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創新與數位化變革引領健康未來
近日,由強生支持舉辦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與智慧醫療論壇」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成功舉行。該論壇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網絡與中國新聞社國是論壇共同主辦,與會來自政府、學界、業界、醫療健康界的相關代表,圍繞「醫療創新與數位化變革引領健康未來」這一論壇主題,就智慧醫療和數位化公共衛生發展熱點議題分享了各自專業建言。
在論壇開幕式上,主辦方代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數位化、技術與農業總司執行幹事兼數位化、技術與創新司司長伯納德•卡爾扎德拉•薩爾門多博士、中國新聞社總編輯王曉暉分别致開幕辭,對論壇開幕表示熱烈祝賀。
上海市副市長宗明在論壇上指出,近年來,隨著數字科技和生物材料等領域前沿科技的不斷融合,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開啟人類發展的新紀元。她表示,中國智慧醫療發展前景廣闊。隨著中國智慧醫療市場需求高速增長、規模迅速擴張,各地積極探索智慧醫療,給醫療行業帶來重大變革和轉型,並加速新技術的運用場景落地。
中國商務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任鴻斌表示,中國智慧醫療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據有關機構統計,中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智慧醫療市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國智慧醫療市場將繼續擴大。
以創新為動力 協力推動智慧醫療發展
在以科技變革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新經濟時代下,隨著醫療衛生改革的深入推進,中國醫療健康行業取得長足發展。加之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以新興技術為動力的智慧醫療成為深化醫療改革、升級和完善未來醫療體系、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方向。在「智慧醫療的動力 -- 創新引領健康」主題論壇上,嘉賓們深入探討了政府、行業和企業三方如何形成合力,推動智慧醫療發展,加快創新支付惠及病患。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健全以基本醫保為主體、其他多種形式補充保險和商業保險為補充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原保監會黨委副書記、副主席周延禮說,商業保險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健康保險的市場規模非常大,預計在未來的3至5年中,市場規模將超過兩萬億元人民幣。未來,商業健康保險還可以深入挖掘,在服務合作、共享數據方面,保險業可以積極參與,希望這些數據可以達到共享,助力保險業提供更高端、全面的醫療健康服務。
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和執行理事長蔡江南認為,醫療行業發展需要注意三個問題:按規律辦事,提升有價值的創新,平衡醫療健康行業生態圈利益相關方的發展。醫療健康行業需要注意形成健康的行業生態圈。「如果一味地強調低價,沒有合理利潤空間,這個生態圈也會失衡。」
強生全球資深副總裁、中國區主席宋為群表示,中國在人工智慧、3D列印、5G、手術機器人等領域的創新快速發展,隨著前沿科技與醫療領域的加速融合,智慧醫療在中國前景廣闊。中國日益成為全球領先的創新引擎,強生希望在未來可以有更多源自中國的創新成果推向全球,更好地服務病患和消費者的健康需求。「中國是強生的『創新+發展』雙引擎,我們將與中國政府、行業、企業、醫療機構、科研單位等廣泛開展合作,打造創新生態體系。同時,只有建立以病患為中心的、高效的創新醫療支付方式,才能實現真正的智慧醫療。」
(左二起)蔡江南、周延禮、宋為群出席「智慧醫療的動力 -- 創新引領健康」主題論壇
以數位化為抓手健全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新冠疫情期間,數位化技術和服務在疫情監測、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智慧醫療的未來 -- 健全數位化公共衛生體系」主題論壇中,嘉賓們從健康信息化建設、傳染性疾病防控系統、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以及社會力量協作等多個方面,分析中國公共衛生領域的發展現狀,展望健全的數位化公共衛生體系為傳染性疾病防控帶來的新發展機遇。
信息體系建設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舉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一級巡視員齊貴新表示:「『十四五』時期,衛生信息化工作的機遇和挑戰並存,我們迫切需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升級,逐步打通衛生健康行業發展的信息大動脈。同時,推動便民、惠民服務拓展深化;推動數字經濟在衛生健康領域大力發展;推動網絡安全進一步鞏固強化,堅持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的發展理念。」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表示,非典以後,中國採用傳染病數據網絡直報,連鄉鎮衛生院都可以第一時間把報告報到國家疾控中心,其所在的省市縣都可共享數據。此次疫情防控過程中,數位化成為防疫「工具箱」裡的工具之一。「過去我們只是報發病和死亡病例數據,現在,數位化手段能夠幫助我們發現危險因素,例如人的聚集、人的移動軌跡,可以發現到過高危地區的人和密切接觸者。」
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促進了遠程醫療、分級診療等新模式的建立。國家遠程醫療與網際網路醫學中心主任、中日友好醫院醫院發展辦主任盧清君表示,遠程醫療是醫院和醫院之間,醫生和醫生之間的協同關係,是解決申請方醫院解決不了的疑難重症,是一種幫扶關係。網際網路診療是便民、惠民,重點針對已確診的常見病、慢性病和多發病的複診和連續治療。依託於「網際網路+醫療」的形式,能夠提升基層的臨床診治能力和利用信息便民、惠民。
談及「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成功經驗的應用,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第三屆進博會能夠召開,與中國的智慧抗疫分不開。張文宏認為抗疫是一個「系統工程」,而中國在各環節都「做到位」了。他特別指出,在整個系統中,智慧抗疫的貢獻絕不能忽略。包括人口管理、信息採集等方面,智慧抗疫的作用有目共睹。「這個經驗我們將來是不是可以延續到今後對傳染病疫情的防控,事實上極為關鍵。」
「解決健康衛生問題必須藉助現代技術。當前中國在數位化技術方面引領前沿,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亦走在世界前列。」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總裁、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製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執行委員會主席安思嘉(Asgar Rangoonwala)表示。他特別舉例說,為了保障重疾患者治療效果的可持續,西安楊森正在攜手多方合作夥伴,積極探索以患者為中心的網際網路醫院新模式,讓患者在正確的時間,使用正確的產品並獲得合理的報銷。未來,西安楊森還將繼續通過不斷深化數位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應用的影響力,攜手政府與業界同仁,共建數位化公共衛生體系。
(左二起)齊貴新、曾光、盧清君、張文宏、安思嘉(Asgar Rangoonwala)出席「智慧醫療的未來 -- 健全數位化公共衛生體系」主題論壇
共享健康中國機遇
當天在論壇上,中國新聞社國是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聯合發布《共享健康中國機遇白皮書(2020年)》,深入解讀人類健康面臨的重要議題,針對中國大健康行業未來十年,尤其是「十四五」期間在醫療創新生態體系、智慧醫療、重大疾病診治、創新支付等領域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白皮書指出,中國有著世界上第二大規模且未來發展潛力極大的健康市場,加之中國日益開放的市場環境和成熟的政策環境,給跨國醫療健康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要實現老百姓對高質量健康服務的旺盛需求,除了政府的公共財政支持以外,也需要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健康服務供給,建立多元參與的醫療研發創新生態體系和醫療支付體系,大力引進新技術、提升本土研發能力,推動智慧醫療的健康發展。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白皮書課題組聯席組長楊永恆教授表示,期待中外醫療衛生領域深化合作共贏,推動創新健康產品和服務更快惠及病患需求,共享健康中國發展新機遇。
《共享健康中國機遇白皮書(2020)》發布;左起:強生全球資深副總裁、中國區主席宋為群;中國新聞社經濟部主任、國是直通車總編輯、國是研究院執行院長俞嵐;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楊永恆教授;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總裁、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製和開發行業委員會執行委員會(RDPAC)主席安思嘉(Asgar Rangoonwala)
展望健康中國發展未來十年,數位化技術進步將推動智慧醫療進一步快速發展。強生全球資深副總裁、中國區主席宋為群表示,「我們欣喜地看到,改革、發展、創新成為下一階段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詞,一個更加強大的中國市場和新發展格局呼之欲出。特別是政府將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納入十四五規劃,為包括強生在內的外資醫療健康企業在華繼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強生對中國市場的新篇章和新動能懷有堅定信心。我們致力於繼續深化在華發展,攜手政府和行業夥伴,不斷促進產業鏈上多方資源的匯集、融合與協同創新,持續推動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健康中國宏偉願景。」
關於強生公司
強生公司成立於1886年,是全球最具綜合性、業務分布範圍廣的醫療健康企業之一,業務涉及製藥、醫療器材及消費品三大領域。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新布侖茲維克市,在全球60個國家地區擁有200多家運營公司,全球員工超過13萬人,2019年全球營收達821億美元。
強生堅信健康是活力人生、繁榮社區和不斷進步的基礎。正因如此,130多年來,公司始終致力於推進健康事業,讓人們在每個年齡段和每個人生階段都保持健康。今天,作為一家全球業務分布廣泛、綜合性的跨國醫療健康企業,強生致力於用廣泛的影響力去促進人類健康、建設更美好社會。在努力提高醫藥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創造更健康的社區的同時,讓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擁有健康身心,享受健康環境,肩負融合關愛、科學與智慧,為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帶來意義深遠的改變的使命。
1985年,作為改革開放以來首批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企業,強生在華成立了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多年來,強生一直致力於提供高質量的創新產品來滿足不斷增長的醫療健康需求,為中國病患和消費者帶來健康,建設健康中國。如今,強生全球包括醫療器材、製藥及消費品的三大業務領域均已進入中國,並分別成為該業務領域的領軍者。強生在華設有10餘家法律實體,分布於北京、上海、廣州、蘇州、西安等城市,員工數約1.1萬人。
強生中國區總部位於上海,在上海徐匯區、浦東新區、閔行區等擁有多家註冊公司和生產工廠,是上海外資企業納稅百強。中國市場是強生全球發展最快的地區,2019年,強生全球執行委員會在北京宣布將中國定位為全球創新引擎。此外,強生也是支持上海市政府打造全球科創中心的領軍企業。2014年,強生亞太創新中心在上海成立,作為強生在全球的四大創新中心之一,亞太創新中心立足亞洲,在開放式創新的模式下,結合強生在亞太和全球的資源、專業知識和區域優勢,將突破性的醫療健康解決方案貢獻給全球的患者和消費者。目前,強生亞太創新中心也在人工智慧、數據科學、再生醫藥、基因治療、微生物科學和機器人技術等眾多領域挑戰創造嶄新解決方案。2019年6月,強生亞太首家、全球最大的創新孵化器 -- JLABS@上海在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投入運營。該項目自2017開始籌備以來,得到上海市政府、浦東新區政府、張江集團等多方支持與協作,是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建設「全球領先生物醫療新研發高地」的重要項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