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原來你是這樣的蟲子

2021-01-08 攜白鹿倚明月

根據近來的消息稱,非洲發生了大面積的蝗蟲災害,預計今年下半年蝗蟲將會來到我們國家。更有假消息說,浙江十萬鴨子代表國家出徵,去巴基斯坦消滅蝗蟲。真是一時難以分辨,還好國家權威媒體出來闢謠,說是沒有鴨子出徵消滅蝗蟲的事情。

說起蝗蟲,在古代,那往往是災難的象徵。蝗蟲和洪水、乾旱、瘟疫、戰爭一起並列,被稱為百姓的敵人。那麼蝗蟲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來看看。

這個蝗蟲,在民間,老百姓稱作「蚱蜢」。它的嘴巴很堅硬,就像刀子一樣,翅膀呢又很輕盈,後腿還很發達。總的來說,這貨嘴巴能吃,飛得又快,跳得又高又遠,還專門吃莊稼,簡直就是農作物的天敵,農民的禍害啊。

蝗蟲也和其他動物一樣,屬於卵生動物。交尾後的雌蟲把蟲卵產在土地裡,21天就能孵化出幼蟲,然進化為成蟲。成蟲一般都會吃植物的葉子,飛行時翅膀振動,還會發出嗡嗡嗡之類的聲音。

蝗蟲也是有敵人的,比如鴨子。鴨子強大的消化系統,消滅蝗蟲可謂輕而易舉,以前也有鴨子出徵消滅蝗蟲的事情。

既然蝗蟲平時吃植物的葉子,那麼蝗蟲是怎樣變為成群結隊的吃莊稼呢?原來蝗蟲有定期遷移的習慣,一般遷移的時候都是成群結隊地進行。蝗蟲在一年當中遇到高溫的時候,也就是是農曆夏季之時。由於自身的原因,蝗蟲聚在一起,才能維持體內的高溫,便於飛行。蝗蟲在空中不斷地盤旋,其他蝗蟲看到之後,也會飛起來集合成群,久而久之,蝗蟲群體不斷地擴大,形成遮天蔽日的規模。就飛到莊稼地裡吃莊稼了。

古人認為,蝗蟲是上蒼對犯了錯誤的人們進行懲罰。人們要把蝗蟲供起來,建立廟宇,奉上香火貢品。祈求上蒼免除懲罰,蝗蟲早日離去。這樣百姓從心裡忌諱蝗蟲,更不敢吃了。

傳說中,蝗蟲是由戰爭年代死亡戰士變成,成群的蝗蟲為了彌補當時沒有吃到糧食的遺憾,在等到莊稼快要成熟的時候,就鋪天蓋地而來,黑壓壓地一片,不見天日,很快就把莊稼吃光。有人形容被搶劫的後果時就說,這群土匪如同蝗蟲過境啊。

儘管民間認為蝗蟲是上蒼對人們的懲罰,但是人們面對無法果腹的災難,還是會為了保護糧食,消滅蝗蟲。人們在地裡挖出溝壑,把蝗蟲趕到溝裡,用土填埋。在旁邊點上火堆,蝗蟲看到火光,就飛過來,人們把蝗蟲趕到火堆裡燒死,避免蝗蟲吃莊稼。這樣做的效果微乎其微,不過還是能夠從蝗蟲的嘴裡搶回一些糧食。

唐太宗時期,有的地方發生蝗災,為了鼓勵農民消滅蝗蟲,太宗親自來到災區,讓人捉住一隻蝗蟲煮熟,當著老百姓的面吃下去。百姓看到皇上都這樣盡心消滅蝗蟲,就和官府一道,一起消滅了蝗蟲,保護了快要收割的莊稼。

有人說,蝗蟲也是蟲子,災民為什麼不吃蝗蟲呢?蝗蟲單獨生活是綠色,全身碧瑩瑩。但是當成群的蝗蟲聚在一起的時候,它們的身體就變成褐色,有毒不可以吃。

不過現在有的地方,人們還專門抓來綠色的蝗蟲,也就是蚱蜢,用油炸的方法,再放點鹽,聽說也是美味可口,肉質細嫩。不輸於大蝦的味道呢。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人們防制蝗蟲的方法不停的改進,當然效果更是大大地提升了許多。人們通過興修水利,保證無旱澇之災,大面積墾荒植樹造林,改造蝗蟲生存的土壤環境,提高農作物栽培技術。如果遇到大面積蝗蟲,就採取藥物措施,直接消滅蝗蟲。也就避免了蝗蟲給農作物帶來的災害。保證了糧食的豐收。

相關焦點

  • 你為什麼不吃蟲子?
    圖/《Jane》黑猩猩能吃蟲子,人類的祖先其實也一樣,史前時代,在沒有捕獲猛獁象、野豬的日子裡,甲殼蟲、毛毛蟲、蝗蟲、草蜢、白蟻、蜻蜓等蟲子,維持著原始人蛋白質攝入的穩定。熱帶地區有更多的人願意接受蟲子,這些地區的昆蟲個大,數量也多,還聚集成群,很容易被人們捕獲。就拿我國雲南的邊境地區來說,如果有人叫你去吃燒烤,你可別覺得是吃羊肉串、牛板筋,那就是雞肉和蟲子的混合大餐。
  • 爆笑漫畫式的述說,科普蟲子的生命特性
    草坪的綠透過枯葉鑽出來,柳樹抽出嫩綠的新芽,路邊人工種植的整整齊齊的小花,時而有蝴蝶飛舞,孩子歡喜這樣的景象,更歡喜土裡鑽出來的蟲子。走著,走著, 就會蹲在地上看蟲子。今年不知道是什麼風吹來了草海蟲,毫不誇張的說,三五步便可以看見一隻。長相跟蜈蚣有些相似,反正我小的時候,就一直以為它是蜈蚣。
  • 機械蝗蟲來襲,美國海軍取得進展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詹姆斯-麥凱爾維工程學院拉曼實驗室拍攝的一張未註明日期的照片中,展示了一隻裝有傳感器以記錄其大腦活動的 &34;蝗蟲。研究中使用的美國蝗蟲在成群時,作為炸彈嗅探器似乎效果更好。研究人員發現,七隻蟲子組成的群體的數據在大約80%的時間內給出了準確的結果,相比之下,孤獨的單只蟲子平均只有60%左右。這項研究依靠研究人員之前開發的技術,挖掘蟲子的大腦,解碼對各種刺激的神經反應。拉曼說,蟲子的大腦相對簡單,可以通過植入物記錄它們的電活動和算法,可以訓練出它們的嗅覺。
  • 世界最大的昆蟲竟是蝗蟲,是一般蝗蟲的50倍,能吃嗎?
    在世界上有許多非常大的生物,比如抹香鯨、大象等動物,今天要說也是一種世界上最大的昆蟲,對於蝗災相信小夥伴們都知道,可以說,蝗蟲所到之處民不聊生,不過現如今卻被人們端上了餐桌,如果蝗蟲有思想的話,現在的蝗蟲見了人一定是害怕的。
  • 水果為什麼有蟲子,原來是果樹自身攜帶的,具體應該這樣做
    但是果農朋友們種植的水果並不是全部都是這樣的,還有很多水果因為被蟲子咬過所以就淘汰了。我們都知道培養出一樹水果非常的不容易,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提早預防,儘量的減少蟲子對於果實的侵害。不知道有沒有朋友都會考慮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水果上的那些蟲子都是從哪裡來的?因為水果是生長在果樹上的,所以說其實水果上所有的蟲子都是果樹自身攜帶的。
  • 蝗蟲外號「飛蝦」,美食地位堪比小龍蝦,你吃過嗎?
    人類吃蟲子的歷史,似乎可以追溯到人類祖先生活的時代。許多蟲子我們現在看起來噁心,但是卻是真正的高蛋白,營養豐富極了。隨著人類食品工業的發展,昆蟲的食用價值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比如黃粉蟲,蟋蟀等,都是非常有前景的健康食品。
  • 聯合國鼓勵全球人民吃蟲子 甲蟲毛蟲消費最多
    如果你吃飯時發現青菜葉上有蟲子,你還能繼續吃下去嗎?經驗老到的父母可能會勸你繼續吃,還淡定地補充一句:「蟲子吃了沒事,補充蛋白質!」    你還別不信,老人真沒哄你!吃蟲子的好處可遠遠不止「蛋白質含量高」這一點,連聯合國糧農組織都鼓勵全球民眾,一起來吃蟲子呢!昨天,揚子晚報記者就對「吃蟲子」進行了詳細的了解。 揚子晚報記者 楊甜子 朱亞萍    分析    「吃蟲子」到底靠不靠譜?    蜻蜓、蝗蟲都能上餐桌?
  • 世界上最大的蝗蟲,巨型蝗蟲重達20斤/體長1.2米
    我們中國很少發生蝗蟲災難,因此,你對蝗蟲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只是一種小害蟲,或者只是一種美食的基礎上。
  • 蝗蟲有什麼特別之處
    每3000萬到5000萬隻蝗蟲可以覆蓋150公裡,一天吃掉200噸各種植物,而人類作為以耕種為主要謀生方式的物種,對這些區域的人民打擊可謂空前巨大。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吃草的蟲子那麼多,卻很少聽說有像蝗蟲一樣達到「遮天蔽日,神明震怒」的規模。
  • 蟲子自斷的腿還會長出來嗎?
    這個現象在蝗蟲身上也很常見:蝗蟲如果後腿被抓住,也會自斷大腿逃跑。聽上去好像有自殘的傾向,但轉念一想,比起失去性命,自斷一臂逃脫也許是最好的選擇。那麼,蝗蟲斷掉的腿還會重新長出來嗎?蟲子蛻皮會一直持續到身體發育完全,不再生長為止,每種蟲子的蛻皮數都不同,一般要蛻3~5次。
  • 蝗蟲入侵全球:在俄羅斯泛濫,在中國為什麼"活"不過幾年
    提起蝗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我們在山野田間就經常看見,蝗蟲一般都是吃蟲子長大的。蝗蟲在民間也有另一種說法,叫做&34;,常被作為餐桌上美味的食物。這種蟲子一般在中國都是活不過幾年的,為何在俄羅斯卻能泛濫成災呢?
  • 蝗蟲是幼蟲還是成蟲傷害大?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因為在若蟲(幼蟲)期間,蝗蟲還沒有飛行能力,大批出現的若蟲只能危害孵化地附近的植物,且幼蟲需要長身體當一旦成蟲後,具備飛翔能力,成千上萬的蝗蟲一旦落到某處,瞬間將能吃的吃光,並立即隨風飛翔轉移到另一處,給防治、撲滅工作帶來極大的麻煩,危害區域隨飛翔能力而大大增加,所以,防治蝗害主要在其產卵地、孵化、若蟲階段進行。
  • 一隻雞一天能吃下70隻蝗蟲,為何巴基斯坦不用雞來消滅蝗蟲?
    肆虐巴基斯坦的蝗蟲,又叫沙漠飛蝗,發源地在東非地帶。正所謂百因必有果,它的泛濫要從萬惡之源的全球氣候變暖說起。全球氣候變暖,使得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升華,在空中形成大量的水蒸汽,一經冷凝,於是在2019年的冬天,東非就出現了連續三個月個大暴雨,在這樣的氣候下,使得沙漠飛蝗的數量呈爆炸指數性增長。
  • 高曉松「高度」評價蝗蟲:頭香脆,腹糯如蛋黃,比蟬好吃
    最近,國外蝗蟲災害鬧得國內人心惶惶,繼深入了解口罩後,網友們又在互相科普著蝗蟲的各種「小知識」。昨天,高曉松也轉發了一則關於蝗蟲的文章,並發表留言稱自己曾經為了補充蛋白質吃過蝗蟲,還高度讚譽了蝗蟲的味道,稱其比蟬好吃。惹得一眾不吃蟲子的網友頭皮發麻。網友們開玩笑地說,如果蝗蟲飛來中國,就派高曉松去滅蝗吧。
  • 蝗蟲害怕什麼?科學家給出3個答案,你認同嗎?
    科學家表示,這是因為這次蝗災是由沙漠蝗蟲形成的,它們是地球上最危險的一種蝗蟲,而且耐力極強、食量驚人。此前,東非曾經經歷過長時間的乾旱,所以為沙漠蝗蟲提供了一個非常適合繁殖的氣候條件,因此,才會迎來蝗蟲的大爆發,出現這種聚集行為。
  • 蝗蟲的前世今生,蝗災的治理,非洲蝗蟲為什麼飛不過來?
    1蝗蟲外號螞蚱。中國最早關於蝗蟲的記載在詩經中稱之為螽,幼蟲叫蝝。孔子編訂了春秋,在春秋魯宣公十五年記錄了歷史上的第一場蝗蟲災。>蝗蟲是不完全變態昆蟲,包括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從古至今人類與蝗蟲的搏鬥從未取得勝利。大旱必蟲災,蝗蟲的卵深在地下,能夠二十年不死。待到溫度適應便會集體出土。在莫言的小說裡也寫過關於蝗災的故事。老農民在地裡拔草,見一個又一個的紅色小土堆冒出來,一個又一個細小蟲子在田間跳來跳去,他拔腿就跑。遮天蔽日的烏雲飄過發出巨大聲響。那次蟲災吃掉了村民的大門,咬掉了村長的鼻子。
  • 從獨居到群居,從溫順到兇猛,是什麼讓蝗蟲「黑化」?
    那為什麼蝗災會聚集這麼多蟲子呢首先,外形天差地別,獨居的蝗蟲,外形成棕綠色,行動緩慢,而群居的蝗蟲身體顏色變成了黑色和黃色,身體也變得更加強壯;其次,性格大變,逐漸黑化,一開始性格溫順,動作悠閒,群居後,異常兇猛具有攻擊性,一群蝗蟲動作一致,步調一致,到一地吃光一地,一旦有的蝗蟲落後,也會被其他蝗蟲吃掉
  • 華中農業大學擺昆蟲宴送別畢業生,蝗蟲竹蟲各種蟲你敢吃嗎?
    學生們把蝗蟲、蠶蛹、竹蟲等各種蟲子當做食材,煎炒烹炸,供師生和市民品嘗。據介紹,大多數昆蟲的蛋白質含量達60%以上,營養價值很高,你敢吃嗎?表白學校:沒錯,就是我們,空調獨衛湖濱宿舍一應俱全,坐擁9公裡浪漫湖岸線,是一所實力不凡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偶爾搞個高校硬核拖拉機畢業巡禮,或者昆蟲宴什麼的…總之我在美麗的江城武漢等你來。在回家的火車上看到母校的新聞,眼淚要掉了。
  • 吃蟲子可拯救地球?以後人類都要吃蟲子了……
    以蟲子為原材料的「蠕蟲肉餅」近日在瑞士超市上架,食用昆蟲合法化在歐洲日趨流行。據聯合國統計,到2050年,地球上人類對肉類的需求會增長一倍。如果含有豐富蛋白質的昆蟲能取代肉類,將成為解決人類饑荒的新途徑。目前除了黃粉蟲、蟋蟀和蝗蟲的幼蟲,肉蠅的幼蟲也可食用。吃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當代的中國人對於吃昆蟲總是有著一種既害怕又好奇的態度。
  • 關於奇異的食譜,沒人能比雲南人更懂得蟲子!當地人:無蟲不成歡
    於是中國的師傅上就存在著很多奇異的菜品,中國人什麼都吃,蟲子在中國的食譜上出現的頻率也是越來越多。對於吃蟲子這件事情來說,沒有人比雲南人更懂得蟲子。雲南不僅僅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在美食上面也屬於全國知名數一數二的。去過雲南的人都了解過雲南有18怪。其中就有好幾個,都是出現在雲南的餐桌上面,雲南的餐桌上面有豐富的蟲子。雲南的蟲子宴是當地最經典的地方性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