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蟲對小範圍內的農作物危害是大於成蟲在小範圍內的農作物危害。
2、成蟲在大範圍內的農作物危害是大於幼蟲對大範圍內的農作物危害。
因為在若蟲(幼蟲)期間,蝗蟲還沒有飛行能力,大批出現的若蟲只能危害孵化地附近的植物,且幼蟲需要長身體,食量是要大於成蟲的。當一旦成蟲後,具備飛翔能力,成千上萬的蝗蟲一旦落到某處,瞬間將能吃的吃光,並立即隨風飛翔轉移到另一處,給防治、撲滅工作帶來極大的麻煩,危害區域隨飛翔能力而大大增加,所以,防治蝗害主要在其產卵地、孵化、若蟲階段進行。
一般蝗蟲共經歷卵期、幼蟲期、成蟲期以及產卵期等四個發育階段。成蟲與蝗蝻的食性相同,均為植食性,而且成蟲期補充營養強烈,約佔一生總試量的75%以上。它們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葉片和花蕾成缺刻和孔洞,嚴重時將大面積植物的葉片和花蕾食光,造成農林牧業重大經濟損失。
有些種類為寡食性害蟲,如東亞飛蝗,僅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有些種類為多食性,如大墊尖翅蝗等。當季節乾旱時,它們更貪食,取食的大量食物未經充分消化即排洩出體外,便從中獲得大量水分,供給生理代謝需要,從而增加了對作物的危害程度。
預防措施:
1、先是控制蟲子數量,防止大面積發生,如果沒控制住就要趕緊用藥劑毒殺,消滅成蟲
2、可以冬季灌深水保持一個冬天,然後就可以在消滅越冬蟲卵,減少危害蟲源。
3、找到蝗蟲的天敵,回然後保護天敵,可以消滅大量蟲子。
4、可以選擇荒地開墾種植,這樣創造不適合蝗蟲生活的環境就可以趨避蝗蟲危害。
5、也可以在種植糧食的周圍種上蝗蟲不食用的大豆、水果之類的來隔絕蝗蟲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