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大佬砸了上億美元,賭你們將愛上吃蟲!》近日,國內知名科普微信公號「果殼」轉發了這樣一篇文章,把「恐蟲人士」嚇得不輕。「以下全文恐蟲預警!」儘管在文章開頭已經做出了高能預警,配圖和文章還是看得很多人一身雞皮疙瘩。
在視覺衝擊之外,文章也把「昆蟲養殖」這項已經在國外嶄露苗頭的新的產業帶到了大家面前。吃蟲子,會是人類的將來嗎?
蟋蟀蛋白棒已經上市
養殖昆蟲上餐桌,下一個風口?
「蚯蚓實際上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物,它含有54.6%-59.4%的蛋白質,富含所有的必需胺基酸,屬於優質的蛋白,其胺基酸的組成含量不遜於牛奶、豆漿與其他一些魚類。」
「昆蟲是自然界唯一能提供人類必需9種胺基酸的食物。
「蟋蟀含鐵水平高於其它昆蟲。而蚱蜢、蟋蟀和肉蟲中包括鈣、銅和鋅等礦物質的人體吸收高於牛肉。「
看到這些科普,是啥感覺?事實上,國外已經有人把養殖昆蟲當成一門生意來做了!在《資本大佬砸了上億美元,賭你們將愛上吃蟲!》這篇文章裡,特別提到了國外的蟋蟀養殖產業。
這個世界上有生意頭腦的人,已經開始大舉投資用於食物的昆蟲養殖產業。法國有公司以黃粉蟲為主要原料,製造魚飼料、寵物食品等,也包括可以食用的昆蟲蛋白粉。加拿大目前就有個全世界最大的蟋蟀農場。5500平方米的庫房,每周都要收穫800-1000萬隻蟋蟀。這些蟋蟀被殺死後,經過清洗、烘烤、整塊、磨粉等一系列工序,最終成為蟋蟀蛋白粉。
已經可以買到的蟋蟀蛋白棒
記者打開購物網站搜索「蟋蟀蛋白粉」,發現確實可以海淘到。這款蟋蟀蛋白粉產地是美國,有著香草、藍莓、花生醬等多種口味,包裝上有著非常顯眼的蟋蟀圖案。海淘的價格很高,試吃裝16克3條要賣到100多元,而60克的12條價格將近300元。不過記者發現,該蟋蟀蛋白棒最近一個月的銷量顯示為0。
營養科普:
1,用科學的眼光來看,蟲子就是「肉」
蟲子能吃嗎?答案其實顯而易見。炸知了、炸蠶蛹、蜂蛹、螞蚱,是不少人小時候的「零嘴回憶」,現在也成了偶爾會出現在餐桌上的「昆蟲料理」。在江蘇連雲港,用豆天蛾的幼蟲製成的「豆丹」,就是遠近聞名的一道「蟲蟲美食」。
網友曬出的昆蟲燒烤
江蘇省老年病醫院營養科主任蔡曉真表示,如果用科學的眼光來看,蟲子其實也是「肉」。同時由於生活習性的關係,蟲子的「運動量」特別大,所以整體來講脂肪含量比較低,蛋白質含量很高,還是塊「好肉」。「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蟲子烤著吃、炸著吃很香,就是因為蛋白質含量很高的關係。」
同時,與牛羊豬雞鴨鵝等傳統肉類來源相比,昆蟲在養殖上也具有優勢,產生相同數量的蛋白質,所需的耕地面積更小,各種資源消耗量也更小,食物殘渣等「垃圾」就可以餵養,從經濟帳上算也特別具有優勢。
2,依賴食品製造科技也許能過「心理關」
有人能對著「昆蟲料理」大快朵頤,有人天生恐蟲,別說吃蟲子,連碰下都能生出一身的雞皮疙瘩。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吃蟲子可能最難過的就是心理關。」蔡曉真表示,能接受昆蟲美食的,有些是因為地域上的飲食習慣,在「孩童不懂怕」的年紀,已經接受了蟲子作為一道菜出現,所以吃起來就沒有心理負擔。
昆蟲棒棒糖是比較古早的「網紅」
有些人膽子比較大,樂於冒險、樂於嘗試,也能接受吃蟲子。同時,現在的昆蟲多採用火烤或是油炸的烹飪方式,成品酥酥脆脆,更好入口,消解了一部分的心理障礙。
「現在食品科技的進步,已經可以直接提取昆蟲中的蛋白質、維生素等有益成分,不用保留昆蟲的原始形態。」蔡曉真說,這種技術的進步,是有望將來讓昆蟲食品被更大規模地接受,蟑螂蛋白塊、蚯蚓乾等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未來食品,確實有可能成真。
3,吃蟲提醒:選擇「久經考驗」的昆蟲品種
在《荒野求生》裡,貝爺大口吃「肉蟲」,汁液橫流,看得人心慌慌。《果殼》文章也指出,區別於貝爺這種「極限挑戰」,普通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吃下一些小蟲子,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殘酷真相。比如楊梅裡有果蠅幼蟲,藍莓、荔枝裡會有寄生的白蟲,大米中的米蟲,都有可能隨著食物進入我們口中。哪怕是睡覺時張著嘴,也會有小蟲甚至大蟲「自投羅網」,成為我們額外攝入的蛋白質。
吃下這些蟲子,會不會有什麼健康問題呢?蔡曉真表示不用太擔心這些「不速之客」,身體的消化功能和免疫力,足以消化它、對付它。但如果是有意挑戰昆蟲食品,還是建議不要獵奇,選擇已經「久經考驗」的昆蟲品種,更穩妥一些。
腦洞裡的未來,我們在吃什麼?
在遙遠的未來,人類該如何養活自己?還在吃著米飯、麵條、麵包、意面的現代人,已經在科幻電影、小說中開起了腦洞。在那個「虛擬未來」裡,伴隨著末日狂想,牛排、炸雞等食物幾乎已經消失在餐桌上,人類的食物變得稀奇古怪,甚至有點荒謬。
《雪國列車》中關於蟑螂蛋白質塊的劇照
《雪國列車》:蟑螂蛋白質塊
《雪國列車》裡生活在底層的人民靠蛋白質塊維持生活,直到後來他們發動叛變,在加工車廂看到養殖的蟑螂,才明白所謂蛋白質塊竟然是由蟑螂製成。
《超世紀碟殺案》:海藻能量棒
在《超世紀碟殺案》裡,全球熱浪燒毀了所有作物,人類以海洋中海藻製成的能量棒生存。
《流浪地球》中的陳年蚯蚓幹
《流浪地球》:蚯蚓幹
《流浪地球》中地下城居民的主食,就是蚯蚓幹,它不僅有榴槤等多種口味,還有精緻的禮盒版。當時各類媒體已經科普過一波,蚯蚓富含蛋白質,撇開口味,大量養殖填飽肚子,還真的有可行性。
《末世男女》:培養肉
在小說《末世男女》中,人類仍然喜歡肉類,但是直接在實驗室的培養皿中培育出來,想吃雞肉,不用養殖,實驗室裡直接培養出肌肉塊——想像中的「人造肉」,其實已經在現實世界成真了。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
校對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