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國民的肥胖問題日益凸顯。僅在2005年至2011年間,我國的體重超重人數就增加了4倍。根據國際醫學雜誌《柳葉刀》2016年發布的數據,我國肥胖人口約9000萬,其中重度肥胖有1200萬人,位居全球榜首。
中歐Global EMBA校友林偉華在美國獲得了三個領域的交叉學科博士學位,並在華爾街工作數年,但最終毅然回國創業,創業項目就是幫助用戶減脂和進行包括糖尿病在內的慢病管理等。在其二次創業項目中,慢病管理也是重要內容。一起來看他對創業過程中「踩坑」經歷的反思,以及對健康行業的思考。
「不甘心,心裡發慌。很多個下午,我就在中央公園來回地走,邊走邊想自己到底做什麼,才能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在美國打拼近10年後,林偉華放棄了在美國積累的所有人際關係和社會資源,拖家帶口回國創業。在解釋原因時,他如是說。
在旁人看來,林偉華的焦慮毫無緣由:他是學霸,獲得了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數學、金融、計算機三學科的交叉學科博士;他是華爾街精英,在全球一流的對衝基金——千禧管理任高級風險分析師和量化數據分析師,收入不菲。
但在他看來,太過安穩的生活缺乏想像空間,他不想過那種一眼可以看到頭的生活,他渴望不斷嘗試新事物,去探索新的可能——乍看之下,這和大家心中「理工男」謹小慎微的形象相去甚遠,但他認為,謹慎和冒險並不矛盾。做任何事情都有風險,重要的是風險的大小和發生的概率。如果能做好充分的預測和計算,其實冒險沒什麼可怕。
「我心中有一團火,我渴望過那種熊熊燃燒的生活。」他說。
從華爾街精英到創業者
2005年,林偉華在西安交大完成了本科學習,之後前往美國深造,繼續攻讀數學博士。但一年後,他決心換一個學習方向,因為「數學專業的其他已畢業的同學,職業前景都不甚理想」。
他積極參加各類學術會議,了解各學科的前景,最終在第二年申請就讀數學、金融、計算機三叉學科。校長告訴他,他是學校近30年來第一位讀三叉學科博士的學生。
林偉華做這個選擇,是希望進入金融行業工作。博士第四年時,林偉華開始在金融公司實習,最終在摩根斯坦利資本國際(MSCI)拿下一份高級數據分析師的全職工作。他和導師商量,每周一到周五白天全職上班,晚上和周末做研究。在這樣繁重的壓力下,他依然於2013年成功拿下博士學位——那時,他已經在MSCI工作了兩年多。
離開MSCI後,他去了紐約,加入了一家金融SaaS創業公司,但他所在部門很快就被解散了。於是,他轉而加入了千禧管理(Millennium Management LLC),日常工作就是對各種金融產品和衍生品進行建模和數據分析,幫助交易員優化投資組合。他主要負責的投資組合優化平臺,曾幫助千禧管理連續兩年獲得全球對衝基金風險管理第一名。
在千禧管理工作近三年後,2016年,林偉華收到了一份來自國內的邀約,一位熟人邀請他一起創業,做健康大數據相關的項目。
那時,他自認為已到達職業瓶頸,整日焦慮不已。面對這個邀約,他動心了,於是回國與合伙人見面,具體了解項目。確定項目可行後,他和合伙人聯合創立了衛健科技公司,並親自兼任CEO。他在國內組建了一支七八個人的App開發團隊,然後回到美國,一邊遠程指揮團隊開發,一邊準備回國事宜。
App「變啦」很快上線,不到半年時間,用戶就突破了100萬人。2016年下半年,林偉華正式回國,開始了他口中「成了一些事,也踩了一些坑」的創業之路。
初次創業:付出一些高昂的學費
具體而言,林偉華的創業項目是通過分析用戶的身體數據,為其量身定製瘦身計劃,從而幫助用戶健康減脂。
從宏觀市場環境來看,林偉華的團隊無疑踩中了風口: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國民的肥胖問題日益凸顯。僅在2005年至2011年間,我國的體重超重人數就增加了4倍。根據國際醫學雜誌《柳葉刀》2016年發布的數據,我國肥胖人口約9000萬,其中重度肥胖有1200萬人,位居全球榜首。
林偉華的團隊精準地抓住了用戶痛點,用戶數快速增長。根據官方公開數據,到2018年底,平臺在63個國家擁有超過500萬用戶,成長為減脂行業最具影響力的企業之一。
以減脂為切入點,公司不斷擴大服務範圍,如糖尿病管理等。「肥胖有可能導致糖尿病等慢性病症狀,因此進行提早預防和監測很有必要。」公司的發展目標是希望通過個性化的健康產品和智能服務,打造一個智慧大健康平臺。2019年1月,衛健科技在第十二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大會上還獲得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
市場前景固然廣闊,但行業競爭同樣激烈,市場上湧現出了大量競品,抄襲公司的功能和模式。「這個行業競爭變得非常激烈,一些競品存活一兩年就悄無聲息地消失了,而這個項目到現在四年了,很不容易。」
除了外部壓力,企業在成長過程中也犯了不少創業企業的常見錯誤。林偉華表示:「毫不誇張地說,我們在頂層架構、戰略執行層面都踩過坑,每次因為犯錯而交的學費都是幾億元,例如花費上億元廣撒網投廣告,最終發現轉化率離預期相去甚遠,再例如投入過多不相干的產品線,最後擊潰消費者的忠誠度。」
林偉華認為,合夥創業時,一開始一定要設計好激勵和退出機制。如果前期沒有解決這些問題,會隨著公司規模的成長而引發更多問題,掣肘企業的發展。很多人合夥創業時會簡單地認為只要確認股權比例即可,但其實還有很多需要明確的內容,例如決策權的大小等。除了合伙人之間,對高管團隊的激勵、投資人的進入方式等都需要進行明確界定。
另外,很多創業公司在快速成長過程中容易過度自信,盲目上新產品,這會損害消費者的忠誠度和對企業品牌的認知度。
最後,創業公司一定要在早期就明確使命和價值觀,因為這決定了公司的運轉方式。公司使命的任何細微改變,傳導至終端執行層後,會變成巨大轉向甚至180°的轉彎。
經過第一次創業,林偉華越發認識到,創業者如果不加強學習,很可能會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於是,2018年,他報名就讀了中歐Global EMBA課程。「到中歐後,學到了很多管理和市場方面的知識,再加上和同學們交流探討,才發現很多坑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在中歐學習期間,他對創業中的得與失進行了反思和梳理,最終他決定另闢疆土,獨立創業,一方面驗證自己對商業的理解度和敏感性,另一方面將所學所想付諸實踐。
二次創業:聚焦健康產業
今年8月,林偉華開啟了二次創業之路。這一次,他希望自己能有更大的自主性,「所有犯過的錯,都值得用正確的方法重做一遍。從戰略制定到人才招聘再到產品營銷,我希望都能參與其中,將學到的知識付諸實踐。例如,在第一次創業過程中,招來的人比較同質化,容易出現『一言堂』的情況。而這次,我更加看重團隊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團隊的第一個項目是「天天領雞蛋」小遊戲。作為團隊此前的內部孵化項目,「天天領雞蛋」已經運營了一年多時間,主要面向老年人群體,解決他們的身心健康痛點。他們只需要在線參與虛擬養雞遊戲,達到一定分數後,就可以領取實物雞蛋。
對於為何做這個項目,林偉華表示:「我做產品總是會從身邊人的需求出發。我自己家裡有老人,我發現他們其實挺孤獨的。而這種具有社交屬性的小遊戲,可以讓他們有線上社交的機會。」另外,雞蛋是林偉華團隊在貴州省的貧困縣惠水縣和長順縣集中採購的,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扶貧助農的作用。
目前,這款小遊戲的用戶數已經超過600萬。「天天領雞蛋」通過賣廣告位實現流量和農業扶貧電商變現,年營業收入預計可達到2000萬元。
在成功開發運營「天天領雞蛋」的基礎上,林偉華團隊認為,或許可將這種能力進行複製和擴展,開發面向健康行業中小企業的軟體,做健康產業解決方案的服務商。「第一次創業時,我們做健康大數據之外,還做社交電商,賣健康產品,在這過程中踩了很多坑。所以,開發一款SaaS(軟體即服務)新零售系統賦能小微創業者,是一個不錯的創業切入點。」目前,該軟體已陸續有了一些種子客戶。
除了服務健康產業中小企業,林偉華團隊也希望充分利用此前在健康行業創業的經驗,繼續深耕這一領域,探索精力管理和延緩衰老方面的智能健康業務。他相信,科技和健康產業的結合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尤其是疫情期間,遠程問診和遠程醫療發展迅速,加速了這一進程的到來,所以他希望未來能實現「人工智慧+慢病管理平臺」的模式創新。
同時做三個項目,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林偉華坦承,自己偶爾還是會「感到緊張」,但內心是堅定的。「包括團隊成員在內,大家投錢參與創業,領最低的底薪,還是因為心中都有共同的夢想,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希望通過創業來實現。」
林偉華重點把控戰略方向,以及系統和銷售,不同的項目都有團隊骨幹一起分擔。他說:「一個人的能量終究有限,但如果大家團結起來,相信我們會走得更遠。」
創業是一種釋放
林偉華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近6歲,小女兒4歲。他回國創業時,小女兒剛出生100天。提起她們,林偉華臉上露出笑意,但帶著歉意說:「其實挺內疚的,因為我創業,家人犧牲了很多。」
「是不是創業者都比較自我?」林偉華似是發問,又像是自我拷問。在他看來,創業是自己無法捨棄的執念,是一種釋放自己內心能量的方式。在Global EMBA其他同學眼中,林偉華是一個謙遜低調的人。但在他看來,自己內心有燃燒著的能量,他愛打籃球,也喜歡滑雪等比較刺激的運動。聚攏一支團隊,大家懷揣夢想往前走,同樣是一種釋放。
從以實習生的身份步入職場,至今已有近10年時間。10年來,林偉華認為自己變成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人。在美國的工作經歷,讓他慢慢認識到,自己並不太喜歡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的生活。「我不喜歡被動等待,更喜歡主動出擊。如果不主動設計自己的生活,最終很可能就是隨波逐流。」經歷第一次創業後,他更加篤定,創業是自己的激情所在。「創業會上癮,一旦開始就樂在其中,很難再停下來。」
在中歐Global EMBA學習期間,除掌握了更多的知識外,他認為最大的收穫是收穫了更多業界朋友,以及發現了自己在領導力方面的潛能,這是他敢於二次創業的原因之一。「在一次次小組討論和領導力綜合評估過程後,更清晰地認知自己帶領團隊實現既定目標的能力。」
對於當前的二次創業,三個主要創業項目還在不斷地成熟完善中,企業的使命也還需進一步探索和提煉,因此林偉華並不希望過早展望願景。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會持續聚焦健康領域,燃燒創業的激情,帶領團隊不斷試錯迭代,勇敢前行。
編輯 | 嶽頂軍
在你看來,成為一名創業者需具備哪些素質?歡迎文末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