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加都出現蝗蟲群,烏鴉捕食上演生物滅蝗,推出現金獎勵滅蝗

2020-12-05 六維自然

今年以來,多個地方出現蝗災,沙漠蝗蟲災害侵襲全球,讓數百萬人面臨糧食危機,進入6月以來,南亞地區又遭到蝗災襲擊,特別是印度,自1993年以來,印度遭遇的最嚴重一次蝗災。其它幾個南亞國家也遭到蝗災襲擊,尼泊爾加德滿都的上空就出現蝗蟲群,還吸引到烏鴉等鳥群前來捕食,也是「生物滅蝗」一種方法。

在這些蝗災中,沙漠蝗蟲是最具有破壞性的蝗蟲,一隻蝗蟲不具有攻擊性,當形成蝗蟲群時,沙漠蝗蟲的顏色就會發生變化,個性會變得暴躁不安,攻擊性也變強,食量變大,有數據統計:蝗災中蝗蟲群密集度非常大,一個規模為一平方公裡的群體含有大約4000萬隻蝗蟲,每天吃掉的糧食相當於35000人一天的口糧,對農業生產、生計和糧食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當出現蝗蟲群時,自然也會吸引其天敵前來捕食,烏鴉等鳥類前來捕食蝗蟲,就是大自然中「生物滅蝗」,還有灰喜鵲、杜鵑、椋鳥等鳥類都會捕蝗蟲,還有一種粉紅椋鳥也非常善於捕捉蝗蟲,且食量驚人,每天捕食蝗蟲120-180隻,繁殖周期內能吃掉2畝地左右的蝗蟲,人類養殖的雞、鴨也有利於控制蝗蟲。

發生蝗災時,僅靠生物滅蝗是有限的,為了避免農業損失,尼泊爾近日也推出現金獎勵,鼓勵農民保護莊稼、積極滅蝗殺蟲,每消滅一公斤蝗蟲,可獲得25尼泊爾盧比(約合人民幣1.45元)的現金獎勵。

南亞多個國家也推出了類似的舉措,當地人的主要滅蝗手段是使用捕蟲網,且夜間捕捉效果更好,同時農民捕捉蝗蟲後可按重量出售給當地官方,後者再將這些害蟲轉變成雞飼料,多少能抵消一點農業損失。

蝗災今年多次發生,從環境角度看,主要是由乾旱引起的,乾旱的環境對蝗蟲的繁殖、生長發育和存活有許多益處,加上全球氣溫升高,讓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的沙土變得異常乾燥,讓沙漠蝗蟲產卵有了更好的條件,乾旱使蝗蟲大量繁殖,迅速生長,釀成災害!

關注六維自然 順其自然認識自然!

相關焦點

  • 鴨子雖然暫時不能去滅蝗了,但這些生物的確是生物防治的功臣
    前幾日,社交媒體上突然出現了寧波晚報的消息稱,中國將派出10萬隻鴨子赴巴基斯坦協助滅蝗。網友紛紛表示「一定要凱旋啊」。但是,據澎湃新聞報導,此前盛傳的「浙江10萬隻鴨子出徵巴基斯坦滅蝗」表述不當。澎湃新聞報導截圖跟進報導的媒體還有《衛報》和BBC等。
  • 鴨鴨雖然暫時不能去滅蝗了,但這些生物的確是生物防治的功臣
    前幾日,社交媒體上突然出現了寧波晚報的消息稱,中國將派出10萬隻鴨子赴巴基斯坦協助滅蝗。網友紛紛表示「一定要凱旋啊」。但是,據澎湃新聞報導,此前盛傳的「浙江10萬隻鴨子出徵巴基斯坦滅蝗」表述不當。跟進報導的媒體還有《衛報》和BBC等。
  • 二十年前浙江三萬鴨軍坐飛機到新疆滅蝗
    沙漠蝗蟲是這次蝗災最主要的群體。印度官員說,一小群沙漠蝗蟲平均每天吃掉的食物,「相當於大約10頭大象、25匹駱駝或2500人的口糧」。滅蝗要靠科學防治,科學防治首推生物防治。2001年6月新華社報導,新疆養殖的滅蝗雞鴨有近70萬隻。另報導,2000年5月,新疆北部發生特大蝗災。
  • 中國人與蝗蟲較量!曾出動空軍滅蝗
    一場歷史罕見的蝗蟲災害,正在逼近中國邊境。聯合國糧農組織於近日宣布,非洲沙漠蝗蟲在持續入侵東非後,已飛過紅海蔓延至伊朗、巴基斯坦、印度,距中國一步之遙。 沒錯,你看到的都是蝗蟲▼
  • 高曉松發文稱蝗蟲比蟬好吃,網友喊話:請高老師出山滅蝗
    不過,高曉松在配文的時候,卻寫到蝗蟲其頭香脆,其腹糯如蛋黃,比蟬好吃。他的全文是這樣寫的,我年少時蛋白質匱乏,常去彼時還是麥田的圓明園捕蝗蟲。蝗蟲很笨,徒手可捉,撕作業本紙一張,捲筒封住一頭,將蝗蟲自另一頭塞入三四隻後,點火燒紙。紙燒盡後食蝗蟲。其頭香脆,其腹糯如蛋黃,比蟬好吃。高曉松仔細描述了蝗蟲的味道,看來小時候的高曉松沒少吃蝗蟲。
  • 蛙類鳥類都是蝗蟲的天敵,為何蝗災來的時候依然無法阻止?
    許多曾震驚朝野的蝗災,都是被神兵天降般的「蝗蟲天敵」打敗的:唐朝開元二十五年(737)貝州蝗災時,就有數萬白鳥從天而降,把蝗蟲轉眼一掃光。元朝泰定四年(1327)洛陽蝗災,蝗蟲前後來了兩次,鳥群也飛來兩次,在洛陽上空開了兩場「蝗蟲宴」。
  • 千億蝗蟲逼近邊境,雞鴨等待出擊!吃貨卻在研究蝗蟲怎麼做著吃
    這幾天,看過電視新聞或者是上過網的人估計都知道非洲正在鬧蝗災吧!蝗蟲,又稱為「螞蚱」,是一種害蟲,而且是破壞性極強的遷徙性害蟲。據悉,這次蝗災中的蝗蟲數量估計有四千億隻,一天可飛行百餘公裡,白天逆風而行,如大軍過境,密度非常大。而且蝗蟲的食量驚人。凡是它們所到之處,幾乎都是寸草不生,用「慘烈」來形容也不足為過。
  • 蝗蟲被吃成珍稀物種了?
    前段時間出了一則熱搜,標題為「浙江10萬隻鴨子出徵巴基斯坦滅蝗」,網友們了解過後紛紛表示「衝鴨,滅了可惡的蝗蟲」「想不到鴨子們那麼厲害!」其實早在2005年,我國就曾出動30000隻「鴨兵」前往新疆北部滅蝗,根據統計,1隻鴨子1頓能吃100多隻蝗蟲,著實厲害。
  • 蝗蟲來時 民國百姓為何沒有支起油鍋?
    萬一蝗災來臨,億萬母蝗在田地產卵,老百姓可以將蝗卵翻出地面,讓鴨子捕食。集體出擊的成年蝗蟲是有毒的,鴨子絕對不會吃,但是蝗蟲的幼蟲卻能成為家禽的美食,不僅鴨子愛吃,雞也愛吃。  如今短視頻平臺上被瘋狂點擊的那些用雞鴨大軍出擊蝗蟲的鏡頭,實際上只有可能出現在成年蝗蟲過境以後、幼年蝗蟲長成以前。
  • 蝗蟲,蝗災與人類
    儘管「4000億」與「10萬隻」都屬於假新聞,不過蝗災作為世界性的災變,在人類歷史中,給我們留下了一筆筆苦難的記憶。而一些蝗蟲種類是雜食性,也吃昆蟲屍體,變態的甚至連同類的屍體都吃。大約公元前1422年至1411年,古埃及一個墓室的狩獵壁畫中,就出現了關於蝗蟲的細節繪畫。宗教典籍聖經中的《出埃及記》也曾記載了公元前1446年埃及地區的大瘟疫,《古蘭經》中也有蝗災的記錄。而在古代中國,西周時期(公元前9世紀)就有專門處理蝗災的官員。
  • 無人機滅蝗有奇效 能從根源上將蝗蟲消滅
    2月27日,網上就曾曝出消息表示,浙江已經計劃「派遣10萬隻鴨子支援巴基斯坦滅蝗」。同時多家媒體也都爆料,我國政府不僅打算派鴨子去吃蝗蟲,還計劃讓一些博士學習牧鴨技術,跟隨「鴨子大軍」一併「援巴」。 據了解,「牧鴨治蝗」辦法在我國由來已久。
  • 蝗蟲都被吃貨擼了嗎?
    小範圍的「蝗災」在全球範圍內都沒有消失,甚至在發達國家也有蝗災,只不過,農業科技發達的地區,蝗蟲不足以造成一種自然災害而已。 在塑料大棚裡養殖蝗蟲,要做好防護工作,最好在養殖基地的周邊飼養一些雞和鴨,它們會把逃逸出來的蝗蟲捕食乾淨。在自然界,蝗蟲也是有天敵的,蝗蟲的天敵主要就是青蛙和鳥類。農田當中少量的蝗蟲,並不會對莊稼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 中國工作組考察巴基斯坦蝗災區:蝗蟲進入交配繁殖期,情況比預想嚴重
    巴方工作人員表示,中國蝗蟲治理經驗將使巴基斯坦受益,目前中巴兩國專家正密切合作,共同應對此次蝗災。延伸閱讀:聯合國發蝗災警告,專家:中國現階段派「鴨子軍團」赴巴滅蝗不現實近幾個月來,非洲東部多國遭受嚴重的沙漠蝗蟲災害。
  • 神奇的椋鳥與雞鴨,是蝗蟲的殺手
    康樂院士說,我國蝗災治理是非常成功的,主要是改治結合策略:通過蝗災發生區的生態環境改造,消除適宜蝗蟲發生的環境;同時,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種群數量
  • 基於遙感和地理信息技術的蝗蟲災害防治
    雖然農業和昆蟲專家解釋,這次蝗災的沙漠蝗蟲很難飛躍喜馬拉雅山進入我國境內,而且我國歷史上也很少該類蝗蟲進入我國的記錄,但是,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特別是今年夏天仍然有可能出現更大規模的蝗災,因此,必須防患於未然,能力有效的蝗災防治體系,儘可能將蝗災抵禦於國門之外,才能保證我國糧食生產安全。而防治蝗災的經驗和技術,也可以為其他國家防蝗治蝗提供幫助。
  • 鴨子能滅蝗,蝗蟲會變異?這些上了熱搜榜的動物,值得讓我們思考地球...
    近日,「浙江10萬隻鴨子出徵巴基斯坦滅蝗」,衝上了微博熱搜的榜單。 這批鴨子能否成行,尚無定論。可以確定的是,鴨子喜歡吃蝗蟲,紹興麻鴨曾在2000年前往新疆草原,成功撲食了大批蝗蟲。
  • 蝗蟲被吃成珍稀動物了?
    小範圍的「蝗災」在全球範圍內都沒有消失,甚至在發達國家也有蝗災,只不過,農業科技發達的地區,蝗蟲不足以造成一種自然災害而已。 在塑料大棚裡養殖蝗蟲,要做好防護工作,最好在養殖基地的周邊飼養一些雞和鴨,它們會把逃逸出來的蝗蟲捕食乾淨。在自然界,蝗蟲也是有天敵的,蝗蟲的天敵主要就是青蛙和鳥類。農田當中少量的蝗蟲,並不會對莊稼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 蝗蟲的天敵終於出現了!吃蝗蟲就像吃蚊子,農民開心了
    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的蝗蟲災害出現了800多次,每一次蝗蟲出現的時候,農民的莊稼就會成為蝗蟲的口糧,但凡是蝗蟲飛過的地方,就不會留下一粒果實。 粉紅椋鳥被稱為是滅蝗神鳥,它專門以蝗蟲為糧食,而且它的食量非常的大,一次就能解決近200隻的蝗蟲,但是粉紅椋鳥是遷徙性的鳥,想要留住它並不簡單。
  • 蝗蟲侵禾苗,柳神捨身相替:從歷史角度看古人從拜蝗神到治蝗災
    運氣好的時候,在蝗災來臨時,會遇上天敵飛鳥群,地裡的禾苗才能夠得以保全。在《新唐書》和《舊五代史》中就記載了這樣兩次難得的奇蹟:《新唐書》:「開元二十五年,貝州蝗,有白鳥數千萬,群飛食之,一夕而盡,禾稼不傷。」《舊五代史》:「後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六月,許、陳、汝、蔡、潁五州蝝生,有野禽群飛蔽空,食之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