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巖山博士專訪】創新型多靶點融合蛋白藥物研發的獨家經驗

2021-02-20 商圖藥訊

黃博士:

每一個從事創新藥開發的研究人員,都希望有更高的產品研發成功率,但是這個答案可能永遠是無解的。在我個人的觀點是:

1.首先應結合自己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開發領域和產品。團隊的長處是什麼?跟競爭對手相比,自己的優勢在哪裡?

2.對於所要開發創新藥的領域非常熟悉。不同適應症的產品,其需要關注的特點差異可能會非常大,需要關注的技術問題也是完全不同,只有在相關領域有豐富的經驗積累,才有可能在競爭中勝出;

3.產品定位的選擇。在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所需的技術難度之後,選擇合適切入點;

4.開發模式的選擇。哪些是自己做,哪些是利用外部資源?對於開發創新生物藥,我始終認為核心技術部分是不可能通過外包來解決的,但是非核心業務部分可以通過CRO機構來解決,便於公司內部聚焦於核心業務;

5.合作戰略的選擇。創新藥物開發永遠是一個艱難和漫長的過程。無論是小公司還是大醫藥集團,都很難在每個節點都做的非常完美。因此在合適的機會,選擇合適的合作夥伴,通過能力/資源互補來聯合開發,應該是提供成功率,降低風險的一個重要方法。

比如我們道爾篩選了多個具有創新結構的GLP-1/GCG/GIP多活性序列,這些候選序列既可通過重組表達製備,也可以使用化學合成獲得。根據這樣的特點,我們決定一方面在道爾內部推進使用蛋白重組表達技術開發的針對GLP-1/GCG/FGF21三靶點長效激動劑,而另一方面則將我們的創新結構序列獨家許可給一家多肽藥物合成企業,利用他們的多肽化學合成技術,在很短的時間內開發了基於化學合成的GLP-1/GIP雙靶點激動劑。同一個活性序列利用兩個不同的生產技術同時開發,優勢和風險互補,進一步提高了新藥開發的成功率。

相關焦點

  • 專注自身免疫病創新抗體藥物研發的偉德傑生物獲B輪融資
    偉德傑生物是一家專注於自身免疫病創新抗體藥物研發的平臺型公司,公司擁有自主研發的抗體篩選優化平臺、融合蛋白CMC平臺與體外活性評價平臺,能夠針對在臨床上現有靶點來開發「Bio-super」的單克隆抗體/抗體融合蛋白藥物,重點研發新一代藥效高、安全性高、生產成本低的治療自身免疫病的單克隆抗體藥物。
  • 晶準生物探索多次跨膜藥物靶點的納米抗體研發
    近年來,藥品「一致性評價」和「4+7」城市帶量採購等醫藥政策出臺的背後,正是國家通過倒逼機制加速創新藥物研發效率的戰略轉型。國家政策改革以及包括人才、投資及外包資源等外部環境的持續優化,使得當下原創藥物研發成為中國藥物研發行業重點關注的焦點問題。
  • Cullgen研究人員開發出廣譜癌症靶點蛋白TRK降解候選藥物
    CULLGEN宣布在《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發表第一篇TRK選擇性蛋白降解劑的Featured Article上海,聖地牙哥-睿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ullgen)是全球靶向蛋白降解藥物(PROTAC)領域的先驅之一。
  • 2014年藥物研發最熱門靶點逐個述評
    針對DNA損傷修復的PARP(見1.11)的藥物研發也回暖,而針對蛋白-蛋白相互左右的新靶點如Bcl-2(見1.12)、MDM2(見1.14)、IAP也有多個分子進入臨床研究。針對VEGFR的小分子往往對其他酪氨酸激酶也有抑制作用,這類藥物也已經上市了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多個,我國也申報了許多類似物。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FDA批准ramucirumab用於治療胃癌,江蘇恆瑞自主研發的阿帕替尼也即將上市。
  • 每經獨家專訪海特生物董事長陳亞:藥物研發將沒有中間地帶,抗擊...
    每經獨家專訪海特生物董事長陳亞:藥物研發將沒有中間地帶,抗擊疫情是行業責任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22 12:16:47
  • 獨家專訪!基因編輯獲諾獎,其商業化發展3點關鍵
    獨家專訪!近日,藥智訪談獨家專訪了高聖生物醫藥董事長周勇,聽聽他眼裡的「基因魔剪」。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勵措施和培養計劃,以推動創新藥物的研發進程。另外,依託我們與美國天普大學團隊共建的QPatch-16離子通道/生物膜片鉗篩選工作站,能夠進行中通量篩選(MTS)、對各種離子通道藥物的初、次級篩選、先導化合物的發現和優化、藥物的安全評價、藥物靶點的定位等。同時,高聖醫藥還擁有全球獨家的納米抗體庫和蛋白製備工藝,也可以對外開放進行疾病治療新靶點的納米抗體序列篩選,以及後期的蛋白表達、抗體製備相關服務。
  • 獨家專訪!基因編輯獲諾獎,其商業化發展3點關鍵
    三、記者:作為深耕醫藥行業20年的專家,在您看來,創新藥研發難點、痛點有哪些?周勇:隨著13億多人口的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我國生物醫藥產業蘊藏著巨大的市場空間,但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在創新藥物的研發還存在一些差距。
  • 贏迪文獻分享 | 以G蛋白偶聯受體為靶點的多肽藥物研發
    目前已有超過475種以GPCR為靶點的藥物獲批上市,銷售額佔整體藥物市場的27%。GPCR是7次跨膜蛋白,該類蛋白有著相似的調控方式。GPCR受到胞外配體的激活,從而發生構象改變,引發下遊信號通路,通過第二信使等對生理過程進行調控。
  • 2018全球研發:糖尿病複方/多靶點藥物
    本期則主要對2型糖尿病複方製劑和多靶點單分子治療藥作一介紹。目前上市的T2D藥物在給藥前期都是有效的,有的可降低併發症發生率,但β細胞的進展性功能障礙使這些藥物無法長期控制血糖,即無法實現在大多數患者中逆轉疾病。對飲食行為、能量消耗、血脂異常和胰島素抵抗的分子機理的研究表明疾病逆轉很可能依賴於多種信號通路的協調靶向作用,複方和多靶點藥物便符合這一思路。
  • 腫瘤藥物HDACs靶點研發的「機會與挑戰「
    2019年9月06日,「醫耘沙龍」第三期於下午2點正式開始,本次沙龍邀請了華醫資本創始合伙人曹鋒博士,億騰景昂高級副總裁Jason Tsai博士,徐諾藥業首席科學家餘聶芳博士,優銳生物CEO倪健博士等對腫瘤藥物HDACs靶點進行了深度討論,數十位科學家和投資人對HDACs靶點的藥物開發現狀,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深度分析和探討。
  • 創新藥物研發新趨勢——首屆「化學蛋白質組學與藥物發現」國際...
    本次會議為期兩天,邀請了多位國際領域知名專家,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學術期刊、醫藥企業等領域的近200名頂尖科學家和精英學者齊聚一堂,直面藥物研發領域裡的創新靶標稀缺、靶點難成藥等前沿技術問題,共同分享和交流化學蛋白質組學這一新興技術,深入探討該技術在創新藥物研發過程中的突破性作用,給與會代表們奉上了一道道精彩紛呈的學術大餐。
  • 張筠博士加入偉德傑擔任首席科學官
    北京偉德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偉德傑」)近期宣布生物醫藥界老兵張筠博士正式加盟,擔任首席科學官。依託公司生物抗體藥研發平臺,張博士將負責免疫新藥的研發和管線戰略等工作。        張博士於1990年獲英國伯明罕大學醫學院免疫學博士,並在美國道化學研究院完成2年藥理學博士後研究。
  • 目前熱門藥物靶點有哪些?研發趨勢是什麼?
    藥物靶點是指藥物在人體內的作用結合位點,現代新藥研究與開發的關鍵首先是尋找、確定靶點,選擇確定新穎的有效藥靶是新藥開發的首要任務。以下是對目前部分比較熱門的靶點以及在我國上市的相關藥物進行的簡單梳理。另外,目前還有多家企業的仿製藥在申報上市。厄洛替尼:由基因泰克(被羅氏收購)和安斯泰來共同研發,2007年在我國獲批上市。除原研外,目前我國有上海創諾的厄洛替尼仿製藥上市。埃克替尼:由貝達藥業研發,2011年在我國上市,是我國第一個自主研發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藥。
  • Cedilla A輪融資5600萬美元 非常規研發蛋白降解藥物
    在蛋白降解藥物研發這一熱門領域,最近又現新貴。近日,Cedilla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獲得了由Third Rock 投資的5600萬美元的A輪融資,以開發他們針對癌症驅動蛋白質穩定性的新型小分子的目標。
  • 第一屆陝西國際肝病藥物創新前沿峰會暨第二屆肝病治療新靶點新...
    ,由牛俊奇教授領銜並與賈繼東、魏來、 陳成偉、任紅教授共同策劃,邀請兩位院士,多位知名醫院院長、科研機構教授及肝病新藥研發機構負責人作為報告人,齊聚西安古城。但另一方面,肝病藥物缺口也很大,尤其是在B型肝炎和脂肪性肝病的治療方面,需要更多的靶點創新和臨床試驗策略創新。如何做出新藥、好藥,快速填補肝病患者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這都離不開工業界、科學界共同努力。 新藥研發註定是一場勇敢者的冒險。今年6月,唯一在III期臨床獲積極結果的NASH療法,上市申請被FDA拒絕,這對NASH領域的藥物開發造成了不小衝擊。
  • 獲密西根大學獨家許可 亞盛醫藥-B (06855)引進PROTAC技術賦能新藥研發
    傳統藥物設計常常專注於優化藥物結合親和力,但面對越來越多缺乏高親和力配體結合位點的藥物幹預靶點的發現,傳統的小分子成藥技術逐漸顯得力不從心。然而靶向蛋白降解嵌合體(PROTAC)技術的出現,讓打破小分子藥物的瓶頸成為可能。
  • 63個已上市抗體藥物和14個融合蛋白藥物全景報告
    2016年,FDA共批准了10個抗體藥物:7個新藥及3個抗體類似藥。小編在此梳理抗體/融合蛋白藥物全景圖,介紹市場格局和發展趨勢。截至發稿日,市場上共有63個已上市的抗體藥物,14個已上市的融合蛋白藥物。
  • 專訪| 北師大邱小波教授:「蛋白修飾和降解」領域有很多驚喜
    1改變方向:從藥學轉向細胞生物學1996年,剛從美國南加州大學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的邱小波並沒有按照常理地走「藥物研發」這一條路。「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覺得開發藥物需要了解疾病的發生機制。所以我申請加入哈佛大學醫學院,開始了細胞生物學的研究之路。」 邱小波教授回憶道。
  • 【楊代常教授專訪】重組蛋白創新藥物IND申報的中美差異
    5月14日,禾元生物旗下的重組人乳鐵蛋白溶菌酶口服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審評中心臨床默示許可,該產品是禾元生物自主研發的抗腹瀉劑1類創新藥。禾元生物的新藥研發進入了快車道,醫藥管線除兒童感染性腹瀉外,同時布局了哮喘、孤兒藥、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風等領域。
  • 神奇的小分子藥物研發技術之PROTAC
    但小分子成藥的技術也面臨著諸多的限制和挑戰,例如小分子藥物會出現耐藥性,無法長期抑制靶向蛋白的活性;且小分子藥物需要維持一定的體內藥物濃度才能發揮作用;另外,還有很多靶點被認為是小分子所無法靶向的,如一些轉錄因子,骨架蛋白和無藥可治的突變靶點KRAS等。單抗雖然相對於小分子具有高親和力和高選擇性的優勢,但其最大弊端在於無法透過細胞膜,因此無法作用於細胞內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