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經歷極端暴風雨天氣後 蜘蛛會變得更具攻擊性

2020-11-25 cnBeta

加拿大安大略省麥克馬斯特大學(MacMaster University)和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研究人員,本周在《生態與進化》(Ecology & Evolution)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其通過研究發現,在經歷了強風暴之後,棲息地裡的蜘蛛行為也會發生變化。此外許多科學家認為,強風暴的頻率增加,與氣候變化有著密切的聯繫。

櫛足蛛 / Anelosimus studiosus(圖自:Thomas Jones,via Cnet)

研究一作 Jonathan Pruitt 在麥克馬斯特大學的一份聲明中稱:「了解這些『黑天鵝』天氣事件,對研究進化和自然選擇的環境影響至關重要」。

通過追蹤天氣預報、了解颶風將要襲擊的地方,研究人員可以提前趕往海灣和大西洋地區,觀察在那裡氣息的蜘蛛種群。

研究期間,科學家們記錄了在颶風登陸前、以及暴雨襲擊 48 小時後的蜘蛛種群的生活和行為習慣,共涉及 211 處地點的 240 個蜘蛛種群。

Extreme Evolution(via)

結果發現,與未經歷強大風暴襲擊地區的蜘蛛相比,那些遭受了較大風暴洗禮後的蜘蛛群體,會表現出更強的攻擊性。

儘管這項研究未能充分揭示強風暴與蜘蛛物種攻擊性增加之間的確切聯繫,但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與暴風雨後食物較少有關。

在生存的壓力面前,蜘蛛可能會更專注於狩獵和爭奪有限的資源。若你在狂風暴雨後見到了櫛足蛛等蜘蛛物種,還請記得不要輕易招惹它們。

相關焦點

  • 2018年我們都經歷了怎樣的極端天氣?未來會否更熱更澇?
    2018年我們都經歷了怎樣的極端天氣?未來會否更熱更澇?,見證了北京30年來最晚暴雪,眼看江浙滬被颱風「包場」……極端天氣的發生,一邊印證著氣候變化的影響,一邊又預示著未來。
  • 研究稱氣候變化導致北極狼蛛出現「嬰兒潮」
    據外媒CNET報導,科學家已經研究了極端天氣如何使蜘蛛更具攻擊性,現在他們也注意到它可以增加蜘蛛的數量。 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北極狼蛛(pardosa glacialis)由於北極地區氣候變化的影響,正在經歷「嬰兒潮」。
  • 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出現,是氣候變化的原因嗎,不一定
    你是否覺察到了,極端天氣和災難事件在近幾年似乎變得頻繁起來這是什麼原因呢?僅僅是因為媒體和網絡比較發達了,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就知曉天下事了?顯然不是這麼簡單。科學家們對氣候變化與極端天氣事件的關聯也頗為困惑,至於能否將極端天氣事件與氣候變化建立必然聯繫,似乎還存在著巨大爭議。
  • 全球多地經歷罕見高溫!專家解讀極端天氣為何頻發
    朝鮮氣象部門提醒,在35度以上的高溫持續且溼度較大的情況下,發生中暑、心臟病、腦中風、食物中毒等疾病的機率會增加,民眾應注意防護,在室外工作的人員應著重注意避免中暑。酷暑當前 韓國民眾設法躲熱浪同樣位於朝鮮半島的韓國,最近也深受高溫天氣的折磨。
  • 讓釣魚變得輕鬆愜意的極端天氣
    天氣有讓釣魚人感覺非常舒服的時候,也有讓水中魚兒感覺特別舒服的時候,食慾大開,或者讓魚兒擔驚受怕之後,產生強烈飢餓感。這樣的天氣都是釣魚的黃金時節。久晴的天氣往往早晚溫差比較大,水溫並不穩定,一旦轉陰雨天后,氣壓增高,氣溫溫差變小,雨水帶來的高溶氧,以及流水帶來的食物,會給水中魚兒帶來良好的攝食環境以及大量的食物,水中魚兒胃口大開,攝食慾望強烈;久雨之後,水體中水生植物長期沒有進行光合作用,水中溶氧相對降低,人也會感覺到發黴,一旦天放晴,人會感覺到舒服,水中的魚兒也能感覺到愜意,水生植物開始產生光合作用,營造出全新的環境,魚兒此時攝食慾望會顯著增強
  • 鳥類如何應對極端天氣
    新的研究表明,幾種鳥類已經改變了它們的行為,以應對氣候變化模型預測的更炎熱和更乾燥的天氣。這些反應根據極端天氣的持續時間和鳥類的特性而有所不同。隨著氣候變化,熱浪和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正變得越來越常見。結合Daymet的高解析度天氣數據和全球公民科學倡議eBird的地面觀測,一個研究小組最近調查了北美東部109種鳥類對此類事件的反應。
  • 美國2020年8月的極端天氣頻發,是氣候變化還是美國的厄運?
    同時,在8月10日突然發生颶風「 derecho」後,美國仍在評估颶風對中西部地區農作物的普遍破壞。這些極端天氣事件中的每一個都是一組特定的大氣條件(對於蘿拉而言,是海洋條件)的結果。在某種程度上,不幸的是,美國被這些事件接連不斷地抨擊。但是對於某些此類事件,例如強烈的颶風和更頻繁的野火,科學家早就警告說,氣候變化已經為災難了奠定基礎。
  • 研究人員發現破碎的染色體如何使癌細胞更具攻擊性
    在2020年12月23日在線出版的《自然》雜誌中,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路德維希癌症研究所研究人員,描述一種被稱為「染色體碎裂」(Chromothripsis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路德維希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報導,在多種癌症中,多達一半的癌細胞都含有攜帶促癌基因的ecDNA。在最新的研究中,Cleveland, Shoshani和他的同事利用染色體結構的直接可視化來識別基因擴增的步驟和甲氨蝶呤耐藥的機制。
  • 世界上最毒的蜘蛛,男人被蟄後,會產生讓人臉紅的症狀!
    蜘蛛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豐富的捕食性天敵,在維持農林生態系統穩定中的作用不容忽視。體長1~90毫米,蜘蛛多以昆蟲、其他蜘蛛、多足類為食,部分蜘蛛也會以小型動物為食。科學家研究發現,生活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巴西遊走蛛是世界上最毒的蜘蛛,巴西遊走蛛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最毒蜘蛛。巴西遊走蛛不僅毒性最強,且極具攻擊性。有烈性毒液足以讓人類致命。體長2.5釐米,比澳大利亞的漏鬥網蜘蛛略小一些,是蜘蛛中唯一具有攻擊性的品種,如果距離它太近,它會向人跳過去。
  • 為什麼地球的極端天氣將要加劇?
    首先,讓我們來回憶一下發生在過去的極端天氣事件:2003年,歐洲歷經了史上最嚴重的熱浪,導致數萬人死亡;2010年,俄羅斯的山火和巴基斯坦的洪水給當地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災難;2018年,美國經歷了一個災害連連的夏季,在西南部沙漠地區,連續多日的溫度都升到了38度以上,同樣在世界上此等危害也正在發生著。
  • 新研究稱極端天氣與大氣急流變化有關
    新華社倫敦4月30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牛津大學4月30日發布研究報告說,2018年夏季北半球多地出現的熱浪、乾旱、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與環繞地球的大氣急流中出現持久的巨波相關,而這種剛被發現的變化未來還會更頻繁地出現。
  • 災難降臨緊急預警動物入侵 南有澳洲毒蜘蛛 北有美國睡鬣蜥
    極端天氣引發冰火兩重天從2019年的七月下旬一直到今年的一月,澳大利亞遭受了數十年以來最嚴重的森林大火,數億隻動物死於火海,成千上萬棟房屋被毀。更可悲的是極端強對流還來了高爾夫球大小的冰雹,其威力足以摧毀汽車殺死小動物和兒童。
  • 5種極度致命的劇毒蜘蛛,認住它們的樣子,最後一種會讓男性害羞
    棕色寡婦蜘蛛的毒液實際上比黑寡婦蜘蛛的毒性更大,但幸運的是,棕色寡婦蜘蛛在叮咬的時候不會注射那麼多的毒液。而且它們比黑寡婦蜘蛛更加害羞,攻擊性也更弱,所以被棕色寡婦蜘蛛咬傷的機率更小。那些曾經不幸被咬了一口的受害者,描述疼痛為就像被大錘一樣的東西擊中。症狀會以紅腫開始,然後接下來是持續數小時的抽筋和痙攣。
  • 德科學家發現極端天氣與氣流循環模式的改變有關
    原標題:德科學家發現極端天氣增多的背後原因    在過去的十年裡,夏天出現極端天氣的次數達到了一個不尋常的程度。人類活動引起的全球變暖可以解釋這種熱浪的逐漸增加,但其中一些特別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卻並不容易解釋。現在,德國科學家發現它與在某些共振條件下大氣中形成的大強度慢行波有關。
  • 極端天氣半數受氣候變化影響
    事實上,這是到處充斥著極端天氣的一年:在美國遇到了乾旱和熱浪;在英國出現了破紀錄的降雨;而罕見的大雨襲擊了肯亞、索馬利亞、日本和澳大利亞;西班牙發生了乾旱;中國則遭遇了洪水;當然人們也忘不了超級颶風桑迪。 據《科學》雜誌報導,緊隨這些極端天氣事件,人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一切是因為氣候變化嗎?」
  • 厄爾尼諾現象回歸,全球變暖或讓極端天氣變得更加頻繁
    在2019年就有多項研究表明2020年下半年極有可能爆發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平均每2-7年就會發生一次,是赤道東太平洋海水異常升溫的一種氣候現象。19世紀初,南美洲西海岸(秘魯和厄瓜多附近)的漁民發現,在聖誕節前後,附近海水就會異常出現一股暖流,使原本盛行秘魯寒流的海水錶層溫度明顯升高。這一現象造成魚類大量死亡,漁民遭受重大損失,厄爾尼諾現象由此被發現。
  • 最新研究顯示:全球氣候變暖將帶來極端天氣
    日前,據外媒報導,《科學進展》發表了一篇有關氣候變暖的研究報告,據該報告顯示,氣候變暖可能使未來的天氣變得更加惡化,並且其惡化幅度將會超出我們的想像。研究人員發現,目前能預知的全球變暖會導致颶風、熱浪和其它天氣事件,不過隨著未來全球變暖程度加劇,此後還會帶來更加極端,更加嚴重的天氣事件。研究人員發現,地球正在逐漸變暖,這可能會使熱浪增加80%,潮溼事件增加50%。這比以往的預測要高出50%。
  • 這些蜘蛛為何對人類如此致命?研究後發現:只是「巧合」
    雪梨漏鬥網蜘蛛(Atrax Robustus)是世界上最毒的蜘蛛之一。它能夠用它巨大的尖牙刺穿皮膚、指甲,甚至鞋子的皮革,它的毒液會嚴重破壞人類的神經系統,導致肌肉痙攣、大量的出汗、嘔吐、流口水和呼吸急促,甚至在被咬後15分鐘內死亡,就連毒蟲專家都對它們感到害怕。
  • 地球上的極端天氣,皆是人類所為!
    在2016年,全球氣溫創下人類氣象觀測史中第一高,亞洲出現極端高溫天氣,澳大利亞沿海海水出現異常溫暖。在之前這些異常現象的發生,都被指與人類活動有密切聯繫。但最近,全球科學家確認,若不是人類活動引起的全球變暖,這一切都不會發生。換句話說,這一切都是由人類活動這一單一因素導致的,怨不了別人!
  • 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極端天氣檔案
    在災難發生後,美國、中國、印度、荷蘭等國第一時間提供援助。因此,受影響區域恢復重建並沒有花費太長時間。  孟加拉國的這次龍捲風事件,雖然入選世界氣象組織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檔案,但全球約90%的龍捲風發生在美國,其次是加拿大,孟加拉國僅列第三。  一般來說,席捲孟加拉國的龍捲風與該國自然地理環境有關。孟灣是印度洋的一個海灣,位於孟加拉國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