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發現了一種泛函微分不等式的解決方案

2020-12-06 量子認知

俄羅斯的的數學家最近證明了,一種與非線性隨機偏微分方程有關的泛函微分不等式沒有解,這種不等式與描述表面生長時出現的卡達爾–帕裡西–張(Kardar-Parisi-Zhang,簡稱KPZ)型方程相關。所獲得的研究成果將有助於聚合物的生長、神經網絡理論和化學反應等領域的研究。該文章發表在最近的《 復變量和橢圓方程》(Complex Variables and Elliptic Equations)國際學術刊物上 。

微分不等式

這一研究成果從獨特的角度出發,研究了在反應擴散過程、神經網絡和非局部相變的描述中出現的具有擬線性KPZ型項和非局部卷積項的橢圓和拋物線二階不等式,找到了缺乏其整體解決方案的充分條件,即其整體可解性的必要條件。

聚合物的反應擴散生長

在數學和物理學中,非線性偏微分方程指具有非線性項的偏微分方程,描述從重力到流體動力學的許多不同的物理系統,所以廣泛應用於各種科學領域中,如固體力學、流體力學、聲學、非線性光學、等離子物理學、量子場論等學科。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在數學中也用於解決如龐加萊猜想和卡拉比猜想等問題。它們很難研究:幾乎沒有適用於所有此類方程式的通用解法,通常每個單獨的方程式都必須作為一個單獨的問題進行研究。

在數學中,卡達爾–帕裡西–張方程是非線性隨機偏微分方程,由卡達爾、帕裡西、張義成於1986年提出。張義成(Yi-Cheng Zhang)是瑞士弗裡堡大學(Université de Fribourg)的數學家。

卡達爾–帕裡西–張方程圖解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的主要困難是其中許多方程無法精確求解。出於實際目的,對這些方程只好進行數值求解,其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成為科學家數十年來(有的甚至是數百年來)一直在努力解決的問題。 其中一個著名的問題是納維-斯託克斯(Navier-Stokes)的存在性和平滑性,已被包括在著名的7個千禧年大獎難題中的一個,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提供了100萬美元的獎金來解決這類問題。

納維-斯託克斯方程

任何偏微分方程都定義在某個區域內,例如,在平面上、在球體內或在空間中。通常,可以在一個點的較小鄰域中找到此類方程的解,即局部解。但是,對於整個區域是否存在全局解決方案以及如何找到它,可能尚不清楚。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的另一個問題是它們的解可能「爆炸」,也就是說,在有限的時間間隔上突然開始趨於無窮大。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則意味著沒有一般解。反之亦然,如果不存在一般解,則意味著找到的任何局部解也會在某個地方產生「崩潰」。 因此,尋找沒有一般解的條件很重要。

數學家在嘗試解決此問題時會使用微分不等式。該方法的本質是可以從原始偏微分方程中獲得比原始方程「強」的非嚴格不等式。然後,如果函數不滿足這些不等式,則絕對不是原始方程式的一般解 。

俄羅斯的數學家使用了不等式的方法,將現有定理推廣到了研究KPZ型方程式時出現的擬線性情況。獲得的條件不僅限制了KPZ型方程的可能解集,而且對於解決實際出現的問題也是必需的。 特別地,這些結果有助於解決在對聚合物的行為進行建模時表面生長的問題,並且還可以用於神經網絡理論。

這種不等式方法從理論上預測了KPZ型方程描述的物理系統的不連續行為。這將使得可以得出關於這些系統的物理性質的結論。同樣,此方法可以解決局部解決方案的可擴展性問題。當計算方法不再充足時,這種方法就變得很有必要。類似的問題也出現在如城市交通流量理論、具有擴散的化學反應以及相變等建模中。

近年來,關於非線性問題無通用解的理論研究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這一研究成果延續了這一趨勢。不存在通用解的條件不僅在數學理論上很有趣,而且因為它們將幫助科學家研究大量應用問題。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一數學研究結果將在應用數學物理學中找到許多應用。

參考資料:A. B. Muravnik. 「On absence of global solutions of quasilinear differential-convolutional inequalities」. Complex Variables and Elliptic Equations. 2019

相關焦點

  • "上帝的饋贈: 最小作用量原理 (1)-泛函變分法
    1650年法國數學家費馬 (Fermat) 提出光通過介質時滿足所耗時間最短, 或光程 (Optical path length) 最短原理, 這被認為是最小作用量應用的第一個例子. 變分學作為數學的一個分支, 其創立與物理學是分不開的. 那什麼是變分法? 我們接下來就要從泛函 (Functional) 的極值開始講起. 二. 泛函的極值-變分問題首先搞清楚什麼是泛函.
  • 泛函分析:n維空間到無窮維空間的幾何學和微積分學
    數學家開始著手分析學的一般化工作:瑞典數學家弗列特荷姆和法國數學家阿達瑪發表的著作中,最先出現了把分析學一般化的萌芽;希爾伯特和海令哲則開創了「希爾伯特空間」的研究;到20世紀20年代,一般分析學開始在數學界逐漸形成,也就是泛函分析的基本概念
  • 39.積分、泛函 + 歐拉-拉格朗日方程、實數、標量、變分法、極值、弧微分、範數(數學篇)
    變分法(高數)極值(高中)弧微分(高數)範數(高數)看不懂call小嗷2.1 積分積分是微積分學與數學分析裡的一個核心概念。打個比方f(x)=x是個函數,f(f(x)) = x²,則f(f(x))就是個泛函。按照這種思路下去,泛函都是曲線,沒有直線(一個函數至少有一個x吧),除了f(x) = 1(常數);引例(看不懂弧微分,請看2.7,在倒過來看引例)1.最短路徑眾所周知,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是歐式幾何的公理之一。從幾何的角度很容易證明(反證)。
  • 分析學的5大「步」:微積分到函數論、泛函分析、微分方程
    1904年,他完全解決了黎曼可積性的問題。函數構造論是實變函數的另一個活躍領域。1885年,威爾斯特拉斯證明:連續函數必可表示為一致收斂的多項式級數。威爾斯特拉斯的這一結果和切比雪夫斯基最佳逼近論,是函數構造論的開端。
  • 我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歷時11年
    微分幾何學起源於 17 世紀,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主要是以分析方法來研究空間(微分流形)的幾何性質。對物理學、天文學、工程學等產生巨大推動作用。歐拉、蒙日、拉格朗日以及柯西等數學家都曾為微分幾何學的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
  • 我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歷時11年
    微分幾何學起源於 17 世紀,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主要是以分析方法來研究空間(微分流形)的幾何性質。對物理學、天文學、工程學等產生巨大推動作用。歐拉、蒙日、拉格朗日以及柯西等數學家都曾為微分幾何學的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 在微分幾何學領域,陳秀雄和王兵團隊的研究方向是 「裡奇流」 的收斂性。
  • 幾個經典常用的不等式
    數學中有一些常用的不等式,它們形式優美且有重要的應用價值。1、均值不等式:對任意的正整數n>1,正數的算術平均數不小於幾何平均數。2、伯努利不等式:對任意的正整數n>1,以及任意的x>-1,有證明:採用數學歸納法:n=1時,不等式明顯成立,我們假設當n=k-1時,不等式成立,那麼3、絕對值不等式:a、b是實數,則4、二項式展開式,可以用來放大縮小數列,求極限 此外還有很多難些的不等式,例如數學分析到泛函分析裡最最重要的一些不等式:柯西-施瓦茨不等式
  • 【物理攫英】密度泛函理論與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簡介
    假設經典力學足以描述原子運動,那麼原子的運動軌跡便可以通過求解相應的經典形式的數值運動方程來計算。該方法稱為分子動力學(MD),首次出現在現代數字計算機問世後。今天,分子動力學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成功的計算方法,廣泛的應用於許多科學領域,用以模擬經典多粒子體系的動力學特性與統計特性。在MD模擬中常用經驗力場來描述原子間的作用勢。
  • 世界頂尖的80後青年數學家,其中兩位獲得2018年菲爾茲獎
    Peter Scholze(彼得-舒爾茨),德國數學家,1987年12月生於德國德勒斯登。20歲進入波恩大學,僅用4年零3個月即獲得博士學位,在其博士論文中建立了一個被很多數學家看好的代數幾何新理論,並用這個理論解決了菲爾茲獎得主Depgne的一個重要猜想的重要特殊情形。
  • 描述物質運動變化的數學學科: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
    ,表示未知函數的導數以及自變量之間的關係的方程進入數學家的視野,這就是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為科學發現提供了有力工具,如:  牛頓通過使用微分方程研究天體力學和機械力學,從理論上得到行星運動規律;英國天文學家亞當斯和法國天文學家勒維烈使用微分方程,找到了海王星。
  • 微分方程VS機器學習,實例講解二者異同
    請注意 Murray-Gottman「愛情模型」實際上是一個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一種姊妹模型)。差分方程輸出離散的數字序列(例如,每 5 年的人口普查結果),而微分方程則建模連續數值(即持續發生的事件)。上述 5 個模型(微分和差分方程)都是機械模型,我們可以在其中自行選擇系統的邏輯、規則、結構或機制。
  • 小人物解決四大數學問題:記傳奇華人數學家李天巖
    1960年,被譽為美國 「氫彈之父」 的傑出波蘭裔數學家烏拉姆在其名著《數學問題集》(A Collection of Mathematical Problems) 中對於計算將單位區間[0, 1]映到自身的非線性映射S所對應的 Frobenius-Perron 算子的不變密度函數提出了一種數值方法。
  • 微分方程:極富生命力,包羅萬象的數學分支
    因為在現實的世界中,物質的運動及其變化規律在數學上是用函數關係來描述的,這意味著問題的解決就是要去尋求滿足某些條件的函數,而這類問題就轉換為微分方程的求解問題。微分方程為科學發現提供了有力工具,如:牛頓通過使用微分方程研究天體力學和機械力學,從理論上得到行星運動規律;英國天文學家亞當斯和法國天文學家勒維烈使用微分方程,找到了海王星。
  • 湖南大學教授破解Moser-Trudinger不等式最佳常數猜想
    湖南大學教授破解Moser-Trudinger不等式最佳常數猜想 華聲在線9月17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餘蓉 通訊員 蔣晶麗)近日,湖南大學數學研究所桂長峰教授與合作者共同完成的論文「The sphere covering inequality and its
  • 建功核武的數學家周毓麟院士:採數學之美為吾美—新聞—科學網
    一次,他深刻領會到偶數維單位球上的連續而又處處不為零的切向量場是不存在的,並由此聯想到了一個問題:地球上不可能處處有和風,如果每一點都有風的話,一定會有旋風。當時他非常激動,沒想到那麼偉大、高妙、抽象的拓撲學與人們生活空間發生如此密切的關聯,能夠化作對萬物和諧、 生命美好的具象感受。
  • 實變函數與泛函分析錦囊
    0課程簡介1集合 (set)2點集 (point set)3測度論4可測函數5積分論6微分與不定積分
  • 20多年懸而未決,我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
    日前,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發表了這一成果,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微分幾何學雜誌》審稿人評論認為,這篇論文是幾何分析領域的重大進展,將激發諸多相關研究。微分幾何學起源於17世紀,主要用微積分方法研究空間的幾何性質,對物理學、天文學、工程學等產生巨大推動作用。「大到宇宙膨脹,小到熱脹冷縮,諸多自然現象都可以歸結到空間演化。」
  • 均值不等式解決行測極值問題
    在行測考試中,數量關係作為一種必考題型。而大家在做這部分題目時,由於題目難度相對較大,很多同學往往耗費很長時間,而正確率卻得不到保證,進而會影響到整套行測試卷的完成。如何能用較短的時間做對這部分的題目一直都是各位考生的痛點。其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對於數量關係題目的考點掌握不太好。
  • 【中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中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 【中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 CN24_ 11-08 20:21 【中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據新華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秀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