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一號衛星系統已裝備雲南部隊 帶來指揮變革

2020-12-01 搜狐網
[提要]

據了解,國產「北鬥一號」導航系統目前已經裝備到了雲南所有邊防部隊。各級首長機關可通過「北鬥一號」指揮機對邊防巡邏分隊的情況進行監控和指揮,由此大大提高了對邊境突發事件的反應速度和處理能力…

[我來說兩句]
巡邏分隊通過終端機向指揮部發送信息

  巡邏分隊指揮員在終端機上簡單操作一分多鐘後,就通過「北鬥一號」衛星直接與上級指揮員實現「對話」。10月初,筆者在雲南某邊防團驚喜地發現,邊防部隊通過衛星系統具備了對巡邏分隊全天候、全時段、全方位的指揮能力。

  在中越邊境的莽莽大山中,筆者隨攜帶「北鬥一號」終端機的十連巡邏分隊例行巡邏。出發時,只見連長李樹靜取出終端機,像發手機短消息一樣簡單操作後,巡邏隊所在的時間、經緯座標和海拔等信息就通過衛星發送到團指揮中心的指揮機。隨後,終端機每隔一分鐘自動進行一次定位,團指揮機接到定位信息後,自動在電子地圖上標示分隊運動的軌跡。人在邊境走,點在圖上遊。

  突然,「北鬥一號」終端機接到團指揮中心傳來指令:「在你巡邏區域某界樁附近,發現3名可疑人員,請你們立即前往盤查。」巡邏分隊接到命令後,立即趕往指定地域。

  指揮中心的電腦屏幕上,「北鬥一號」衛星巡邏檢查系統顯示著分隊運動的軌跡。巡邏分隊到達指定地域後,成戰鬥隊形散開,向目標包抄過去。15分鐘後,這3名非法越界人員被十連巡邏分隊攔獲。

  近年來,雲南邊防部隊大力建設信息化邊防,把「北鬥一號」系統、無線通信系統和車載GPS進行整合使用,形成「天地合一」的多手段綜合通信方式,大大提高了邊防執勤的信息化含量和效率。尤其是裝備我國自主研製的「北鬥一號」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後,破解了長期以來制約邊防信息化建設的「瓶頸」。

  筆者了解到,「北鬥一號」目前已經裝備到了雲南所有邊防部隊。各級首長機關可通過「北鬥一號」指揮機對邊防巡邏分隊的情況進行監控和指揮,適時發送命令和情況通報,數百公裡以外的分隊可以迅速作出反應。

  該團團長陳宗友向筆者介紹,「北鬥一號」系統具有不受通訊信號和空間距離影響的特點,裝備到部隊後,帶來了指揮手段和指揮方式的變革:語音通信向數據通信的轉變;報務員與報務員的通話向指揮員與指揮員直接溝通的轉變;綜合運用「天地合一」的通信方式後,大大提高了對邊境突發事件的反應速度和處理能力。(周鳳武) (來源:中國軍網)

    介紹:什麼是北鬥導航系統

    北鬥衛星定位系統是由中國建立的區域導航定位系統。該系統由四顆(兩顆工作衛星、2顆備用衛星)北鬥定位衛星(北鬥一號)、地面控制中心為主的地面部份、北鬥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北鬥定位系統可向用戶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的即時定位服務,授時精度可達數十納秒(ns)的同步精度,北鬥導航系統三維定位精度約幾十米,授時精度約100ns。美國的GPS三維定位精度P碼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碼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時精度日前約20ns。。北鬥一號導航定位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製造。四顆導航定位衛星的發射時間分別為: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2007年4月14日,第三、四顆是備用衛星。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它將在交通、場館安全的定位監控方面,和已有的GPS衛星定位系統一起,發揮「雙保險」作用。

相關焦點

  • 2009年北鬥一號兩星老化 北鬥二號迅速完成替換
    歷經14年艱辛創業、攻堅克難和開拓創新,總站與研製單位如期建成北鬥一號、北鬥二號和軍用時間頻率三大系統,使我國一舉成為繼美、俄之後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先後16次受到國家和軍隊表彰,2007年被中央軍委記集體二等功。  自主創新,創造北鬥奇蹟  「在專業理論、核心技術和裝備研製等方面取得的40餘項科技創新成果,填補了衛星導航領域很多理論和技術空白。」
  • 中國基於北鬥一號衛星系統建13個地質災害監測示範區
    中新社福州11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3日從此間舉行的第12屆中國科協年會上獲悉,利用北鬥一號衛星系統作為信息傳輸系統,中國在全國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地應力等4類地質災害類型,已建成北京、上海、三峽庫區、西藏拉薩、汶川地震帶等13個地質災害監測示範區,基於北鬥一號衛星系統的示範監測系統運行穩定、良好。
  • 北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獲「北鬥獎」
    北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獲「北鬥獎」科技日報北京11月23日電 (楊欣 記者付毅飛)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23日在成都召開。北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究員李祖洪,上海司南衛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工程師王永泉,在開幕式上獲頒「北鬥獎」。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於7月31日正式開通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下稱「國網」)位於當地的電網線路被截斷,導致電力無法正常供應,所有電力通信設備都已癱瘓,抗震救災指揮部完全無法與震中取得聯繫。危急時刻,抗震救災指揮部緊急調動了剛開始建設不久的北鬥系統,將北鬥系統震中地區的數據連結到了指揮部。指揮部接收到了第一個來自北鬥系統的定位信號。信號顯示,對方正向汶川地區高速前進,經短報文確認,這是一支武警救援部隊。
  • 北鬥衛星已經完全代替GPS,功能太強大了
    (及配套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五十、五十一顆北鬥導航衛星。目前,北鬥三號系統建設已進入決戰決勝衝刺階段,而在明年六月份之前,整個北鬥三號衛星系統的三大軌道,30顆衛星有望全部組網完成。較原計劃的2020年底,有望提前半年實現。屆時,北鬥將成為覆蓋全球、性能先進的衛星導航系統。今後無論到世界哪個角落,人們都可以靠中國的衛星導航服務尋找到方向。很多人可能認為,「北鬥」的作用就是導航。
  • 北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獲北鬥獎—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23日在成都召開。
  • 盤點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各行業的應用
    北鬥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與世界其他衛星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如今的北鬥日益走進百姓生活,並已在公安、交通、漁業、電力、林業、減災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在最近舉行的第九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北鬥正在大眾消費領域加速規模化應用,由「高大上」轉為「接地氣」。北鬥在國家重點領域、大眾消費領域的普遍應用,正在催生各種「北鬥+」融合應用新模式。
  • 重磅|《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與發展》報告全文
    10年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2019年達到3450億元,今年有望超4000億元。 支持北鬥三號新信號的22納米工藝射頻基帶一體化晶片,已經進入量產階段,性能再上新臺階。截至2019年底,國產北鬥導航型晶片模塊出貨量已超億級規模。北鬥基礎產品已輸出到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擁抱阿拉伯國家
    20世紀80年代,一批仰望星辰的中國科學家開始研製中國人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並以「北鬥」這一中國傳統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命名。從2000年10月第一顆北鬥一號試驗衛星成功發射,到2020年6月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完成部署,20年來,44次發射,中國先後將4顆北鬥試驗衛星,55顆北鬥二號、三號組網衛星送入太空,完成全球組網,為世界貢獻全球衛星導航的「中國方案」。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2020年將向全球提供服務
    《瞭望》:公開的「北鬥」導航衛星秘密   北鬥系統已進入了衛星發射布網的高峰期。按計劃,到2020年,北鬥將與美國GPS一樣,成為一個向全球提供服務的衛星導航系統  第7顆北鬥導航衛星於2010年12月18日成功發射。
  • 衛星距離我們生活這麼近 「北鬥·衛星應用在身邊」全省衛星應用...
    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以及衛星導航相關科技企業負責人匯聚省地理信息產業園,帶來精彩的科普報告和衛星應用領域最前沿的技術和最新的科技裝備的展板和展品,讓來自全省的領導幹部和廣大群眾一同了解衛星廣闊的應用場景、導航技術對於我省的重要作用,同時也了解了龍江對於衛星技術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 詳解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獨立自主、穩定覆蓋全球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2011年12月27日起提供連續導航定位與授時服務。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端、地面端和用戶端三部分組成。空間端包括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監測站等若干個地面站。用戶端由北鬥用戶終端以及與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歐盟「伽利略」(GALILEO)等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的終端組成。
  • 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全面開通:千億產業化落地疾行
    壽命長達12-14年的北鬥系統已在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氣象預報、救災減災等領域產生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預計到2025年,北鬥衛星導航產值規模有望達6440億元。2020年對於整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產業鏈而言,都是一個有歷史性意義的年份。2020年6月23日,伴隨最後一顆靜止軌道衛星(GEO)成功上天,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
  • 科技知識: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一、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概述: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鬥系統)是中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 武警森林部隊用五個轉變提升維護生態安全能力
    這支部隊每年累計動用12萬人次進駐深山老林,通過靠前駐防、兵力前置,以最快速度控制火場,防止小火釀成大災,實現了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標。林業系統專家如此評價這支部隊:武警森林部隊已建成全域覆蓋的防火滅火作戰指揮信息系統,形成了快速高效的滅火作戰模式,為保護國家森林資源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北鬥衛星系統創造「中國速度」,「三步走」邁入全球時代
    最大限度擠出一小段頻率楊長風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全程參加或主持了從北鬥一號、北鬥二號到北鬥三號全球系統的論證設計、工程建設和組織管理工作。牽手北鬥,築夢太空。數十載問天路上,楊長風始終以衝鋒的姿態當先鋒、打頭陣,為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用北鬥精準定位了自己的大寫人生。
  • 北鬥領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全產業鏈賦能
    北鬥組網,星耀全球。7月29日,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古有北鬥七星辨明方向,今有北鬥衛星定位九州。這一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
  • 你對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了解多少?
    26年,44次發射任務,55顆北鬥衛星,北鬥人潛心鑽研,艱苦奮鬥,北鬥系統來之不易。大家就跟隨小編來了解一下北鬥導航系統吧。什麼是北鬥導航系統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 陝西舉行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建設與試運行發布會
    今天上午,我們在這裡召開陝西省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建設與試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歡迎大家來參加會議。首先由我介紹陝西省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以下簡稱省北鬥基準站系統)建設與試運行情況。省北鬥基準站系統已於2018年7月30日進入系統測試和試運行階段。
  • 還不了解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一文讀懂北鬥可以為我們帶來什麼
    在2020年6月23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這個在頂部儀器倉搭載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的運載火箭,經過準確地點火發射,升空,調整姿態,將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隨後太陽能電池板展開成功,最終完成了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星座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