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4-17日,天津中能鋰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能鋰業」)將參加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聯合電池中國網、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舉辦的「第四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CBIS2019)」。屆時,來自國內外動力電池產業鏈上的近千名產業界人士,將共同就全球動力電池業發展現狀,歐洲、東南亞等海外發展機遇,亟待確立的部分行業標準,材料、設備、整車等領域的全新技術與應用,新能源車輛安全要求等具體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中能鋰業成立於2006年,是一家致力於鋰電池電極材料、鋰電池研發和製造的高新技術企業,其主營業務包括生產、銷售鋰電池電極材料、金屬鋰合金材料等。在十餘年砥礪前行的路上,中能鋰業始終堅持以「追求尖端技術,創造卓越品質」為己任,不斷在新型能源材料、高能電池等領域探索實踐,積累了大量生產經驗和創新技術。
目前,高純金屬鋰、電池級金屬鋰、一次鋰電池電極材料(包括鋰片、鋰帶、鋰繩、鋰鋁合金帶、鋰鎂合金帶等)、鋰合金材料(包括鋰鋁合金粉、鋰矽合金粉、鋰硼合金材料等)、二次鋰離子電池負極補鋰產品以及第三代鋰電池負極材料是中能鋰業的主要產品。其中,一次鋰電池電極材料已廣泛應用於鋰錳柱式電池、鋰亞柱式電池、鋰鐵電池、鋰錳扣式電池、熱電池等。
在全球動力電池飛速發展的當下,中能鋰業始終以市場為導向,堅持持續創新,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為國內外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2007年,中能鋰業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12年,被評為開發區科技小巨人20強企業,並承擔多項科技基金創新項目和天津市科技支撐重點項目;2015年,其新型負極材料斬獲天津市「殺手鐧」產品稱號。
作為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核心成員,中能鋰業在推動國家相關標準制定上做了大量工作,先後參與鋰GB/T4396-2007、鋰帶GB/T20930-2007、鋰圓片GB/T26064—2010、鋰硼合金YS/905-2013等國家標準起草工作。
在產品研發方面,中能鋰業注重產學研結合的研發模式,及時跟進了解國內外鋰電池及其產業鏈相關產品、市場、技術的最新動態。在產業布局方面,中能鋰業依託敏銳的市場意識和強勁的創新研發能力,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並與多家國內外知名的動力電池產業鏈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夥伴關係。目前,中能鋰業已在金屬鋰的電解、提純、鋰合金冶煉、型材加工製造以及鋰離子電池負極補鋰製品、第三代負極材料等方面,走在了全球技術的前列。
以下是中能鋰業目前頗具代表性的產品,且這幾款獨家產品在技術層面上均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1、應用於鋰離子電池負極預補鋰具有通孔的超薄鋰帶:
圖為中能鋰業鋰離子電池負極預補鋰具有通孔的超薄鋰帶
鋰離子電池負極預補鋰要求對負極鋰含量達到精確控制,經過近6年的技術攻關,中能鋰業開發出了一款具有可剝離載體支撐的通孔超薄鋰帶,該鋰帶的厚度最薄可至5微米。目前,在配備該款鋰帶產品的情況下,經過簡單的壓力複合即可將載體基材分離,實現鋰帶複合在負極表面,且該鋰帶具有通孔,可有效降低電解液浸潤預補鋰時間,有助於預補鋰自發反應中氣體的排放。據了解,中能鋰業目前正在配合多家主流電池企業進行預補鋰實驗,該產品很快就可以實現廣泛應用。
2、無支撐超薄鋰帶:
圖為中能鋰業正在下線的無支撐超薄鋰帶
隨著市場對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要求日益提升,以石墨為負極的鋰離子電池越來越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而金屬鋰因具有低電位、高比容量、質量輕等優勢特點,被業內部分專家認為是鋰電池「終極」負極材料。
眾所周知,金屬鋰自焊性強、抗拉伸強度低,因此,超薄金屬鋰在製備工藝上面臨著較大難度的挑戰。在此方面,中能鋰業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技術研發,從型材加工到產品收集進行了大量的創新實驗,現已能夠做出世界上最薄最寬且無支撐的超薄鋰帶,在金屬鋰負極原材料方面為全球科研院所、企業單位的產品研發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3、鋰碳複合物材料:
圖為中能鋰業鋰碳複合物材料
金屬鋰作為負極材料在使用過程中,因鋰離子在負極得到/失去電子時即可發生充/放電,所以在此過程中有可能產生枝晶、體積變化、死鋰等問題,有損以金屬鋰為負極的電池循環壽命。
基於以上問題,中能鋰業開發了一種碳骨架,並將金屬鋰填充在骨架中,為鋰離子的沉積/脫出提供了位點和空間,有效地解決了鋰負極自身的問題。據悉,中能鋰業在該項材料中已申請的專利多達20餘項,其中一項中國專利同時申請並授權給美國、日本、韓國。中能鋰業正在不斷加快該項材料的完善進程,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更好地幫助客戶企業生產以金屬鋰負極的高比能電池。
此次,中能鋰業參加「第四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CBIS2019)」,將同與會嘉賓共同分享其全新的科研成果。
來源: 電池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