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蝗蟲的知識!

2020-12-05 精選遊戲之家

1. 飼養:人工飼餵的蝗蟲和野生蝗蟲吃的都是青草(蝗蟲基本上不吃其他加工的不含葉綠素的飼料),青草都是養殖戶種植的,並經過多代的馴化,體內不含毒素。真正屬於綠色食品

2. 蝗蟲生長期:幼蝗孵出後,7天脫一次皮,脫一次皮為一齡,共脫5次皮後變為成蟲,再過50天成蟲就可以銷售(每斤蝗蟲在270-300個)或留種產卵了。在1-3齡期間,幼蟲的採食量很小。經過35天變為成蟲後,採食量倍增,除了採集部分野雜草餵養外,還可以採割人工種植的墨西哥玉米草飼喂。

3. 蝗蟲養殖技術:東亞飛蝗身體粗壯,採食範圍廣,適應性強,從孵化成幼蝗後,經35天的飼養過程即可為成蟲, 50天左右 肥壯後即可銷售。飼養成蟲一萬隻東亞飛蝗可達40斤,按目前的市場銷售價格15-25元一斤,其經濟效益是可觀的,並且 購種只一次。自繁數十倍,卵孵蝗,蝗生卵,周而復始,多年飼養 ,不斷賣錢,一隻雌蝗一次可卵35-90多粒;

技術:1. 先建好大棚, 做一個如溫室一樣的大棚,底邊埋於地下,棚的兩頭都留一個門口,門口按上拉鎖或者用粘連布條對粘,棚的高度為1.5米---2米,一般新的養殖戶在正月完後就在建棚的地面,種上密密碼碼的麥子或者玉米苗提前生長備用小蝗蟲出來後吃,到了3---4月份必須要把棚建好。在棚裡種上小麥供剛出來的小蝗蟲吃.

建大棚用的材料最好是竹片,用鐵管不好,因為金屬吸熱強,鐵管和紗網接觸的地方很容易老化,減少紗網的壽命。還就是在養殖以前必須先把密密麻麻的小麥種上,最少提前半月左右,是為了剛出來的小蝗蟲有小麥苗吃。

2. 要把蝗蟲卵在種棚裡取出.取蝗蟲卵沒有更好的辦法,只有人工細心的慢慢往外挖取。一不小心就會挖壞或擠破。

3. 準備好孵化用的工具,開始孵化時最主要的是溫度和溼度一定要掌握好.孵化的溫度是28-32度是最適合的溫度,溼度在60%左右就可以,蝗蟲卵對溼度不是很嚴格的。

4. 人工孵化出小蝗蟲需要8-10天的時間.剛出來的小蝗蟲可以餵一些小麥苗,等到把大棚裡的小麥苗吃完,在還沒有草的情況下,可以先餵麥麩.麥麩要用水拌溼在喂,地上最好放一些紙箱,直接灑到地上也可以。

5. 在下雨的時候最好用塑料布蓋一下,因為長期潮溼蝗蟲會不吃草,連續陰天5-7天就會導致蝗蟲死亡。要是短時間下雨不用管他就可以。

6. 小蝗蟲1-5齡需要35-45天左右,7-8天退一次皮,這於天氣溫度的好壞有關係,趕上氣溫底會推遲蛻皮的時間。最關鍵是在退完最後一次皮的時候,蝗蟲的食量會增大很多,要適量增加草的量,這對蝗蟲的增產很重要.

7. 蝗蟲到了產卵的時候,要把握好時間,最好蝗蟲交配在70-80%的時候捉起來,那時是產量最高的時候。應即時出售,不即時出售蝗蟲產完卵就會死掉,減少養殖收入.

養蝗蟲需要投資多少、需多大場地?

1、根據規模,初期養殖蝗蟲,只需建一個50-60平方米的網棚即可(需投資300元左右),可利用房前屋後、院落或閒散地塊,一般每平方米可養600-800隻成蟲,可養1-3萬隻種卵和種蝗,需引種投資1000-3000元。2、養殖蝗蟲管理麻煩嗎?有沒有瘟疫?

養殖上述昆蟲管理較為簡便、勞動量很輕,按時投餵飲料即可,在生理上,蝗蟲不會傳染瘟疫,在養殖中不需防疫。

蝗蟲卵如何辨別死活

蝗蟲卵怎麼才能知道它是死是活,也是很多初養蝗蟲朋友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其實蝗蟲卵它的性質就跟雞蛋一樣,要經過溫度孵化蝗蟲卵才會變化成小螞蚱.蝗蟲卵不是放在棚裡就規定幾天能出來,如果溫度達不到20度以上,你就是放在棚裡幾個月可能也不會出來小螞蚱,所以按自然天氣我們北方都是在五一後開始出來小螞蚱,但今年從五一到今天的5月11號,已經連續3次降雨降溫,這樣對正常出來蝗蟲帶來了影響和延遲.辨別死活:蝗蟲卵放在棚子裡以後你可以觀察,如果它都是鼓鼓的,這就證明蝗蟲卵都是正常的活的,如果死了它就癟了,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太陽暴曬和乾燥,這時候蝗蟲卵上面就應該噴水保持水分,只要不乾死的蝗蟲卵都可以正常的孵化出小螞蚱.每年正常的天氣在我們北方就是從5月3號5月8號開始出來小螞蚱,但今年因為天氣的原因,到現在出來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都還沒有出來,這個也沒有什麼的,晚出來也能正常的養殖2批,最晚在6月1號出來,小螞蚱都可以正常的兩批蝗蟲養殖成功.所以大家也不用這麼著急,更不用擔心蝗蟲沒有出來會不會是種子死的原因.

冬季如何保留螞蚱卵

蝗蟲卵(螞蚱卵)在冬天究竟該怎麼保存最好了,今年因為冬天比較乾燥,尤其我們北方,天氣不但很暖和溫度高,而且還不下雨,部分養蝗蟲的反映,有的卵看上去很乾,還有的蝗蟲卵甚至開始乾癟了,如果現在噴水也不是個辦法,總不能天天噴水吧.蝗蟲卵(螞蚱卵)有的產下的卵就在棚子周圍,只要輕輕的扒開一層土就能看見,還有的上面一層土都幹了,已經幹到蝗蟲卵的一部分,如果卵沒有幹的發癟,只要卵還是鼓鼓它們就還是活的,如果癟了,就一層皮了那樣就是乾死了,這種情況下如果噴點水也可以,但離明年還有很長的時間.如果想要最安全的保證潮溼,可以少噴點水以後,再從別的地方弄點潮溼土蓋在上面.那樣就可以保持卵需要的水分.到了明年蝗蟲卵(螞蚱卵)到了正常的孵化時候,如果想卵要早點孵化,可以把上面蓋的一層土挪在集中的一個堆,不然陽光曬不透,如果不挪土也可以,就是晚出來幾天,不會影響孵化.

蝗蟲的生殖

蝗蟲的發育過程屬於不完全變態,一生經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卵蝗蟲一般以卵越冬,在秋季雌成蟲利用腹部未端的堅強「產卵器」,插入土中產卵。產卵場所大都是溼潤的河岸、湖濱及山麓和田埂,每次產18-35 粒卵成塊。卵塊有良好的保護層,不易受溫、溼度和不良因素影響。自然條件下,越冬卵經4-5個月,即翌年3-4月,當氣溫漸暖時,是蝗卵孵化、蝗蝻出土的季節。若蟲、成蟲 剛孵出的若蟲又叫蝗蝻,沒有翅,能跳躍。蝗蝻的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蝗蝻逐漸長大,當受到外骨骼的限制時,就脫掉原來的外骨胳,這叫蛻皮。一生蛻皮4-5次,每蛻皮一次,增加1齡。3齡以後,翅芽顯著。5齡以後,變成能飛的成蟲。

小蝗蟲管理注意問題?

剛剛出來的小蝗蟲只有蒼蠅那麼大,是很小很小的,如果正趕上下大雨,就要用塑料布蓋一部分,以免被大雨衝死,一般就那幾天很少趕上下雨的時候,7天後就是下雨淋點也沒有關係了。剛出來的小蝗蟲採食量很少,所以您最好是能給它吃點比較嫩綠的草,那樣長出來的小蝗蟲比較健康,個頭也大。蝗蟲7天脫一次皮為一齡,到了3齡以後就可以給餵一些老一點的草也行,還可以給餵一些乾草粉,用水拌溼了撒在棚裡面就行。

蝗蟲養殖2010年前期準備

第一步:蝗蟲養殖大棚要建在遠離農藥的地方,如果園,棉花地。。。下雨要牌的出水。蝗蟲喜歡通風,有陽光的地方。

第二步:蝗蟲棚的形狀不受限制,不過用料力求堅固,窗紗要用質量做好的,最好是專用的,因為專用的防曬,防老化,小蝗蟲跑步出來。建大棚的尺寸最好在,長20米,寬4-5米,高1.7米左右最好,大棚過大不易管理。

第三步:可以先在養殖蝗蟲的地方種上小麥,也可在在建好的大棚裡種上小麥,等小麥長到5-10釐米就可以,引種孵化了。養殖面積大的,可以多準備一些地,種一些墨西哥玉米草作為蝗蟲的飼料。養殖一畝可以種2畝左右的草。

蝗蟲吃了毒草如何解決

如果你是割到了不放心的野草,你可以先給棚子裡扔上一小把,如果草有毒蝗蟲吃了以後,半個小時就會死亡,毒性不大的草吃了它也會在地上一動不動.這樣死亡也就是吃這一小把草的蝗蟲死亡,如果吃了以後沒有什麼事情,你就可以放心的把野草都扔給其它的蝗蟲吃了.

如果發現蝗蟲吃了毒草.首先要把棚裡剩下的一些草都給清理出來.不要讓有毒的草被蝗蟲再吃,再給勤餵少餵一些新鮮的嫩草.嚴重的死亡了就沒有辦法只好把死亡的都給選出來,不動的蝗蟲你先不用管它.很多過了一天兩天還會自然恢復好起來吃東西.如果想最安全的養殖好蝗蟲,建議大家最好是種草餵養蝗蟲.

蝗蟲餵養5要點

 1.蝗蟲採食時間在早晨9點至下午5點,每天為2次~3次。餵養蝗蟲時,要將飼草均勻地撒在棚內。

  2.陰雨天氣應當遮蓋養殖棚,因為地面太潮溼,蝗蟲會不採食而死亡。

3.飼養的密度一般每平方米600隻~800隻為宜,飼養過密會出現強食弱、大食小或者正在脫皮的被蠶食等情況。

 4.夏天氣溫高達35℃以上時,就要對養殖棚進行遮蔭,在紗網上或者棚內適當灑些水供應水分,如果棚內過於乾燥也會造成蝗蟲死亡。

  5.如果蝗蟲採食了帶毒的飼草,就會立即死亡。所以如果不知飼草是否有毒,最好先洗淨再喂。6蝗蟲的生命周期為75天,雌蝗產完卵後會正常死亡,雄蝗也會在交配後正常死亡。

  蝗蟲一年中分「夏蝗」和「秋蝗」。從5月初出生到7月初左右長為成蝗,並產卵於棚內,完成第一代;在7月15日~25日,第二代蝗蟲即「秋蝗」會自然出土,到9月初產卵於地下,然後死去蟲卵可以自然越冬。待到來年「五一」,幼蝗會隨著氣溫變暖自然孵化,破土而出。

搞蝗蟲養殖的最佳時間

搞蝗蟲養殖的最好時間是每年的,南方在3月中旬就可以了,在北方4月以後就可以。最晚的養殖時間北方在8月中旬以前,晚了就不可以在進種了。在南方一年可以繁殖3--4批,所以南方購種是不會晚的。

蝗蟲的管理

螞蚱的適宜發育溫度為25~32℃,相對溼度為85%~92%,土壤含水量15%~18%,低於14℃或高於40℃時,螞蚱逐漸停食死亡。在氣溫達到28~30℃時,螞蚱卵開始孵化,先準備無毒土壤和鋸末粉按1∶2攪拌,含水量為20%~30%,鋪3~5釐米的土在器皿中拍實,然後將螞蚱卵布於土上,蓋上約1釐米厚的混合土。最後,器皿上再罩上一層薄膜,每半天檢查1次,發現小螞蚱後,用軟毛刷將其刷到棚內的食物上,經10~15天孵化出小螞蚱。剛出土的小螞蚱喜食鮮嫩的麥苗、玉米苗、雜草等單子葉植物,但食量很小。1~3齡的螞蚱應注意防雨,螞蚱從出土到成蟲約需27~35天,這期間每5~7天蛻1次皮,共蛻5次;5齡以後的螞蚱逐漸開始交配產卵,每隻螞蚱約產卵40~90粒。為了取食和生殖布卵,螞蚱有喜歡群居和遷飛性,所以螞蚱羽化後至產卵前應給予適當的幹擾,令其遷飛,以便提高產卵數量和質量。產下的卵在上凍前應在產卵區加蓋一些麥糠、雜草等保溫、保溼,防止凍裂。生長期的成年螞蚱如果不做種要及時出售。

養殖蝗蟲注意事項   1、蝗蟲採食時間在早晨9點至下午5點,每天餵2—3次。餵養蝗蟲時要把草均勻地撒在棚內。   2、在南方地區在多天陰雨天氣應適當遮蓋,北方地區不遮蓋也行,下雨的時間短。   3、飼養的密度每平方米800---1000隻為宜。   4、夏天氣溫高達35度以上時,在紗網上或者棚內適當的撒些水供應水分。   5、如果蝗蟲採食了帶毒的飼草,就會立即死亡。如果不知道飼草是否有毒,最好是洗淨草把水控幹再喂。   6、蝗蟲的生命周期為75天,雌蝗在產完卵後會正常死亡,雄蝗也會在交配後正常

人工越冬生產養殖技術

(1)生產養殖場所  蝗蟲越冬生產養殖網棚的總體結構呈「仝」字型,高度(棚頂)為2.0~2.2米,底寬4.0米,中間預留1.0米的操作過道,兩側生產區域寬度各保持1.50米。採用角鐵、鋼管、竹竿、竹片等做支架,尼龍紗做外罩,開口處採用拉鏈或膠鏈,四周於地面固著,圍鋪石灰壠,外側挖設排水溝。具體尺寸也可根據條件加以調整。區域栽培相應的飼料植物,支架立柱設置飼料架。中間過道可以作為綠色植物芽苗飼料送入的通道。  蝗蟲養殖網棚建設要選擇平坦、向陽、具有一定面積的場所,同時考慮安全防護問題,建設簡易溫室大棚,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必須覆加一層網紗。建設一個40平方米的溫室網棚大約需要投資1200元,如建簡易大棚則投資更少,投資約400元即可。為了提高產量和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實現全年循環連續生產,冬季必須要升溫,這樣增加了加溫設施及煤的投入。棚內的布局要合理,過道、飼料架等間隔便於生產養殖操作。(2)種源可以在專業公司購買或自然採集,然後逐步進行積累。(3)飼料 人工越冬蝗蟲生產養殖所用的飼料有兩種,天然飼料和人工飼料。天然飼料為溫室高密度栽培的玉米苗。人工飼料配方:60%~80%玉米秸稈糠粉或混合粉,10%~20%玉米面,5%~10%豆面、豆餅或豆粕,2%維生素及多鹽、味精、糖混合物,2%骨粉或魚粉,適量酵化劑。(4)環境條件 東亞飛蝗適應溫度一般為17~36℃,溫度越高,取食越旺盛。6~7月份出現的夏蝗羽化的適宜溫度為25~30℃。成蟲在土壤中產卵時,對土壤的硬度與含水量有一定的選擇性,一般成蟲喜歡在比較堅硬的土壤中產卵,產卵最適合的土壤含水量為10%~20%。東亞飛蝗的發育起點溫度為15℃,蝗蝻發育的起點溫度為 18℃,但整個生長期至少需經曆日平均氣溫25℃以上的天數達到30天,才能完成其發育和生殖。 冬季管理要點(地溫、氣溫、光照)發育起點溫度為15℃~18℃,因此,生產場所的地溫最好保持在20℃以上。(5)蝗卵保存與孵化普通冰箱 在-5~5℃的範圍內,可保存蝗卵。普通溫箱要求溫度變化幅度為10~40℃,最好帶有玻璃門,當溫度調節到30~32℃時,可用於蝗卵的孵化。(6)飼養密度   飼養種源的密度為4斤種源/平方米,以後逐步自行積累即可達到理想效益密度。   (7)敵害預防與病害防疫 各種蛙類、鼠類、鳥類等均可捕食蝗蟲,還存在多種寄生蜂,微孢子蟲是一種重要的導致流行病的因素,應該做好預防措施。5、採收與加工大量收穫蝗蟲後,加工時只要輕輕拔除頭部,同時將腸道慢慢帶出即可。可用1/50的活性炭脫色、除臭,再經過洗滌、研磨,壓製成各種形狀,經調味後製成各種罐頭食品。對於偏小、傷殘、腐爛的個體以及廢棄物經過乾燥後可以作為飼料添加劑。

相關焦點

  • 小題速遞:蝗蟲災害
    學習地理,就需要你這種舉一反三、知識遷移這種能力。在我國,蝗蟲災害發生頻率最高的地區在黃淮海平原、黃土高原等地區,該區域大部分位於我國北方半溼潤和半乾旱區,跟這裡的極端天氣(如異常乾旱、「久旱必蝗」)和生態環境破壞有關。
  • 蝗蟲肆虐的真相:與野生動物有關的另一場「人禍」
    有媒體報導了二十年前,新疆北部發生蝗災,當地引進了十萬隻鴨子,前往捕食蝗蟲,效果顯著。作為八卦,這些報導可以當作談資。但作為科普報導,上述討論其實是不靠譜的。靠天敵消滅蝗蟲,僅限於蝗蟲泛濫,但未起飛時。蝗蟲一旦成群起飛,其內會釋放一種名為苯乙腈的揮發性化合物。這種物質會改變蝗蟲的體色,讓平常綠色的蝗蟲呈現出黃黑色的樣貌,同時也會令蝗蟲表現出更強的攻擊性。
  • 孟德爾遺傳學解釋不了的蝗蟲
    想要解釋蝗災,需要表觀遺傳學的知識。什麼是表觀遺傳學? 高中生物知識告訴我們,DNA序列決定生物的性狀。但是在實際中,科學家觀察到一些DNA未改變,生物性狀卻發生改變的情況。比如開頭我們提到的蝗蟲,當其種群密度較大時,散居的蝗蟲便會傾向於遷徙,進而造成蝗災。
  • 研究發現蝗蟲可以迅速地區分不同爆炸物的氣味
    研究已經確定蝗蟲可以聞到爆炸物的氣味,並確定臭味的來源-這是工程機器人嗅嗅蝗蟲邁出的重要一步。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先前研究表明,控制蝗蟲的能力和讀取大腦的能力都可以辨別它們的氣味。發表在《生物傳感器和生物電子學》上的預驗證中,研究人員展示了他們如何能夠劫持蝗蟲的嗅覺系統,以檢測和區分不同的爆炸性氣味-全部都在幾百毫秒的暴露時間內完成。
  • 蝗蟲席捲印度北部,印度是如何控制住蝗蟲的
    而這個非洲蝗蟲也表現出驚人的遷徙能力,跨過紅海和波斯灣,最後出現在南亞的印度北部,面對鋪天蓋地的蝗蟲,印度是如何防止這場蝗災。無人機滅蝗蟲蝗蟲到了印度後,印度出動了飛機噴灑農藥,還出動軍隊和農民人工噴灑農藥,經過努力,很快就控制住了蝗災。同時有關部門預計今年6月,印度西部沙漠地區可能出現規模更大的蝗災。
  • 蝗蟲大軍如何形成
    知識就是力量,歡迎回到2049。最近東非地區正飽受蝗蟲的折磨,兩個字形容一下就是:毀了。
  • 廣西:蝗蟲之美食專家
    前些日子,蝗蟲災害的新聞不斷,環球網有關報導稱,有將近六千萬億隻蝗蟲有可能從印度南部,尼泊爾、緬甸等地入侵中國,我們什麼都別說,先看一下地理位置圖畫圈圈的地圖上,就是有可能蝗蟲入侵的地方,我們都知道,我們國家的邊境線基本上是高山叢林,野生動物非常之多,對於蝗蟲來說,天敵也是非常之多的,許多飛禽鳥類,都是比較喜歡捕食蝗蟲的,所以入侵我國,那是極少部分的事。
  • 千億蝗蟲逼近邊境,雞鴨等待出擊!吃貨卻在研究蝗蟲怎麼做著吃
    請點擊右上方藍色的「關注」,了解更多的養生知識!這幾天,看過電視新聞或者是上過網的人估計都知道非洲正在鬧蝗災吧!蝗蟲,又稱為「螞蚱」,是一種害蟲,而且是破壞性極強的遷徙性害蟲。據悉,這次蝗災中的蝗蟲數量估計有四千億隻,一天可飛行百餘公裡,白天逆風而行,如大軍過境,密度非常大。而且蝗蟲的食量驚人。
  • 半機械蝗蟲:能檢測爆炸物
    然而,蝗蟲高度發達的嗅覺卻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濃厚興趣,這種嗅覺有望應用於爆炸物檢測。可是,如果你想要增強蝗蟲的功能,使其成為一種嗅探炸彈的昆蟲,那麼在將它送到野地之前,還有一些技術難題需要解決。有什麼方法可以指揮蝗蟲嗎,告訴它去哪裡嗅探?因為蝗蟲不會說話(目前是這樣),有沒有辦法可以讀懂這些半機械蟲的大腦,從而知道它們聞到了什麼?而且,蝗蟲甚至能聞到爆炸物?
  • 蝗蟲最怕什麼?為什麼會發生蝗災?
    據估計,每隻雌性蝗蟲能夠產下大約100枚蟲卵,每平方米的土中可能會存在多達30萬枚蟲卵。因此,只要條件合適,蝗蟲就能大規模繁殖,種群數量會快速增加。血清素會讓本來獨居的蝗蟲將會變得群居,其身體顏色會從綠色變為褐色,它們飛到哪裡就會吃到哪裡,從而出現蝗災。蝗災的發生與氣候變化有關,尤其是與旱災的出現有關。古語有云:「旱極而蝗」。
  • 集體生活影響腦 群居蝗蟲變大頭
    科學家發現,與獨居蝗蟲相比,群居蝗蟲的大腦比前者大許多。然而根據一項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卷》上發表的研究結果,與獨居蝗蟲相比,群居蝗蟲的大腦居然也比前者大許多,這說明群體生活方式會對生物的腦結構產生顯著影響。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報告說,沙漠蝗蟲平時喜歡單獨生活,但有時也會成群結隊地遷徙,形成遮天蔽日的蝗災。
  • 蝗蟲來襲!建立防禦蝗蟲11道防線
    其實只要有一隻母蝗蟲到達南美,一年可以繁殖兩萬億隻蝗蟲,目前沙漠蝗蟲只有四千億隻。阿根廷蝗蟲看了讓人恐怖。一旦蝗蟲越過了吸蝗機,又過了捕蝗網,那麼還有漏網的蝗蟲,我們就要人工捕捉,用網兜,搞人海戰術,幾百萬人去抓捕蝗蟲,捕到蝗蟲賣給飼料廠,一斤一塊錢,也可以篩選大個的蝗蟲賣給燒烤攤,讓大家品嘗蝗蟲美食。
  • 古畫裡的蝗蟲,要比非洲的蝗蟲可愛
    雲團似的蝗蟲大軍,吃光了沿途的植物。最可怕的是,這個災害不好控制,飛機噴藥都難做到,人們真是束手無策!這麼強大的蝗災,蝗蟲到底是多麼可怕的生物呢?很多遠離農村的人有點不可想像。可是你知道嗎?在國畫中,蝗蟲寶寶們可是一隻只小可愛呢!現代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素來以工筆草蟲的工細結合大寫意的老辣功蓋書畫界。你看看他的蝗蟲,形神意趣樣樣齊備。
  • 4000億蝗蟲侵入亞洲,蝗蟲都怕什麼呢?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方法?
    從非洲開始肆虐的蝗蟲,已經蔓延至巴基斯坦和印度,蝗蟲數量之多、密度之大是近七十年來最多的一次,這次的蝗蟲是沙漠蝗蟲,跟我們農田常見的飛蝗有一定的不同,這種沙漠蝗蟲繁衍能力、適應能力更強,所到之處遮天蔽日成群數不清的蝗蟲過後,真正是寸草不生,對於農業和生態環境的破壞是相當嚴重的,蝗蟲泛濫對很多國家的生態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那麼蝗蟲怕什麼呢?
  • 蝗蟲止步!
    蝗蟲,最具殺傷力的遷徙害蟲之一,已經威脅非洲、中東和亞洲農業數世紀。如今,它再次捲土重來。而最近,蝗災成為了除疫情之外的另一焦點。此次蝗災於去年年底在東非醞釀興起,為東非地區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蝗蟲災情。然而,千億隻蝗蟲並沒有考慮停下前進的腳步,隨後,它們又飛躍至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西南亞國家,讓各國的農業籠罩在恐慌之下。
  • 印度蝗蟲肆虐,小小蝗蟲為何成為人類大敵?
    2020年伊始,在西亞,南亞和東非區域,正在爆發一場規模巨大的蝗災,最開始的時候這波蝗災出現在東非地區,索馬利亞,肯亞等國家,這場蝗災分為許多波,最大的一群蝗蟲數量足足有3000億隻,我們可以用鋪天蓋地來形容,蝗蟲所到之處可以說是寸草不生,很多人因此沒有了食用的糧食。
  • 東非蝗蟲肆虐之際,一部《蝗蟲毀滅日》告訴你蝗蟲能不能飛到中國
    近日,東非蝗蟲肆虐,於是,一部2004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又火了一把。電影的名字叫《蝗蟲毀滅日》。大致的故事是,有位科學家吃飽了撐的製造了一種變異蝗蟲,是沙漠蝗蟲與澳洲疫病蝗蟲的混種,這種蝗蟲有耐藥性,普通的殺蟲劑殺不死它,並且壽命也是一般蝗蟲的3倍,達到了2年。
  • 蝗蟲影響了中國古代文化?看似不可思議,其實又在情理之中
    圖①蝗蟲,俗名螞蚱蝗蟲,典型的農業害蟲。有一種飛蝗,經常集結成巨大的蟲群,啃食禾本植物,從人口奪食,而釀成蝗災。據統計,在我國古代,平均幾年就有一次這樣的災難。但對這個象形文字(見圖④右上第一字),歷代都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說像蜜蜂,可以代指春;有的說像夏蟬,可以代指夏,但更多的農史業家則認為,它象的是蝗蟲形,秋的名稱來源或和蝗蟲有關。甲骨文專家彭邦炯曾指出,這個象形文字是「螽」字的象形,讀zhōng,《說文解字》上的解釋是蝗蟲一類的總稱。為什麼螽和秋天來歷有關呢?
  • 蝗蟲,蝗災與人類
    ,落基山蝗蟲的銷聲匿跡也來得很突然,最後一個活體蝗蟲於1902年在加拿大觀察到。為什麼聲勢浩大的落基山蝗蟲會突然滅絕?專家研究後認為,當時美國西部發現金礦引發的淘金熱潮可能無意中導致了蝗蟲的滅絕。蝗蟲產卵的地方,土地被翻動、被壓平、被水淹,蝗蟲卵被破壞殆盡。
  • 科普:千億蝗蟲逼近我國,說說蝗蟲那點事
    說到蝗蟲,可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螞蚱,其實螞蚱是蝗蟲的一種。這兩天非洲鬧蝗災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昨天報導據說已經達到了3600億,大家可能還在想像3600億隻蝗蟲是什麼概念,我們來看幾張圖片。蝗蟲過處遮天蔽日、顆粒無收,雖然現代社會對於滅殺蝗蟲有各種各樣的辦法,但是當蝗蟲達到一定數量級的時候,依然讓人談「蝗」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