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蛋白棒已經能網購,蟑螂塊還有多遠?養殖昆蟲上餐桌可能成為下...

2020-11-21 騰訊網

《資本大佬砸了上億美元,賭你們將愛上吃蟲!》近日,國內知名科普微信公號「果殼」轉發了這樣一篇文章,把「恐蟲人士」嚇得不輕。「以下全文恐蟲預警!」儘管在文章開頭已經做出了高能預警,配圖和文章還是看得很多人一身雞皮疙瘩。

在視覺衝擊之外,文章也把「昆蟲養殖」這項已經在國外嶄露苗頭的新的產業帶到了大家面前。吃蟲子,會是人類的將來嗎?

蟋蟀蛋白棒已經上市

養殖昆蟲上餐桌,下一個風口?

「蚯蚓實際上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物,它含有54.6%-59.4%的蛋白質,富含所有的必需胺基酸,屬於優質的蛋白,其胺基酸的組成含量不遜於牛奶、豆漿與其他一些魚類。」

「昆蟲是自然界唯一能提供人類必需9種胺基酸的食物。

「蟋蟀含鐵水平高於其它昆蟲。而蚱蜢、蟋蟀和肉蟲中包括鈣、銅和鋅等礦物質的人體吸收高於牛肉。「

看到這些科普,是啥感覺?事實上,國外已經有人把養殖昆蟲當成一門生意來做了!在《資本大佬砸了上億美元,賭你們將愛上吃蟲!》這篇文章裡,特別提到了國外的蟋蟀養殖產業。

這個世界上有生意頭腦的人,已經開始大舉投資用於食物的昆蟲養殖產業。法國有公司以黃粉蟲為主要原料,製造魚飼料、寵物食品等,也包括可以食用的昆蟲蛋白粉。加拿大目前就有個全世界最大的蟋蟀農場。5500平方米的庫房,每周都要收穫800-1000萬隻蟋蟀。這些蟋蟀被殺死後,經過清洗、烘烤、整塊、磨粉等一系列工序,最終成為蟋蟀蛋白粉。

已經可以買到的蟋蟀蛋白棒

記者打開購物網站搜索「蟋蟀蛋白粉」,發現確實可以海淘到。這款蟋蟀蛋白粉產地是美國,有著香草、藍莓、花生醬等多種口味,包裝上有著非常顯眼的蟋蟀圖案。海淘的價格很高,試吃裝16克3條要賣到100多元,而60克的12條價格將近300元。不過記者發現,該蟋蟀蛋白棒最近一個月的銷量顯示為0。

營養科普:

1,用科學的眼光來看,蟲子就是「肉」

蟲子能吃嗎?答案其實顯而易見。炸知了、炸蠶蛹、蜂蛹、螞蚱,是不少人小時候的「零嘴回憶」,現在也成了偶爾會出現在餐桌上的「昆蟲料理」。在江蘇連雲港,用豆天蛾的幼蟲製成的「豆丹」,就是遠近聞名的一道「蟲蟲美食」。

網友曬出的昆蟲燒烤

江蘇省老年病醫院營養科主任蔡曉真表示,如果用科學的眼光來看,蟲子其實也是「肉」。同時由於生活習性的關係,蟲子的「運動量」特別大,所以整體來講脂肪含量比較低,蛋白質含量很高,還是塊「好肉」。「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蟲子烤著吃、炸著吃很香,就是因為蛋白質含量很高的關係。」

同時,與牛羊豬雞鴨鵝等傳統肉類來源相比,昆蟲在養殖上也具有優勢,產生相同數量的蛋白質,所需的耕地面積更小,各種資源消耗量也更小,食物殘渣等「垃圾」就可以餵養,從經濟帳上算也特別具有優勢。

2,依賴食品製造科技也許能過「心理關」

有人能對著「昆蟲料理」大快朵頤,有人天生恐蟲,別說吃蟲子,連碰下都能生出一身的雞皮疙瘩。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吃蟲子可能最難過的就是心理關。」蔡曉真表示,能接受昆蟲美食的,有些是因為地域上的飲食習慣,在「孩童不懂怕」的年紀,已經接受了蟲子作為一道菜出現,所以吃起來就沒有心理負擔。

昆蟲棒棒糖是比較古早的「網紅」

有些人膽子比較大,樂於冒險、樂於嘗試,也能接受吃蟲子。同時,現在的昆蟲多採用火烤或是油炸的烹飪方式,成品酥酥脆脆,更好入口,消解了一部分的心理障礙。

「現在食品科技的進步,已經可以直接提取昆蟲中的蛋白質、維生素等有益成分,不用保留昆蟲的原始形態。」蔡曉真說,這種技術的進步,是有望將來讓昆蟲食品被更大規模地接受,蟑螂蛋白塊、蚯蚓乾等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未來食品,確實有可能成真。

3,吃蟲提醒:選擇「久經考驗」的昆蟲品種

在《荒野求生》裡,貝爺大口吃「肉蟲」,汁液橫流,看得人心慌慌。《果殼》文章也指出,區別於貝爺這種「極限挑戰」,普通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吃下一些小蟲子,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殘酷真相。比如楊梅裡有果蠅幼蟲,藍莓、荔枝裡會有寄生的白蟲,大米中的米蟲,都有可能隨著食物進入我們口中。哪怕是睡覺時張著嘴,也會有小蟲甚至大蟲「自投羅網」,成為我們額外攝入的蛋白質。

吃下這些蟲子,會不會有什麼健康問題呢?蔡曉真表示不用太擔心這些「不速之客」,身體的消化功能和免疫力,足以消化它、對付它。但如果是有意挑戰昆蟲食品,還是建議不要獵奇,選擇已經「久經考驗」的昆蟲品種,更穩妥一些。

腦洞裡的未來,我們在吃什麼?

在遙遠的未來,人類該如何養活自己?還在吃著米飯、麵條、麵包、意面的現代人,已經在科幻電影、小說中開起了腦洞。在那個「虛擬未來」裡,伴隨著末日狂想,牛排、炸雞等食物幾乎已經消失在餐桌上,人類的食物變得稀奇古怪,甚至有點荒謬。

《雪國列車》中關於蟑螂蛋白質塊的劇照

《雪國列車》:蟑螂蛋白質塊

《雪國列車》裡生活在底層的人民靠蛋白質塊維持生活,直到後來他們發動叛變,在加工車廂看到養殖的蟑螂,才明白所謂蛋白質塊竟然是由蟑螂製成。

《超世紀碟殺案》:海藻能量棒

在《超世紀碟殺案》裡,全球熱浪燒毀了所有作物,人類以海洋中海藻製成的能量棒生存。

《流浪地球》中的陳年蚯蚓幹

《流浪地球》:蚯蚓幹

《流浪地球》中地下城居民的主食,就是蚯蚓幹,它不僅有榴槤等多種口味,還有精緻的禮盒版。當時各類媒體已經科普過一波,蚯蚓富含蛋白質,撇開口味,大量養殖填飽肚子,還真的有可行性。

《末世男女》:培養肉

在小說《末世男女》中,人類仍然喜歡肉類,但是直接在實驗室的培養皿中培育出來,想吃雞肉,不用養殖,實驗室裡直接培養出肌肉塊——想像中的「人造肉」,其實已經在現實世界成真了。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

校對 王菲

相關焦點

  • 從蛋白棒到蚱蜢壽司:2015昆蟲食用指南
    鮑姆懷特慢公司(Baum + Whiteman)在其《2015年度食品與飲料行業預測》(2015 Food & Beverage Forecast)中表示,昆蟲蛋白棒在美國的人氣將進一步攀升。除此之外,東京文華東方酒店(Mandarin Oriental, Tokyo)Noma餐廳再度推出螞蟻菜餚(置於活蝦之上),2012年,它曾於倫敦首次在菜品中使用螞蟻。
  • 深度| 昆蟲薯片、人造食品、辣味番茄……未來你PICK哪一種食物?
    各式各樣新的食物也許會「顛覆」我們的餐桌。還記不記得今年大熱的科幻災難片《流浪地球》中,2075年,蚯蚓幹成了當時居民的主要蛋白質來源?《雪國列車》中,人們為了活下來竟然吃了十多年的蟑螂?這些並不是異想天開的腦洞,它們可能真的會成為未來餵飽我們的糧食主角。
  • 昆蟲是未來人類的主要動物蛋白來源?澳大利亞倡導全民「吃蟲」
    為何不吃昆蟲?這個問題聽起來很奇怪,很多的人可能更想反問回去:「為什麼要吃昆蟲」?近年來澳大利亞昆蟲蛋白協會的創始人亞傑女士和眾多學者、專家,一直在致力於倡導當地人吃昆蟲,將昆蟲視為一種主要的「蛋白質食物」來源。
  • 密恐慎點:越來越多蟲子出現在了餐桌上,你敢吃嗎?-虎嗅網
    蟋蟀不會叮人也不會咬人,而豬會純粹因為好奇去咬人。」 她的家族從15世紀以來就擁有這個農莊。更划算的養殖動物這不僅是工作條件的問題。隨著消費者對生產牛肉、豬肉和家禽的環境和社會成本的擔憂勝過了食用蟲子漢堡讓人反感的因素,昆蟲已經是全球20億人口日常飲食的一部分,也將出現在更多人的餐桌上。
  • 未來的昆蟲食物:在未來,可能會成為常規食物的10種昆蟲
    根據專家的預測,在未來,地球上的人們可能會開始普遍接受昆蟲作為食物。這與地球環境的破壞,人們接受能力的提升有很大關係。更為重要的是,昆蟲營養豐富,而且具有可持續性。富含蛋白質的蟲子是完美的肉類替代品,只要我們能克服它的味道。這不禁讓人開始思考,蟲子的味道究竟如何呢?在未來的肯德基或麥當勞裡,會不會出現炸蟑螂?接下來,讓我們來聊聊未來的昆蟲食物:在未來,可能會成為常規食物的10種昆蟲。
  • 未來昆蟲會成為人類主要食物?會帶來什麼好處?優缺點明顯!
    除了我國之外,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現吃昆蟲的情況,在自然界當中已經有上千種昆蟲被列入了食物清單,它們已經被人類端上餐桌成為了日常享用的佳餚,甚至連人人都喊打的蟑螂也在人類的食物清單之內。不敢想像還有什麼東西是人類不敢吃的。蟑螂在大多數人的心中就是一種非常骯髒的生物,它們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角落當中,尤其是南方潮溼的環境中更是蟑螂的天堂。
  • 20 億人都在吃,蟲子可能會比壽司更流行
    兩年前通過細胞培養的人造肉還是造價高達 3.7 萬的實驗室產品,但如今人造肉已經走上餐桌,正在成為主流的食材之一。過去一年裡,漢堡王、肯德基、麥當勞等餐飲巨頭都相繼將人造肉引入到餐廳裡,肯德基的人造肉炸雞更是上架 5 小時就售罄。
  • 科學家敦促你食用昆蟲
    從螞蟻到蠍子,再到螞蚱,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國家,你都能在菜單上找到煎炸的昆蟲食物,它們被撒在主菜裡,藏在麵包和奶昔裡,被塞進蛋白質棒和奶昔裡。幾項新研究也揭示了飼養昆蟲的好處,包括減少土地和水的使用,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而其他研究表明,大部分人對食用昆蟲出奇地開放。然而,關於這一概念的科學知識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
  • 揭秘全球最大「蟑螂」養殖基地:每年可以培育60億隻「蟑螂」
    這裡的蜚蠊,特指一種蟑螂——美洲大蠊,它在古代就已經成為人們的美食,直到現在,在雲南、四川、山東等地民間,仍然有生吃和油炸美洲大蠊的習慣。如果你去了法國,朋友請你吃蝸牛,你千萬不要覺得他有病,蝸牛可是法國的餐桌三大寶之一;如果你去了廣東,朋友不請你吃蛇,他會覺得你們這麼多年的感情都是假的;而在中國西南某些地區,檢驗是否夠朋友的標準竟然是請不請你吃蟑螂!
  • 澳洲流行「昆蟲餐」:烤蟑螂、蜜烤螞蟻上餐桌
    原標題:澳洲流行「昆蟲餐」:烤蟑螂、蜜烤螞蟻上餐桌   據外媒報導,話說消費者都愛嘗鮮,最近,澳大利亞雪梨一個小吃攤就以另類的昆蟲美食吸引食客的目光。   據報導,在這裡,有人對諸如烤蟑螂、蜂蜜烤螞蟻、裹上巧克力與黃粉蟲的爆米花等零食望而卻步,但也有不少人大膽嘗試。
  • 10億蟑螂大軍,吃掉你的餐廚垃圾
    嘗試成功後,李延榮把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養殖基地由家裡搬到章丘南部的一座小山坡上。2014年,他開展起日處理1噸餐廚垃圾的試驗研究,濟南市章丘區環衛中心開始給李延榮供應原料。2016年,李延榮養的蟑螂達3億隻,每天能處理餐廚垃圾15噸,由政府提供有償用地,章丘環衛中心和巧賓農業聯合掛牌成立了濟南市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
  • 日本現昆蟲零食自動售貨機 售賣蟋蟀粉蛋白棒等物品
    【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熊本的一臺自動販賣機出了別樣的零食,比如蟋蟀蛋白棒、鬆脆的獨角甲蟲和罐頭狼蛛等。這些昆蟲零食不僅改變了人們對食物的認知,還提升了環保意識。《讀賣新聞》1月15日報導,友田先生最開始是通過與朋友們討論食物短缺和環境問題時,對吃昆蟲產生了興趣。2018年11月,他推出了售賣昆蟲零食的自動售貨機,裡面大約有10種昆蟲零食。其中一款蛋白棒內含粉末狀蟋蟀,售價700日元,另一款狼蛛罐頭每罐售價1900日元。最受歡迎的是鹹蟋蟀,每包1300日元。
  • 美女上班族養10隻怪寵 養蟑螂蟋蟀餵變色龍(圖)
    她還為變色龍養了蟋蟀、蟑螂,為蜜袋鼯而養大麥蟲;為寵物的籠子動手造景、裝燈和給水器。出門上班前,她要花20分鐘安頓寵物,留5分鐘打扮自己。她自稱「下了班後,都沒空和人類打交道了」。  變色龍  用顏色表達情緒  很多女孩見到蟲子就怕,陳麗婷對各種怪寵卻鍾愛有加。
  • 南寧怎麼殺蟑螂哪裡有哪家好
    在昨天的活動現場,省疾控專家解釋說,這不是沒可能作者:湯際紅 於丹丹在視覺衝擊之外,文章也把「昆蟲養殖」這項已經在國外嶄露苗頭的新的產業帶到了大家面前。吃蟲子,會是人類的將來嗎? 養殖昆蟲將成為下一個風口?
  • 前有「蟋蟀麵粉」 後有「蟑螂奶」!還有什麼是中國人不敢吃的?
    之前,加拿大最大的零售業巨頭Loblaw公司宣布將在全國超市推廣蟋蟀麵粉(cricket powder),顧名思義--是蟋蟀做成的粉。近日,又有一群科學家研究發現,蟑螂奶會成為最健康的蛋白飲品。蟑螂在我們印象中是又髒又臭的害蟲,攜帶很多細菌,從來不討人喜歡。蟑螂奶能喝?會不會死人?
  • 蟋蟀拉麵、蟲屎奶茶,日本人最近迷上吃蟲子了?
    不同的昆蟲具備不一樣的味道,產品介紹中說,蟋蟀的特點是具備鮮味,蝗蟲則是有一股草香,配上辣椒說是非常下飯。除了拉麵,最近日本無印良品也開始把目光投向昆蟲食品,正在預售一種「蟋蟀仙貝」:所以,為什麼一定要把蟋蟀拉進餐桌?其實這不單是日本在嘗試,而是全球都在嘗試推廣新的食材。簡單來說,地球上現有的主流食物,在未來可能有點不夠吃了。
  • 專賣昆蟲零食,廣東人看著都想吐…
    比如最近,日本熊本市的街頭就出現了這樣一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昆蟲零食販賣機」。  可以看到,販賣機中所陳列的昆蟲零食種類繁多,  有蟋蟀、龍蝨、毛蟲、螻蛄、螞蚱等等,而且每個包裝上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蟲子的照片,  配上販賣機底下印的文字「你能吃嗎」,頗有種挑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