數。

相比其他企業,我們可能稍微好一些,因為積極做了準備,提前復工的話,損失就會小一些。不管怎麼樣,這兩個月可能會不太好,但起碼不是在淨虧。

自救也需要政策支持

唯有復工可緩解企業恐慌

封面新聞:疫情之下,你認為哪些行業可能受到的影響特別大?

李飈:所有企業都有風險,除了輕資產類的企業,可能相對好一些。創新科技和製造企業,它的人力成本會很高,可能壓力比較大;其次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還有即時消費型企業,特別是餐飲、購物等,損失也會很大。

很多企業春節之前剛發了年終獎,現在正是資金流最脆弱的時候,放假期間還要支付員工工資。現在因為疫情假期延長,帶來的打擊非常大,它是有乘數效應的。

雖然政府說不要大規模裁員,但是我覺得有的地方裁員是很正常的,你沒有政策,他怎麼不裁。這個時候,國家一定要出臺一些政策來支持企業自救。

封面新聞:哪些政策是企業目前最需要的?

李飈:首先是解決缺資金的問題,企業資金消耗太大,都拿去發工資、交利息了;其次,要讓企業經營下去,還要降利息。另一方面,我覺得國家應該在企業做好防控的基礎上,積極支持復工。只有儘快復工,才能夠緩解大家的恐慌。企業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復工,你想他恐不恐慌?因為他不知道還能不能貸到款,還能不能支持他繼續幹這個事。

對政府部門來說,現在正是需要送政策上門的時候,不能「光打雷不下雨」。比如說,現在企業希望得到信貸的支持,但銀行你都沒有對企業客戶一個個去做梳理、去打電話,「一企一策」是不是還沒有做到。

黑天鵝會出現也總會過去

企業做好自己就是最大貢獻

封面新聞:企業要打好這場抗疫戰,你有沒有什麼建議?

李飈:其實大家都有清醒的認識,總會有這樣的「黑天鵝」出現,但最終一定會過去。

對於企業自身來說,更多的還是要保持信心,一定不要搞「鴕鳥政策」,要積極面對,做好防控。復工才是自救,我們現在也在努力,儘量減少損失,儘快恢復產能。

而這次疫情也告訴我們,企業一定要練好內功。同時,我們的醫療衛生還有很多的短板,這次暴露出來應急保障這方面還有所欠缺。

既然疫情已經來了,企業做好自己,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認真分析當前形勢,根據企業的自身情況,做明確明智和果斷的決策。其次,是把自身的情況向當地相關機構反映,爭取支持。

相關焦點

  • 全國人大代表、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 - 中國企業報-電子報
    5月22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民營經濟好起來了,民生就好起來了。」 「求真務實的好報告」 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不少亮點得到與會企業代表的關注和點讚。「今年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是求真務實的好報告,我完全贊成。」
  • 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堅持創新驅動 加快企業發展
    《中國航空報》:在天津直博會期間海特集團將發布哪些新產品? 李飈:在裝備方面,我們帶來了直升機絞車,救援絞車是裝配在包括直20在內的直升機上,在救援過程中主要起到通地連接的作用。目前這款絞車的起重可達到272千克,可以有效保證直升機的安全。我們還展出一款新型發動機的控制器。發動機的數字控制器一直是發動機研發的一個難點,海特已經搭建了發動機控制器產業研發平臺, 共進行了七型產品的研發。
  • 全國人大代表、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建議國家在產業基金和產業政策...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銀昕 | 全國兩會現場報導(《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胡巍 攝)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將李飈說。近年來,除長三角、環渤海和珠三角等傳統核心產業集聚區外,中西部地區集成電路產業也迅速崛起,成都則是其中最主要力量,已成為全國集成電路產業重要聚集區,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涵蓋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封測、設備及材料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 海特集團摩洛哥參建3萬畝科技城,海特高新:與上市公司無關
    現年46歲的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一條百度百科。這條剛剛更新的詞條顯示,就在3月20日,海特集團作為惟一外資企業將參與建設一個佔地約2000公頃、位於摩洛哥的「丹吉爾穆罕默德六世科技城」項目。
  • 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參加第三屆進博會並籤署合作協議
    11月6日,中國進出口銀行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支持進口融資籤約儀式,四川海特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籤署全面業務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將充分運用總行專門制定的「進博融2020」專項服務方案,支持四川海特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進口重要資源、關鍵技術和設備,並為企業提供包括但不限於國別風險、匯率風險等方面的信息諮詢服務。
  • 李飈 海特集團董事長
    作為技術帶頭人和經營決策者,積極進行技術創新,組織建立質量體系,使海特高新先後取得高新技術企業、省四川企業技術中心、國標、國軍標、武器裝備承制單位等資質。同時,順應國家發展戰略,積極踐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 星雅航空集團與海特實業籤署戰略協議,成立西南通航公司
    5月17日,星雅航空集團與海特實業在四川成都就共同推動西南地區通航發展達成合作共識,締結戰略聯盟並組建合資公司。自此,星雅西南通用航空(成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星雅航空集團董事長、總裁陳柏儒先生與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先生等一行出席了此次籤約儀式。
  • 每經獨家專訪海特生物董事長陳亞:藥物研發將沒有中間地帶,抗擊...
    當今世界,應對細菌和病毒將會是一場持久戰。比如,海特生物正嘗試進軍高端原料藥產業及抗病毒藥物的關鍵中間體,這就是我們的準備。」那麼,海特生物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CPT對公司又有什麼發展意義?公司董事長對生物醫藥行業又有何種見解?自海特生物上市伊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一直關注公司發展,並曾實地探訪研究,與公司包括董事長、董秘、研究人員等進行過深入交流。近日,在重磅新藥CPT項目揭盲後,海特生物董事長陳亞通過微信語音方式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獨家專訪,針對外界關注的問題進行了回應。
  • 德龍集團董事長丁立國:落實「津八條」 堅定混改信心
    內容提要:在昨日舉行的天津2019.中國企業家大會上,德龍集團董事長丁立國分享了國企混改經驗。他認為,企業要堅定混改信心,加大整改力度。天津北方網訊:在昨日舉行的天津2019.中國企業家大會上,德龍集團董事長丁立國分享了國企混改經驗。
  • ...找到發展之「機」杭州企業家實踐出三大關鍵詞信心!轉型!創新!
    昨天下午,市工業經濟聯合會、市企業聯合會、市企業家協會(簡稱市「三會」)舉行「戰疫情、謀發展」企業家座談會,就「危」中尋「機」展開探討。與會的80位企業家,來自製造業、生物醫藥、信息產業、服務業、金融等多個領域。其中,西子聯合、巨星科技、萬事利集團、勝達集團、海康威視、網易等14位企業家代表發言。
  • 攀登者·企業家訪談錄①|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企業家就是要有擔
    首期對話嘉賓是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燕。華熙生物榮登山東民企十強產業10強榜單,於2019年11月在科創板上市。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新發展格局,趙燕和她的團隊將如何勇擔社會責任,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近期,趙燕做客「攀登者·企業家訪談錄」,分享了她的心路歷程。
  • 企業家談企業家精神丨紅螞蟻裝飾集團董事長李榮:在堅守之中追求極致
    【編者按】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企業家要帶領企業戰勝當前的困難,走向更輝煌的未來,就要弘揚企業家精神,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中國江蘇網、新江蘇客戶端聯合推出「企業家談企業家精神」特別策劃,以訪談、署名文章等形式展現企業家的思考與作為。本期「企業家談企業家精神」邀請紅螞蟻裝飾集團董事長李榮談談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 利亞德集團李軍董事長榮獲「金質量卓越企業家獎」
    來源:時刻頭條日前,「2020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暨『金質量』獎頒獎典禮已成功在上海舉行,利亞德集團董事長李軍榮獲2020金質量「卓越企業家獎」。在頒獎典禮後,舉行了圍繞「中國製造業的全球競爭力」「雙循環戰略對製造業影響」等話題的圓桌論壇,李軍董事長與來自鹽津鋪子、蘇美達、市北高新、開能健康與黃山旅遊等5家上市公司的掌門人一起共商未來發展形勢。
  • 正大集團謝國民資深董事長:每個危機都是機會!
    泰國著名企業正大集團資深董事長謝國民近日接受媒體訪問時,做了一場精彩講述,他說:每個危機都是機會!謝董事長講話中文翻譯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這對每個企業而言都是一次重大危機,但是這個危機只是暫時的,我們應該辛苦一點,互相幫助、互相團結、共渡難關!
  • 馬雲對話潘基文:要像飛機進入雲層一樣,做好迎接顛簸的準備
    馬雲認為,未來20年,世界會有動蕩,比如技術和缺乏新領導力的挑戰等,但這是我們必須經歷的,我們也一定會度過的。綜合編輯|米娜頭圖來源|視頻截圖全球正面臨巨大挑戰,究竟該如何共同應對?我們要像進入雲層的飛機一樣,做好迎接顛簸的準備。以下為兩人對話精選:年輕人要相信未來,從小開始潘基文:你對於年輕人從零開始創業,有什麼建議?你肯定能激勵很多年輕人。馬雲:首先要相信未來。
  • 青島啤酒集團董事長黃克興——要做企業邊界開拓者
    歲末年初,企業家們要總結過往,想想前路。「2020年變化很多,我們很忙碌,但也很有成就感。」青島啤酒集團董事長黃克興說。企業家們都很忙,忙的事情千差萬別。作為青島啤酒集團的掌門人,2020年黃克興忙了些什麼?他所說的「成就感」來自哪裡?
  • 金盾集團董事長墜亡:60後企業家的產業「憧憬」與槓桿「懲罰」
    誰都沒有料到,三天之後,當地的知名企業金盾股份(300411.SZ)董事長、浙江金盾控股集團(以下簡稱「金盾集團」)法定代表人周建燦,在上虞一家五星級酒店墜樓身亡。10年前,知名導演謝晉,亦是在同一家酒店,猝然辭世,宛若昨日。令人唏噓的是,酒店三層對於本土知名企業的展示牆上,還赫然掛著「金盾控股」的牌子。
  • 中國企業家年會頒發第十一屆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山東黃金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玉民,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潘剛和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留平榮獲第十一屆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
  • 海特環保敖志平:從陶瓷轉戰新能源汽車
    重慶最早的海特環保(集團)有限公司,1995年成立時僅有3人。到今天,發展成擁有三大主營產業、覆蓋中國十多個省市,擁有28家全資實體子公司、2500名員工的綜合性民營企業。這一切都與他們有個敢於創新的董事長有著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