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商學院研究發現當一個人躋身管理層後會變得更盡責

2021-01-17 網易

  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1年1月14日 - 在2005年熱門電影《蝙蝠俠:俠影之謎》(Batman Begins)中,主角克裡斯蒂安·貝爾(Christian Bale)飾演的蝙蝠俠有一句對白:"塑造你的,並非你的內在,而是你的所作所為"(It's not who I am underneath, it's what I do that defines me),這很可能是近代電影史上意義最深遠的臺詞。 一群學者雖然未受到蝙蝠俠啟發,但卻被這句對白所打動,想要探討"行為"會否塑造"為人".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管理學系副教授李文東聯同七位學者一起探討這個問題,藉此了解當一個人躋身領導層(以及職責增加)後,其性格特質會否因此有實質的改變。

  李教授與其他團隊成員進行的研究名為《晉升領導層可以改變你的性格嗎? 基於角色觀點的兩項縱向研究調查》,希望證明人的性格在成年後也可改變和發展,而非傳統上認為的相對穩定。

  李教授表示:"推動成人性格發展的重大因素之一,是擔當新領導職位。 隨著職責加重和擴大,新晉領導者將比以往更加盡責,會更有效率、更有條理、更謹慎、以成就為中心,對下屬來說會更可靠。"

  "領導者要履行領導職責所帶來的期望和責任,因此他們必須有效應對不確定性和變化。所以,領導者面對壓力時需要能夠保持鎮定及應付負面情緒。"

  五大性格特質

  團隊探討研究對象在"盡責"和"情緒穩定"這兩方面的個性特徵是否出現變化。它們是"五大性格特質"的其中之二,"盡責"代表可託付、以成就為主、可靠、有條理的傾向,並能妥善和徹底地完成工作或職責,這是衡量領導能力和工作績效的最佳預測指標之一;"情緒穩定"是領導者的另一個可取特徵,代表當事人可以保持鎮定,應付壓力並有效地應對逆境。五大人格特質的其餘三項分別是"對體驗持開放態度"、"性格外向"和"樂於助人".

  李教授聯同香港理工大學李淑萍教授、羅格斯大學馮捷教授、佛羅裡達州達大學汪默教授、亞洲商學院和呂訥堡Leuphana大學的Michael Frese教授、利茲大學吳志偉教授以及中大商學院博士生張宏一起進行研究。

  為了驗證這個理念,他們使用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公開資料庫進行了兩組研究,在一個長時期內,比較研究對象在不同階段的性格發展。 研究對象分為"成為領導者的小組",即是隨時間變化晉升為管理層的小組;另一個是一直擔任下屬的"非領導層小組".

  研究發現,晉升為領導層令研究對象的"盡責"特質提升,但兩組研究在"情緒穩定"方面都沒有明顯變化。

  李教授表示:"我們假設晉升為領導層與『盡責』程度的細微增加有關係,並且工作要求改變會發揮中介作用;兩組研究的結果都支持了這個假設。 "

  他們闡明了當人們擔任領導職位後,人格特質會隨著時間變化而出現何種變化、變化方式及原因,以及人們在肩負更高工作要求後,為何其人格特質會發展。

  李教授表示,這項研究獲得的見解將有助於企業更妥善管理事業發展並計劃領導層接班安排,這是機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

  他表示,該研究結果有雙重意義。一方面,由於個性特徵"盡責"是人格因素中預測工作績效的最強因素,"我們建議機構考慮安排員工擔任非正式的領導職位,以鼓勵他們發展管理才能。 這或有助他們培養與'盡責'相關的行為和特質,準備日後擔任其他工作。"

  另一方面,由於"盡責"程度高的人,往往難於適應急劇變化的環境,組織應當考慮如何增強領導的"適應性"以及學習能力,以維持機構的持續競爭力。

  "我們還鼓勵機構擴大培訓的範圍和內容以包括性格發展,並專注於更全面的領導才能發展形式。"

  性格轉移

  其中一組研究包括61名"成為領導者的小組"研究對象和128名"非領導層小組"研究對象,並使用了從三個不同時期選取的美國數據,分別是1995年至1996年 、其後十年,以及其後二十年。 另一組研究包括342名成為領導者的小組研究對象和675名非領導層小組研究對象,並使用了以2005、2009及2012年為界線的四個不同時期的澳大利亞數據。

  李教授表示:"兩項研究結果一致顯示,成為領導者後,個人的盡責程度會增加,變得更加可靠、更有條理和更有效率。隨著時間過去,讓他們成功擔任這些領導職位,可能會使他們適應這樣的行為,以至養成習慣,然後成為根深蒂固的性格特質。"

  他表示,這項研究可能會激發學術界進一步研究"人是社會制度的生產者及產品"的概念。

  以往的研究探討了獲得第一份工作、結婚和失業等人生重大事件對人格發展的影響,以及對工作滿意度、個性、不安全感、收入和職業地位的影響。然而,李教授指出,最新的研究探討晉升為領導層後(更重要的是改變工作要求後)的性格發展,擴闊了這個研究領域。 雖然個性特質相對穩定,但也會發生變化,即使這種轉變不一定很強烈。

  "人們對變化的反應各異,我們這份論文所發現的是整體趨勢。 日後 的研究可以探討人們性格變化不同的人所表現出的不同速度、時機和幅度。"

  研究人員指出兩個顧慮。首先,以往的研究顯示,十分盡職的員工或許無法良好適應新環境,並且缺乏必要的創造力。其次,企業可能需要為領導者提供培訓,以協助他們平衡這個職位帶來的好處和可能的不利因素,例如因為更盡責而帶來的更加不穩定的工作環境和靈活性的減少。

  因此,這項最新研究對員工日後發展事業具有重要意義。李教授說:"人們需要權衡擔任管理職位的好處和代價。"

  "雖然晉升將會讓他們逐漸提高工作的盡責程度,但也會令他們變得缺乏適應能力和創造力。 承擔額外工作要求或有機會增加他們所受的壓力,損害身心健康。"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由六個教學單位組成,包括會計學院、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金融學系、管理學系及市場學系。成立於1963年的中大商學院,是區內首間開辦工商管理碩士(MBA)課程和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課程的商學院。現時中大商學院合共提供10個本科課程及18個研究院課程,包括工商管理碩士、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碩士、理學碩士、哲學碩士及博士課程。

  中大商學院的MBA課程在2020年《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百強排行榜名列全球第50位,而EMBA課程亦在2020年排名全球第15位。中大的商界校友人數逾40,000人,為香港之冠,其中不少校友已躋身政府和商界的重要決策層。商學院現有逾4,800名本科和研究生,現任院長為周林教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港中大遺失濃酸可造萬枚「鏹水彈」 ,港媒批校長不盡責
    摘要:更嚴重的問題是,香港中文大學遺失了大量的高危化學品,其中包括80升的濃硝酸和17.5升的濃硫酸,單是這批濃硝酸,已可製造上萬枚「鏹水彈」。 香港星島新聞集團前行政總裁、《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發表題為「公職人員不盡責是罪」的評論文章,提醒「大學校長屬於公職人員,而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是一條普通法罪行」。據《巴士的報》11月21日評論文章消息,香港多所大學遭到嚴重破壞,尤以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及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為甚,恐怕大學校園的維修費用以數億元計(港幣),要由納稅人埋單。
  • 神經學家研究發現:50歲後,每天堅持1項運動,大腦可變得更年輕
    人老了,大腦也會跟著變老,變得健忘,總是笑著說自己「老糊塗」,若是一直能保持靈活的大腦,那真是太好了,不僅能讓工作和生活更加得心應手,還可以預防老年痴呆,那麼應該如何做呢?靜坐可以讓大腦變得更年輕神經學家拉扎爾在一次馬拉松比賽中受傷,治療師建議她多多練習伸展,於是拉扎爾報名了瑜伽課程,在課堂中瑜伽老師經常讓學員盤腿靜坐,經過幾周的瑜伽練習後拉扎爾發現自己的心境變了,變得具有同理心、同情心,還經常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對待比賽也不再焦慮,壓力變小了,睡眠質量提上了,於是她開始研究靜坐對神經的影響。
  • 研究發現:經歷極端暴風雨天氣後 蜘蛛會變得更具攻擊性
    其通過研究發現,在經歷了強風暴之後,棲息地裡的蜘蛛行為也會發生變化。此外許多科學家認為,強風暴的頻率增加,與氣候變化有著密切的聯繫。在麥克馬斯特大學的一份聲明中稱:「了解這些『黑天鵝』天氣事件,對研究進化和自然選擇的環境影響至關重要」。
  • 港中大師生十問學校管理層為何容不下一面五星紅旗
    對此,香港中文大學師生十問學校管理層,為何容不下一面五星紅旗。 11月20日,香港中文大學1,493位愛國愛港的內地研究生、182位教職員、57位留學生發表《中大學生十問學校管理層》,稱中大已到了救亡圖存的關鍵時刻,校內絕大多數的師生立場鮮明,堅決與暴力割席。 港中大師生十問學校管理層全文: 自香港暴亂以來,已五月有餘,今各區大亂,高校淪陷。港人本是華夏同胞,學校本該是一片淨土。
  • 價值投資是在熵增的世界,一個人的熵減旅程!
    「價值投資是在熵增的世界,一個人的熵減旅程。」很多人言必稱價值,價值投資顯然成為了一門顯學,但實操中大部分散戶包括一些著名投資人做的是偽價值投資,看熱點觀輪動,算周期測點位,講起來口若懸河,做起來一呼百應,如果能掙到錢都是大爺,可為什麼大部分沒有掙到錢呢?
  •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王帆應邀出席2020「中國商學院」教育盛典
    由MBAChina和《經理人》雜誌聯合舉辦的2020「中國商學院」教育盛典即將在12月23日北京盤古七星酒店隆重召開,受主辦方邀請,中山大學校長助理、中山大學管理學院(以下簡稱「中大管院」)院長王帆將出席此次盛典。
  • 新商學院排行,多所中國院校上榜!榜首讓人意想不到!
    哥斯大黎加的中美洲企業研究管理學院(Incae Business School)在非美國商學院中位列第一,在美洲排行榜中位列第11。該學院躋身全部四個排行榜。其中排名最高的是其定製高管教育課程,排名第10。
  • 讓管理層大呼「啟明星」的課程到底是什麼?
    那你就大錯特錯,因為企業本身是由人進行管理,進而促使其發展和運作的,所以一個企業發展的好壞以及他對市場的把控都是離不開管理層的決策的,這也從側面印證了管理的重要性。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到底該如何管理企業,讓他在經濟全球化,本土企業對衝的情況下還能好好的發展,甚至發展得更好呢?
  • 英國24所三重認證商學院:新晉利物浦大學,感覺bar在提高
    利物浦大學最近官宣自己家的管理學院終於被AMBA認可,成功躋身三重商學院認證的學校。這對所有利物浦學生來說,可以說是一條喜訊哈。這說明以後吸引的學生就會更多了,Liverpool後幾年有提升門檻,收縮list的潛質了。最基礎的表現就是會和紐卡斯爾這種學校一樣,後續要收申請費了,排面可能就要出來了。
  • 港中大(深圳)就業服務中心成立
    昨日上午,港中大(深圳)就業服務中心正式成立,務求通過學校和學院層面,為學生一一解答問題。 成立儀式上,對於大學生求職難話題,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認為,對於港中大(深圳)的學生來說,「難」點不是找到工作,而是更為長遠的職業規劃。「我一點也不擔心我校學生找工作的問題。
  • 中國商學院FT全球MBA排名- MBA中國網
    中歐MBA課程位列第17位,繼續在亞洲商學院中處於領先地位,這已經是中歐MBA課程連續十二年躋身全球25強;人大商學院MBA項目躋身全球50強,位列第43名,居北京地區商學院MBA項目之首;復旦MBA獲《金融時報》全球MBA五十強(第47名),連續四年穩居全球百強,且排名成績持續提升,薪酬增長率亞洲第一全球第二
  • 廣東樂昌發現中大天文臺遺址 有助還原中大天文系歷史
    廣州日報記者了解到,廣東省規劃師建築師工程師志願者協會(以下簡稱省「三師」專業志願者協會)志願者和省考古所、華工、中大的多位教授去年底在坪石中山大學校舍遺址調研期間,意外發現了中山大學天文臺遺址,這將有助還原中大天文系歷史,特別是填補抗戰教育史研究的空白。
  •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頒予發現引力波學者,港中大參與研究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頒予發現引力波學者,港中大參與研究 新華網香港10月4日消息,3名美國科學家因在發現引力波上的貢獻而奪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研究發現:面對壓力,性行為能讓你變得更強。
    生物體為什麼會演化出性行為?理論解釋通常認為有性生殖能提升後代的多樣性,但一些研究人員發現,它給個體帶來的利益也是令人信服的解釋。這種多樣性可以使後代變得更強壯、更快、對寄生蟲更具抵抗力或更具壞境適應性。穆勒並不是第一個提出這一觀點的生物學家,但他的影響力很大,以至於他的名字永遠與這一觀點聯繫在一起,至今仍很流行。但也許事實並非如此。畢竟,增加多樣性這個理由並不能解釋單細胞生物如何或為什麼演化出了減數分裂,這是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即卵子和精子細胞基因組減半的過程。
  • 哈佛商學院院長:MBA還有用嗎?
    亞洲商學院的崛起則構成了另一個挑戰。儘管該地區申請美國頂級學校的人依然很多,但是許多亞洲學生和成功的企業家選擇了在離家更近的地方繼續深造。商學院在印度和中國已經遍地開花,提供了更貼合他們本土市場的課程和社交機會。 頂級美國商學院也採取了回應措施,推出了更短、更詳細的商業課程,並且加入了國際商業案例用於學習。
  • 【專訪】英國國王商學院院長Stephen Bach:商學院要培養有社會擔當...
    他曾在國王商學院任職,並於2017年被任命為King's Business School(後簡稱KBS),倫敦國王學院第九個院系的首任行政院長。國王商學院雖然僅成立一年,但它已經與英國其它頂尖商學院展開了競爭。作為年輕後輩,KBS似乎沒什麼可懼怕的。在獨立一年後,它就走出家門開啟國際合作。前不久,他們與上海高金(SAIF)籤署一份諒解備忘錄,正式建立合作關係。
  • 開放性、盡責性對大學生創造性問題解決的預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10因而,本研究推測開放性正向預測創造性問題解決。  盡責性與一般創造力關係的研究結論不甚一致。有研究發現高創造個體具有低盡責性的特質11,也有研究發現盡責性與創造性科學問題提出能力不相關12,還有研究發現,在某些特定情境中,高創造性的個體也表現出高盡責性13。
  • 腦發育研究新發現:各執行功能區會變得更加獨立
    成年之後,我們變得可以比童年時更好地控制住自己的衝動,行事也更有條理。但你有沒有想過,這背後的深層機理?即「我們的大腦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近日,有支科學家團隊在《當代生物學》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給這個問題找到了一絲線索。在此過程中,人們也變得更加「彬彬有禮」。
  • 科學研究證明,殺不死我的會使我更強大
    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的科學家們建立了失敗與成功之間的因果關係,證明了德國哲學家弗裡德裡希尼採的格言:「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強大。」研究人員利用高級分析法來評估年輕科學家專業失敗和成功之間的關係。他們的研究發現與他們最初的期望相反,一個人在職業生涯早期的失敗,會為那些再次嘗試的人帶來更大的成功。研究報告的主要撰寫人王陽(音譯)說:「對於那些事業剛起步就失敗的人來說,自然流失率會增加。但從長期來看,那些堅持下來的人表現得更好。這表明,如果失敗不會殺死你,它確實會讓你更強大。」
  • 隨著加速膨脹,宇宙變得更熱而非更冷了
    因此,宇宙中的團塊和絲狀星系的距離越來越遠,理論上可知,宇宙的平均溫度會隨著時間越來越低。但根據俄亥俄州立大學宇宙學和天體粒子物理中心(CCAPP)領導的研究,實際上宇宙似乎越來越熱了。在探究了過去100億年宇宙的熱歷史後,研究團隊得出結論,宇宙氣態物質的平均溫度增加了10多倍,今天達到了約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