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成群結隊,所經之處片甲不留,這到底是為什麼?

2020-08-17 龍視要聞

在歷史上,對河流地區的人類的農業發展影響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當屬洪災和旱災,而在這些自然天氣影響之外,還有一種鋪天蓋地令人聞之色變的災害,那就是蝗災。這些繁殖力極強的蟲子喜歡成群結隊,而且所經之處的糧食甚至植物往往片甲不留,這到底是為什麼?這不,中國科學院團隊就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揭示了這個長久以來的人類農業生物災難的根源。

據環球網報導,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院士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散居型的蝗蟲本身在一兩隻時並不會產生任何問題,當3-5隻蝗蟲放在一起時,就會有一種奇特的名叫4-乙烯基苯甲醚的物質被釋放了出來,這種化合物的釋放是相當獨特的,在一堆數十個蝗蟲卵的孵化過程後也能清楚的發現其存在,而當獨處時又會消失。這說明這種化合物就是蝗蟲為了群聚而釋放的信息素,因此,如果從這個化合物下手,不僅能解決長期困

去年的時候,一場沙漠蝗的大爆發從非洲地區一路刮到了印巴邊境,席捲了沿途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受災農田超過26萬公頃。而在世界範圍內,這種災難的到來其實是經常性的,給全球的糧食帶來了相當嚴重的危機,而在部分貧困地區,一場蝗災所帶來的的饑荒和隨之引發的社會問題甚至政治動蕩都是家常便飯,我國的歷史上,因蝗災引發的糧荒也經常能夠在各種史書和傳記中看到。而對全人類而言,蝗蟲聚集並引發蝗災的這種現象具體的成因在不足百年的認識和研究中一直是個謎團。

大部分國家包括中國在內對於蝗蟲的治理方式往往也都是直接大面積噴灑農藥,對於土地和莊稼來說都是相當有害的,而且相當容易導致數量眾多的蝗蟲發生特異性的變異,從而導致其耐藥性變強。至於更深層次的基因方面的改變更加充滿風險,類似的事情在美國實驗室釋放到巴西遏制瘧疾的變異蚊子上就能夠明顯看出來,不僅沒有能夠遏制蚊子的發展,反而導致大量耐藥蚊子的出現。而這種由蝗蟲體內產生的群聚性信息素的發現就能很好避免這一點。

既然這種化合物能夠釋放群聚的「信號」,那麼通過對這種化合物進行檢測就可以推算地區蝗蟲的大概範圍和數量,而中國本就在治蝗上有著長期的經驗,在已經建立得相對完善的監測蝗蟲的網絡上通過對化合物密度的監控就能清楚知道蝗災的規模和可能的起始地點。而人工在一個地區釋放合成的化合物則可以將該地區的蝗蟲吸引到該地區集中處置,避免農藥對環境造成多餘影響,通過更深層次的研究甚至可以通過噴灑相對應的拮抗劑,使得蝗蟲沒辦法接收4-乙烯基苯甲醚,讓群聚現象直接消失,同時還能保留蝗蟲在生態循環中所處的位置,而蝗災也不會進一步蔓延,一舉多得。

由此可見,這種化合物的發現是中國治蝗成果的又一個裡程碑,也給全球範圍內的蝗蟲治理點明了一個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生物災害給各國帶來的損失將會逐漸減小,全球農業的發展也會更加穩定和安全。在中國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生態環境一直都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也會是未來一段時間內首要的一環,中科院的這一發現無疑給中國的生態環境治理帶來了新的推動力,為保護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手段。

相關焦點

  • 蝗蟲總喜歡成群結隊,所經之處片甲不留,這到底是為什麼?
    在歷史上,對河流地區的人類的農業發展影響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當屬洪災和旱災,而在這些自然天氣影響之外,還有一種鋪天蓋地令人聞之色變的災害,那就是蝗災。這些繁殖力極強的蟲子喜歡成群結隊,而且所經之處的糧食甚至植物往往片甲不留,這到底是為什麼?
  • 為何那麼多人喜歡《道德經》?深入研究道德經後,看出一身冷汗
    但作者認為最可怕的還是喜歡神化自我,從孔子到道德經,從關羽到武術,明明是一個人,一家學術,幹嘛非要將他們封為神明呢?而道德經裡,到底講了什麼?·對道德經裡嚇人的解釋任何一門學說,都有對有錯,有積極的一面,也有狹隘的一面,比如道德經、比如孔子、比如朱元璋等,他們說的話,做的事,難道都是對的嗎?
  • 影視作品中「所經之處一片白骨的行軍蟻」,原來長這樣
    大家好,這裡是「牧然曉天下」喜歡請關注我,用最幽默的方式,給你講講這個世界上千奇百怪的生物和故事早上,同事胖龍滿臉驚慌地跑到我的工作位置說:「牧然,我昨晚看了一部電影,裡面有一種螞蟻,鋪天蓋地的,它們所過之處無論是大型的動物還是人類,都會瞬間被它們吃成一堆白骨。」「我記得小時候看的動畫片裡也有介紹過。」我點了點頭。
  • 為什麼有蝗災,卻很少聽說其他昆蟲成災?蝗蟲有什麼特別之處?
    有人會很好奇,為什麼一直以來都說有蝗災,但是卻沒有聽過其他的昆蟲成災,究竟蝗蟲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學過生物的人都知道,蝗蟲是一個大類,它的下面有很多不同的分支,吃草的昆蟲不僅僅只有蝗蟲,但是為什麼只有蝗蟲會成災呢?
  • 蟲子成群結隊「入侵」,盤它!
    GIF 0.1M最近夾竹園鎮前進村出了件「怪事」到處都是蟲子大夥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到底怎麼回事點擊播放 GIF 0.6M村民徐大姐說前幾天一出太陽這些蟲子成群結隊點擊播放 GIF 1.1M鄉親們以往每天只用清理灰塵、雜物現在一有空閒就清掃蟲子這可把鄉親們愁壞了
  • 為什麼會有成群結隊的大黑鳥傍晚從紫荊山東北角飛過?
    成群結隊迎風翱翔,不懼寒冷,這是些什麼鳥呢?該網友說,他經常在工會大廈對面等公交,發現最近一個月天天如此,成群的大黑鳥飛來飛去,簡直是一大景觀。相信在這兒路過的人們,下午5點多鐘,只要抬頭看,一定會發現的。為此,大河網記者進行了採訪。
  • 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經法·道法》28密察於萬物之所終始
    讀《黃帝四經》,知道事物之所以開始和終結《經法》篇《道法》章【原文】凡事無小大,物自為舍(釋)。逆順死生,物自為名。名刑已定,物自為正。故唯執[道]者能上明於天之反,而中達君臣之半(畔),<下>富(畣dá)密察於萬物之所終始,而弗為主。故能至素至精,悎(浩)彌無刑(形),然後可以為天下正。
  • 大學到底成群結隊還是一個人做事哪個好呢
    大學是個大染爐,也是走進社會前的最後一個小社會,那在大學到底該是形單影隻還是出去成群好呢。先說說和朋友一起的時候,做什麼事情都是成群結隊,基本做什麼事都能得到幫助,雖然總有些磕磕碰碰,但在幾個人的互相調節下,也沒有太大的矛盾,遇到不滿的地方也會忍讓著,日常校園生活算是愉快度過的了。大學老師讓同學們分組回答問題是個很常見的事情,幾個人也完全不用擔心分組這件事。
  • 為什麼道德經是企業家必讀經典
    如同基督教處處提及上帝,但是上帝到底在哪裡,於是老子為了給大眾一個真實,精準,正確的感知,於是告訴大家不僅可以見到上帝,而且人人都可以見到上帝的方式,那就是:虛極和靜篤。當然在道德經只有禪修的感悟,並沒有具體禪修的方式,這和他寫這部拙作的閱讀對象有關係。從歷史層面講,易經遠遠早於道德經,所以在老子撰寫道德經之前,關於禪修的方式早已成為帝王之術,於是老子說道要悟道必須:致虛極,守靜篤。
  • 《楞嚴經》:為什麼從「淫戒」開始講起?
    也就是說,佛在《楞嚴經》中,把世間萬物與人的這種因果關係,用我們能夠理解的邏輯來講解,讓我們真正地認識到世間萬物的由來,以及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就是歷代以來人們為什麼才把這本經書稱為開悟的楞嚴的真正原因。那麼,《楞嚴經》這部經典,其內容為什麼要從「淫戒」開始呢?我們看《楞嚴經》的開篇,如些寫道:「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淫室,遭大幻術。
  • 《道德經》一書,到底說了些什麼?東嶽老師的課,已經講完了
    那麼,《道德經》一書,到底說了些什麼呢?其實在王東嶽老師的課中,他已經講完了。按照王東嶽老師的說法,《道德經》一書分為《道經》與《德經》兩部分,《道經》這一部分講是天的運行之道,而《德經》講的是人道中的生存法則,歷以以來,儘管有許多人都知識《道德經》一書分有這兩部分的內容,但是有些學者卻糾結於《道經》與《德經》誰先誰後的問題,從而忽略了經文所詮釋的精要,而這也正是許多人讀不懂《道德經》的真正原因之一。
  • 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這是魯迅說的?迅哥表示這鍋不背
    導語: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這是魯迅說的?迅哥表示這鍋不背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這句話常常被人們來形容越優秀的人越不合群,特立獨行的人生其實更值得稱讚。說實話這樣解讀這句話一點問題都沒有,甚至我都想給你鼓鼓掌,但是你非要說這不是不是你自己的意思,而是魯迅先生教導你,那我就要和你說道說道了。 很多人認為這是出自1925年魯迅先生所寫的《春末閒談》一文,而事實卻是如此,這句話卻是從這篇文章中演化而來的。 先生的原話其實是:猛獸是單獨的,牛羊則結隊。後來經過傳播,慢慢變成了: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
  • 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
    比如這句:「猛獸是單獨的,牛羊則結隊」,但是讀魯迅的名言,不能只摘出一個句子扔在朋友圈裝X,這叫「斷章取義」,魯迅的文字,一定要結合上下文,否則你會得出相反的結論。看了「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你是不是有種自由主義、個人英雄主義的快感?你會得出「獨行的才是野獸,成群的是牛羊」這種優越感。
  • 《寶石之國》在創作方面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第一次知道《寶石之國》這個番是去年在元旦漫展,看到有人出角色,抱著好奇的態度來刷一刷番,結果發現這個番太棒了,突然喜歡上了這個番。另外動漫《寶石之國》在創作方面到底有何過人之處呢?我想《寶石之國》中的28個角色是否代表著這28位護法神?在佛學中,護法神和二十諸天有著玄而又玄的聯繫。因為佛學中二十諸天之「大梵天」下屬有有很多不同的構成要素,例如,天和地,水火土氣以太,然後是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那問題是《寶石之國》是不是作者對這一切的具象和縮影呢?
  • 老子最「水」的《道德經》,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水」的品質
    老子的《道德經》中特別推崇「水」的精神,在《道德經》中,老子多次提到水,那麼水到底有什麼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呢?一、甘願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在老子《道德經》第八章:「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颱風從海上來,裹挾了大量海水,所經之處會下鹹水雨?誰嘗到過?
    颱風形成需要大量的水汽,颱風的能量是水汽所提供,而颱風所經之路上的超強降水也是這些水汽所帶來,從這個角度來看,颱風所形成的降水和水汽循環中的普通降雨並沒有本質區別!理論上水汽蒸發中並不會帶起鹽分,但事實上會因為風的因素會有大量的細微鹽結晶隨氣流進入大氣循環,但這些並不足以讓水改變味道!
  • 1973年,原版《道德經》出土,與現在的相比,這幾處被篡改了
    1973年,原版《道德經》出土,與現在的相比,這幾處被篡改了《道德經》是一本神奇的書,無論是什麼行當,都能從中找到一些啟迪。算命的把《道德經》當作啟蒙書籍,軍事家更是當兵書來看,反正這是一本千古神書。你無法想像《道德經》這本無所不包的書,凡五千餘言竟然是幾千年老祖宗編出來的,放到現在依舊不過時,這就是老祖宗厲害的地方。隨著文物不斷出土,關於《道德經》的版本就有了不少的爭議。尤其是1973年原版《道德經》出土,與現在版本相比,這幾處被明顯改動了。《道德經》被篡改,這一點也不奇怪。比如孔子的《論語》,歷經千年發展,已經被曲解了。
  • 街頭成群結隊出現一動物,數量之多頭皮發麻
    美國如今快被病毒包圍了,而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街頭又成群結隊地出現一種看似不起眼的動物,數量之多令人忍不住頭皮發麻。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如今有越來越多的老鼠走上街頭,比如說在紐奧良老鼠幾乎就已經佔領了街道,而在芝加哥有些老鼠甚至已經堂而皇之地進入了汽車發動機。
  • 《道德經》:「無字天書」就是沒有字嗎?到底應當怎樣理解這句話
    有人按內容將《道德經》分為《道經》與《德經》,認為《道經》講的是天道,而《德經》講的則是人道。作為人道來說,是一個讓人逐步往天道邁進的過程。而作為天道來說,則是一個往人道逐漸親和的過程。所以中國人非常講究「天人合一」的精神,只要一個人達到了天人合一,就會非常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