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百利藥業董事長朱義:做首仿 做創新 做最好

2021-01-09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9月2日,「2017年中國醫藥研發產品線最佳工業企業」榜單在2017年(第34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上揭曉。四川百利藥業以其在高端仿製藥及原研新藥上的亮眼表現成為川籍藥企代表入選。作為戰略合作媒體,39健康網也在會後對百利藥業董事長朱義進行了獨家專訪,傾聽百利藥業的創新之道。

  9月2日,「2017年中國醫藥研發產品線最佳工業企業」榜單在2017年(第34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上揭曉。四川百利藥業以其在高端仿製藥及原研新藥上的亮眼表現成為川籍藥企代表入選。作為戰略合作媒體,39健康網也在會後對百利藥業董事長朱義進行了獨家專訪,傾聽百利藥業的創新之道。

  「中國醫藥工業年產值在2萬億元左右,但其研發經費佔比僅有2%,所有中國藥企的研發投入不如國際巨頭羅氏一家的研發預算,」提及創新藥物領域的差距,朱義痛心疾首,「僅有的2%的研發費用中,依然有大量費用被投向了重複研發、重複建設,以及老藥的一致性評價之中,真正用於原研新藥的研發費用寥寥無幾。」

  做首仿  攻原研

  擁有生物學背景的朱義早在創業之初即立志於原研新藥創新,為實現這一步目標,他將百利醫藥2016年16.5%的營業收入投入了新藥研發,在西雅圖及成都建立2大研發中心。截至2016年底,百利藥業形成了有107個品種的在研產品線,國家一類新藥15個,國家三類新藥50個,產品覆蓋兒科、婦科、呼吸、消化、慢病、麻醉和腸外營養等多個領域。

  這一數字在2017年進一步得到提升。

  「目前百利醫藥的品種申報數量已經達到61個,其中前三家的仿製藥物有45個,首仿藥有27個,未來3年內有望獲得10-15個生產批件,足以支撐百利醫藥未來10年發展,」朱義頗為自豪的表示,「而在原研新藥領域,百利醫藥在肺癌、結直腸癌、頭頸鱗癌、白血病等多個領域有6大原研新藥走在同行前列,全部集中在腫瘤抗體領域,某個處於專利圍牆建設期的分子平臺上取得的突破可能改變腫瘤免疫治療和CAR-T藥物治療格局。」

  由於目前國內原研新藥創新環境的影響,大量創新藥企依然需要大量的仿製藥物獲取利潤,並用於創新藥物研發的支撐,百利醫藥也不例外。然而在品種選擇上,朱義則有著自己的情懷與堅持。

  「百利做仿製,永遠堅決貫徹 『Global』原則,即只做真正治病救人、臨床急需的金標準藥物,堅持只做首仿,獨家品種,堅決摒棄用量大、療效不明、效益優異的『中國神藥』,」朱義強調,「臨床價值永遠是核心標準,隨後才是市場容量、是否與現有推廣體系相融合等方面的考慮。」

  有信心:要做,就做前沿

  2017年4月18日,百利藥業與GE醫療攜手打造的多特生物-抗體/ADC藥物生產基地在成都醫學城舉行竣工投產儀式,這是成都首家符合中、美、歐GMP標準的先進抗體藥物生產基地建成投產,也是百利醫藥向頂級原研藥物創新發起衝擊的重要舉措。

  然而,從百利醫藥選擇的領域來看,原研創新藥集中在腫瘤抗體領域,且集中在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頭頸鱗癌、白血病等領域,而這些疾病領域無一不是國際巨頭戰火紛飛的核心戰場,作為國內藥企,百利醫藥信心如何?

  「早在成都和西雅圖研發中心建設之初,我們就已經開始了和國際巨頭們的人才爭奪戰,既然要做創新藥,就一定要最具有臨床價值的品種,就一定要敢於直面國際巨頭的競爭,想要在國際市場取得一席立足之地,就必須迎難而上。」談及前景,朱義表示。

  對於建設多特生物-抗體/ADC藥物生產基地的初衷,朱義透露,百利醫藥希望建設從研發到生產的全產業鏈,由西雅圖研發中心進行靶點的選擇,分子的構建,抗體分子的發現,抗體分子的工程化,抗體的工藝發展等,而最後的小試到中試都會在中國完成,多特生產基地現有規模足以支持科研成果的商業化需求,帶有明顯的中試和商業化色彩,其目標瞄準的就是國際市場,與國際巨頭競爭。

  新藥研發真的過熱?他不這麼認為

  在創新藥物研發領域,尤其是腫瘤免疫,「研發過熱」早已不是一個新名詞,面對諸多藥企在這一領域的大手筆投入,不少專家大聲疾呼,「研發泡沫」該消一消了。作為創新藥企領導者,朱義又如何看待這一觀點?

  「泡沫一定會有,但泡沫並不一定都是壞事,」朱義說,「新的醫藥技術要發展,要成熟,成本要降低,就一定會出現泡沫期,目前創新藥物領域不是泡沫過大的問題,而是泡沫過小。泡沫期的出現可以極大催生技術的成熟,擴大產業規模,使得成本迅速降低,對於產業發展未必是壞事。」

  對於有志於投身熱門領域的研髮型企業,朱義提醒,泡沫期一定會有企業死在黎明之前,加入一定會有風險,企業的研發能力以及未來戰略規劃很重要,這才是企業需要考慮的核心要素,而不是從表面的投資熱度決定。

  一致性評價政策可微調

  CFDA近2年改革力度空前,一系列有關新藥臨床、註冊制度的改革更是震動行業,朱義又會如何評價系列政策的出臺?

  「有關新藥臨床註冊制度的系列改革是中國從仿製藥大國走向仿製藥強國,走向創新藥強國的重要政策支持,對於中國醫藥產業結構升級至關重要,」朱義表示,「不少改革措施開歷史之先河,力度前所未有,魄力有目共睹。」

  而對於時下最為熱門的藥物一致性評價,朱義建議,可選擇更「有未來」「高臨床價值」的藥物品種進行一致性評價,而不是繼續將研究費用投入到現有的老品種上,減少研究費用浪費,鼓勵企業創新積極性,實現從仿製大國向仿製強國轉變。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相關焦點

  • 全球首個,來自成都溫江
    而全球第一款進入臨床的四抗,是由成都醫學城的百利藥業研發的。本月初正式進入臨床的百利藥業GNC-038,它的構想早在2015年就開始了。百利藥業董事長朱義博士日前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他介紹,公司在美國西雅圖建立了生物技術Biotech創新研發公司,集合了全球一流的科學家團隊進行藥物研發。
  • 全球首個進入臨床的「四抗」來自成都
    在11月18-21日舉行的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全球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的四特異性抗體藥物GNC-038的首度亮相,引起與會生物醫藥大咖的強烈反響。而全球第一款進入臨床的四抗,是由成都醫學城的百利藥業研發的。
  • 全球首個進入臨床的「四抗」,來自溫江!
    ta的全稱是「四特異性抗體」在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溫江迎來高光時刻全球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的四特異性抗體藥物GNC-038首度亮相ta由成都醫學城的百利藥業研發>GNC-038是百利藥業歷經5年時間研發同時靶向4個靶點的創新藥
  • 全球首個四特異性抗體藥物獲批進入臨床,或將為淋巴瘤白血病等患者...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郭可欣 通訊員 李娟)11月18日-21日舉行的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全球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的四特異性抗體藥物GNC-038首度亮相,引起與會生物醫藥大咖們的強烈反響。
  • 全球首個四特異性抗體藥物獲批進入臨床,或將為淋巴瘤白血病等患者帶來突破性療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郭可欣 通訊員 李娟)11月18日-21日舉行的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全球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的四特異性抗體藥物GNC-038首度亮相,引起與會生物醫藥大咖們的強烈反響。
  • 成都醫學城誕生全球首個「四抗」藥物
    在近日舉行的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全球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的四特異性抗體藥物GNC-038首度亮相,便引起與會生物醫藥相關從業者的強烈反響。這種藥物是成都醫學城的百利藥業歷時5年開發,同時靶向4個靶點的創新藥,能實現「靶向免疫治療」,有望為淋巴瘤、白血病和多種實體瘤患者帶來突破性療效。
  • 引領生命科技前沿 為人類健康謀福——專訪加拿大北方藥業集團董事長龐軍博士
    文/本刊記者 齊力 加拿大北方藥業集團(北藥集團)董事長龐軍博士被加拿大當地媒體稱為「北美華商的楷模,加拿大華商的驕傲」。搞科研出身的龐軍有著傲人的學術履歷,畢業於國內名校,堅持在醫藥醫療領域的前沿研發近30年。目前加拿大北方藥業集團逐漸發展成為一家大型新興科技產業集團公司,涉及領域包括醫藥、醫療、醫療器械、化學化工等等。
  • 朝暉藥業是這樣做的
    朝暉藥業是這樣做的 2020-11-27 15: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航亞使命,為中國做最好的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專訪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奇
    筆者就此對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奇進行了專訪。 打造中國航空零部件領域的標杆企業筆者: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生產工程複雜、投資建設周期長,做這個產業不是僅有理想情懷就可以的。有些朋友可能知道,我是從國企辭職創業的,但可能不知道現在航亞科技從事的是一個完全不同於原先國企的全新的產品業務領域:產品領域不同、技術研發體系不同,業務流程和管控流程不同,創新發展理念也不盡相同。航亞科技有個自我定義的標籤:集成創新、飛越新高。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希望通過集成創新,追求更高質量的發展!
  • 臨時加椅子仍滿員 科倫藥業股東大會創新研發成提問「熱詞」
    科倫藥業董事長劉革新、總經理劉思川齊齊亮相。 2018年,科倫藥業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13億元,創下自上市以來最好業績紀錄。董事長劉革新在股東大會上表示,公司輸液板塊業務在全國的布局已經完成,未來將繼續加大研發創新投入,突破「天花板」。同時,他對非輸液板塊業務展現出超強的信心:「公司抗生素和輸液業務『等強』的那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 中國仿製藥卻在「低仿」徘徊 國家各部門密集出手了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不僅創新藥甚少,且仿製藥也難以達到「高仿」水平。而我們的鄰居印度,仿製藥大多可達到歐美標準。如何解決十幾億人的吃藥問題?近期,國家各部門密集出臺促進創新藥研發和仿製藥提升的政策,但仍需掃除一些現實障礙。
  • 劉殿波:做創新要盯著美國FDA標準做
    11月6日在第二屆虹橋國際健康科技創新論壇上,綠葉生命科學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殿波出席並發表演講。劉殿波表示,創新要盯著美國FDA標準做,國際上最合理最先進的標準,如果這樣做了中國創新自然而然達到國際準,產品價值是不一樣的。「中國創新何去何從?很典型的邏輯就是按照FDA國際標準做,立足中國、立足國際,國際標準可以走向全球。」
  • 專訪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寧光:做原始創新是中國的大國擔當(轉載
    專訪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寧光:做原始創新是中國的大國擔當(轉載)但在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後,就需要有更大的魄力去發展原始創新,夯實產業創新之前的基礎。因為這是科學鏈條不可缺少的一環。」寧光說。他解釋這一「魄力」的涵義:一是要加大原始創新投入,不計產出,「因為原始創新是無法預計產出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投入的就是沉沒成本」;二是實現原始創新需要長期積累,不能冒進,也不應帶有功利性,「從這個角度說,做原始創新應是一種大國擔當
  • 為什麼中國創新藥企紛紛選擇去澳洲做臨床試驗?
    作者丨顏夢夢近兩年去海外開展新藥臨床試驗,在中國創新藥企中越來越成為潮流。百濟神州、康寧傑瑞、基石藥業、復宏漢霖、貝達藥業等諸多藥企相繼在海外啟動了臨床試驗。近兩年去海外開展新藥臨床試驗,在中國創新藥企中越來越成為潮流。百濟神州、康寧傑瑞、基石藥業、復宏漢霖、貝達藥業等諸多藥企相繼在海外啟動了臨床試驗。而澳洲作為被認可的生命科學研究的世界級中心,擁有一流的醫學研究基礎設施和多種族的人口結構,也是臨床試驗領域極富吸引力和競爭力的熱門地點。
  • 新品密集獲批科倫藥業創新藥未來可期
    11月26日,公告唑來膦酸注射液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11月19日,公告注射用帕瑞昔布鈉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11月11日,公告脂肪乳胺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2020年,科倫藥業(002422)藥物獲批進展加快。
  • ...創新藥子板塊將上演「戴維斯雙擊」——專訪雷球資產投資總監顧斌
    一類是原料藥企轉型為出口為導向的仿製藥企,比如華海藥業,它ANDA(新藥申請)的數量和一致性評價藥品數量都在中國企業中名列前茅。華海藥業走的是印度仿製藥企全球化的發展路線,目前由出口轉內銷,近期境外早期臨床研究數據可用於支持在我國開展註冊臨床試驗的申請的消息,對華海藥業也是重大利好。此外公司藥物定價較低,未來仿製藥價值競爭,對它的衝擊有限。
  • 腎癌首創、首仿藥誰將搶先上市?
    隨著晚期腎癌療法的不斷突破和創新,也給國內患者帶來了更多的希望。那麼目前在國內,有哪些可用於腎細胞癌的治療方案?已上市藥物在國內發展情況如何?有哪些仿製藥即將上市?哪些新藥正在研發?已上市:培唑帕尼趕超舒尼替尼,成靶點治療新星?國內腎細胞癌主要以靶向治療為主。
  • 科技創新做強「千億蛋糕」!煙臺健康產業規模持續增長
    原標題:科技創新做強"千億蛋糕"!煙臺健康產業規模持續增長水母網12月4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李俊玲 通訊員 鄭曉龍)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正在我市舉辦。記者昨日從煙臺市衛健委獲悉,截至2019年底,全市醫養健康產業總收入達到1000億元。
  • 華佗國藥董事長李宏良:「國藥精做」的篤行者
    一直以來,「中醫亡於中藥」的聲音不絕於耳,華佗國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佗國藥」)董事長李宏良認為要讓這種聲音消失,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產品質量說話,讓消費者真真切切體驗到藥品的療效性。《21世紀藥店》:2020是華佗國藥與標點信息三年戰略合作的第一站,也可以說是華佗國藥登上更大舞臺的嶄新一步,您首先想做什麼?華佗國藥董事長李宏良:毫無疑問,與標點信息合作是華佗國藥邁向發展新階段的重要助推力。特別是「2020全國藥店周」這樣的行業頂級交流平臺,全國醫藥行業精英匯聚,是個難得的思想碰撞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