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步態分析系統,助力發表Cell、Neuron等頂刊論文

2020-09-19 brainnews

來源:瑞沃德生命科學

目前實驗動物的步態分析在基礎研究中的價值,日益獲得研究學者認可。其中DigiGait步態分析系統接連出現在多篇頂級期刊文獻中,如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Neuron等。其到底有何神奇之處?且跟小編一探究竟。

What is DigiGait

DigiGait步態分析系統是唯一一個採用實時腹側攝像技術(該技術獲得了美國發明專利)的產品。可用於研究神經系統損傷、肌肉相關損傷、骨關節疾病與外傷等模型動物的運動機能。

系統中高速數字攝像機(25kHz)會以底面向上的視角連續不斷拍攝行走/跑動中的動物,DigiGait™ 軟體會生成「數字爪印」和動態的步態信號(解析度超過5000像素/cm2),形成爪部相對跑帶位置的實時記錄。最終可輸出50多種步態指數,生成的數據標準誤差低,準確度和可重複性高。

功能優秀,實驗無憂

  • 可研究動物在自願狀態下行走,及在跑帶上強制運動的步態。
  • 可研究動物在跳躍和奔跑狀態下的步態。
  • 在已知且相同速度下,可捕捉大量步幅信息。排除實驗動物因速度差異導致的實驗數據分析誤差。
  • 通過拍攝實驗動物的整個腹部,可提供三維運動學指標,保障數據完整性。
  • 可增加實驗難度,促使動物爬上或爬下斜坡,最大限度測量實驗動物的運動能力。


應用案例

01

美國Baylor大學醫學院主導發表的「RNA結合蛋白(Pum1)單倍體劑量不足導致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性神經病變機制」文章中,通過使用DigiGait步態分析系統,得出研究實驗結果:Pum1缺失小鼠步幅長度更短,步型(身體晃動)更大。與曠場實驗、轉棒儀實驗,一同論證了Pum1缺失,會導致動物的運動協調性出現進行性缺失。其數據如下圖所示:

At 12 weeks of age, Pum1−/− mice displayed a wider stance (J), decreased stride length (K), and increased stride frequency (L) compared to either WT or Pum1+/− littermates. Stance width and stride length were normalized to mouse width and body length, respectively. L = left, and R = Right. Twelve mice per genotype were analyzed.

02

史丹福大學神經科學院主導發表的「對於用人類肌肉乾細胞和其他肌肉原生細胞製成的生物結構可以在肌肉容積缺失(Volumetric muscle loss,VML)模型動物體內產生功能性肌肉組織」報導中提示:以幹細胞為基礎的診療手段,可作為治療急性和慢性VML的有效途徑。其中,使用DigiGait步態分析系統證實使用肌肉乾細胞製成的生物結構,可以顯著改善VML模型動物的運動狀態,具體步態分析數據見下圖:

Exercise improves innervation of de novo myofibres and improves forces in vivo. (a) Representative image of a mouse during a gait analysis(top) and the gait footprints collected during the analysis (bottom). Mice were positioned in a transparent treadmill and a camera was positioned underneath to record the gait. (b) Quantification of the gait 『disability score』 resul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47 parameters.

03

芝加哥大學神經科學院主導的CACNA1A mRNA轉錄影響因子和二級蛋白a1ACT對於小腦早期編碼的影響機制研究中,使用步態分析系統聯合轉棒儀和曠場實驗,論證了CACNA1A mRNA表達異常時,實驗動物的運動機能和肢體協調能力顯著降低,具體結果詳見下圖:

(H) Reduced treadmill performance of KIKO mice is corrected by a1ACT expression and prevented by prenatal Dox treatment. Treadmill running speed and total travel distance are compared among mice with/without Dox (_1/+1M) treatment at 1 month old. Prenatal inhibition of a1ACT expression prevented the rescue of motor behavior of KIKO:PC-a1ACT mouse in treadmill (left), rotarod (middle), and open field (right).

總結

DigiGait步態分析系統不僅能保證實驗數據的精確性、靈敏性、可重複性,同時可提供更寬的速度選擇範圍以及更豐富的實驗解決方案,高效助力您的科學研究!

相關焦點

  • 為何DigiGait步態分析系統,接連助力發表頂級期刊文獻?
    目前實驗動物的步態分析在基礎研究中的價值,日益獲得研究學者認可。其中DigiGait步態分析系統接連出現在多篇頂級期刊文獻中,如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Neuron等。其到底有何神奇之處?且跟小編一探究竟。
  • 智慧醫療將迎來步態識別:輔助診療 助力科研分析
    12月16日,銀河水滴創始人兼CEO黃永禎博士在「2020年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學術論壇」上表示,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的支撐下,我國智慧醫療進入飛速發展時期,智慧醫療科技研究與產業發展步入新的階段,步態識別技術在輔助診療、醫學研究與科研分析等方面將發揮積極作用,相關解決方案擁有部署快捷、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等諸多優勢
  • Cell:重磅!首次揭示大腦血清素系統至少由兩組血清素能神經元亞群...
    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8月23日在線發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natomically Defined and Functionally Distinct Dorsal Raphe Serotonin Sub-systems」。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8.07.043。
  • 學校資源植物與環境工程創新團隊在《The Plant Cell》發表論文
    學校資源植物與環境工程創新團隊在《The Plant Cell》發表論文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資源植物與環境工程創新團隊成員、農學院教授孔英珍及其合作者揭示了植物精細調控細胞壁果膠質甲酯化修飾程度的新機制。
  • 交感神經系統由許多種不同類型的神經元組成
    2016年8月30日/生物谷BIOON/--不論遭受何種物理刺激或情緒刺激觸發,交感神經系統長期以來被認為會作出相同的反應。然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典卡羅琳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這種系統由不同的神經元組成,其中每種神經元調節特異性的生理功能,如勃起肌肉控制。
  • 10篇Cell論文聚焦人類泛癌圖譜
    TCGA的泛癌症圖譜項目還包括對免疫系統和癌症相互作用以及癌症基因組學、表觀基因組學和基因表達之間的關聯性的研究。在同期Cell期刊上發表的第六篇標題為「Comprehensive Characterization of Cancer Driver Genes and Mutations」的論文中,Matthew H.Bailey等人利用PanSoftware程序分析泛癌數據,鑑定出299個癌症驅動基因,而且基於結構和序列的分析鑑定出3400種癌症驅動基因突變,此外57%的腫瘤攜帶著潛在可藥物靶向的癌變事件
  • Nature特刊發表TRACERx聯盟的一系列論文,揭示免疫系統是理解癌症...
    2020年6月7日訊/生物谷BIOON/---一系列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的論文改變了我們對肺癌如何隨時間進化的認識,特別是周圍環境和免疫系統如何推動這種癌症出現變化。這組論文發現了理解腫瘤進化的一個關鍵:免疫系統。TRACERx項目首席研究員Charles Swanton說,「只有隨著癌症的產生,研究腫瘤內部和周圍複雜的生態系統,我們才能不僅觀察到進化變化本身,而且還能觀察到驅動這些變化的因素。」
  • Cell Research 年度最佳論文出爐,共4篇論文入選
    2019年11月5號,Cell Research雜誌公布了2018年度優秀論文,共有4篇論文入選。 它們分別是來自:美國華盛頓特區兒童國家衛生系統兒童研究所鄭盼及劉陽背靠背發表的:A reappraisal of CTLA-4 checkpoint blockade in cancer immunotherapy及Uncoupling therapeutic from immunotherapy-related
  • 張忠華教授在《The Plant Cell》發表論文揭示黃瓜全雌基因分子...
    張忠華教授在《The Plant Cell》發表論文揭示黃瓜全雌基因分子作用機制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院長張忠華教授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孫進京副研究員進行合作,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首次發現黃瓜中全雌基因(Female)是獲得新功能的基因
  • 特別推薦Neuron|唐逸泉博士解析聽覺受體如何感受機械力刺激
    注意,當時那篇著名論文的標題用的還是may這種不確定的語氣,直到1996年,Richard Axel後來的妻子,Cornelia Bargmann領導的當時還在UCSF的實驗室在Cell雜誌發表論文,以秀麗隱杆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為實驗模型第一次證明了嗅覺受體確實可以特異識別嗅覺分子
  • ICRA 2020最佳論文授予加州理工和清華:首個自適應外骨骼步態AI算法
    本論文還同時獲得最佳人機互動論文獎(Best Paper Award on Human-Robot Interaction)。論文連結:https://arxiv.org/abs/1909.12316這項研究展示了如何利用「個人偏好」,來定製化提升人類使用下肢外骨骼的舒適感。
  • 步態識別系統!!遮臉也能認出你!!
    繼人臉識別後,中國人工智慧(AI)公司銀河水滴2日在北京宣布,開發出全球第一個步態識別系統公司宣稱,該系統有步態識別技術,集步態檔案庫、步態識別、步態檢索、大範圍追蹤等功能,可以實現大量監視器下「步態識別」的實時智能監控。即使目標人物遮著臉,系統也可以依靠走路姿態辨認出來。
  • Neuron:中科院許曉鴻組發現編碼同類雄性特徵的神經機制
    2020年9月21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euron》在線發表論文,題為《特異性感知與攻擊行為相關的同物種雄性信息的下丘腦神經元》。雖然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下丘腦內特定核團驅動攻擊行為和求偶行為的發生,但是對於這些核團在生理條件下是如何整合來自嗅覺系統的性別信息,並進一步指導行為發生的神經機制並不清楚。利用鈣信號記錄系統,許曉鴻研究組發現腹側乳頭體前核表達多巴胺轉運體的神經細胞(PMvDAT)在小鼠嗅聞成年雄鼠尿液時強烈響應,而對於去勢雄鼠、雌鼠、幼鼠以及大鼠的尿液則反應很小。
  • Neuron | 海馬的守門人——齒狀回顆粒細胞
    這離不開大腦中一個很特別的腦區, 海馬—大腦的定位系統(GPS)【1】。海馬齒狀回的顆粒細胞(granule cell)作為海馬區接受信息的第一站,他們接收來自大腦皮層的大量信息,而這些信息只有一部分是與空間相關的,因此他們需要篩選出與空間相關的有用信息並傳輸給下遊腦區【2,3】。
  • 華南理工大學2名研究生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上發表論文!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鍾裕與謝嘉睿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在線發表題為「Single-cell landscape of the ecosystem in early-relaps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論文,首次揭示肝癌原發腫瘤與早期復發腫瘤的免疫微生態系統的顯著差異。
  • 科學家開發能分析步態的可穿戴傳感器,可讓用戶省去看病的時間
    目前,為了對自己的行走步態進行詳細分析,患者必須前往診所,在壓感墊上行走。不過,由於一種新的可穿戴系統的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首先,已經有可穿戴式步態分析技術結合了慣性測量單元(IMU),它結合了加速度計和陀螺儀。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設置僅限於提供加速度和腳部旋轉速度的數據。
  • 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2019中國年度論文和機構揭曉
    上的《考拉基因組對逆轉錄病毒入侵的piRNA應答》;以袁靜、楊瑞馥、劉翟為通訊作者,發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高產酒精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以曾木聖、白凡、張寧為通訊作者發表在Cancer Cell上的《基因組和轉錄組測序整合分析揭示混合型肝癌的不同分子亞型》。
  • 34歲北航博士研發踝關節外骨骼系統,即將學成歸國任教|專訪
    exoskeleton with plantarflexion-dorsiflexion bidirectional movement assistance」)為題的論文。圖 | 足部壓力傳感器(a)的腳趾、前掌和腳跟的測量單位以及 IMU(b)的放置 具體工作時,主要涉及到以下步驟:首先,線纜會把動力從系在腰部的電機傳遞到腳部踝關節;其次是步態信息採集和識別,該設備採用足底壓力傳感器和 IMU 相結合的方式來採集行走信息,通過數據融合實現行走步態的實時識別;隨後,控制模塊將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進行步態預測、並按照實時步態的特定時刻,來提供與腳踝力矩相同的輔助力矩
  • 步態識別才是最終的識別模式?
    但是,由於序列圖像的數據量較大,因此步態識別的計算複雜性比較高,處理起來也比較困難。儘管生物力學中對於步態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基於步態的身份鑑別的研究工作卻是剛剛開始。步態識別主要提取的特徵是人體每個關節的運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商業化的基於步態的身份鑑別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