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密碼子編碼雙胺基酸40年遺傳理論遭挑戰

2020-12-06 科學網

這種原生動物能夠利用一種密碼子編碼兩種胺基酸。
(圖片提供:Lawrence Klobutcher)

它可以被稱為基因版本的雙關語。科學教義指出,我們基因序列中的各種3個字母的組合都對應著唯一的結果——每種都編碼了一個特定的胺基酸(構成蛋白質的基礎成分)。然而,一種名為厚體遊僕蟲(Euplotes crassus)的原生動物卻似乎具有更加多樣的本領——它的一個三字母組合卻有兩層含義,能夠編碼兩種不同的胺基酸。儘管這一發現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卻向一個超過了40年的科學理論提出了重大挑戰。

 

從基因變成蛋白質要走一條很長的路。首先,酶會沿著脫氧核糖核酸(DNA)快速運動,並形成像自動收報機紙條一樣的信息——被稱為信使核糖核酸(RNA)。名為核糖體的像水滴一樣的分子隨後抓住這種RNA,將它的三字母密碼——即密碼子——翻譯成為胺基酸,例如甘氨酸和色氨酸。一旦胺基酸鏈完全形成,細胞便開始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修改,直到它成為一個像樣的蛋白質。儘管科學家一直在不斷精煉他們對於這一過程的理解,但一個事實似乎是不變的——密碼子能夠且只能夠編碼一個胺基酸。

 

厚體遊僕蟲顯然並不願意按照這一法則行事。由美國林肯市內布拉斯加大學的生物化學家Vadim Gladyshev領導的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原生動物能夠利用一種密碼子編碼兩種胺基酸。密碼子UGA編碼了厚體遊僕蟲中一種名為半胱氨酸的胺基酸。但研究人員同時發現,這種原生動物還利用UGA編碼了另一種胺基酸——硒氨酸,科學家在其他生物體中尚未發現這種胺基酸編碼的雙重機制。Gladyshev表示:「我們感到非常驚訝。」研究小組在1月9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其中的訣竅可能就在於一種遺傳物質——硒氨酸插入序列(SECIS),它位於信使RNA鏈的末端。Gladyshev解釋說,SECIS能夠在RNA上形成一個物理環,使得它與核糖體結合併改變UGA所攜帶的信息。沒有這種遺傳物質,密碼子便編碼半胱氨酸,而如果有了它,密碼子則編碼硒氨酸。

 

下一步,研究小組將確切了解SECIS如何操控UGA密碼子,以及這種密碼子的多功能性是否會出現在其他有機體中。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化學家Jamie Cate表示:「這一理論可能會產生某種變化。」Cate指出,至少,這一發現將讓科學教科書的重寫成為必要,「它警告我們不要認為一切都是想當然的」。

 

(群芳 譯自www.science.com,1月 12日)

 

《科學時報》 (2009-1-13 A3 國際)

相關焦點

  • 每種胺基酸至少有一種密碼子,最多的有6種密碼子
    蛋白質分子是由許多胺基酸組成的,在不同的蛋白質分子中,胺基酸有著特定的排列順序,這種特定的排列順序不是隨機的,而是嚴格按照蛋白質的編碼基因中的鹼基排列順序決定的。基因的遺傳信息在轉錄過程中從DNA轉移到mRNA,再由mRNA將這種遺傳信息表達為蛋白質中胺基酸順序的過程叫做翻譯。
  • 密碼子結構與胺基酸側鏈析性之間也有一定關係
    遺傳密碼具有以下幾種特點:(1)起始碼與終止碼(Initiation codon and termination codon):密碼子AUG是起始密碼,代表合成肽鏈的第一個胺基酸的位置(3)密碼的簡併性(Degemeracy):一種胺基酸有幾組密碼子,或者幾組密碼子代表一種胺基酸的現象稱為密碼子的簡併性,這種簡併性主要是由於密碼子的第三個鹼基發生擺動現象形成的,也就是說密碼子的專一性主要由前兩個鹼基決定,即使第三個鹼基發生突變也能翻譯出正確的胺基酸,這對於保證物種的穩定性有一定意義。
  • 遺傳密碼與核糖體結構研究
    1953年,沃森和克裡克提出DNA上的鹼基序列編碼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那麼,具體是怎麼編碼的呢?1954年,物理學家喬治·加莫夫(George Gamow)提出了三聯體密碼的假設,從數學角度解決了這個生物學問題。
  • Science:宏基因組研究挑戰DNA編碼規則
    美國能源部聯合基因組研究所的 Edward Rubin 領導研究團隊,獲得來自 1776 種環境(包括 17 個人體區域)的微生物宏基因組數據,以便在其中尋找重編碼事件(對遺傳編碼的解讀不同於絕大多數生物)。研究團隊專門就終止密碼子(命令蛋白合成停止的遺傳序列)的重編碼進行了分析,尋找那些將終止密碼子當成「前進」信號,還繼續往蛋白上添加胺基酸的事件。
  • 密碼子的秘密
    密碼子的秘密 2012-04-10 14:20 作者:袁越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2年第14期
  • 遺傳密碼的破譯史
    從1953年提出遺傳密碼到1966年破譯全部遺傳密碼,期間反覆經歷了抽象的理論分析和巧妙的實驗驗證,很值得我們總結和學習
  • 美科學家在生物體中發現第22個天然胺基酸
    2002年5月28日11:03  揚子晚報   2002年05月28日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科學家近日宣布,他們新發現了第22個由生物體本身遺傳信息編碼的天然胺基酸。
  • 挑戰生命基本公式:人工合成實現大腸桿菌全基因組重編碼
    由於細胞存在64種密碼子,而參與翻譯的標準胺基酸只有20種,其中存在著冗餘性,因此研究者設想可以通過密碼子同義替換,在基因組中刪除特定的密碼子,進而可以將空閒出的密碼子用於編碼非標準胺基酸。 研究者在人工合成的基因組中將編碼絲氨酸的密碼子 TCG、TCA 分別替換為同義的 AGC、AGT,將終止密碼子 TAG 全部替換為 TAA。在大腸桿菌 MDS42 株系中,以上三種替換所涉及變更的密碼子總計達18218個,新合成的株系被命名為 Syn61,用來紀念這個只含有61個密碼子的全新生命體。
  • 科學家首次合成包含六種鹼基的生命體,自然法則對生命40億年的統治終於被人類打破
    Romesberg教授高中生物告訴我們,組成DNA的ATGC四種鹼基可以隨機排列形成64種不同的包含3個鹼基的組合,形成生命的遺傳密碼,每個密碼編碼一種相應的胺基酸。不過由於某些不同的密碼子,編碼著相同的胺基酸,例如CGC,CGA,CGG和CGT都代表精氨酸。所以事實上,地球上所有生命所需的蛋白質主要由20種胺基酸組成的,無論是細菌還是人類。
  • 2020全國卷3中的擺動假說 密碼子與反密碼子之間的如何配對的?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一種反密碼子可以識別不同的密碼子B.密碼子與反密碼子的鹼基之間通過氫鍵結合C. tRNA分子由兩條鏈組成,mRNA分子由單鏈組成D. mRNA中的鹼基改變不一定造成所編碼胺基酸的改變答案:C密碼子與反密碼子的相互作用並不嚴格遵守鹼基互補配對原則 ,這就是 Crick
  • 4.3遺傳密碼的破譯(選學)(電子課本及答案)
    2.提示:先寫出改變後的鹼基序列,再按照非重疊閱讀的方式和重疊閱讀的方式分別寫出其對應的胺基酸序列,分別與原序列編碼的胺基酸序列進行比較就可得出答案。拓展題克裡克通過研究鹼基的改變對蛋白質合成的影響推斷遺傳密碼的性質,這種方法不需要理解蛋白質合成的過程,就能推斷出密碼子的總體特徵,但是證據相對間接,並且工作量大。尼倫伯格通過建立蛋白質體外合成系統,直接破解了遺傳密碼的對應規則,這種方法快速、直接,但是這種方法的建立需要首先了解細胞中蛋白質合成所需要的條件。
  • 生命遺傳密碼被成功「壓縮」
    科技日報北京5月15日電 (記者張夢然)生命的遺傳密碼並非全部必需?根據英國《自然》雜誌15日在線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英國團隊成功「壓縮」遺傳密碼——使一種合成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只需有限的蛋白質合成指令,就能編碼所有常見胺基酸。
  • 重新揭秘遺傳密碼的規律
    眾所周知,細胞可以通過轉錄過程「解碼」 其基因組DNA中包含的信息,並將其「翻譯」為胺基酸,進而組裝為蛋白質。通過大量的實驗,科學家們找到了和核苷酸鹼基分子與胺基酸分子之間的對應關係,並被稱為「三聯體」密碼子。這種編碼規則在進化上是十分保守的。例如,在幾乎所有生物中,密碼子「 AGA」對應著天冬醯胺。
  • 【試題研究】2020全國卷3中的擺動假說 密碼子與反密碼子之間的如何配對的?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一種反密碼子可以識別不同的密碼子B.密碼子與反密碼子的鹼基之間通過氫鍵結合C. tRNA分子由兩條鏈組成,mRNA分子由單鏈組成D. mRNA中的鹼基改變不一定造成所編碼胺基酸的改變答案:C密碼子與反密碼子的相互作用並不嚴格遵守鹼基互補配對原則 ,這就是 Crick
  • 科學家破解大腸桿菌遺傳密碼—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近日,一個英國研究組指出,一種合成大腸桿菌只需有限的蛋白質合成指令,就能編碼所有常見胺基酸。
  • 遺傳密碼的破譯
    破譯遺傳密碼實際上就是要找到基因中DNA的鹼基順序與其編碼的蛋白質胺基酸順序的對應關係:幾個鹼基決定一個胺基酸?哪幾個鹼基決定哪種胺基酸?當尼倫伯格把人工合成的全部由尿嘧啶組成的RNA加入蛋白質體外合成系統後,得到的新合成的蛋白質只含苯丙氨酸,結果說明UUU是編碼苯丙氨酸的密碼子。這是第一個被破譯的三聯體密碼。
  • Cell:挑戰常規!一些纖毛蟲沒有專門的終止密碼子
    2016年10月16日/生物谷BIOON/--遺傳密碼---經常在教科書表格中攤開的一組指令,告訴核糖體如何製造肽---在大多數真核生物中是一樣的。但是正如大多數規則一樣,存在例外情形。在一項新的針對纖毛蟲基因組重排的研究中,瑞士伯爾尼大學細胞生物學家Mariusz Nowacki和他的團隊碰巧遇到兩種引人注目的例外情況。
  • 又雙叒叕來一個人造生命?這個大腸桿菌牛在哪裡?
    2018年中國製造的單染色體酵母,則是將酵母的多條染色體首尾相接,沒有對基因組進行大範圍的改寫,DNA也不是人工合成(酵母屬於真核生物,基因組有12Mb之大,遠遠超過衣原體),但畢竟是創造了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種,也算得上是第一個人造真核生物。
  • 合成生物學重大進展——英國研究人員成功「壓縮」遺傳密碼
    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科學家使一種合成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只需有限的蛋白質合成指令,就能編碼所有常見胺基酸。  生命的奧秘與法則隱匿於一套密碼之中——遺傳密碼,也稱為「密碼子」,由A、C、G、T四個不同的化學鹼基(或核苷酸)組成。這些核苷酸按順序每三個鹼基組成一個密碼,每個三聯體「密碼子」代表了一個特定胺基酸的插入或一個蛋白合成的終止信號。密碼子一共有64種,但胺基酸只有20種,因此,一種胺基酸可以對應多種密碼子。這說明遺傳密碼本身就是有冗餘的。
  • 自然界用了幾十億年的遺傳密碼 劍橋科學家做了重新編寫
    我們知道,自然界的生物採用一套通用密碼來儲存遺傳信息。美妙的DNA長鏈中,每三個化學鹼基(核苷酸)組成一個「密碼」,編寫一個特定的胺基酸或一個終結蛋白質合成的信號。代表四種化學鹼基的四個字母——A、T、C、G——排列組合出64種密碼子,為20種必需胺基酸編碼。一種胺基酸對應於不止一個密碼子,在合成生物學家眼中,這種冗餘可以得到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