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們群聚成災的真相是什麼?

2020-08-30 中國發展網

當黑壓壓的蝗蟲鋪天蓋地般襲來,到底有多可怕?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判斷,1平方公裡蝗群1天能吃掉3.5萬人的口糧。這些「吃糧不眨眼」的蝗蟲是如何聚群成災的?一起聽聽專家怎麼說。

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發表研究成果,揭示了飛蝗「群體作惡」的奧秘:從三三兩兩散居的飛蝗到成千上萬隻大規模聚集的蝗群,習慣獨處的飛蝗之所以放棄「自由生活」,是因為一種來自群居型飛蝗特異性揮發的氣味。這種氣味中含有一種釋放量低但生物活性非常高的化合物,名為4-vinylanisole(4VA,4-乙烯基苯甲醚),它能夠響應飛蝗種群密度變化,隨著種群密度增加而增加。受其「蠱惑」,「欲罷不能」的飛蝗開始成群結隊聚集,最終釀成毀滅性蝗災。

「這些發現使我們第一次真正認識到蝗蟲的群聚信息素。這不僅可以被應用到基礎研究中,也非常有希望應用於野外蝗蟲治理。」德國馬普化學生態研究所所長比爾漢森表示。

不可忽視的蝗災危害

小小蝗蟲雖其貌不揚,若數以億計聚到一起,破壞力卻是災難性的。蝗災、旱災、洪災是我國歷史上三大自然災害。近2000多年歷史記載顯示,我國發生過大規模蝗災800多次。

與主要襲擾我國的飛蝗不同,沙漠蝗雖然僅僅分布在非洲、中東、南歐與南亞地區,但有關其危害的記載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2019年到2020年6月,沙漠蝗的爆發從非洲之角蔓延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聯合國糧農組織判斷,沙漠蝗蝗災波及區域達26萬多公頃,規模為25年一遇,沿途1190萬人的糧食供應受到直接威脅。

蝗災與人類發展歷史長期相伴,然而,我們對蝗災成因的科學認識不足百年。國際著名昆蟲學家和蝗蟲學之父尤瓦洛夫發現,飛蝗之所以成災,是因為蝗蟲能從低密度散居型轉變為高密度群居型——因在蝗蟲研究方面的傑出貢獻,他被英國皇家授予爵士頭銜。而在尤瓦洛夫提出蝗蟲型變理論之前,人們一度認為散居型和群居型蝗蟲是兩個不同物種。散居型蝗蟲因密度較低,不發生遷飛,一般認為無害;群居型蝗蟲一旦形成,則會導致蝗災發生。

可是,喜歡獨居的蝗蟲是如何形成蝗群的,這其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又是什麼?近80年來,科學家們對此提出了許多假說,比如食物、繁殖地、性成熟、群集信息素、氣候等。但是,究竟是哪一個因素起主要作用,其中的奧秘和機理又是什麼?無人知曉。

向著未知前進。上世紀70年代,科學家們逐步認識到群聚信息素可能是蝗蟲聚集的最關鍵因素。此後,經過科學家們50多年不斷努力,有幾種化合物被認為可能是蝗蟲的群聚信息素,被命名為蝗醇、蝗酚等。然而,這些化合物中沒有一個能符合群聚信息素所有標準,比如有的在實驗室有效,但在野外種群驗證時無效;有的對雌性蝗蟲有效,但對雄性蝗蟲無效。

「一個合格的群聚信息素應當沒有性別偏好、不分大小和年齡。」康樂強調。

鑑定發現蝗災「罪魁禍首」

那麼,蝗蟲們群聚成災的真相是什麼?2004年,康樂團隊開始了蝗蟲型變基因表達調控與表觀遺傳調控的分子機理研究。如今,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誘惑蝗蟲破壞性集群的關鍵化學物質。

通過分析群居型飛蝗與散居型飛蝗體表和糞便揮發物,研究團隊在35種化合物中鑑定到一種化學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並通過一系列行為實驗確定其無論對群居型飛蝗還是散居型飛蝗、雌性飛蝗還是雄性飛蝗、飛蝗幼蟲還是飛蝗成蟲,均具有很強吸引力,且能夠響應蝗蟲種群密度變化,隨著種群密度增加而增加。

更有趣的是,科學家們還發現,僅需4隻至5隻散居飛蝗聚集,這種群聚信息素便可產生和釋放,繼而促進形成巨大蝗蟲群。

在上述研究基礎上,研究人員在飛蝗觸角上的4種主要感器類型中,發現了4VA特異引起錐形感器的反應。在蝗蟲上百個嗅覺受體中,定位在錐形感器中的嗅覺受體OR35是4VA特異性受體。當使用基因編輯技術敲除OR35後,飛蝗突變體觸角與錐形感器神經電生理反應顯著降低,突變體也對4VA的響應行為和吸引力喪失。

那麼,4VA在戶外和自然環境中能吸引與聚集蝗蟲嗎?研究人員通過室外草地雙選與誘捕實驗證明,4VA對實驗室種群在戶外具有很強吸引力。進而,他們在天津北大港大範圍實驗,再一次證明4VA不僅能吸引野外種群,且不受自然環境中蝗蟲背景密度影響。

「本研究首次從化學分析、行為驗證、神經電生理記錄、嗅覺受體鑑定、基因敲除和野外驗證等多層面,對飛蝗群居信息素開展全面充分鑑定和驗證,發現和確立了4VA才是飛蝗群聚信息素。」在康樂看來,本研究將化學生態學研究提高到一個新階段,是昆蟲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突破。

綠色可持續防控成為可能

長期以來,人們對蝗災的防治主要依賴化學殺蟲劑大規模噴施,會對食品安全、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產生巨大負面影響。這項最新研究不僅揭示蝗蟲群居的奧秘,更重要的是,使蝗蟲綠色、可持續防控成為可能。

康樂認為,這項研究將從多方面改變人們控制蝗災的理念和方法,比如利用人工合成信息素可在田間長期監測蝗蟲種群動態,為預測預報服務;利用人工合成信息素可設計誘集帶誘集蝗蟲,並在誘集帶集中使用化學農藥或生物製劑將其消滅,從而極大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根據4VA的結構設計拮抗劑,阻止蝗蟲聚集;嗅覺受體OR35的發現,為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建立4VA反應缺失突變體成為可能。一旦這種突變體長期釋放到野外,就可能在重災區建立起無法群居的蝗蟲種群,既維持了蝗蟲一定數量,又可持續控制,將環境保護與害蟲控制有機結合起來。

「因此,4VA與其受體的發現,將極大改變防治蝗蟲對策和技術。」康樂表示。

「這項工作做出了令人興奮的發現,找到了一個人們長期尋找的蝗蟲群聚信息素分子,文章包含了令人吃驚的多個層次研究。」美國洛克菲勒大學教授萊斯莉·沃斯霍爾明確表示。

「這是中國科學家為國際昆蟲學與蝗蟲防治作出的巨大貢獻。這是在經歷50年探索後,科學家們第一次真正確認了飛蝗的群聚信息素。」聯合國糧農組織植物生產與保護司司長夏敬源在賀信中表示,「4VA的發現將大大提高蝗災的預測和控制水平,為人們開發新的蝗災控制方法提供重要線索。同時,該研究也為沙漠蝗的研究和控制提供了重要參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沈 慧)

相關焦點

  • 蝗蟲緣何聚群成災?最新研究:「臭味相投」
    「這些結果使我們第一次真正認識到蝗蟲的群聚信息素。這些發現不僅可以被應用到基礎研究中,同時也非常有希望應用於野外蝗蟲的治理上。」德國馬普化學生態研究所所長比爾漢森表示。不可忽視的蝗災危害小小的蝗蟲雖然其貌不揚,但若數以億計的蝗蟲們聚到一起,其破壞力卻是災難性的。
  • 蝗蟲群數量可達百千億隻,它們靠什麼聚集和遷徙的?4VA才是關鍵
    蝗蟲是一種小昆蟲,然而它造成的災害卻能與旱災和澇災並稱為三大農業自然災害,這主要是因為單只蝗蟲雖然很小,吃不了多少植物,但是架不住數量多啊,一隻蝗蟲即便一天吃20克食物,一億隻蝗蟲也可以吃掉2000噸,而大的蝗蟲群數量可達成百上千億隻,如今年2月份的時候,東非地區出現一個長60公裡,寬40公裡的巨型蝗蟲群,蝗蟲密集處每平方米就有數百隻
  • 蝗蟲來了
    童年時候可以抓著玩兒的蚱蜢,怎麼就變成了烏壓壓的一片蝗蟲?被網友們調侃可以炸著吃、串著吃、吃一串想兩串的蚱蜢,究竟又為何會釀成蝗災?災難之際,總有人痛定思痛,肩負著使命前行。在公蝗蟲搔首弄姿獲得母蝗蟲的青睞後,這對「恩愛」夫妻就會迅速地進入交配模式,開始繁衍後代、綿延子嗣。母蝗蟲在確認土地潮溼後,便會挖下一個用於保護後代的洞穴,一次產卵60至80個。在它們不斷遷徙的過程中,每次沿路的暫停都代表著一群群「定時炸彈」在沙漠中被依次安放。每一顆炸彈都會變成一隻不安分的小蝗蟲。
  • 為何蝗蟲聚集在十億強群中—以及如何制止它們
    群體通常會容納40億到80億隻蝗蟲,每天可以吃掉至少350萬人的食物。受影響國家的政府和研究組織正在努力控制昆蟲,主要是通過從飛機上噴灑殺蟲劑。但這似乎是一場失敗的戰鬥。在第11個小時就對這些群進行了處理:只有在被稱為漏鬥的幼蟲聚集起來才能飛行之後,才進行處理。
  • 為什麼東非有這麼多蝗蟲?
    肯亞、烏幹達和衣索比亞目前正經歷著鋪天蓋地的蝗蟲群,人們需要的糧食作物甚至在收割前就被吞噬了。這些蝗群也可能很快遷移到附近的國家。很難說這些蝗災會造成多大的損害,但是通過研究蝗蟲數量激增的條件,科學家們希望提前預測損害的範圍,並提出減輕損害的計劃。然而,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也很難實施一個全面的計劃來對抗這些帶來饑荒的昆蟲,更不用說在新冠大流行期間了。
  • 專家稱,有史以來最大的蝗蟲群高度機動,可能在非洲造成大災難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最近幾個月在非洲大陸發現的一些蝗蟲群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群。在一些非洲國家已經發現了沙漠蝗蟲,這些國家已經近80年沒有發生過這種蟲害了,據說第二波即將到來。幾個月來,專家一直警告說,破壞農作物的大量蝗蟲正朝著非洲、亞洲和中東大部分地區挺進。這些國家在試圖遏制冠狀病毒的過程中已經處於緊張狀態。專家警告說,在季風季節洪水來臨之前,這些地方可能會遭到嚴重破壞。
  • 專家警告:新一撥蝗災正在形成,非洲將面臨史上最大蝗蟲群
    可怕的蝗蟲群據聯合國統計,最近幾個月在非洲大陸發現的一些蝗蟲群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蝗蟲群。一些非洲國家已經發現了有新的沙漠蝗蟲入侵,而這些國家已經有近80年沒有見過這些害蟲了,據說第二撥蝗蟲已經開始傳播。雖然成群的蝗蟲在該地區並非新現象,但是氣候專家說,不穩定的天氣以及其後變化為蝗蟲創造了理想的繁殖條件,這是最近25年來從未出現過的情況。今年1月,當蝗蟲向東非飛去時,聯合國農業機構首次發出蝗蟲威脅警告。
  • 世界糧倉遭蝗蟲襲擊,阿根廷、巴西恐淪陷之際,蟲群將迎來末日!
    路透社報導:阿根廷和巴西正在監視阿根廷東北部一個15平方公裡的蝗蟲種群的移動,阿根廷食品安全機構SENASA表示,該蟲群從5月下旬進入阿根廷,大約有4000萬隻蝗蟲!停留在樹上的蝗蟲群停留在樹上的蝗蟲群
  • 尼泊爾加都出現蝗蟲群,烏鴉捕食上演生物滅蝗,推出現金獎勵滅蝗
    其它幾個南亞國家也遭到蝗災襲擊,尼泊爾加德滿都的上空就出現蝗蟲群,還吸引到烏鴉等鳥群前來捕食,也是「生物滅蝗」一種方法。在這些蝗災中,沙漠蝗蟲是最具有破壞性的蝗蟲,一隻蝗蟲不具有攻擊性,當形成蝗蟲群時,沙漠蝗蟲的顏色就會發生變化,個性會變得暴躁不安,攻擊性也變強,食量變大,有數據統計:蝗災中蝗蟲群密集度非常大,一個規模為一平方公裡的群體含有大約4000萬隻蝗蟲,每天吃掉的糧食相當於35000人一天的口糧,對農業生產、生計和糧食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 Nature:蝗蟲問題,比你想的更嚴重
    自2019年底以來,大群沙漠蝗蟲(Schistocerca gregaria)一直在東非、中東和亞洲西南部吞噬農作物。這是一些地區70年來最嚴重的蝗蟲危機。沙漠蝗蟲的激增與異常的暴雨和阿拉伯半島上的熱帶氣旋有關,已經在肯亞、衣索比亞、索馬利亞、葉門和印度產生了毀滅性的蝗蟲群,還有更多國家受到威脅。
  • 科學家確定導致蝗蟲成群活動的信息素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作為個體,蝗蟲在很大程度上是無害的昆蟲。但當它們聚集在一起形成臭名昭著的蝗蟲群時,它們會造成各種環境破壞。中國的科學家們現在已經發現了一種促進這些破壞性集群形成的關鍵化學物質,為控制它們的行為和限制它們造成的破壞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印度蝗蟲肆虐,小小蝗蟲為何成為人類大敵?
    2020年伊始,在西亞,南亞和東非區域,正在爆發一場規模巨大的蝗災,最開始的時候這波蝗災出現在東非地區,索馬利亞,肯亞等國家,這場蝗災分為許多波,最大的一群蝗蟲數量足足有3000億隻,我們可以用鋪天蓋地來形容,蝗蟲所到之處可以說是寸草不生,很多人因此沒有了食用的糧食。
  • 蝗蟲肆虐的真相:與野生動物有關的另一場「人禍」
    近日,多家媒體報導了東非蝗災的消息,有人開始設想,如果蝗蟲來到中國,該怎麼辦?網友回覆:起鍋燒油,吃了它啊!遙遠的危機變成了饕餮們的腦洞盛宴。人們翻出舊事,2017年,山東濰坊出現大規模蝗蟲泛濫,當地村民集體出動捕蝗,引起附近市民前來收購,10元一斤非常搶手。除了人吃,家禽也可以參與。
  • 當看清蝗蟲群,千騎淪為弟弟
    金屬原子簇蝗蟲程式升華鑰是哉亞社長利用亞克衛星製造出來的強大「升級鑰匙」,這款鑰匙的驅動是來源於亞克衛星。按照哉亞社長的說法,這才是蝗蟲的本質。我們知道蝗蟲可以單獨行動,也可以群體出擊。不過當數量眾多的蝗蟲聚集起來之後,就會變成可怕的「蝗災」。
  • 4000億隻蝗蟲是什麼概念?看太空圖分析,告訴你多可怕!
    4000億隻蝗蟲是什麼概念?看太空圖分析,告訴你多可怕!嚴重影響了東非地區人民的正常生活,肯亞,索馬利亞,衣索比亞等多個非洲國家已經受到了蝗蟲群的侵襲,它們的覆蓋面積可以達到2000平方公裡,超過了4000億隻蝗蟲的肆虐,導致了多地出現了嚴重的糧食危機,聯合國也表示必須在短時間內消滅這些蝗蟲。不僅如此,它們還擁有著非常強的繁殖能力和遷徙速度,現在已經到達了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亞地區,蝗災的範圍也在進一步的擴大。
  • 千億蝗蟲即將撲向印度,印度還能應對麼?|印度_社會|蝗蟲|古傑爾|...
    近段時間蝗蟲在南亞大陸搞了不少事,把途徑的農作物幾乎都啃光了,簡直就是所經之處寸草不生啊,只留下淚眼汪汪的印度三哥在原地打圈。據報導,即將又有波蝗蟲撤退到印度,只是不知道這批蝗蟲到了印度能啃什麼,搞不好這批倒黴的蝗蟲只能跟三哥互啃了。
  • 僅一個蝗蟲群就長60公裡,寬40公裡
    報導稱,在東非的一些國家,大面積的蝗蟲群鋪天蓋地而來,成千上萬隻蝗蟲聚集在一起四處飛行,瘋狂地吞噬著莊稼和植被。肯亞政府在一份聲明中寫道,肯亞蝗蟲正在「極其危險地增加」,在該國東北部,僅僅一個蝗蟲群就長60公裡,寬40公裡。
  • 沙漠蝗蟲有可能侵入中國嗎?專家:警惕蝗蟲群遷入境
    2月13日農業農村部蝗災防治指揮部辦公室發布的第一期《治蝗快報》顯示,該辦公室將密切關注世界沙漠蝗發生動態,積極為巴基斯坦和非洲蝗災防控提供技術支持,分享我國蝗蟲可持續治理經驗。同時,紮實做好國內蝗情監測,掌握蝗蟲發生動態,制定防控方案,做好應急防控準備,確保蝗蟲「不起飛、不擴散、不成災」。
  • 蝗蟲止步!災難的蝴蝶效應
    此次蝗災於去年年底在東非醞釀興起,為東非地區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蝗蟲災情。然而,千億隻蝗蟲並沒有考慮停下前進的腳步,隨後,它們又飛躍至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西南亞國家,讓各國的農業籠罩在恐慌之下。面對愈發嚴峻的形勢,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於2月11日正式向全球發布預警,稱希望全球高度戒備目前正在肆虐的蝗災。 蝗災,究竟為我們帶來了什麼?
  • 每個蝗蟲群一天消耗食物可餵飽3.5萬人...
    據「今日印度」網站報導,印度拉賈斯坦邦、中央邦、古吉拉特邦等多地蝗蟲成災,大批農田被毀。媒體稱印度正在遭遇27年來最嚴重蝗災。印度蝗蟲預警組織副主任古傑爾告訴媒體,拉賈斯坦邦和中央邦的一些地區活躍著八到十個蝗蟲群,每個蝗蟲群的面積達到了約一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