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焦莫寒通訊員葛高遠
編者按:8月21日,《河南日報農村版》在一版頭題刊發《伊川:兩千萬重獎「五好」村》報導,對伊川縣實施「五好」村創建活動的成果進行了報導。當日,副省長王鐵對該報導作出批示:請申延平(註:申延平,省委農辦常務副主任)同志了解伊川情況並告我。隨之,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跟隨省委農辦調研組趕赴伊川,近距離感受「五好」村創建帶來的伊川鄉村巨變。
來到伊川縣呂店鎮孫溝村時,是8月27日下午4點多,路邊坐著不少嘮家常的村民。
平整的硬化道路,整潔的村內環境,健全的休閒設施……都讓人無法相信,一年前,這個革命老區村曾經是個不折不扣的「破」地方。
僅一年,孫溝村就完成了脫胎換骨的蛻變,巨變背後,是伊川縣「五好」村創建活動成果的縮影。
求突破有了點子
孫溝村是個革命老村,全村229戶、932人,以前村內環境可以用「荒草遍地」形容,如今的孫溝村,是大家眼中的「五好」村。
「以前,村裡發展的經費不足,勉強維持村務運轉,更別提村裡面的基礎設施建設了。」孫溝村村支書張社會說,村幹部們想給村民辦實事,可由於「無米下鍋」,工作就基本變成了「守攤」,不出成績,也不出亂子。
「以前,面臨這樣『心有餘而力不足』困境的村子不止孫溝村。伊川縣有80萬人口,大部分都在農村,農村的發展一直是我們心頭的大事。」伊川縣副縣長申偉民說。
申偉民告訴記者,伊川縣緊鄰洛陽市區,工業基礎較好,但農業仍然是縣域經濟發展的短板。「一些村集體『沒錢辦事』,造成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同時,村幹部待遇較低,幹事創業缺乏積極性,班子亂,缺乏工作平臺,安全信訪環境等都出岔子……面對制約發展的癥結,我們一直在尋求突破。」
申偉民口中的突破始於2014年夏天。2014年6月,伊川縣在全縣369個行政村和10個城市社區中,創新開展了「基層組織建設好、環境衛生整治好、秸稈綜合利用好、矛盾糾紛化解好、安全生產落實好」為內容的「五好」村創建活動。縣裡每年拿出2000萬元財政預算,對凡是達到標準的行政村(社區),按照人口規模,給予5萬~8萬元不等的獎勵,用於提高村幹部待遇和促進農村事業發展。
在激勵「指揮棒」的引導下,全縣農村的「一池水」都活起來了。
▶下轉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新思路有了做法
在伊川,被「五好」村帶動的不止孫溝村。
同在呂店鎮的孫瑤村村支書範建軍提起「五好」村時,臉上掩飾不住笑意。半個月前,他剛剛代表全村領到了「五好」村獎金。
呂店鎮黨委書記申俊濤說:「『五好』村創建的標準非常嚴格,在基層組織建設、環境衛生整治、秸稈綜合利用、矛盾糾紛化解、安全生產落實等每一項都有嚴格的量化考核標準。縣農辦牽頭,信訪、安監、新農辦等多部門協作,對各村進行指導和幫扶。」申俊濤說,為了督促各村,縣、鎮各部門還每月檢查、排名,每個季度進行總結。
同時,「特殊機制」是懸在各村幹部心頭的一把「利刃」:只要有村幹部違法違紀、沒有建立群眾事務幫辦站、垃圾堆積汙水橫流、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發生大面積秸稈焚燒等17類事項中任何一項,就將被「一票否決」。
據統計,在首個年度「五好」行政村評選中,全縣370個行政村裡,168個村創建成功。目前,伊川縣已經陸續把938萬元獎金,劃撥至這些村的帳戶上。
美村子有了成效村裡的環境美,村民間、幹群間的矛盾少,鄰裡和睦,村幹部的積極性也被極大調動,村內工作也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呂店鎮副鎮長李會強說,「五好」村帶給他們的都是實實在在的變化。
往年,秸稈禁燒讓他們最頭痛,但是去年「三秋」和今年「三夏」期間,孫瑤村沒有發生一起點火冒煙現象。「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工作的開展自然水到渠成。」李會強說。
張社會告訴記者:「村幹部開始幹實事了,村民開始動起來了,幹群關係親密了,『五好』村的創建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現在村裡發展的勢頭改善了,這樣的勢頭真是太好了。」
路修通了,不再揚灰了;路燈亮了,走夜路不用摸黑了;綠化好了,到處鳥語花香……去年6月以來,伊川縣湧現出許許多多的「孫瑤村」、「孫溝村」,它們通過創建「五好」村,實現了舊貌換新顏。
範水全是孫瑤村人,他激動地說:「我今年71歲了,在孫瑤住了一輩子,從來沒見過這麼漂亮的村子,環境美了,我們白天幹活,晚上還能出來活動,小日子美滋滋兒的!」
申偉民說:「為了解決伊川縣城鄉二元化的問題,我們採取過很多措施,『五好』行政村讓伊川農村這池水真正活了起來,群眾間、幹部間、幹群間的關係和諧,幹部積極性被極大調動,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