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發現:經歷極端暴風雨天氣後 蜘蛛會變得更具攻擊性
加拿大安大略省麥克馬斯特大學(MacMaster University)和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研究人員,本周在《生態與進化》(Ecology &
-
非洲波發威,5根颶風線戳向美國!超級計算機:警惕大西洋異常
但和西太平洋這邊的颱風沉寂不同的是,北大西洋這邊的颶風活動則在最近這兩天達到了新的巔峰——從衛星雲圖上可見,北大西洋上水汽湧動,數個颶風胚胎和颶風正在活動,並且很多都已經對準美國。首先說明一點,颱風和颶風的關係其實就像是土豆和馬鈴薯,它們都是熱帶氣旋,只不過因為發生地區不一樣而有著不同的名字,但本質上都是一種天氣系統。
-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大西洋颶風季已正式開始
據外媒The Verge消息,大西洋的颶風季將於6月1日正式開始,這將是個大麻煩。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在推特上稱颶風季已正式開始了,並預測本周在墨西哥灣坎佩切區域上空形成熱帶低壓的概率為80%。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上周預測,這個颶風季將比正常情況更糟糕的可能性有60%。這看起來可能會有多達19個被命名的風暴,包括多達6個大颶風。一個平均的颶風季節通常由大約12個命名的風暴組成,其中有三個大型颶風。當然,2020年的情況更加特殊。
-
科學:研究警告,大西洋溫暖的海水增加了2017年致命颶風的數量
【科學:研究警告,大西洋溫暖的海水增加了2017年致命颶風的數量】研究警告說,大西洋溫暖的海水增加了2017年致命颶風的數量,而且它們將變得更加常見。一項新的研究預測,到本世紀末,該地區每年可能會出現幾次特大風暴。
-
加拿大颶風中心預測,加拿大大西洋地區將迎來艱難的颶風季節
大西洋將出現12次風暴的平均值的兩倍
-
南大西洋首次颶風天氣襲擊巴西 造成一死七失蹤
巴西的氣象學家將暴風雨命名為「卡塔琳娜」,這位不速之客於當地時間周六晚上席捲了巴西最南部的聖卡塔利納州和南裡奧格蘭德州,在強降雨的同時,「卡塔琳娜」還以颶風襲擊,最高風速達到100公裡/小時。兩個州的民防官員在經過統計之後宣布,暴風雨毀壞了大量的房屋,吹倒了許多樹木,還使差不多40個城市的居民陷入了沒有供電的境地。
-
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最新颶風「伊塔」已形成 將影響中美洲地區
2020大西洋颶風季的第28個被命名的風暴與周日形成,並在周一以颶風「伊塔」(Eta)的「身份」向中美洲進發。這追平了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創下的單個颶風季獲得命名的最多風暴紀錄。這也是本颶風季形成的第12個颶風,根據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大氣科學系的研究科學家 Phil Klotzbach,的說法,這在之前只發生過三次。
-
大西洋第8場風暴將生成,新颶風緊隨多裡安的路徑
隨著大西洋颶風季節接近高峰,熱帶風暴亨伯託可能很快成為大西洋第8場被命名的熱帶風暴。目前正在攪動大西洋的熱帶系統可能很快變成熱帶風暴亨伯託,這種幹擾正逐漸變得更有組織性,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表示,有80%的發展機會,該系統目前名為Invest95L,可能會沿著其前身颶風多裡安的路徑運行。颶風多裡安本月早些時候襲擊巴哈馬群島,造成至少50人遇難,數萬人無家可歸。
-
2019年大西洋下一個颶風將形成,巴哈馬群島「雪上加霜」
熱帶風暴亨伯託將成為2019年大西洋颶風季的下一個被命名的熱帶風暴,但隨著它穿越大西洋向美國靠近,其強度將繼續增強,NOAA預測,目前在大西洋監測的一場擾動,今天可能會加劇為熱帶低氣壓或熱帶風暴。據估計,到目前為止,颶風季節已造成超過79.83億美元(64.7億英鎊)的損失。本周,颶風季節的氣候高峰已經過去,這意味著暴風雨最繁忙的時間已經到來。但現在,國家颶風中心表示,在本季度餘下的時間裡,可能會有更多的風暴,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目前監測的最大系統之一是位於巴哈馬群島和佛羅裡達州附近的大西洋海域的一個擾動。
-
2009大西洋颶風季結束 12年來最平靜
2009大西洋颶風季結束 12年來最平靜 2009-12-03 10:30:05 來源:中國天氣網
-
大西洋東部歷史上最強颶風生成,洛倫佐「風眼」清晰可見
大西洋經歷了一周多的「平靜期」後,颶風洛倫佐已達到四級,最大持續風速為每小時233公裡,成為大西洋東部有史以來最強的颶風,相當於太平洋17級超級颱風,現在有一張圖表顯示,這場強大的風暴正向英國移動。根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的數據,洛倫佐颶風威力驚人,在穿越東大西洋時還在繼續增強,洛倫佐位於亞速爾群島西南約1660英裡處,預計英國下周將開始受到颶風的影響。洛倫佐的衛星圖像顯示,一個厚厚的內核環繞著一隻清澈的「風眼」。上一次在大西洋這一地區風速達到每小時233公裡的風暴是1988年的颶風海倫,然而,直到距離洛倫佐所在位置以西400英裡時,颶風強度才達到峰值。
-
研究人員研究了人類和嚙齒類動物腸道微生物群和大腦之間的聯繫
赴美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儘管對人類和嚙齒類動物的腸道微生物群和大腦(「微生物-腸道-大腦軸」)之間的關係有廣泛的支持,但對其他動物的這種關係知之甚少,這給這個系統的普遍性留下了疑問。為了解決這些知識空白,佛羅裡達大西洋大學的Charles E.
-
大西洋東部史上最強颶風向愛爾蘭、英國奔襲而去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包雪琳)14日給葡萄牙亞速爾群島帶去強降水後,大西洋東部海域迄今為止最強勁的颶風「奧費利婭」正奔襲愛爾蘭和英國。氣象學家預計,儘管「奧費利婭」登陸這兩個國家時強度會減弱,但其威力也會損壞當地建築物,並可能誘發洪災。
-
問答 |美國的「颶風」和我國的「颱風」有什麼區別?
「颶風」和「颱風」在本質上是同一種天氣系統,也就是低壓系統,從空氣運動角度也稱為氣旋。
-
英研究人員在大西洋發現十種外形奇異新深海動物
北京時間7月8日消息,據《連線》雜誌報導,英國阿伯丁大學研究人員在大西洋中脊發現了十種潛在新物種,或許會徹底改變我們對大西洋深海生物的認識。
-
2018年颶風!第五次低氣壓在大西洋形成,沿著佛羅倫斯的路徑
在佛羅倫斯颶風之後,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HC)發現又有兩個低氣壓有發展成颶風的危險。一幅顯示大西洋兩種新的擾動可能形成氣旋的地圖。美國東海岸正在為周四4級颶風佛羅倫斯登陸做準備,維吉尼亞州、北卡羅來納州和南卡羅來納州的居民正準備撤離到地勢較高的地區。颶風「海倫」和熱帶風暴「艾薩克」也正在穿越大西洋中部。昨晚NHC報導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域正在形成兩個新的凹陷。
-
超強颶風洛倫佐肆虐大西洋,將給英國愛爾蘭帶來狂風暴雨
在大西洋上肆虐多日後,10月2日,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的衛星在西班牙以東的亞速爾群島附近捕捉到了颶風洛倫佐,這個時候颶風洛倫佐已經減弱一級颶風(相當於我國標準的颱風-強颱風級),從衛星圖像上看,颶風洛倫佐標誌性的風眼已經接近消失,但仍為亞速爾群島帶來了每小時145公裡的狂風。而北京時間10月2日晚,颶風洛倫佐被認定為在北大西洋上變性為溫帶氣旋。
-
大西洋颶風窩炸鍋!美國無奈:六風暴一起對準,名字已經不夠用
今年大西洋颶風異常活躍,截至目前已有20個命名颶風生成,已超過2005年,高居185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一,同時,2020年颶風生成時間也是同期最早的;在這種情況下,瀕臨北大西洋的美國特別受傷,已經遭遇8個颶風登陸,這也是1851年以來歷史最多。北大西洋今年的颶風不僅活躍,而且最近更是颶風「扎堆」。
-
大西洋又來個超強颶風洛倫佐,這次英國要吃不消了
正當東半球東亞這邊,不少人的關注點放在正在持續發展的18號颱風米娜上的時候,這兩天西半球其實也不太平靜,北大西洋正在有不少颶風正在活動,在這當中,位於非洲以西的颶風洛倫佐(Lorenzo)正在這兩天裡迅速增強,一度發展出清晰的風眼結構。
-
颶風颱風連擊北半球,未來或更加嚴重
在過去的9月裡,無論是大西洋還是太平洋,都遭遇了熱帶氣旋襲擊——這是北半球夏季熱帶和副熱帶地區的常見天氣現象,只不過在西太平洋叫做颱風,而中東太平洋和大西洋被稱為颶風。無論是東半球還是西半球都出現了嚴重的熱帶氣旋災害,造成巨量的損失,這很難不讓人將它們之間的活動產生聯想——儘管它們的活動相距數萬千米,但它們毫無疑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們地球正在進行中的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正在加劇著極端天氣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