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揭示Ccr4-Not複合物監測翻譯中核糖體的密碼子最優性

2020-12-05 生物谷

2020年4月21日訊/

生物谷

BIOON/---受到嚴密控制的基因表達過程需要信使RNA(mRNA),mRNA代表著來自DNA的多肽藍圖,需要細胞的蛋白生產機器--核糖體---來翻譯。因此,蛋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細胞mRNA的水平,而控制mRNA的衰減是決定基因表達整體水平的最關鍵過程之一。mRNA的半衰期在不同轉錄本之間差異很大,對mRNA衰減率(mRNA decay rate)的調控與mRNA翻譯的延伸階段密切相關。

為此,在多種真核生物中,密碼子最優性(codon optimality)已被確立為決定mRNA半衰期的關鍵參數。此外,人們已經確定了富含非最優密碼子的短壽命mRNA的及時衰減需要Ccr4-Not複合物。Ccr4-Not是一種重要的蛋白複合物,它在mRNA降解中的作用已得到很好的研究。在mRNA降解中,它作為主要的細胞質3′-poly(A)-尾巴去腺苷酶(deadenylase),啟動了大多數mRNA的降解。

Ccr4-Not複合物通過去腺苷化和隨後激活RNA脫帽複合物,使得mRNA能夠被主要的核酸外切酶(比如位於5′端的Xrn1和位於3′端的外切體)接觸到。Ccr4-Not複合物對密碼子的優化監測並對mRNA衰減進行協調的分子機制至今仍不明確。

由於非最優密碼子會影響核糖體的解碼動力學,而mRNA降解主要是通過共翻譯的方式進行的,因此,在核糖體上直接監測密碼子最優性是非常有可能的。此外,先前已經提出了參與其中的Ccr4-Not複合物與核糖體之間存在直接的物理聯繫,這種複合物的Not4亞基是一種E3連接酶,可對

酵母

40S核糖體亞基中的eS7蛋白進行泛素化修飾。

為此,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慕尼黑大學、日本東北大學和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結合低溫電鏡(cryo-EM)、核糖體分析(ribosome profiling)和生物化學分析來深入了解在mRNA穩態的背景下Ccr4-Not複合物和翻譯複合物之間的聯繫。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4月17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Ccr4-Not complex monitors the translating ribosome for codon optimality」。

圖片來自Science, 17 Apr 2020, doi:10.1126/science.aay6912。

這些研究人員利用親和純化的釀酒

酵母

Ccr4-Not-核糖體複合物進行低溫電鏡分析,發現Ccr4-Not通過Not5亞基被招募到核糖體上。Not5的N末端---特別是一個三α-螺旋束---與核糖體的E位點特異性地相互作用,移除Not5的N末端導致Ccr4-Not複合物不能與核糖體穩定結合。然而,通過Not4亞基對核糖體小亞基蛋白eS7進行泛素化仍然發生。這種Not5相互作用除了涉及轉移RNA(tRNA)和核糖體RNA(rRNA)之外,還涉及核糖體小亞基蛋白eS25。

他們發現,Ccr4-Not與起始階段的核糖體和延伸階段的核糖體都有相互作用。不論是在起始階段還是延伸階段,Not5隻有在核糖體採用了一種在它的A位點不容納tRNA的獨特構象時才與核糖體的E位點結合,這表明核糖體的解碼動力學受到破壞。

核糖體分析顯示在Ccr4-Not結合的延伸階段核糖體中,低優化密碼子富集在核糖體的A位點。這一觀察結果解釋了用低溫電鏡觀察到的低A位點tRNA佔用率,並提出了這與密碼子最優性監測存在關聯。與此相一致的是,通過進行mRNA穩定性測定,他們發現,Not5的丟失導致mRNA降解複合物無法感知到密碼子最優性。觀察到的mRNA半衰期失調是在Not5缺失、Not5 N端缺失、eS25缺失和Not4無法對eS7進行泛素化後檢測到的,這顯然是Ccr4-Not在核糖體上進一步發揮活性的上遊先決條件。此外,在這些突變體中發現mRNA脫帽功能受損,這證實了在這一途徑中,Ccr4-Not觸發了密碼子最優性監測下遊的mRNA脫帽。

這項研究闡明了mRNA衰減介導的Ccr4-Not複合物與核糖體之間的直接物理聯繫。依賴於Not4亞基之前對eS7進行的泛素化,當因較慢的解碼動力學使得核糖體A位點缺乏tRNA時,Ccr4-Not複合物(通過Not5亞基)特異性地結合到核糖體E位點。核糖體的這種狀態是在它的A位點中存在非最優密碼子的情況下發生的,這就解釋了富含非最優密碼子的轉錄本半衰期較短的原因。因此,這些研究結果提供了關於Ccr4-Not複合物協調翻譯效率與mRNA穩定性的機制上的新見解。(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Robert Buschauer et al. The Ccr4-Not complex monitors the translating ribosome for codon optimality. Science, 17 Apr 2020, doi:10.1126/science.aay6912.

相關焦點

  • 2020年4月17日Science期刊精華
    2.Science:揭示Ccr4-Not複合物監測翻譯中核糖體的密碼子最優性doi:10.1126/science.aay6912在多種真核生物中,密碼子最優性(codon optimality)已被確立為決定mRNA半衰期的關鍵參數。此外,人們已經確定了富含非最優密碼子的短壽命mRNA的及時衰減需要Ccr4-Not複合物。
  • 2020年4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Science期刊發文揭示重症COVID-19中的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並探討潛在的治療方法doi:10.1126/science.abb89252019年12月,一種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橫空出世。
  • 人類48S翻譯起始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人類48S翻譯起始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5 15:05:25 英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V.
  • 3篇Science |轉錄和翻譯「牽手」—NusG 的故事
    該論文揭示了在大腸桿菌中NusG轉錄因子參與轉錄翻譯協同過程的作用機理;並進一步發現另一轉錄因子NusA在協同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最終解析了依賴於NusG, NusA轉錄因子的轉錄翻譯協同過程的分子機理。
  • 2020年9月4日Science期刊精華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4.Science:從結構上揭示新冠病毒蛋白Nsp1關閉宿主蛋白合成機制doi:10.1126/science.abc8665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慕尼黑大學和烏爾姆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確定了大流行性冠狀病毒SARS-CoV-2如何抑制受感染細胞中的蛋白合成,並且發現它有效地解除了人體先天免疫系統的武裝。
  • Science:揭示哺乳動物線粒體複合物I的作用機制
    一種稱為複合物I(complex I)的巨型分子質子泵至關重要:它啟動了一連串的反應,構建出質子梯度來驅動ATP產生。儘管複合物I發揮著核心作用,但是它跨膜運輸質子的機制至今仍不為人所知。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Leonid Sazanov及其研究團隊破解了複合物I的工作原理之謎:它的構型變化與靜電波相結合,將質子移入線粒體基質中。
  • Science:利用TPCA方法分析細胞中的蛋白複合物動態變化
    >2014年,Nordlund團隊利用CETSA對人K562細胞進行熱量蛋白質組分析(thermal proteome profiling)發現了血紅素生物合成酶鐵螯合酶(ferrochelatase, FECH)與BRAF抑制劑威羅菲尼(vemurafenib)和ALK抑制劑艾樂替尼(alectinib)的相互作用,證實由威羅菲尼和其他藥物誘導的光敏性是由鐵螯合酶介導的,並且揭示威羅菲尼的潛在脫靶作用
  • 2016年12月16日Science期刊精華
    1.Science:擬南芥的抗菌防禦機制---調節糖轉運體的活性doi:10.1126/science.aah5692; doi:10.1126/science.aal4273細菌依賴糖茁壯成長。植物細胞也是如此。如今,Kohji Yamada等人證實當致病性細菌入侵植物時,在植物細胞周圍的胞外空間中對糖的爭奪如何進行到底。
  • 北京基因組所等密碼子偏好性研究獲進展
    密碼子使用偏好在不同物種甚至某一物種內的不同基因都具有特異性,隱藏在這種偏好性背後的是基因與物種長期進化過程中突變、選擇和漂變的綜合作用。密碼子使用偏好與基因表達緊密關聯,通過比較密碼子偏好性差異可以推斷基因是否受到不同程度的翻譯選擇(Translational Selection)。
  • Science 中文摘要 19 AUG 2016
    地質Northward migration of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revealed by OSL thermochronometryOSL熱年代學揭示喜馬拉雅東構造結向北遷移
  • Nucleic Acids Research|黃病毒基因組RNA的環化抑制了從頭翻譯起始
    由於組裝的48S複合物可以阻止逆轉錄酶,導致在起始密碼子下遊15-17nt處產生截短的cDNA產物,因此可以通過引物延伸抑制實驗以測定48S複合物的組裝。該技術的示意圖如圖1B所示。作者研究了5'戴帽結構對重構系統中ZIKV病毒基因組 RNA翻譯起始效率的影響。
  • Science 中文摘要 10 June 2016
    我們的斷層行為數值模擬及最近主要事件的監測支持該結論。我們的模型表明,位於南加州聖安德列斯斷層上發生的1857年特瓊堡大地震貫穿至孕震區下至少3至5千米。我們的發現表明該類深層破裂可能發生於其它主要斷層段,潛在地增加了相關地震災害。
  • Science:在神經元突起中,單核糖體偏好性地翻譯突觸mRNA
    2020年2月7日訊/生物谷BIOON/---RNA測序和原位雜交揭示了神經元樹突和軸突中存在意想不到的大量RNA種類,而且許多研究已經記錄了蛋白在這些區室中的局部翻譯。在信使RNA(mRNA)的翻譯過程中,多個核糖體可以同時佔據單個mRNA(一種稱為多核糖體的複合物),從而導致編碼蛋白的多個拷貝產生。
  • 2020年7月31日Science期刊精華
    基因編輯大牛揭示鹼基編輯器的作用機制doi:10.1126/science.abb1390在短短八年內,CRISPR-Cas9已經成為基礎研究和基因治療的首選基因組編輯器。但CRISPR-Cas9也催生了其他潛在的強大DNA操縱工具,從而可能幫助修復導致遺傳性疾病的基因突變。
  • Science|解析preTCR-pΜΗC複合物結構
    該研究利用x射線晶體學解析了preTCRβ-pΜΗC-I複合物結構 (圖1, A), 揭示preTCR如何通過preTCRβ單一結構域拓撲性識別結合自身抗原的ΜΗC配體分子(圖1,A和B),為T細胞分化發育,特別是「TCR-β選擇」的研究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 Science 中文摘要 29 July 2016
    翻譯 閆海洋 He Wang, KemalAvican, Anna Fahlgren, Tomas Edgren, Hans Wolf-Watzhttp://science.sciencemag.org
  • 起始密碼子至少有47種!
    為了發揮作用,DNA先經過轉錄產生信使RNA(mRNA),然後mRNA經過翻譯產生蛋白,這對幾乎所有的生物功能都是必需的。基於這種中心法則,人們長期認為在翻譯時,mRNA中僅有少量三聯密碼子能夠啟動蛋白產生,因此這些三聯密碼子也被稱作起始密碼子。
  • 【學術前沿】雷鳴組揭示CST複合物調控端粒複製和確保端粒末端穩定...
    CST複合物在端粒維持和端粒末端保護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比如Cdc13通過協調Stn1和端粒酶亞基Est1的相互作用維持端粒複製和端粒保護的動態平衡。2018年1月,雷鳴課題組解析了Cdc13與Est1相互作用的結構結構信息,並揭示了端粒酶招募至端粒的分子機制【3】。因此,進一步解析Cdc13與Stn1相互作用的結構信息對於揭示CST複合物調控端粒複製的分子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
  • 轉錄和翻譯的一次「牽手」——「紅娘」NusG 背後的故事
    該論文揭示了在大腸桿菌中NusG轉錄因子參與轉錄翻譯協同過程的作用機理;並進一步發現另一轉錄因子NusA在協同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最終解析了依賴於NusG, NusA轉錄因子的轉錄翻譯協同過程的分子機理。
  • 單密碼子編碼雙胺基酸40年遺傳理論遭挑戰
    這種原生動物能夠利用一種密碼子編碼兩種胺基酸。名為核糖體的像水滴一樣的分子隨後抓住這種RNA,將它的三字母密碼——即密碼子——翻譯成為胺基酸,例如甘氨酸和色氨酸。一旦胺基酸鏈完全形成,細胞便開始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修改,直到它成為一個像樣的蛋白質。儘管科學家一直在不斷精煉他們對於這一過程的理解,但一個事實似乎是不變的——密碼子能夠且只能夠編碼一個胺基酸。 厚體遊僕蟲顯然並不願意按照這一法則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