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蝗蟲問題,比你想的更嚴重

2021-01-14 生物谷

2020年8月31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冠狀病毒之外,許多國家正在應對第二種危險的瘟疫。自2019年底以來,大群沙漠蝗蟲(Schistocerca gregaria)一直在東非、中東和亞洲西南部吞噬農作物。這是一些地區70年來最嚴重的蝗蟲危機。

沙漠蝗蟲的激增與異常的暴雨和阿拉伯半島上的熱帶氣旋有關,已經在肯亞、衣索比亞、索馬利亞、葉門和印度產生了毀滅性的蝗蟲群,還有更多國家受到威脅。根據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FAO)的數據,至少有2000萬人面臨失去糧食供應和生計的風險。蝗蟲群通常包含40億至80億隻蝗蟲,一天可以吃掉相當於至少350萬人的食量。

受影響國家的政府和研究組織正在努力控制這些蝗蟲,採取的手段主要是從飛機上噴灑農藥。但這似乎是一場失敗的戰鬥。蝗蟲群是在關鍵時刻被處理的:只有在稱為跳蟲(hopper)的幼蟲聚集起來飛行之後才會被處理。

不過,科學家們正在取得進展。他們開始了解蝗蟲是如何交流的;一些人已經利用來自其他疫情的數據設計工具來預測下一次蝗災爆發的時間和地點。他們呼籲提供更多實時數據,以便為農業政策提供信息。

所有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工作,但只是第一步。同樣重要的是需要測試、改進並最終根據這些發現採取行動。這些研究結果必須轉化為可用於對抗沙漠蝗蟲的實際行動。

化學吸引

一個長期存在的謎團是,是什麼原因導致蝗蟲周期性地聚集在一起,形成遮天蔽日的蝗蟲群。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和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告了一個答案:他們鑑定出一種由遷移性蝗蟲東亞飛蝗(Locusta migratoria)產生的氣味甜美的信息素,其中東亞飛蝗是另一種同樣形成蝗蟲群的蝗蟲物種。這些研究人員分離出這種蝗蟲釋放出的35種化合物(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610-4)。他們測試了其中的幾種化合物吸引其他蝗蟲的能力,發現信息素4-甲氧基苯乙烯(4-vinylanisole, 4VA)的效果最強。他們還發現,當只有四五隻蝗蟲聚集在一起時,它們就會開始產生4VA,然後吸引其他蝗蟲形成蝗蟲群(Nature, 2020, doi:10.1038/d41586-020-02264-x)。

4VA對東亞飛蝗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圖片來自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610-4。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稱為Or35的基因,它能產生一種檢測信息素4VA的受體。通過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他們發現具有突變Or35的蝗蟲無法檢測或響應4VA。

蝗蟲預報

在2020年7月發表的一項不同的研究中,Emily Kimathi和她的同事們構建了一種機器學習算法的初稿,該算法旨在預測沙漠蝗蟲的繁殖地點(Scientific Reports, 2020, doi:10.1038/s41598-020-68895-2)。這個來自肯亞三個研究機構的研究團隊與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合作,將茅利塔尼亞、摩洛哥和沙烏地阿拉伯的9000多條蝗蟲記錄與降雨、溫度和土壤及沙子溼度的信息結合起來。該算法在預測所有這三個國家的繁殖地點方面表現良好。

東非沙漠蝗蟲繁殖區域的預測。(A)從摩洛哥MaxEnt模型獲得的摩洛哥境內沙漠蝗蟲繁殖地點生態位模型的圖解表示。(B)根據摩洛哥MaxEnt模型獲得的茅利塔尼亞預測模型。(C)根據摩洛哥MaxEnt模型獲得的沙烏地阿拉伯預測模型。較暖的顏色(紅色)表示具有較好預測條件的區域,綠色點表示用於驗證這些預測模型的沙漠蝗蟲存在位置。圖片是利用QGIS 3.10.2軟體生成的。圖片來自Scientific Reports, 2020, doi:10.1038/s41598-020-68895-2。

至少在理論上,所有這些有希望的發現都可以以互補的方式加以利用。這種算法可以指出潛在的繁殖地點,在那裡可能會釋放一種人工信息素來吸引蝗蟲,以便在它們大量繁殖之前將它們捕獲並摧毀。但是首先,這些發現顯然必須在實地得到驗證、推廣和測試。這種機器學習算法還需要完善。科學家們必須確定4VA對破壞性沙漠蝗蟲的影響是否與對東亞飛蝗的影響相同,以及是否有其他信號參與其中;在構建人工信息素之前,還需要開展更多的研究工作;科學家們還必須調查實際問題,比如如何、在哪裡和何時分發捕捉器。

大規模的蝗災並不經常發生,上一次蝗災事件是在15年前,因此,國家和國際資助者並沒有將此類研究列為優先事項。這也是各國沒有為蝗蟲攻擊做好準備的原因之一:由於多年來資金不足,包括國內研究在內的蝗蟲監測工作已經被削弱。這種情況不能再繼續下去了。目前還不知道在本次蝗災爆發後,蝗蟲群會以多快的速度恢復。但當它們再次出現時,各國必須做好準備。(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Xiaojiao Guo et al. 4-Vinylanisole is an aggregation pheromone in locusts. 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610-4.

2.Leslie B. Vosshall. Catching plague locusts with their own scent. Nature, 2020, doi:10.1038/d41586-020-02264-x.

3.Emily Kimathi et al. Prediction of breeding regions for the desert locust Schistocerca gregaria in East Africa. Scientific Reports, 2020, doi:10.1038/s41598-020-68895-2.

4.Why locusts congregate in billion-strong swarms — and how to stop them. Nature, 2020, doi:10.1038/d41586-020-02453-8.

相關焦點

  • 蝗蟲剋星,Chinese!
    包括衣索比亞、肯亞和索馬利亞,大批的蝗蟲在幾個國家之間遷徙,而蝗蟲災造成最大的問題就是——災區內 即便索馬利亞地區已經進入全面戒備的狀態,但仍然控制不了蝗蟲的繁殖速度。 歐盟預測,接下來的幾周全人類都將面臨歷史上最為嚴重的蝗蟲災害。 嚴重則意味著,本就糧食不充沛的非洲國家,將面臨更加難以想像的饑荒。
  • Nature突破 | 康樂/王憲輝團隊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
    2020年是大家都想重啟的一年東非蝗災成群結隊的蝗蟲飛躍莊稼,所經之處片甲不留,嚴重威脅糧食安全,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對東非國家的境況雪上加霜。那麼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是什麼呢?但是其中只有4-甲氧基苯乙烯4VA對群居蝗蟲表現出明顯的吸引(圖1)。進一步地,作者們想要評估4VA對於不同發育階段、不同濃度以及不同性別蝗蟲的作用。群居蝗蟲3至5齡若蟲以及成蟲明顯傾向於留在充滿4VA的區域內活動。而且蝗蟲對於濃度0.5-5000ng/μl範圍內的4VA均表現出明顯的偏好性。4VA對於不同性別的蝗蟲若蟲或者成蟲的吸引力未見差異。
  •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有人吃蝗蟲和蝗災靠人吃完全是兩碼事!
    雞鴨防蝗是通過人工預測在蝗蟲5、6周齡即若蟲時期(此時蝗蟲剛出土,尚不具備飛行能力未形成外骨骼,更沒有因為群居而產生毒性)此時對雞鴨進行放牧,雞鴨是從小就訓練好的,定時借用哨子一類的轉場,將蝗蟲數量控制在每樣方15隻以下,預防蝗災發生,若是已經形成蝗蟲群雞鴨根本吃不了。
  • 蝗蟲怎樣集聚成群?新研究或能破解蝗災
    作為分布最廣、最危險的蝗蟲物種之一,飛蝗(Locustia migratoria)對全球農業構成了嚴重威脅本周三晚,《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揭示了導致蝗蟲群聚的信息素。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開發控制蝗蟲爆發的新方法。
  • 紅樓夢林黛玉譏諷劉姥姥母蝗蟲,氣史湘雲口不擇言等級意識嚴重?
    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擊關注我紅樓夢林黛玉譏諷劉姥姥母蝗蟲,氣史湘雲口不擇言等級意識嚴重?很多人認為,黛玉的一大黑點就是譏諷劉姥姥為母蝗蟲,認為黛玉太刻薄,有嚴重的等級意識。我覺得這有點求全責備了。黛玉說母蝗蟲的時候,眾人都笑成一片了,何以只說黛玉刻薄?她們的閱歷擺在那兒 ,不能理解和體恤劉姥姥很正常。
  • 4000億蝗蟲侵入亞洲,蝗蟲都怕什麼呢?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方法?
    近日,源起東非的蝗災呈現擴大之勢且進入亞洲,巴基斯坦和印度已有多地受到了共4000億隻蝗蟲的攻擊。中科院生態和昆蟲學家康樂院士康樂介紹,我國蝗災治理非常成功,本輪不會對我國形成嚴重威脅。,跟我們農田常見的飛蝗有一定的不同,這種沙漠蝗蟲繁衍能力、適應能力更強,所到之處遮天蔽日成群數不清的蝗蟲過後,真正是寸草不生,對於農業和生態環境的破壞是相當嚴重的,蝗蟲泛濫對很多國家的生態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那麼蝗蟲怕什麼呢?
  • 中國工作組考察巴基斯坦蝗災區:蝗蟲進入交配繁殖期,情況比預想嚴重
    肆虐東非和南亞多國的沙漠蝗蟲災害已持續數月,其影響仍在繼續擴大。在巴基斯坦,入侵的沙漠蝗蟲已經對該國多個省份的農業生產造成嚴重破壞。在旁遮普省巴克卡的蝗災區,來自中國的蝗災防治工作組正在考察當地的災情。專家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蝗蟲正進入交配繁殖階段,而這次蝗災比預想得要嚴重。
  • 一隻蝗蟲20斤,這種鳥一天能吃180隻蝗蟲,它也搞不定
    蝗蟲問題,比你想像中嚴重上個世紀30年代,一隻重達20斤的蝗蟲在美國「橫空出世」。當時,美國面臨蕭條局面,與此同時,數以億計的蝗蟲進入美國,對農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蝗蟲泛濫的南達科他州米歇爾市,開辦了玉米展覽,一位名為託馬斯·赫爾西的農民也想參加這次展覽,但家裡的玉米被蝗蟲吃光了,心靈手巧的他製作了一隻鐵蝗蟲,用這隻鐵蝗蟲辦了展覽,並收取每人一美分的門票費,並因此賺了錢。
  • 有關蝗蟲的知識!
    蝗蟲卵如何辨別死活蝗蟲卵怎麼才能知道它是死是活,也是很多初養蝗蟲朋友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其實蝗蟲卵它的性質就跟雞蛋一樣,要經過溫度孵化蝗蟲卵才會變化成小螞蚱.如果想要最安全的保證潮溼,可以少噴點水以後,再從別的地方弄點潮溼土蓋在上面.那樣就可以保持卵需要的水分.到了明年蝗蟲卵(螞蚱卵)到了正常的孵化時候,如果想卵要早點孵化,可以把上面蓋的一層土挪在集中的一個堆,不然陽光曬不透,如果不挪土也可以,就是晚出來幾天,不會影響孵化.
  • 蝗蟲止步!
    蝗蟲,最具殺傷力的遷徙害蟲之一,已經威脅非洲、中東和亞洲農業數世紀。如今,它再次捲土重來。而最近,蝗災成為了除疫情之外的另一焦點。此次蝗災於去年年底在東非醞釀興起,為東非地區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蝗蟲災情。然而,千億隻蝗蟲並沒有考慮停下前進的腳步,隨後,它們又飛躍至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西南亞國家,讓各國的農業籠罩在恐慌之下。
  • 蝗蟲席捲印度北部,印度是如何控制住蝗蟲的
    此前,聯合國糧農組織稱,非洲的衣索比亞、吉布地、索馬利亞遭遇了25年來最嚴重蝗災,而肯亞正經歷70年來最嚴重蝗災。而這個非洲蝗蟲也表現出驚人的遷徙能力,跨過紅海和波斯灣,最後出現在南亞的印度北部,面對鋪天蓋地的蝗蟲,印度是如何防止這場蝗災。
  • 東非蝗蟲肆虐之際,一部《蝗蟲毀滅日》告訴你蝗蟲能不能飛到中國
    近日,東非蝗蟲肆虐,於是,一部2004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又火了一把。電影的名字叫《蝗蟲毀滅日》。大致的故事是,有位科學家吃飽了撐的製造了一種變異蝗蟲,是沙漠蝗蟲與澳洲疫病蝗蟲的混種,這種蝗蟲有耐藥性,普通的殺蟲劑殺不死它,並且壽命也是一般蝗蟲的3倍,達到了2年。
  • 面對蝗蟲,巴基斯坦考慮從印度進口殺蟲劑,網友說加點咖喱更美味
    綜合外媒2月17日報導,路透社披露的信息顯示,巴基斯坦可能從其主要競爭對手印度進口殺蟲劑,以應對即將可能出現的大規模蝗蟲襲擊,為此,他們甚至不惜違反印巴之間的貿易禁令。此外,為對付可能出現的蝗蟲災害,除了向老對手印度低頭,巴基斯坦還計劃從中國進口更多殺蟲劑。2月初,在巴基斯坦食品部向議會通報情況後,巴基斯坦宣布全國進入蝗災緊急狀態,並發布警告稱這次將會是20年來最嚴重的蝗災。
  • 國家發蝗災,大臣說:蝗蟲跳進河裡淹死了,第二天蝗蟲跳上了龍椅
    國庫一定要過幾年才能填滿,宋真宗這樣想。然而事與願違。這就是上帝喜歡捉弄多災多難的朝代的方式。祥符九年,唐太宗賜給北宋一個叫蝗災的東西,這麼多年來一直被神仙膜拜。黃河兩岸,受蝗災影響,糧食絕收,莊稼受損嚴重,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為了安撫民心,宋真宗立即想出對策,讓中央官員到災區視察,並對受災嚴重的地區進行減稅。眼看北宋即將背負天災,王欽若挺身而出,禍國殃民。
  • 4000億隻蝗蟲在印度被殲滅?恐怕是低估了蝗蟲而高估了「三哥」
    我們會議也開了,分析報告也熬夜寫了,就連蝗蟲如何繞過喜馬拉雅山進入中國的路線圖都畫好了,就等農藥股紛紛漲停了。納尼?你突然跟我說蝗蟲沒了?真是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三哥」二百五。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屆蝗蟲真不行,菜的連印度三哥都搞不定…然而,玩笑歸玩笑,吐槽歸吐槽。真的不是這屆蝗蟲不行,而是這4000億隻蝗蟲,並不是都飛到印度去了,分散到了很多國家。
  •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為什麼?
    它的出現倒是沒有什麼問題,主要是因為它對糧食的影響最嚴重,所以說這才是我們最擔心的問題。不過,我們還是迎來了一些好消息,那就是根據印度公開數據顯示,4000億沙漠蝗蟲如今已經得到了控制,所以這絕對是一個好消息,但是也有一個不幸運的消息,那就是印度農業部門預測,今年6月蝗災威脅可能加劇。所以說還需要準備下一步的蝗災問題,雖然這是說預測的可能性,但是提前做好準備是沒有什麼壞處的。
  • 印度萬億蝗蟲大軍入侵北方邦,手掌大的蝗蟲遮天蔽日,大地秒變黃
    據外媒報導,近日印度萬億蝗蟲大軍入侵北方邦,許多地方因蝗蟲來襲變得不見天日。7月12日,大量蝗蟲入侵北方邦首府勒克瑙,那些手掌大的蝗蟲遮天蔽日,密密麻麻蝗蟲停留在葉子上啃食農作物,大地秒變黃。據悉,北方邦費羅扎巴德一處監獄被蝗蟲入侵,約1700名囚犯在監獄內敲擊鐵器意圖驅趕,鋪天蓋地的蝗蟲令人頭皮發麻。現在蝗蟲所過之處,大片農作物遭遇損毀,許多印度農民因受災嚴重生計受到嚴重影響。今年印度蝗災異常嚴重,6月27日就有媒體報導,印度首都新德裡侵入大量蝗蟲,周邊地區紛紛淪陷。大規模蝗蟲破壞力非常大,每天都會消耗和破壞大量糧食,給印度農民帶來很大壓力。
  • 我國科學家發現蝗蟲大軍的「集結令」
    開發成本更低、更加有效的防治蝗災方法迫在眉睫。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於8月12日發表在Nature的論文顯示,少量群居型蝗蟲聚集,就會釋放出一種獨特的化合物,並在野外吸引和聚集更多蝗蟲。該研究找到並驗證了動物學家長期尋找的蝗蟲群聚信息素。
  • 索馬利亞遭遇嚴重蝗災,當地居民以蝗蟲為食,稱其美味還可以降血壓
    據英國《獨立報》12月23日報導,近日,索馬利亞遭遇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為了防止蝗蟲破壞農作物,索馬利亞人開始以蝗蟲為食。根據當地媒體報導顯示,索馬利亞中部的居民將蝗蟲油炸後與米飯一起食用。當地一位居民稱這種昆蟲比魚更美味。
  • 科普:千億蝗蟲逼近我國,說說蝗蟲那點事
    說到蝗蟲,可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螞蚱,其實螞蚱是蝗蟲的一種。這兩天非洲鬧蝗災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昨天報導據說已經達到了3600億,大家可能還在想像3600億隻蝗蟲是什麼概念,我們來看幾張圖片。蝗蟲過處遮天蔽日、顆粒無收,雖然現代社會對於滅殺蝗蟲有各種各樣的辦法,但是當蝗蟲達到一定數量級的時候,依然讓人談「蝗」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