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14)-如果蝗災來襲,農業機器人有何發揮之處

2021-01-18 起典雲物聯網平臺

蝗災來襲

2020年初,鄂中大疫,非洲鬧蝗蟲。2月17日,數千億蝗蟲肆虐東非多個國家,聯合國發出警告,衣索比亞、肯亞、烏幹達、坦尚尼亞和索馬利亞將發生饑荒。此外,東非3600億蝗蟲越過阿拉伯海進入亞洲,重創印度16.8萬公頃農田。蝗蟲過處,寸草不生。繼東非蝗災之後,紅海兩岸蝗災規模繼續擴大,已影響葉門、沙烏地阿拉伯、阿曼。此外,受強季風影響,大量蝗群一周前抵達海灣兩側,「造訪」了科威特、巴林、卡達和伊朗西南海岸區域。我們的鄰國巴基斯坦因蝗災於今年2月早些時候宣布國家緊急狀態。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表警告,東非地區情況極度危急,沙漠蝗蟲數量已經達到3600億隻!非洲之角的糧食安全和生計,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

這次「悄無聲息」的蝗災,實際上在2019年6月就已經開始。最開始,人們沒有意識到它的危險,也沒能及時控制。隨後,便是四處蔓延、愈演愈烈,甚至已經威脅到了無數人的生命。到了近日,它已經演變成了幾十年一遇的超級蝗災,甚至驚動了國際社會。
這次在東非地區泛濫的蝗蟲,是沙漠蝗蟲。這也是所有蝗災裡最危險、最令人不安的一種:臭名昭著的生物炸彈,頂級的空中殺手,如同空中轟炸機一樣讓人聞風喪膽。蝗蟲群,用一句遮天蔽日來形容,沒有任何問題。在肯亞東北部,僅僅一個蝗蟲群,就有60公裡長,40公裡寬。通過一次需要近10個小時的蝗群,能將所有人的希望,一點點吞噬殆盡,不留下一絲活路。全世界十分之一的人口,都會因為沙漠蝗災而面臨飢餓。它和人類的糾纏,從史前就開始了,甚至聖經的出埃及記與啟示錄中,都提到過沙漠蝗蟲的災害。北非、西亞的河谷綠洲,適宜耕種的每一寸土地,都曾經被蝗災侵蝕過。一旦發生蝗災,蝗群就會覆蓋數百公裡,來勢兇猛,將所到之處的草場麥谷盡數消滅。沙漠蝗蟲,能存活三個月左右。在這三個月之中,它每天都會進食與自身體重相當的食物,大約兩克。不要小瞧每一隻的兩克,因為每平方公裡規模的蝗群可能含有4000~8000萬隻,進食量相當於3.5萬人。

最令人恐懼的,還是它的移動速度。沙漠蝗蟲能夠隨風飛行,速度與風大致相同,一天可以飛越150公裡。跨過海拔兩千米的高山,跨過汪洋大海,什麼都無法阻止它們的群體遷移。農民們看到這遮天蔽日的蝗蟲向著自己的農作物飛來時,所有人都明白,這幾乎就是世界末日。

時至今日,至少有3場蝗災在非洲之角、印巴邊境與伊朗南部,以及紅海兩側持續掃蕩,其中尤以非洲之角的蝗災最為嚴重。今年的蝗災,據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推算,光是紅海南岸的蝗蟲數量,就已經達到了3600億隻。如果加上紅海北岸,可能達到5000億以上。這樣數量的蝗群對於很多地區來說是70年不遇的重大災害,遠遠超出正常水平,甚至一些地方和國家當局的應災能力已經接近極限,需要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巴基斯坦表示,蝗群已經破壞了該國近40%的農作物。更悲觀的是,已經進入孵化期的蝗群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按照FAO判斷,蝗災的擴大趨勢可能會延續到今年6月,屆時,蝗群規模甚至可以增長到當下的500倍,最遠可以波及到南亞大陸的印巴邊界甚至中國。

 

防治蝗災,各種手段

蝗災如果防治不及時,會使農作物絕產,讓農戶遭受嚴重經濟損失。1、農業防治。1) 減少蝗蟲食物源。很多種類的蝗蟲都吃玉米、小麥、高粱、水稻、穀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樹等,因此在蝗蟲發生地可以儘量多種大豆、苜蓿、果樹。2)減少蝗蟲生存地。有些蝗蟲發生地的地勢較低,可以把這樣的地塊改造成池塘,養魚養蝦。3) 有效減少蝗蟲的產卵地。2、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當地蝗蟲的天敵,它們可以消滅很大一部分蝗蟲。蝗蟲的天敵有很多,包括青蛙、蜥蜴、鳥、真菌、病毒、線蟲、捕食性的甲蟲、寄生類的蜂類、寄生蠅類等。螞蟻、步甲、芫青、雛蜂虻、食蟲虻等都是蝗蟲的重要捕食性天敵昆蟲。此外,也可牧雞、牧鴨治蝗,在蝗蟲發生時,把雞鴨放到田間捕食。聽說中國政府已派出10萬「鴨子軍隊」抵達巴基斯坦也將代表國家出徵滅蝗蟲。目前用於防治蝗蟲的生物農藥有蝗蟲微孢子蟲、綠僵菌和印楝素。蝗蟲取食了有微孢子蟲的食物後就會得病,接觸綠僵菌的蝗蟲會因為體內長滿菌絲而死亡,印楝素則是一種植物源殺蟲劑。

3、化學防治。目前用於防治蝗蟲的主要有:1) 有機磷類農藥——馬拉硫磷、敵敵畏;2) 菊酯類農藥——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3) 昆蟲生長調節劑——卡死克。還有很多混配的農藥,如快殺靈銳勁特(又名氟蟲腈)也是殺蝗蟲的特效農藥。

毋庸置疑,技術的進步給了我們更多迎戰蝗災的手段。1986年,中國從美國引進了蝗蟲微孢子Nosema(Paranosema)locustae,這種真核病原微生物不僅可以直接致死,還能極大地削減蝗蟲的繁殖力,由此產生的亞致死作用限制了蝗蟲的數量和集群能力。與之類似的蝗蟲病毒、病原線蟲,以及通過轉基因技術產生的毒性更強的真菌,亦可以起到類似的效果。本次起源於非洲和中東的沙漠蝗由於高原的阻隔,對中國境內的影響可能有限,但原本肆虐中原的亞洲飛蝗、東亞飛蝗蝗災依舊在東北和華北地區時有發生。而在中國西部的內蒙、新疆、西藏、四川和甘肅等地區,草地蝗災的發生規模和頻率在90年代至今不斷攀升——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的草原蝗災年均成災面積達1000萬公頃,每公頃損失鮮草達600公斤。如此高強度地使用農藥和滅蝗微生物手段都無法徹底撲殺中國的蝗災,在技術手段更落後、人力投入更匱乏的非洲、中東和澳大利亞等地,蝗災的勢頭便更一發不可收拾。聯合國指出,在目前的蝗群規模下,快速消滅大量蝗蟲唯一有效手段方法就是空中控制。空中控制,讓飛機或無人機通過空中噴灑殺蟲藥的方式進行消滅,農業無人機將成為空中控制的有效力量。


無人機將發揮滅蝗蟲的積極作用

植保無人機在田間作業

事實上,英國的農業無人機,滲透率已達到18%,並正在改變農民種植作物和飼養牲畜的方式。在中國,隨著無人機技術的迅速提高,農業無人機也正在應用於作物健康、水分應用、土壤分析等土地實時信息的收集,幫助農戶更好地管理作物,實現「精準農業」。目前,農業無人機最廣泛的應用之一,就是農藥噴灑。以棉田為例,實現機械採棉需要噴灑落葉劑,採用人工方式的成本較高,拖拉機開進棉田則會碾壓棉花、導致減產。而使用無人機噴灑,不僅可以節省人力、降低成本,還可以做到實時、均勻、準確噴灑,最大限度減少滲入地下水的劑量。如今東非蝗災肆虐,使用農業無人機噴灑農藥必將起到奇效。無人機更深入地介入農業領域,還將影響到農業全行業鏈條,推動農業技術革命。據了解,農業植保無人機背後是至少萬億級的農機和農藥市場,無人機的出現或將促進相關行業提高服務水準。不僅如此,「無人機+感應器+大數據」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能夠勾勒出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的「農業地圖」:土壤信息、作物信息、氣候信息,乃至農戶信息,都將得到匯總,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資訊時代的農業,農民或許只要動動遙控器,就能指揮停在蔬菜大棚裡的無人機自行裝藥、起飛、撒藥、返回。但同時當農田裡蝗蟲較多時,影響無人機飛行怎麼辦?怎麼解決無人機的耐腐蝕問題,做到「皮實耐用」?如何教會年齡較大的農民使用無人機?這就要求企業從農業的實際出發、站在田埂上搞創新。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到「智慧農業」,並強調強化創新驅動發展,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培育一批農業戰略科技創新力量。相信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新技術的應用將帶來更多改變時代的力量。下面我們將展開農業機器人的一些討論。農業植保無人機由飛行平臺(多軸飛行器)、地面遙控、噴灑支撐組件三部分組成,通過地面遙控或導航飛控,來實現噴灑作業。
飛行平臺主要包括無人機的核心部分-動力系統,主要以電動機為主。電動的動力系統主要包含電機、電調、螺旋槳以及電池。
    (1)電機指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一種轉換器,由定子、轉子、鐵心、磁鋼等部分組成。無人機的電機主要以無刷電機為主,通過螺旋槳旋轉產生向下的推力。
    (2)電調指電子調速器,其主要作用就是將飛控板的控制信號轉變為電流的大小,以控制電機的轉速。
    (3)螺旋槳是指將電機轉動功率轉化為推進力或升力的裝置。
    (4)無人機上的電池一般是高倍率鋰聚合物電池,特點是能量密度大、重量輕、耐電流數值較高。1. 底座支架:由兩組U型支撐架和2根橫向支撐杆組成。兩組U型支架可實現將機身託起的作用,託起後才能形成一個立體的空間,才得以將藥箱、電池、控制系統等無人機其他配件組裝在一起。2根橫向支撐杆的作用主要是保證U型支架的橫向牢固性和穩定性。2. 懸掛部件:底座支架上會有多種不同的懸掛部件,用來將其他一些無人機組件安裝、固定、懸掛在支架上,進而才能裝配成一架整機。底座支架下部的藥箱,用金屬杆直接連於支撐杆頂部末端,共有4個連接點,保證牢固性。藥箱放在底部,在作業時能降低無人機整機的中心,提升穩定性。藥箱上部,也就是底座支架金屬杆隔出來的空間,用來放置電池倉,也是為了降低整機重心,保證穩定性。電池動力來源位於機身中部,向各個動力系統提供動能時距離最近,減少了連接線的數量,更換電池更快速。電池倉上部為整機控制模塊,是無人機的核心部件。這個部件比較精密,放在上部,可以儘可能的減少施藥過程中農藥的進入,保證安全性。支撐組件大致就是這樣了,主要就是底座支架和懸掛部件,是無人機最基礎的組件。

 

世界代表性農業機器人創業公司

無人機是農民採用的首批機器人應用之一,它可以幫助農民節省大量時間和勞動力,而無需外出查看作物。這些無人機配備了多光譜和照相機,可監測作物的潛在威脅、植物的生長和預測產量,更先進的無人機能夠攜帶和運送有效載荷,如農藥、除草劑、肥料和水。

大疆在農業領域的布局從農作物監測、農業諮詢、灌溉管理到噴灑設備都有涉及。其精靈系列無人機可分別完成苗圃、溫室農作物實時監測,獲取重要的農作物信息等任務。大疆農業植保機解決方案2.0 採用全新 A3-AG 2.0/N3-AG 2.0 飛控和雷達感知系統,結合MG 智能規劃作業系統,大疆農業管理平臺,以及全新水泵噴灑系統,可實現精準植保作業、高效作業規劃、飛行實時管理和工作統計,大幅提升農業植保效率。T20、T16 植保無人飛機性能強大且噴灑效果出色,可在大田、梯田、果園等多種作業場景下實現全自主作業,更配備了可靠的全向數字雷達,延續了DJI 大疆植保無人飛機一貫的卓越性能,帶來了 DJI 大疆植保無人飛機前所未有的高載重與寬噴幅。強大的硬體協同AI 智能引擎技術及三維作業規劃功能,將植保作業效率提升至新高度。MG-1S農業植保機集成大疆最新技術,全新的 A3 飛控和雷達感知系統為飛行可靠性保駕護航,水泵噴灑系統和流量傳感器讓植保作業更精準,配合全新MG智能規劃作業系統和大疆農業管理平臺,可實現作業規劃、飛行實時管理和工作統計。MG-1S Advanced 擁有出色的藥液噴灑動態控制技術,藥液噴灑精準有效。全新噴灑系統採用新型航天材料,提高了噴灑系統的抗腐蝕能力,壽命翻倍。新一代噴頭杜絕漏滴,僅需0.5 秒即可完成噴灑啟停。水泵配置了防護罩,防止藥液腐蝕線路與水泵表面,延長使用壽命。

American Robotics公司是美國一家專注於農業自動化的無人機開發公司。一旦安裝即可按照預先設定的時間按需飛行,自動處理和上傳搜集到的數據到雲端,使用團隊專利算法,智能和有效地監測農田和識別作物各項指數。提供多種植被指數、數據類型和作物分析,及早發現和糾正植物脅迫。

位於南非的Aerobotics使用常規衛星圖像和無人機飛行來監測作物,並警告用戶果園中潛在的風險,可準確的統計包括樹木健康狀況,樹木數量,樹木尺寸和樹冠面積等數據。Aerobotics公司的旗艦產品是數據分析平臺 Aeroview,主要利用無人機、衛星和人工智慧技術幫助農民優化種植,降低投入成本。農民用戶可以購買與該公司合作的無人機產品,然後投放到自己的農田飛行,之後Aeroview 平臺就會自動收集所有相關數據分析農作物健康,以及生長所需要的水分和其他條件,並且預估莊稼產量。Hummingbird Technologies(英國)

Hummingbird Technologies是一家人工智慧公司,利用衛星、無人機、飛機和機器人技術的圖像和數據分析,以及專有算法,為農民提供農作物在關鍵決策節點的高解析度地圖。蜂鳥採用最先進的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技術,直接向農戶提供田間作物健康方面的可操作建議。

2018年底,Indigo Agriculture收購了TellusLabs,稱該公司為「世界糧食供應狀態的活地圖」。TellusLabs建立了自己的衛星圖像分析平臺,最初的目的是向大宗商品交易商、政府和保險公司等非農業客戶銷售數據。公司依靠各種中解析度和粗解析度衛星,使用機器學習算法,通過實時跟蹤農場管理決策和農藝參數(包括農田邊界、作物類型、種植和收穫日期以及作物的總體表現)來預測全球作物產量。

還有農業無人車、噴灑和除草機器人

除了無人機之外,還有一些公司利用雜草圖像資料庫訓練他們的機器人探測和清除雜草,或者直接在雜草本身而不是植物上施用殺蟲劑。隨著越來越多的雜草對殺蟲劑產生抗藥性,使用除草機器人將為農民節約大量的成本,也對環境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在2020智慧農業技術大會(SAC)上,極飛科技發布了全新的農機自動駕駛系統與農業無人車R80。R80農業無人車採用可變參數的轉向系統,而非一個方向的轉向系統,簡單來說像坦克,最大爬坡角度達到30度,最大速度1.5米每秒,在農業領域裡,大部分的拖拉機行駛速度是1米每秒。它還可以原地轉向,走長半徑只有車長的1/2,即0.7米,整車長度在1.4米左右,空車重80千克,最大作業重量是160千克,即有80千克的載重能力。它兼容極飛P系列電池,任務續航30分鐘,15分鐘快充,作業效率是普通植保無人機的4倍。可承載各種各樣的衝擊,各種各樣的地貌,是一個非常堅固的設備。適用於多種複雜農田裡作業,作業完成,一輛三輪車就可以把它拉走。極飛農業無人車具備植保無人機除飛行以外的所有技術優勢,包括全地形自主作業,釐米級精準導航,微米級變量噴灑等,還擁有數倍於植保無人機的超大負載、超長續航,運作成本更低,行車更安全,而且操作簡單易學,無需培訓即可上手,作業更靈活。與之配套的智能農業管理系統,通過採集大量農田信息與生產數據,並將這些信息數據與所見所感的物理農業世界,加上用戶和農業專家的智慧、歷史經驗、知識,進行分析,做出規律預測。雲端每天都接收、學習、評估著 8000萬條的海量數據,深度學習並持續優化結論所帶來的結果,就是智慧農業。Blue River Technology(美國)Blue River總部設在矽谷,生產安裝在拖拉機上的噴藥機器人,使用計算機視覺來識別需要肥料的植物,噴灑農藥或除草劑等。這種機器人主要被用於棉花、生菜,以及其它特色蔬菜。公司曾榮獲美國農業與生物工程師學會最具創新的50家農業公司,並被Inc.Magazine評為2017年25家最具顛覆性的公司。2017年,Blue River被全球最大農業機械製造商約翰迪爾公司以3.05億美元收購。

瑞士 ecoRobotix 除草機器人搭載的太陽能面板,可提供12小時太陽能動力而無需充電。可實現自動工作,無需人工操作,能逐一檢視作物生長情況,辨識雜草、再噴灑農藥,或減少20 倍的農藥使用量!EcoRobotix也因此獲得2018年環境經濟獎。

FarmWise為蔬菜農場開發了一種除草機器人,它利用計算機視覺識別雜草,並利用機器人在不使用除草劑的情況下清除雜草。

Ibex自動化有限公司為農民開發了自主農業機器人系統,包括用於草原的自主精確雜草檢測和噴灑系統。

Augmenta是由希臘創業公司研發的一款可配備於拖拉機的即插即用設備,允許農民基於攝像機進行作物分析和自動施肥控制。

提供配備自動導航和駕駛系統的高精度車輛。可應用於噴灑農藥、精確灌溉,排水和土地平整,為農戶增加收成和進行產量監測。Autonomous Solutions, Inc.(美國)

Autonomous Solutions, Inc.研發的一款無人駕駛拖拉機可應用於果園、葡萄園,每一輛無人駕駛農用車都配備了一系列硬體和軟體組件,允許用戶在手動控制和機器人控制之間進行切換。這些部件與現有的有線、機械或液壓控制系統一起工作,並將車輛連接到中央指揮站,從而允許單個操作員管理多輛無人駕駛卡車。目前,大多數該領域的機器人仍處於研究或半商業化的試驗階段。據預計,2026年以後,配備制導技術的拖拉機將以每年66萬輛的速度增長。這些拖拉機使用RTK GPS技術自動跟蹤預定的路徑,具有釐米級的精度。農業機器人技術升級,中國迎來良好發展期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被譽為「母親產業」。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農業也正處於轉型期。這種轉變因國而異,因地區而異,也因耕作方式而異。世界各地的農業技術都在經歷變革,但總的趨勢是採用精準農業以及機器人等先進技術。在自動化發展的浪潮中,農業的自動化、智能化趨勢無法阻擋。農業機器人市場的發展趨勢表明,相關企業目前還是專注於通過合作或引入新技術,進行產品的研發和升級,以提高公眾對現有產品和技術的認識,同時填補供應缺口,實現生產的可持續性。此外,為了促進農業機器人的發展,各國政府、私營企業、研究機構正在作出大量努力,以尋求增加全球糧食生產的解決方案。20世紀以來,全世界範圍內農業勞動生產率提升了150%,但卻呈現出國家、地區的不平衡。據相關數據表明,中國農業勞動生產率約為世界平均值的47%,約為高收入國家平均值的2%,約為美國和日本的1%。專家預測,中國下一次產業革命將在農業領域進行,也就是說從2020年起未來30年將是大農業的天下。而這次產業革命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以高科技為支撐。根據十二五規劃和政府提出的目標,2020年,農業機械化水平將提高70%,2030年將提高82%。如果這種情況發生,農業將成為中國機械行業增長速度第二的行業,僅次於工業機器人。世界各地的農民都在老齡化,願意在農場工作的人越來越少。僅在日本,農民數量就從2004年的220萬下降到2014年的170萬。到2016年,日本農民的平均年齡為67歲。同時,對於新一代的年輕人而言,務農並不是一種有吸引力的職業,這加劇了農民的短缺。在美國,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報告稱,2012年有74.94萬名農業工人,比2011年下降了3%(2.5萬人)。美國總統川普修建邊境圍牆的計劃,正在影響來自墨西哥的季節性農場工人。勞動力短缺每年使農作物產量減少約31億美元。在所謂的「脫歐」之後,隨著東歐移民工人離開或避開英國,機器人正代替人來進行農業勞作。農業是我們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它提供我們生存所必需的食物、飼料和燃料。到2050年,全球人口預計將達到90億,農業生產必須翻一番才能滿足需求。由於耕地有限,生產力必須提高25%才能幫助實現這一目標。生產力的提高必須依賴於高科技應用。專門的傳感器,包括機器視覺、全球定位系統(GPS)實時動態測量技術(RTK)、基於雷射的設備和慣性設備、致動器(液壓缸、直線電機和旋轉電機)和電子設備(嵌入式計算機、工業PC和PLC)使農業機器人能夠集成,這些自動/半自動系統為機器人提供了精確的定位和導航,如果配備適當的工具(農業工具或器具),它們能夠精準的執行農業任務。技術方面,預計在未來10年,無人機的應用範圍最廣。中國是無人機的主要生產國之一,但北美和歐洲仍處於市場領先地位。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農業機器人起步較晚,但隨著國家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農業自動化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國家加大了對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扶持力度,比如政府方面發布了《農機裝備發展行動方案(2016-2025)》等系列文件,要求利用農業機器人等農業機械的有效供給能力,提升現代農業生產水平,促進我國從農機製造大國向農機製造強國轉變。雖然中國農業機器人已經迎來了良好發展期,但還面臨著技術上的難題。因為中國地形複雜,大面積成片的土地較少,這對機器人的適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應地,在成本和技術落地上就更為困難。所以,中國的農業機器人研發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突破:一方面是研發類似於機械手的農業機器人,這種機器人不需要移動,受地形限制較小,但需要考慮作業對象的力學特徵、生理特徵等因素;另一方面是研發更加智能的農業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自動行走和工作,具備獨立路徑規劃、智能避障、精準探測定位等功能。儘管農業機器人和機電一體化正在快速發展,但其廣泛應用於農業仍需解決很多的問題。我們仍處於農業機器人發展的起步期,大部分產品也只處於早期研發和試驗階段。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高清攝像機和障礙物檢測傳感器的應用,農業機器人的性能有望得到提升。農業機器人市場預計將從2016年的27.5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128億美元。對農業效率和生產力的日益關注預計將推動農業機器人市場的增長。儘管農業機器人具有諸多優勢和強大的功能,但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一旦這些問題得以解決,農業機器人將更多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

 

本文圖片來自各公司(大疆、極飛等)官網或公開資料

關注QDCloud起典雲,了解更多物聯網知識,歡迎轉載及分享。


相關焦點

  • 邊緣計算之於製造業有何用?
    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兩面性,如果所有數據都要通過雲端存儲計算,那麼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數據過度集中,而複雜網絡環境帶來的時間延遲很可能使物聯網設備在關鍵時刻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完全依靠雲計算必然造成信息傳輸堵塞。因此傳統的雲計算集中式的數據處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行業數位化轉型的需要。在這樣的背景下,邊緣計算技術作為雲計算技術的延伸和補充,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 蝗災追兇16年
    今年以來,全球多地遭遇蝗災,再次敲響人類警鐘:「東非正遭遇70年以來最嚴重的蝗災」「南亞國家印度再遭蝗災襲擊,部分城市進入警戒狀態」「蝗災肆虐逼近我國雲南,多地相繼發生黃脊竹蝗災害」……關乎人類立身之本的糧食安全問題,直接受到威脅。蝗蟲,這種只有手指大小的小蟲子,看起來人畜無害,為何一旦聚集成群便會成災?人們不解,一度認為蝗蟲來襲就是「天災」。
  • 東非蝗災蔓延 是誰吹響幾千億隻蝗蟲的「衝鋒號」
    這種身披「利甲」的昆蟲何以有如此大的破壞能力?面對「蝗恐」來襲,人類的防禦武器在哪裡?幾千億蝗蟲將給農業帶來沉重打擊2019年年底開始,這場蝗災就已經在東非地區醞釀蔓延。到目前為止,1000多萬東非民眾身陷蝗蟲肆虐之地,面臨著嚴重的糧食危機。為此,聯合國已發出警告,必須快速行動消滅蝗災,否則一場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很快就會到來。
  • 為什麼有蝗災,卻很少聽說其他昆蟲成災?蝗蟲有什麼特別之處?
    有人會很好奇,為什麼一直以來都說有蝗災,但是卻沒有聽過其他的昆蟲成災,究竟蝗蟲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很多人都在生物書上看過,很多小型的昆蟲都有一些比較智能的行為,比如說螞蟻搬家,蜜蜂採蜜等等。就拿螞蟻覓食來說,其實螞蟻並沒有什麼智商可言,只是它們靠著身上獨有的一種信息素。如果一隻螞蟻尋覓到了食物。他就會釋放出自己的信息素,在遇到另外一隻螞蟻的時候,另外一隻螞蟻接收到了信息樹就會跟著這隻螞蟻一同前進,久而久之就會看到螞蟻成群結隊的,往食物的方向走去。
  • 這種食物鏈底部生物到底有何可怕之處?
    蝗災,自古有之,可兒時的我一直對這兩個字充滿了不解,小小的蝗蟲,如何能夠成災呢?對於孩童而言,蝗蟲不過是稻田、草地裡捉來的玩物,如果捉得多了,甚至還可以成為一種美食。古時候,受知識水平和技術手段的限制,人們拿蝗災沒有辦法,現在,科技的進步早已今非昔比,可要消除蝗災,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蝗蟲的可怕之處:繁殖位於食物鏈底部的生物之所以能夠將位於食物鏈頂端的人類搞得焦頭爛額,必然是有過人之處的,而其最大的過人之處就是強大的繁殖能力。一隻蝗蟲很弱小,但是一群蝗蟲就截然不同了。
  • 王鵬輝:清代新疆的蝗災與蝗神信仰
    陳正祥的「蝗神廟之分布」圖與東亞飛蝗的分布區域基本重合,表明「蝗神廟之分布」圖主要反映的是中國農業文明核心區內地農耕區域社會蝗災的歷史空間,但對新疆、內蒙古及西藏等邊疆區域蝗災的歷史發展和空間分布缺乏概念和認識。
  • 【科普】邊緣計算之於製造業有何用?
    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出現,那麼這個時代的關鍵應用加速器是什麼呢?答案就是邊緣計算技術。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兩面性,如果所有數據都要通過雲端存儲計算,那麼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數據過度集中,而複雜網絡環境帶來的時間延遲很可能使物聯網設備在關鍵時刻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完全依靠雲計算必然造成信息傳輸堵塞。 因此傳統的雲計算集中式的數據處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行業數位化轉型的需要。在這樣的背景下,邊緣計算技術作為雲計算技術的延伸和補充,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 疫情之下,我們還應該關注南亞的蝗災
    最近國內的疫情還在攻堅克難,但是鄰居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經開始出現大面積的蝗災,據說數量可能已超4000億隻,這麼大量的蝗蟲,所過之處,對於農作物來說,就是滅頂之災,而蝗災之後就是饑荒,而這兩個鄰居距離我們太近,這個事,如果不能得到控制後果可能也很嚴重。那今天就簡單科普一下這個蝗災。
  • 蝗災追兇16年 中國科學家對世界的又一個重大科學貢獻
    今年以來,全球多地遭遇蝗災,再次敲響人類警鐘:「東非正遭遇70年以來最嚴重的蝗災」「南亞國家印度再遭蝗災襲擊,部分城市進入警戒狀態」「蝗災肆虐逼近我國雲南,多地相繼發生黃脊竹蝗災害」……關乎人類立身之本的糧食安全問題,直接受到威脅。蝗蟲,這種只有手指大小的小蟲子,看起來人畜無害,為何一旦聚集成群便會成災?人們不解,一度認為蝗蟲來襲就是「天災」。
  • 中國科學家歷時16年找到蝗災真兇 綠色防控成為可能
    今年以來,全球多地遭遇蝗災,再次敲響人類警鐘:「東非正遭遇70年以來最嚴重的蝗災」「南亞國家印度再遭蝗災襲擊,部分城市進入警戒狀態」「蝗災肆虐逼近我國雲南,多地相繼發生黃脊竹蝗災害」……關乎人類立身之本的糧食安全問題,直接受到威脅。蝗蟲,這種只有手指大小的小蟲子,看起來人畜無害,為何一旦聚集成群便會成災?人們不解,一度認為蝗蟲來襲就是「天災」。
  • 中國科學家歷時16年找到蝗災真兇!綠色防控成為可能
    今年以來,全球多地遭遇蝗災,再次敲響人類警鐘:「東非正遭遇70年以來最嚴重的蝗災」「南亞國家印度再遭蝗災襲擊,部分城市進入警戒狀態」「蝗災肆虐逼近我國雲南,多地相繼發生黃脊竹蝗災害」……關乎人類立身之本的糧食安全問題,直接受到威脅。
  • 古代常見蝗災,但現在中國為什麼沒有蝗災了?蝗蟲都被吃貨擼了嗎?
    在中國古代,發生蝗災時,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呢?困擾中國農民數千年的「蝗災」,為什麼現在很少見了?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講一講這個問題。蝗蟲俗稱「螞蚱」,蝗蟲的種類非常多,在生物學分類上有一個蝗總科,地球上大約有1萬多種昆蟲屬於蝗總科,分布最廣泛的蝗蟲則是飛蝗。蝗災,通常就是飛蝗所造成的。
  • 楊國強:碧桂園未來3個重點地產、農業、機器人
    會議上,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用了近三個小時的時間,分享了他對行業發展趨勢、公司業務重點、提升全周期競爭力的思考,介紹了現代農業和機器人等業務的最新動態,並鼓勵全集團員工「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活得精彩而不負此生」。他還在年會上分享了剛剛更新的《碧桂園是什麼》,開篇即提出,「我們是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
  • 大量蝗蟲現身嚇壞巴西居民 專家:與侵襲阿根廷的蝗災無關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巴西東部累西腓大區的居民發現,幾分鐘之內自家的院落甚至房間裡已經落滿了蝗蟲,但專家在調查後解釋說,這些蝗蟲與源自巴拉圭,目前發生在阿根廷境內的蝗災無關。在累西腓居住了幾十年的居民稱從未見過如此多的蝗蟲來襲,並普遍擔心目前在阿根廷出現的蝗災已經蔓延到自己居住的區域。當地農業大學的昆蟲學和病蟲害防治專家在對累西腓出現的蝗蟲與阿根廷的蝗蟲進行比對後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專家稱,累西腓出現的蝗蟲屬於亞馬孫地區的圖庫拉蝗蟲。這種蝗蟲的特點是幼蟲期會成群出現,一旦變為成蟲除身體變為深綠色外,也不再聚集成群出現,而且不會長途遷徙。
  • 突然印度蝗災過了:除了噴曬農藥殺蝗,與蝗蟲壽命到了也有關係
    前段時間,網絡上還充塞著從非洲飛來的總數在3600億隻以上的沙漠蝗蟲,空降以後給南亞帶來了巨大災難,面對蝗災來襲,印度為了集中對付蝗災,甚至都主動和巴基斯坦握手言和,不在兩國邊境地帶兵戎相見了。印巴兩國舉行了五次會議,就蝗蟲威脅交換信息、共同商討應對措施;巴基斯坦政府甚至一次性豁免,從印度進口殺蟲劑的關稅,以抗擊蝗蟲對農業的持續襲擊。印度拉賈斯坦邦,蝗災情況最為嚴重,受災面積超過36萬公頃;此外,古吉拉特邦受災面積為1.8萬多公頃,小麥、芥菜、蓖麻、孜然等農作物損失最為嚴重。
  • 喜歡成群結隊,所經之處片甲不留,這到底是為什麼?
    在歷史上,對河流地區的人類的農業發展影響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當屬洪災和旱災,而在這些自然天氣影響之外,還有一種鋪天蓋地令人聞之色變的災害,那就是蝗災。這些繁殖力極強的蟲子喜歡成群結隊,而且所經之處的糧食甚至植物往往片甲不留,這到底是為什麼?這不,中國科學院團隊就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揭示了這個長久以來的人類農業生物災難的根源。
  • 蝗災威脅南亞糧食安全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如果不能從源頭上控制沙漠蝗蟲,那麼整個國家都將面臨蝗蟲的侵擾。」今年,這些蝗蟲有可能會捲土重來。不幸的是,他說今年的這一波,規模會更大,因為時間越長,繁殖的後代就會越多。另一波蟲害可能來自去年的發源地阿曼,以及正在經歷降雨過多和沙漠蝗蟲大規模繁殖的非洲之角。報告結論稱,蝗群將從俾路支省和附近伊朗東南部的春季繁殖區轉移至印巴邊境兩側的夏季繁殖區。
  • 為什麼有蝗災,卻很少聽說其它昆蟲成災的?蝗蟲有什麼特別之處
    今年的蝗災的規模堪稱空前,它們從東非開始出發,橫掃南亞越過巴基斯坦並直逼中國邊境。每3000萬到5000萬隻蝗蟲可以覆蓋150公裡,一天吃掉200噸各種植物,而人類作為以耕種為主要謀生方式的物種,對這些區域的人民打擊可謂空前巨大。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吃草的蟲子那麼多,卻很少聽說有像蝗蟲一樣達到「遮天蔽日,神明震怒」的規模。
  • 「毅力」號火星車有何獨特之處
    作為這個「火星季」發射的第三個探測器,美國「毅力」號有何獨特之處?探索火星生命跡象  據美國航天局介紹,繼「好奇」號之後,「毅力」號將成為該機構造訪火星表面的第9個探測器。「毅力」號任務的目標包括尋找火星遠古時期可能存在過的生命跡象,探索火星的地質和氣候特徵,收集巖石和土壤樣本以供未來送回地球,以及為未來機器人和人類探索火星積累技術等。  按計劃,「毅力」號將於2021年2月18日在火星赤道以北的耶澤羅隕石坑著陸,並至少花費一個火星年(約687地球日)對著陸區域進行探索。
  • 現實版「蝴蝶效應」,非洲之角蝗災影響A股板塊丨牛熊眼
    一隻蝴蝶拍打翅膀,引起了一場龍捲風;來自非洲之角的蝗蟲,影響了A股。截至2月17日收盤,A股地貪夜蛾、草甘膦、玉米、農業種植等板塊均大漲,紅太陽、長青股份、安道麥A 、荃銀高科、北大荒等相關個股漲停。據悉,本次蝗災2020年初在非洲之角大規模爆發,然後飛過紅海進入歐洲和亞洲,目前已經到達了巴基斯坦和印度。聯合國糧農組織表示,全球沙漠蝗災情有惡化趨勢。農業農村部表示,近年來,我國蝗蟲監測預警和防治能力不斷提升,防治技術方面具有世界領先水平,防蝗藥械儲備充足,國內大面積暴發蝗災風險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