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總喜歡成群結隊,所經之處片甲不留,這到底是為什麼?

2021-01-07 龍視要聞

在歷史上,對河流地區的人類的農業發展影響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當屬洪災和旱災,而在這些自然天氣影響之外,還有一種鋪天蓋地令人聞之色變的災害,那就是蝗災。這些繁殖力極強的蟲子喜歡成群結隊,而且所經之處的糧食甚至植物往往片甲不留,這到底是為什麼?這不,中國科學院團隊就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揭示了這個長久以來的人類農業生物災難的根源。

據環球網報導,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院士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散居型的蝗蟲本身在一兩隻時並不會產生任何問題,當3-5隻蝗蟲放在一起時,就會有一種奇特的名叫4-乙烯基苯甲醚的物質被釋放了出來,這種化合物的釋放是相當獨特的,在一堆數十個蝗蟲卵的孵化過程後也能清楚地發現其存在,而當獨處時又會消失。這說明這種化合物就是蝗蟲為了群聚而釋放的信息素,因此,如果從這個化合物下手,就能夠解決蝗蟲困擾的問題了。

去年的時候,一場沙漠蝗的大爆發從非洲地區一路刮到了印巴邊境,席捲了沿途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受災農田超過26萬公頃。而在世界範圍內,這種災難的到來其實是經常性的,給全球的糧食帶來了相當嚴重的危機,而在部分貧困地區,一場蝗災所帶來的的饑荒和隨之引發的社會問題甚至政治動蕩都是家常便飯,我國的歷史上,因蝗災引發的糧荒也經常能夠在各種史書和傳記中看到。而對全人類而言,蝗蟲聚集並引發蝗災的這種現象具體的成因在不足百年的認識和研究中一直是個謎團。

大部分國家包括中國在內對於蝗蟲的治理方式往往也都是直接大面積噴灑農藥,對於土地和莊稼來說都是相當有害的,而且相當容易導致數量眾多的蝗蟲發生特異性的變異,從而導致其耐藥性變強。至於更深層次的基因方面的改變更加充滿風險,類似的事情在美國實驗室釋放到巴西遏制瘧疾的變異蚊子上就能夠明顯看出來,不僅沒有能夠遏制蚊子的發展,反而導致大量耐藥蚊子的出現。而這種由蝗蟲體內產生的群聚性信息素的發現就能很好避免這一點。

既然這種化合物能夠釋放群聚的「信號」,那麼通過對這種化合物進行檢測就可以推算地區蝗蟲的大概範圍和數量,而中國本就在治蝗上有著長期的經驗,在已經建立得相對完善的監測蝗蟲的網絡上通過對化合物密度的監控就能清楚知道蝗災的規模和可能的起始地點。而人工在一個地區釋放合成的化合物則可以將該地區的蝗蟲吸引到該地區集中處置,避免農藥對環境造成多餘影響,通過更深層次的研究甚至可以通過噴灑相對應的拮抗劑,使得蝗蟲沒辦法接收4-乙烯基苯甲醚,讓群聚現象直接消失,同時還能保留蝗蟲在生態循環中所處的位置,而蝗災也不會進一步蔓延,一舉多得。

由此可見,這種化合物的發現是中國治蝗成果的又一個裡程碑,也給全球範圍內的蝗蟲治理點明了一個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生物災害給各國帶來的損失將會逐漸減小,全球農業的發展也會更加穩定和安全。在中國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生態環境一直都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也會是未來一段時間內首要的一環,中科院的這一發現無疑給中國的生態環境治理帶來了新的推動力,為保護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手段。

相關焦點

  • 喜歡成群結隊,所經之處片甲不留,這到底是為什麼?
    在歷史上,對河流地區的人類的農業發展影響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當屬洪災和旱災,而在這些自然天氣影響之外,還有一種鋪天蓋地令人聞之色變的災害,那就是蝗災。這些繁殖力極強的蟲子喜歡成群結隊,而且所經之處的糧食甚至植物往往片甲不留,這到底是為什麼?這不,中國科學院團隊就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揭示了這個長久以來的人類農業生物災難的根源。
  • 中科院康樂院士團隊成功揭示蝗蟲聚群成災奧秘
    央廣網北京8月13日消息(記者李欣)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在人類歷史上,蝗災與旱災、洪災並稱三大自然災害,在全球造成了嚴重的農業和經濟損失。從2019年到今年6月,沙漠蝗的爆發從非洲之角到伊朗南部和印巴邊境,蔓延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
  • 為什麼有蝗災,卻很少聽說其他昆蟲成災?蝗蟲有什麼特別之處?
    近段時間,起於東非,禍及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巨大蝗蟲災害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這些蝗蟲所到之處,莊稼荒蕪,數千萬隻的蝗蟲在一天之內就能吃掉200噸各種各樣的植物,這種蠶食方式讓人驚訝不己,同時也為這種驚人的破壞力感到震驚。有人會很好奇,為什麼一直以來都說有蝗災,但是卻沒有聽過其他的昆蟲成災,究竟蝗蟲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 蝗蟲為啥總聚堆?我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示原因
    從2019年到今年6月,沙漠蝗的爆發從非洲之角到伊朗南部和印巴邊境,蔓延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聯合國糧農組織判斷,沙漠蝗蝗災波及區域達26萬多公頃,規模為25年一遇,1平方公裡的蝗群1天就能吃掉3.5萬人的口糧。在世界範圍內,蝗災仍然對農業、經濟和環境構成重大威脅。
  • 小小蝗蟲,如何成災?這種食物鏈底部生物到底有何可怕之處?
    蝗災,自古有之,可兒時的我一直對這兩個字充滿了不解,小小的蝗蟲,如何能夠成災呢?對於孩童而言,蝗蟲不過是稻田、草地裡捉來的玩物,如果捉得多了,甚至還可以成為一種美食。蝗蟲的可怕之處:繁殖位於食物鏈底部的生物之所以能夠將位於食物鏈頂端的人類搞得焦頭爛額,必然是有過人之處的,而其最大的過人之處就是強大的繁殖能力。一隻蝗蟲很弱小,但是一群蝗蟲就截然不同了。蝗蟲軍團是如何誕生的呢?
  • Nature突破 | 康樂/王憲輝團隊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
    即使是進入新中國,蝗災也是「說來就來」,1951年夏秋之際蝗災影響面積1300多萬畝;1952年受蝗災影響達19個省份,面積達3700萬畝之多;53和54年也分別有蝗災報導,受影響面積達幾百萬畝。2020年是大家都想重啟的一年,在這一年蝗災又雙叒叕出現了
  • 蝗蟲大軍如何形成
    最近東非地區正飽受蝗蟲的折磨,兩個字形容一下就是:毀了。可以說,蝗蟲這哥們確實太猛了,所到之處遮天蔽日、片甲不留,硬是把希望的田野變成人間地獄,不愧為蟲中之皇。不過事實上,當蝗蟲獨自行動的時候,它們的膽子其實非常小,稍有風吹草動,這哥們嗷嗷就跑,那麼當蝗蟲聚集起來之時,為什麼就會表現得如此有組織性和紀律性,而且勢不可擋呢?它們又是怎樣從膽小怕事的小蟲子,變成殺傷力極強的人間惡魔呢?
  • 從獨居到群居,從溫順到兇猛,是什麼讓蝗蟲「黑化」?
    與此同時,還有一件增加世界末日氣氛的突發事件,那就是成群結隊的蝗蟲席捲了多個國家。2020年2月,蝗蟲大軍浩浩蕩蕩,寬約50公裡,從東非出發,向周邊國家蔓延,所到之處一片狼藉,據國際組織預測,將有1900萬人面臨糧食問題。
  • 集體生活影響腦 群居蝗蟲變大頭
    (圖片提供:Swidbert Ott/劍橋大學) 當沙漠蝗蟲(Schistocerca gregaria)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多,它們也隨之從一種獨居的昆蟲變成了成群結隊行動的農作物天敵。然而根據一項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卷》上發表的研究結果,與獨居蝗蟲相比,群居蝗蟲的大腦居然也比前者大許多,這說明群體生活方式會對生物的腦結構產生顯著影響。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報告說,沙漠蝗蟲平時喜歡單獨生活,但有時也會成群結隊地遷徙,形成遮天蔽日的蝗災。
  • 螞蚱和蝗蟲是一種昆蟲嗎?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
    螞蚱和蝗蟲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兩個詞,一般情況下,大多數都認為螞蚱就是蝗蟲,蝗蟲也是螞蚱。不過,嚴格意義上說,螞蚱和蝗蟲還是有區別的,因為蝗蟲只能代表一部分螞蚱,簡單的說就是蝗蟲是螞蚱的一類。那麼,蝗蟲和螞蚱是如何區分的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上圖為棉蝗,我們這俗稱「蹬倒山」,你們那叫什麼?
  • 為什麼東非有這麼多蝗蟲?
    蝗蟲群對非洲農民來說是一個反覆出現的問題,在亞洲和歐洲自從有記錄以來就經常發生。與蝗蟲群和破壞聯繫最緊密的是沙漠蝗蟲。這種特殊的蝗蟲非常危險由於它的大小、飲食習慣和不可預測性。一平方公裡的蝗蟲群一天能吃掉幾百公斤的食物。這些昆蟲的首選目標是農作物,這也是沙漠蝗蟲對農村構成重大威脅的原因:不能提早收穫食物以防止蝗蟲吃掉,這意味著一個村莊的全部食物供應會很快消失。
  • 為什麼有蝗災,卻很少聽說其它昆蟲成災的?蝗蟲有什麼特別之處
    比如我小時候經常捉著玩的尖頭蚱蜢,其實這也是一種蝗蟲,學名叫稻葉大劍角蝗(Acrida lata Motsch),但是它們似乎就沒有出現過大量成災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而螞蟻不僅要沿著信息素走,還喜歡沿著最新鮮的信息素走,螞蟻在行走時速度非常快,時常會「出軌」,但是沒關係,它們還能聞著隨風飄來的信息素回到正軌上。
  • 蝗蟲,原來你是這樣的蟲子
    蝗蟲和洪水、乾旱、瘟疫、戰爭一起並列,被稱為百姓的敵人。那麼蝗蟲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個蝗蟲,在民間,老百姓稱作「蚱蜢」。它的嘴巴很堅硬,就像刀子一樣,翅膀呢又很輕盈,後腿還很發達。總的來說,這貨嘴巴能吃,飛得又快,跳得又高又遠,還專門吃莊稼,簡直就是農作物的天敵,農民的禍害啊。蝗蟲也和其他動物一樣,屬於卵生動物。
  • 4000億隻蝗蟲在印度被殲滅?恐怕是低估了蝗蟲而高估了「三哥」
    據稱從肆虐東非之後到達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蝗蟲群,已經達到了恐怖的4000億隻,和中國已經是近在咫尺。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見識過蝗災,但是都從網絡上看過。那是真正的「所過之地,寸草不留」。下面的圖片就是蝗災恐怖的照片。嗅覺靈敏的證券分析師們早早從中察覺到了市場機會,各種分析報告連夜做出,對相關概念股票比如農藥類提前布局,就等著爆賺一波了。
  • 人類為什麼不能讓蝗蟲滅絕?為什麼小小蟲子能帶來巨大災難?
    今年註定是個不同尋常的年份,全世界人都在緊盯東方疫情的時刻,東非和中東地區又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蝗蟲災,目前已波及到巴基斯坦大有入侵印度的架勢。根據權威媒體的報導,這次世界性的蝗蟲災很可能讓一些國家陷入糧食危機,對世界糧食行情產生重大影響。那麼這個蝗蟲到底是個啥東西?為什麼會對人類社會產生如此之大的影響?
  • 蝗蟲集群出動成災,竟是為了避免被同類吃掉
    蝗蟲離我們並不遠,幾隻蝗蟲聚集在一起並不能稱之為災難。災害的界定往往存在一個發生面積上的閾值,只有達到相應的閾值才能稱之為災害。現在整個東非都被沙漠蝗蟲的陰影所籠罩,現在已經影響到了七個東非國家,已經早早達到了蝗災的級別。對於埃塞爾比亞來說,這是25年來最嚴重的一次蝗災,而對於肯亞來說,這是70年來的最糟糕的一次。
  • 蝗蟲緣何聚群成災?最新研究:「臭味相投」
    當黑壓壓的蝗蟲鋪天蓋地般襲來,到底有多可怕?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判斷,1平方公裡的蝗群1天能吃掉3.5萬人的口糧。這些吃糧不眨眼的蝗蟲是如何聚群成災的?受其「蠱惑」,「欲罷不能」的飛蝗開始成群結隊地聚集,最終釀成毀滅性的蝗災。「這些結果使我們第一次真正認識到蝗蟲的群聚信息素。這些發現不僅可以被應用到基礎研究中,同時也非常有希望應用於野外蝗蟲的治理上。」德國馬普化學生態研究所所長比爾漢森表示。
  • 廣西:蝗蟲之美食專家
    ,我們都知道,我們國家的邊境線基本上是高山叢林,野生動物非常之多,對於蝗蟲來說,天敵也是非常之多的,許多飛禽鳥類,都是比較喜歡捕食蝗蟲的,所以入侵我國,那是極少部分的事。不過為了防止蝗蟲大量繁殖有關部門已經進行藥物噴殺,捕抓蝗蟲注意事項:蝗蟲看起來柔軟無力,附近有大量死亡昆蟲,無精打採的蝗蟲等、這些都是農民噴農藥過後的跡象,禁止捕抓食用!反之精力充沛活蹦亂跳的蝗蟲可以捕抓。
  • 4000億隻蝗蟲席捲印巴,平常單獨活動的蝗蟲是怎麼變成蝗災的
    從非洲跨越紅海一直深入亞洲腹地,2年來蝗蟲大軍一路所向披靡,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情,蝗蟲大軍能飛躍紅海,沙烏地阿拉伯一路經過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從來沒有一次蝗災影響如此的廣,持續時間如此之長,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次蝗災的形成呢?
  • 4000億隻蝗蟲席捲印巴,平常單獨活動的蝗蟲是怎麼變成蝗災的
    起源2018年5月份的非洲沙漠蝗災一直到現在還沒有平息的趨勢,聯合國糧食組織甚至發出警告稱蝗蟲可能還會繼續惡化下去,目前蝗蟲大軍已經進入了尼莫爾以南地區。從非洲跨越紅海一直深入亞洲腹地,2年來蝗蟲大軍一路所向披靡,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情,蝗蟲大軍能飛躍紅海,沙烏地阿拉伯一路經過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從來沒有一次蝗災影響如此的廣,持續時間如此之長,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次蝗災的形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