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浙江三萬鴨軍坐飛機到新疆滅蝗

2020-11-27 和訊


新疆巴裡坤草原治蝗的鴨群據新華社

記者張錢翁丹妮

蝗災在東非持續肆虐,肯亞發生70年來最嚴重的沙漠蝗蟲入侵,索馬利亞和衣索比亞也正在經歷25年來最嚴重的蝗蟲入侵。聯合國官員說,蝗蟲入侵將使大約1900萬人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風險。

蝗災也已蔓延至亞洲。遭受27年來最嚴重蝗災的巴基斯坦為抗擊蝗災,於2020年1月31日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還批准了《抗擊蝗蟲國家行動計劃》。

印度拉賈斯坦邦財政部長說,4000億隻蝗蟲襲擊了該邦,大量農作物被毀,並有向鄰邦蔓延之勢。印度學者預測蝗災將造成印度糧食減產30%-50%。

沙漠蝗蟲是這次蝗災最主要的群體。印度官員說,一小群沙漠蝗蟲平均每天吃掉的食物,「相當於大約10頭大象、25匹駱駝或2500人的口糧」。

滅蝗要靠科學防治,科學防治首推生物防治。2001年6月新華社報導,新疆養殖的滅蝗雞鴨有近70萬隻。另報導,2000年5月,新疆北部發生特大蝗災。3萬隻鴨子乘飛機從浙江長興趕往新疆吃蝗蟲,這批鴨子來自浙江長興,它們原來的主人是長興縣林城鎮天平村養鴨大戶楊大元。

當年「鴨司令」,如今在哪裡?

畢竟事隔20年,昨天打聽楊大元頗費周折,前前後後花了3個多小時。先從長興縣問到林城鎮,後來一位鎮宣傳幹事幫我聯繫到天平村李書記。

李書記今年40多歲,他說20年前的鴨子滅蝗的事他知道的,但不是特別清楚。

我問楊大元的情況,李書記說,老人幾年前就過世了。「他老婆去了縣城不在村裡,兒子早就去了外地聯繫不到。老一輩的村幹部現在也沒住在村裡……」一系列讓人失望的線索接踵而來,最後李書記幫我聯繫了陳洪亮。

陳洪亮50多歲,在林城鎮塘南村上班,他說自己是楊大元的堂弟輩親戚,一直把楊大元叫「叔叔」。

陳洪亮說,堂叔楊大元2016年就因病去世了,生前一直做鴨苗養殖,當年他的鴨場是當地養殖規模最大的。

陳洪亮說,堂叔當時這批鴨苗,屬於「櫻桃谷」鴨仔,僅出生45天。(「櫻桃谷」鴨原產英國,是一種白色肉鴨。)

「我記得當時那些小鴨子是用特製的籠子裝箱的,一個箱子裡有三四個隔層,從杭州蕭山機場用飛機運去新疆……」

陳洪亮說,堂叔只是通過中間商把鴨苗賣到了新疆,自己並沒跟過去。堂叔知道鴨苗到新疆是治蝗蟲的,後來一段時間特別關心新疆的滅蝗進展,老是在報紙電視上找新聞看,希望某一天聽到消息說,他的鴨苗在新疆戰果纍纍。

當年有浙江鴨參與的十萬「鴨子大軍」在新疆草原投入戰鬥後,戰果纍纍。到當年8月底,新疆至少100萬畝優質草原上地毯般覆蓋的蝗蟲被鴨子徹底殲滅,鴨子們的輝煌戰績也得到了新疆滅蝗最高司令部———新疆治蝗滅鼠指揮辦公室的首肯,他們在考察後指出:鴨子捕蝗能力強、捕食量大、「軍」紀嚴明,出動鴨子是草原清剿蝗蟲、保護生態最為行之有效的辦法。

其中楊大元的3萬鴨苗功不可沒,當年長興廣播電視臺製作的新聞《長興鴨兵新疆掃蝗》在第二年的浙江省廣播電視新聞評獎中獲得廣播短消息一等獎。

去年6月底的一天,縣政協召開常委會,林城鎮天平村養鴨大戶楊大元是政協常委,那天

他也參加了會議。會議上,楊大元說這段時間鴨子的銷路特別好,銷量大增,前些天一萬隻鴨苗還首次登上了飛機空運到新疆參加掃蝗救災……第二天,新聞中心派出的四名記者興衝衝地趕往楊大元的養殖場……

新疆傳來消息說,用鴨子掃蝗的效果非常好,而且長興的鴨子質量好,捕食量大,過幾天他們就打算進第二批。得到這個消息以後我們非常興奮,這下終於可以拍到或者錄到鴨苗出籠現場了。楊大元更高興,他的第二批鴨苗不用愁銷路,還能賣上好價錢……

7月8日,楊大元終於傳來消息,說出籠的第二批鴨苗次日上午將運往新疆。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來到了楊大元的養殖場拍攝了鴨苗出籠的現場……後來參加評選,這條廣播短消息因思路清晰,事實清楚,現場感強錄音效果好而一舉奪冠……

——節選自《「長興鴨兵新疆掃蝗」獲獎前後》(作者周健楊耀新)

楊大元當時向記者介紹說,這次鴨苗能銷往新疆,全靠省農科院的牽線搭橋。1999年2月他就與省農科院建立了合作關係,對方提供信息技術銷售渠道,他負責孵化飼養,沒想到首次合作就非常成功。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盧立志,就是當年「長興鴨兵進疆滅蝗」的直接介紹人。昨天我加微信採訪時,發現他的頭像是只「小黃鴨」,表情包也是「鴨系列」。

「鴨子特別愛吃昆蟲,實驗證明,一隻成年鴨一天能吃掉半斤左右(200多隻)蝗蟲,甚至連蝗蟲的蛹也吃掉。」他說,鴨子吃蝗蟲是地毯式的「全面掃蕩」,而且吃蝗蟲長大的鴨子肉蛋味道好,生長速度快,滅蝗「退役」後即可成為美味佳餚。華東、華南地區有悠久的養鴨傳統,而新疆以前很少養鴨,所以當時來浙江空運「鴨兵」去滅蝗。

「我主要是搞科研,新疆那邊有需求,我就介紹我們這邊的農戶對接。楊大元就是當時認識的,我讓他直接和當地的對接人聯繫,也算雙贏互助吧。」盧立志說,都知道雞能吃蟲子,其實鴨在戰鬥力上比雞更勝一籌。和雞比,鴨子活動能力、覓食能力、生存能力、放牧能力、抗旱能力都更強,所以更接新疆的地氣。

(下轉B02版)櫻桃谷鴨——當年長興運去新疆滅蝗的肉鴨品種

麻鴨(紹興鴨)——這幾年大規模推廣,並大量運到新疆滅蝗的品種。

(上接B01版)

紹興鴨如今是浙江赴疆滅蝗主力

盧立志研究員說,楊大元當年養殖的櫻桃谷肉鴨,這幾年已經淡出了浙江人的餐桌,取而代之的是紹興鴨,也就是我們經常吃的老鴨煲原料。

「2000年那會,陸續分批運了10多次『鴨兵』去新疆,每批都有一兩萬隻。後來這些年也依舊保持互通,只是報導相對少了很多。」盧立志說,現在因為政策原因,長興逐漸取消養鴨,大部分「貨源「轉由紹興諸暨提供,紹興鴨是一種蛋鴨,相比胖胖的白色肉鴨行動更敏捷,滅蟲效率也更高。

盧立志說,他現在仍熟悉並長期對接聯繫的紹興鴨養殖戶,就有十多個。

「作為浙江送去新疆滅蝗『主力軍』,就去年的不完全數據統計而言,紹興鴨少說也陸續運去了幾十萬隻。」

盧立志這些年一直研究家禽養殖,其中一個研究項目就是鴨子的上岸籠養。

「你想,一個村都在河道裡養鴨,上遊鴨子生病了會影響下遊,但是籠養就能極好地避免這個問題。」和傳統意義水養相比,籠養在環境友好、生物安全、產品優質等健康養殖方面更具優勢,還能提高產蛋量,減少破蛋率。

2019年,盧立志領銜的項目「蛋鴨種質創新與產業化」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鴨和雞比

消滅蝗蟲誰更厲害?

昨天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盧立志說,治蝗主要有化學和生物兩種方法,前者成本高,效果不徹底,會有農藥殘留,後者則沒有環境汙染,而且一舉多得。

「鴨子是一種群居動物,管理起來會比雞方便,而且生命力更強,適合野外生存。它們吃起蟲子來很兇的,尤其是現在主推的紹興鴨,『作戰能力』特別強。」

生物治蝗主要靠天敵,從數量來說,雞鴨肯定是主力。2000年新疆當地投放治蚯的雞鴨數量大致是5∶1。(除了雞鴨,還有鵝和火雞,不過數量都很少)。

從「知網」能查到的論文數量看,關於牧雞治蝗的論文約130篇,牧鴨的論文30篇。也有把牧雞和牧鴨放在一起做研究對比的。

比如《高海拔草原牧雞、牧鴨生物治蝗試驗》作者:李建輝單位:農五師八十六團畜牧公司

試驗地點:賽裡木湖畔草原,海拔2300米,長期以來一直是蝗災重災區。

實驗對象:50日齡海蘭公雞苗1000隻,平均體重0.6kg/只,70日齡北京鴨苗700隻,平均體重0.9kg/只,均健壯。

實驗步驟:將雞鴨放養於蝗蟲密度為75頭/平米的草場上,3到5天後,草場上蝗蟲密度下降為10頭/平米。雞鴨從6月20日開始養,到8月20日結束。

經測算,雞群和鴨群在放養40天後,從消滅蝗蟲數量統計,相當於增加鮮草48噸,以鮮草0.2元/公斤算,這部分創造經濟效益9800元。

試驗結束時,雞出欄850隻,平均耗料4公斤/只,平均體重1.6kg/只,每隻雞虧損0.5元。鴨出欄687隻,平均耗料4.5公斤,,平均體重2.9kg,贏利1.5元/只。

實驗結果:治蝗牧草收益9800元,養鴨贏利1050元,養雞虧損500元,牧雞、牧鴨生物治蝗總效益為10350元。

實驗小結:高海拔草場牧鴨比牧雞治蝗優勢明顯,鴨在高海拔山區適應性好,易於管理,成活率高。

養鴨治蝗也有過深刻教訓

很多論文都提到了鴨和雞相比,成群結隊,易於管理,不像雞似的,自由散漫,到處亂跑。

但是用鴨治蝗也有過教訓,比如2001年,烏魯木齊市畜牧獸醫檢疫草原工作總站做的養鴨滅蝗實驗,從浙江蕭山購進2日齡鴨苗4000隻,在烏魯木齊東部烏拉泊牧場,分成兩個試驗區分別做試驗。

第一個試驗區20天,圓滿完成防治任務(死亡600隻)。第二試驗區,因為「連續5天下雨,氣溫驟降至5攝氏度,鴨子無法滅蝗覓食,飲料也用完無法運送,鴨子在饑寒交迫中大量死亡(死亡近2000隻),最後轉到山下飼養。」

試驗效果:本次養鴨滅蝗實驗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滅治率達到90%以上。滅治率高,效果好,對環境不造成汙染。而且鴨子在治蝗工作中,具有群聚性強,便於管理,採食量大,喜食蝗蟲,抗逆性強,對野外環境適應性強等優點。

經驗教訓:養鴨治蝗的群體數不要超過1000隻,本次實驗中,近4000隻鴨子在一起管理,群體太大,在前面的鴨子將蝗蟲吃光,後面較弱的鴨子則無蟲可吃,只是在後面為了跟群而疲於奔跑,最終被拖垮拖死。實驗中發現該問題後,及時將大小進行分群。養鴨治蝗推廣中應採取分散,由農牧民自行開展,這樣便於管理和降低成本,同時達到控制蝗蟲的目的。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十萬鴨軍替國出徵」的四次驚天大逆轉
    激動到雙手顫抖的記者開始在網上尋找信息源頭,加以求證。鋪天蓋地的信息大多雷同。一篇名為《衝鴨!浙江10萬鴨子軍團將出徵巴基斯坦滅蝗》是最早的信息,其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室主任、二級研究員、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盧立志告訴記者,日前,巴基斯坦兩所大學已與他聯繫,就牧鴨治蝗研究與他合作。
  • 十萬鴨兵擬「打飛的」出國滅蝗,背後公司什麼來頭?
    2月27日,「浙江10萬隻鴨子出徵巴基斯坦滅蝗」成為熱門話題,截至當天中午,閱讀量近3億,討論量達8.8萬。 可以確認的是,目前鴨子還沒有出徵,寧波晚報的報導也提到,「鴨兵」出徵前,國內外專家要一起制定《牧鴨治蝗技術規範》,以便按照標準規範操作,「鴨子滅蝗看起來簡單,其實不然。不同的蝗蟲品種各有喜好和特徵,蝗蟲什麼季節來?密度怎樣?鴨子吃蝗蟲後,對鴨肉有影響嗎?這些都需要研究。」 科學防治蝗蟲可以採用藥物殺滅,也可以採用生物防治。
  • 曾有3萬隻鴨坐飛機去新疆吃蟲救災
    巴國家糧食安全和研究部植物保護司技術主管塔裡克·汗說,3000萬到5000萬隻蝗蟲可以覆蓋150公裡,一天吃掉200噸作物。巴基斯坦上一次蝗災是在1993年。 印度拉賈斯坦邦財政部長說,4000億隻蝗蟲襲擊了該邦,大量農作物被毀,並有向鄰邦蔓延之勢;在該邦駐紮的70萬印軍因糧食被吃光不得不撤軍。印度學者預測蝗災將造成印度糧食減產30%-50%。
  • 浙江十萬鴨兵出徵巴基斯坦滅蝗?信它還不如信好女人賣口罩
    昨天看到這個新聞時還說啥時候能看到最美逆行鴨滅蝗大快人心的視頻雞:「前陣子都在說我,突然變成鴨鵝大頭的禮我都收了,真是受不鳥了」新聞不斷在發酵甚至有人在鑽研為啥是鴨不是雞真的是duck不必鴨出國計劃泡湯鴨兵們是喪喪的回京趕烤了網友們卻還在鬱悶
  • 尼泊爾加都出現蝗蟲群,烏鴉捕食上演生物滅蝗,推出現金獎勵滅蝗
    今年以來,多個地方出現蝗災,沙漠蝗蟲災害侵襲全球,讓數百萬人面臨糧食危機,進入6月以來,南亞地區又遭到蝗災襲擊,特別是印度,自1993年以來,印度遭遇的最嚴重一次蝗災。其它幾個南亞國家也遭到蝗災襲擊,尼泊爾加德滿都的上空就出現蝗蟲群,還吸引到烏鴉等鳥群前來捕食,也是「生物滅蝗」一種方法。
  • 下半年,「老鴨集」將在浙江連開20家門店
    「今年是開始,明年在全浙江我們要開二十、三十家,如果市場反響更好,說不定我們就開到一百家了。」吳國平對老鴨集很有信心。立足浙江,讓「老鴨」飛到千家萬戶的餐桌燉煮3小時的主菜老鴨煲,配上筍乾、千張等配菜,再加上「一鴨多吃」的多款小菜,這是「老鴨集」菜單上的主要菜品。「老鴨集」橫空出世的背後,是吳國平及其團隊三年的細緻籌備。
  • 鴨子雖然暫時不能去滅蝗了,但這些生物的確是生物防治的功臣
    前幾日,社交媒體上突然出現了寧波晚報的消息稱,中國將派出10萬隻鴨子赴巴基斯坦協助滅蝗。網友紛紛表示「一定要凱旋啊」。但是,據澎湃新聞報導,此前盛傳的「浙江10萬隻鴨子出徵巴基斯坦滅蝗」表述不當。澎湃新聞報導截圖跟進報導的媒體還有《衛報》和BBC等。
  • 鴨鴨雖然暫時不能去滅蝗了,但這些生物的確是生物防治的功臣
    前幾日,社交媒體上突然出現了寧波晚報的消息稱,中國將派出10萬隻鴨子赴巴基斯坦協助滅蝗。網友紛紛表示「一定要凱旋啊」。但是,據澎湃新聞報導,此前盛傳的「浙江10萬隻鴨子出徵巴基斯坦滅蝗」表述不當。跟進報導的媒體還有《衛報》和BBC等。
  • 清軍沒有那弱:北收新疆南揍法軍意氣風發
    戰前20年 清軍打敗俄械匪軍收復新疆清軍4天急行軍400裡殲滅阿古柏匪軍甲午戰爭前20年,中亞貴族阿古柏侵佔新疆,組織起5萬人的武裝力量。
  • 鴨子能滅蝗,蝗蟲會變異?這些上了熱搜榜的動物,值得讓我們思考地球...
    近日,「浙江10萬隻鴨子出徵巴基斯坦滅蝗」,衝上了微博熱搜的榜單。 這批鴨子能否成行,尚無定論。可以確定的是,鴨子喜歡吃蝗蟲,紹興麻鴨曾在2000年前往新疆草原,成功撲食了大批蝗蟲。
  • 新疆這裡是百鳥魔池,世界瀕危白頭硬尾鴨繁殖地,拍鳥人的天堂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中國鳥類專家、新疆觀鳥協會都常年在這裡觀察鳥類。也是疆內外拍鳥攝影師的最愛,常常是不遠萬裡,來到這兒進行拍攝,行業人士把這裡稱之為「魔池」。
  • 曾經猛虎遍地的新疆,為何在二十年間就絕跡了?
    新疆在內地人的眼中或許是大漠戈壁的西北邊陲,但實際上新疆是中國最美麗的省份之一,水草豐美,藍天白雲,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因而在新疆擁有大量動植物資源,曾幾何時新疆甚至存在著一個獨有的老虎種群,它以新疆命名,叫做新疆虎。
  • 國內機場很多的省份,機場總數超過20個,卻不是浙江也不是雲南
    按照哪個省份經濟實力強機場就多的這種思維,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廣東,江蘇和浙江這樣的經濟強省。而廣東、浙江擁有的機場數量都是10個,新疆機場的數量比這兩省的總和還多。比如從東部的烏魯木齊直飛西部的喀什,雖然都同在新疆,但是坐飛機也需要2個小時,如果坐火車和自己開車了,基本都是十幾個小時打底的。
  • 新疆庫爾勒驚現一隻綠頭鴨帶10隻小鴨,鴨媽媽疑是一隻鴛鴦
    哪裡就有綠頭鴨!」4月28日,新疆庫爾勒市建設橋西側孔雀河天鵝島上發現了10隻小野鴨,鴨爸爸則是一隻綠頭鴨,鴨媽媽的身份可就神秘了。為什麼說神秘呢?因為今年1月10日,一隻鴛鴦驚現孔雀河,身邊還跟著一隻個頭大它一倍的綠頭鴨。「窈窕鴛鴦,綠頭鴨好逑!」在距離它們約一公裡的地方,有一群綠頭鴨成雙成對棲息水面,,這隻綠頭鴨不跟同類在一起,而緊緊跟隨鴛鴦。
  • 唐駁虎:58年後印軍又到加勒萬河谷,忘了上次被全殲的教訓?
    2、1962年印度陸軍總部參謀局長、侵華戰爭的主導者考爾中將認為,加勒萬河谷是侵入中國領土最好的路線之一。3、1962年7月,印軍進入加勒萬河谷挑釁,很快被中國軍隊包圍。經過3個月的對峙反蠶食作戰,10月中國軍隊發動猛攻,全殲入侵印軍。
  • 「福利」這隻老鴨又飛到下沙了!老鴨集杭州第三家門店落戶金沙龍湖...
    但今年疫情期間,我們的新品牌老鴨集通過外賣送到了千家萬戶。在其他門店停擺的情況下,老鴨集單店每天能賣200多隻鴨子。」 在上周五的2020知味中國美博會主論壇上,外婆家餐飲集團董事長吳國平以「老了,要做一隻老鴨」為主題,分享了關於他和老鴨集的故事。今年年初,整個餐飲行業大停擺之時,外婆家的新品牌老鴨集火了。」橫空出世的背後,是吳國平及其團隊三年的細緻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