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獨家專訪海特生物董事長陳亞:藥物研發將沒有中間地帶,抗擊...

2021-01-09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獨家專訪海特生物董事長陳亞:藥物研發將沒有中間地帶,抗擊疫情是行業責任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22 12:16:47

陳亞表示:「生物醫藥企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有責任應對傳染病,但一切都建立在創新能力的基礎上。當今世界,應對細菌和病毒將會是一場持久戰。比如,海特生物正嘗試進軍高端原料藥產業及抗病毒藥物的關鍵中間體,這就是我們的準備。」

每經記者 吳治邦    每經編輯 梁梟    

在海特生物(300683,SZ)披露了「國家Ⅰ類新藥重組變構人腫瘤壞死因子相關凋亡誘導配體III期臨床試驗揭盲結果」(以下簡稱CPT)後,多家券商跟進發布對公司增持的評級報告。雖地處武漢,受到疫情影響,但其股價一掃前期低迷,更是曾連續收出十個漲停板,一時成為市場焦點。

那麼,海特生物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CPT對公司又有什麼發展意義?公司董事長對生物醫藥行業又有何種見解?自海特生物上市伊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一直關注公司發展,並曾實地探訪研究,與公司包括董事長、董秘、研究人員等進行過深入交流。

近日,在重磅新藥CPT項目揭盲後,海特生物董事長陳亞通過微信語音方式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獨家專訪,針對外界關注的問題進行了回應。

海特生物公司駐地 圖片來源:海特生物供圖

CPT項目會「再造一個海特」?

據海特生物2月27日晚間發布的公告,公司參股子公司北京沙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沙東)自主研發的重組變構人腫瘤壞死因子相關凋亡誘導配體(以下簡稱CPT)的Ⅲ期臨床試驗(CPT-MM301項目)——已達到臨床研究方案計劃的最終分析時間,並且與對照組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試驗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符合試驗預期。

陳亞對記者表示:「從新藥研發者的角度,這是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作為項目的投資者方海特生物,我認為這是一個新起點。我相信,上市公司的全體投資者也會這樣認為。」

據記者了解,海特生物為了入股北京沙東,除了付出現金的對價外,還同意了原北京沙東第一大股東君和企業有限公司在海特生物上市前的入股要求,而君和企業有限公司曾一度位列海特生物前十大股東。以上足以看出海特生物對CPT項目的重視。

此前,在與部分海特生物股東交流時,「CPT如成功,或將再造一個海特」的說法不脛而走。

陳亞則回應稱:「『如果成功,再造一個海特』的說法,無非是說CPT項目是真正的原創一類新藥,在多發性骨髓瘤的靶點上面,有一定的獨特性。從與試驗醫院溝通的情況來看,他們也是持一個樂觀的態度。」

未來藥物研發沒有中間地帶

從2018年9月市場傳出國家要試點帶量採購,到2018年12月確定採購中選品種,再到4+7帶量採購,「帶量採購、招採合一、保證使用」正在加速著醫藥行業的洗牌。從招採結果來看,尤其是以仿製藥等品種的價格出現了巨幅下跌,業內出現了「仿製藥企工業品估值」的聲音。

由此引發了行業巨震,部分藥企開始加大新藥的投入與研發。對於該現象,陳亞評論稱:「對於未來中國的製藥行業來說,藥物的研發劃分只可能有兩類,要麼是仿製藥,要麼是創新藥,不會有中間地帶。當然,仿製藥也很有市場前景,從美國的經驗來看,70%~80%的處方量就是用的是仿製藥,但費用只佔約20%。創新藥的處方量大約是佔20%左右,但佔的費用高達60%~70%。」

陳亞進一步指出:「仿製藥的研究,必須要仿得又好又快。仿得好,就必須要做好一致性評價。仿得遲,就趕不上國家的價格談判。因此,做好仿製藥,也很不容易。創新藥,我認為必須要準,必須要精準滿足患者的需求。」

「創新藥要必須要解決患者的病痛。當然,創新藥必須要新,跟一堆偽創新藥區分開來,必須又準又新。回到我們公司的宗旨,敬畏生命、無畏創新,面對創新不能懼怕。在維護生命健康面前,再大的投入都是值得的。在科學規劃的前提下,必須要有大投入的準備。」

外延式併購遵循「天時地利人和」

此前,海特生物連續十個交易日漲停,巨資投入的北京沙東CPT項目因而被外界矚目。事實上,在海特生物上市後,還曾耗資4.5億元收購天津市漢康醫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漢康)100%股權,耗資2005.25萬元獲得珠海經濟特區海泰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的控制權。

目前來看,不管是北京沙東還是天津漢康,都有著不錯的進展。尤其是巨資收購的天津漢康,超額完成了2018年的業績承諾。據券商研報指出,天津漢康所處的CRO行業保持了快速發展態勢,國內市場規模已由2011年的140億元增長至2018年約680億元,複合增速達25%。

過去幾年的A股市場,由併購商譽減值引發的上市公司業績暴雷層出不窮。在這一背景下,海特生物又有著怎樣的產業併購邏輯?陳亞告訴記者:「海特生物的外延式併購都是緊緊圍繞著主業,必須要有產業協同。比如天津漢康的收購,它提升公司小分子的研發能力,CPT項目的股權併購則是一個創新藥的研發。

陳亞概括稱:「我們的併購都遵循著『天時、地利、人和』。所謂天時,就是要看準行業趨勢;地利,就是必須交流溝通起來方便;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人和,必須要有共同的價值觀,相互認同,彼此坦誠相見」

據記者了解,海特生物耗巨資收購的天津漢康,其創始人嚴潔與陳亞本人已相識十多年。

談新冠疫情:疾控產品會有井噴式發展

海特生物成長於湖北省武漢市經濟開發區,主營業務為生物工程產品,凍乾粉針生產、銷售,設立有「湖北省罕見病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為武漢當地重要的生物製藥企業。而武漢是此次國內新冠疫情集中暴發的城市。

那麼,新冠疫情防治過程又會對醫療行業帶來何種影響?

陳亞表示:「首先是疾病控制,特別是傳染病控制方面,所涉及的產品會有井噴式發展;其次是醫生、個人的防護用品,原來認為很傳統的行業,未來會有很大的發展;第三,從治療角度來說,診斷試劑是病毒診療過程中最早用到的產品,然後再是治療型藥物、疫苗等。」

回到海特生物所處的細分行業,陳亞對記者表示:「生物醫藥企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有責任應對傳染病,但一切都建立在創新能力的基礎上。當今世界,應對細菌和病毒將會是一場持久戰。比如,海特生物正嘗試進軍高端原料藥產業及抗病毒藥物的關鍵中間體,這就是我們的準備。」

記者注意到,海特生物曾於2018年12月對外披露稱,擬投資10億元,在湖北省荊門化工循環產業園建設高端醫藥原料藥生產基地及製劑項目。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披露該事項最新進展。

封面圖片來源:海特生物供圖

相關焦點

  • 李飈 海特集團董事長
    將海特打造成「技術革新標兵」、「混合所有制標兵」、「軍民融合標兵」,對我國航空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技術上,帶領海特高新在技術服務上不斷革新,創新發展。其中,由本人帶領團隊自主研發的發動機全權限數字式電子控制技術打破了國外對我國航空發動機控制技術的封鎖,取得了18項發明專利(含3項國防專利),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並獲得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海特生物什麼時候上市 海特生物發行價格是多少?
    海特生物(300683)7月30日公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網上申購搖號中籤結果。中籤號碼共有46510個,每個中籤號碼只能認購500股武漢海特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那麼,海特生物什麼時候上市呢?隨小編來看看吧。
  • 專訪百利藥業董事長朱義:做首仿 做創新 做最好
    核心提示:9月2日,「2017年中國醫藥研發產品線最佳工業企業」榜單在2017年(第34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上揭曉。四川百利藥業以其在高端仿製藥及原研新藥上的亮眼表現成為川籍藥企代表入選。作為戰略合作媒體,39健康網也在會後對百利藥業董事長朱義進行了獨家專訪,傾聽百利藥業的創新之道。
  • 每經專訪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希姆·弗蘭克:沒有自上而下的幹預...
    每經記者 梁宏亮 實習記者 王思雨 每經編輯 梁宏亮2020年註定因其不平凡而載入史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觸動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格局深刻調整。在第一季,每日經濟新聞每經商學院將獨家對話六位諾貝爾獎得主,圍繞世界經濟前瞻、科技創新等問題,進行深度探討。本期,我們帶來的是對2017年諾貝化學學獎得主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教授的獨家專訪。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教授於1940年9月12日生於德國錫根,他因發明單粒子冷凍電鏡(cryoelectron microscopy)而聞名全球。
  • 每經專訪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從「雛鷹展翅」到「鷹擊長空...
    每經專訪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從「雛鷹展翅」到「鷹擊長空」TCL三十七年變革與創新 每日經濟新聞 2018
  • 海特生物到底有什麼「神藥」能走出十連板?
    2020-03-25 16:58:27 | 作者:火箭兵團 海特生物是因為國家Ⅰ類新藥——重組變構人腫瘤壞死因子相關凋亡誘導配體III期臨床試驗揭盲結果出來了,數據看上去是不錯
  • 【黃巖山博士專訪】創新型多靶點融合蛋白藥物研發的獨家經驗
    黃博士:每一個從事創新藥開發的研究人員,都希望有更高的產品研發成功率,但是這個答案可能永遠是無解的。在我個人的觀點是:1.首先應結合自己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開發領域和產品。團隊的長處是什麼?跟競爭對手相比,自己的優勢在哪裡?2.
  • 獨家專訪!基因編輯獲諾獎,其商業化發展3點關鍵
    獨家專訪!近日,藥智訪談獨家專訪了高聖生物醫藥董事長周勇,聽聽他眼裡的「基因魔剪」。高聖醫藥旗下「高創匯」生物醫藥專業眾創空間與早期藥物發現與孵化中心,可以對一些有價值的臨床前早期項目進行投資與孵化。希望今後更多有眼光的創投機構和上市企業能夠一起對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埠前移,也把一些投資機會留給未來有前景的臨床前早期項目。助推這一些早期項目邁過生物醫藥研發的「死亡之谷」,可以讓更多有價值的創新藥,可以順利進入臨床研究階段乃至獲批上市。
  • 獨家專訪!基因編輯獲諾獎,其商業化發展3點關鍵
    獨家專訪!基因編輯獲諾獎,其商業化發展3點關鍵來源:藥智網|露露君近日,國外兩位女性科學家發現了基因技術中的超級工具——CRISPR/Cas9基因剪刀,一舉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技術再次走入人們視線。
  • 全國人大代表、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 - 中國企業報-電子報
    5月22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民營經濟好起來了,民生就好起來了。」 「求真務實的好報告」 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不少亮點得到與會企業代表的關注和點讚。「今年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是求真務實的好報告,我完全贊成。」
  • 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堅持創新驅動 加快企業發展
    《中國航空報》:在天津直博會期間海特集團將發布哪些新產品?發動機的數字控制器一直是發動機研發的一個難點,海特已經搭建了發動機控制器產業研發平臺, 共進行了七型產品的研發。這款數字控制器將應用於新型發動機和其他發動機上。在救援救生設備方面, 展示的供氧系統的氣瓶單瓶可達到4小時以上的持續供氧,這種脈衝式的供氧系統可以讓飛機在高原作業的時候實現更長時間的持續供氧。
  • 海特環保敖志平:從陶瓷轉戰新能源汽車
    重慶最早的海特環保(集團)有限公司,1995年成立時僅有3人。到今天,發展成擁有三大主營產業、覆蓋中國十多個省市,擁有28家全資實體子公司、2500名員工的綜合性民營企業。這一切都與他們有個敢於創新的董事長有著密切的關係。
  • 海特生物:公司申請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審核問詢函的回覆
    海特生物:公司申請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審核問詢函的回覆 時間:2020年11月23日 19:41:07&nbsp中財網 原標題:海特生物:關於公司申請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審核問詢函的回覆>眾環專字[2020]011462號深圳證券交易所: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出的《關於武漢海特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審核問詢函》(以下簡稱「問詢函」)的要求,我們就反饋意見涉及的有關事項進行了認真核查,現將核查情況說明如下:1.2017年發行人首發上市,募集資金總額為7.97億元,用於生物工程藥物綜合製劑基
  • 每經專訪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巴裡·巴裡什:傾盡所能是科學研究不可...
    在第一季,每日經濟新聞每經商學院將獨家對話六位諾貝爾獎得主,圍繞世界經濟前瞻、科技創新等問題,進行深度探討。本期,我們帶來的是對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巴裡·巴裡什(Barry Clark Barish)教授的獨家專訪。
  •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曉明——疫苗研發,與...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生物)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建成新冠病毒疫苗生產車間,研發的疫苗納入國家緊急使用範圍…… 不僅如此,疫情發生之初,中國生物便與病毒拼速度、搶生命,組織技術團隊僅用48小時研發出新冠病毒基因診斷試劑盒,第一批被國家衛健委推薦使用;提出並應用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特異血漿和特異免疫球蛋白療法。
  • 海特集團摩洛哥參建3萬畝科技城,海特高新:與上市公司無關
    現年46歲的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一條百度百科。這條剛剛更新的詞條顯示,就在3月20日,海特集團作為惟一外資企業將參與建設一個佔地約2000公頃、位於摩洛哥的「丹吉爾穆罕默德六世科技城」項目。
  • 10連板海特生物半天天量成交16億 去年淨利下滑26%
    海特生物(300683.SZ)股價今日再度漲停,這是海特生物近日收穫的連續第10個漲停。截至今日午間收盤,海特生物報84.44元,上漲10.01%,換手率41.19%,半日成交額達16.29億元。
  • 新吳專訪 | 傑西醫藥:20年專注原創,潛心天然藥物研發
    然而,新藥研發其實是一個投入巨大、周期較長、風險較高的行業。據權威統計,一種新藥上市的成本超過十億美元,需花費約十年時間,藥物篩選的失敗率高達97%。新吳專訪第二十二期,請隨我們一同走近新吳區的創新藥企代表——無錫傑西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傑西醫藥」),看他們如何潛心新藥研發,不負百姓的
  • 海特生物:擬7035萬元收購蔚嘉製藥67%股權
    證券時報e公司訊,海特生物(300683)11月13日晚公告,為推動公司API事業發展,豐富公司產品線,公司擬以7035萬元購買鑫鑫圓持有的廈門蔚嘉製藥有限公司67%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