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前的老照片:朝廷大臣,荒蕪的頤和園,每一張都罕見

2021-01-21 騰訊網

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森(John Thomson)被譽為「紀實攝影」的鼻祖之一。1871年,他來到北京,拍攝了大量的反映當時北京風土人情的照片。粗粗算來,這些場景距今已有150年了。

彎弓射箭的清軍士兵。

清軍特別重視騎射,即便在近代戰爭以熱兵器為主的時代,清軍仍然沒有廢除射箭,武科舉中仍有射箭考試項目。圖為1871年9月18日,八旗兵在安定門外校場上接受檢閱,一位「神射手」表演射箭。?

國子監闢雍殿。

這張照片站在琉璃牌坊下拍攝,採用了框景的構圖,別有趣味。闢雍殿是皇帝講學的殿堂,矗立在國子監的中心位置,平面呈正方形,每邊三間面闊,三三得九,意為九州。四面闢門,四周環以迴廊和水池,池周為漢白玉雕護欄。池上架有四周石橋,通向闢雍四門,構成周代「闢雍泮水」之制,以喻天地方圓,傳流教化之意。?

李善蘭和他的學生們。

李善蘭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力學家和植物學家,1868年就任京師同文館天文算學總教習,從此完全轉向於數學教育和研究工作,直至1882年去世。其間所教授的學生先後約百餘人,「口講指畫,十餘年如一日。諸生以學有成效,或官外省,或使重洋」。?

荒蕪的頤和園(時稱清漪園)。

1860年,英法聯軍焚毀了頤和園,直至約翰·湯姆森到來,都保持著聯軍離開時的樣子,沒有做任何修復。他在拍照後說:「我猜想中國既沒有精力也沒有資金來進行這樣一項艱巨的工程(指修復頤和園),或者就是故意讓這個地方呈現出一副破敗的景象,來保持國民的敵對情緒。」?

頤和園萬壽山下的銅亭。

銅亭建在漢白玉基臺上,所有的構件都由純銅製成,其周遭雖已雜草叢生,但約翰·湯姆森仍被它的精美震撼,說它展示了「中國人處理金屬材料的技藝和對金屬的不拘一格」。這張照片逆光拍攝,目的是獲得銅亭的清晰輪廓。?

西郊的騾馱轎。

騾馱轎由兩根很長的轅抬起,兩端架在兩頭騾子的背上,它們能像彈簧一樣起到減震的作用。這種轎子是清朝北方農村經常使用的一種交通工具,如果進行一場長距離的出行,它可以讓人感到方便又舒適。?

前門大街的街景。

這張照片站在靠近前門的城牆上拍攝。前門大街位於皇宮的中軸線上,皇帝去祭天的時候要從這裡經過。這條街非常寬闊,街上人潮湧動,車水馬龍。據約翰·湯姆森所見,很多乞丐聚在這裡賭錢,或者乞討。?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成林。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總署」、「譯署」,是朝廷為辦理洋務及外交事務而特設的機構。成林是其中最年輕的成員,拍照時尚不足45歲。?

鐘樓。

鐘樓位於老北京中軸線的北端點,佔地約6000平方米,為重簷歇山頂建築,通高47.95米。樓上懸掛「大明永樂吉日」鑄的大銅鐘一口,重達63噸,有「鐘王」之稱。這口鐘聲音洪亮,每當它撞響的時候,整個北京城都能聽到。?

鼓樓。

鼓樓位於鐘樓以南100米處,為重簷三滴水木結構樓閣建築,通高46.7米。樓上置一面大鼓及二十四面小鼓,用來告示時間、發布火警等。鐘樓、鼓樓兩樓前後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

相關焦點

  • 清朝老照片:朝廷重臣李鴻章和兒媳合影,京城裡的馴鷹人!
    圖為一組由英國記者莫理循在清朝末年拍攝的百姓生活舊照,這組珍貴的清朝老照片中不但有朝廷重臣李鴻章和兒媳們的合影老照片,而且亦是可以一窺清朝時期京城裡的馴鷹人是何等的霸氣瀟灑。 這是清朝末年的朝廷重臣李鴻章和兒孫輩及兒媳們的合影舊照,站在後排的女性的右一和右四及右五都是李鴻章的兒媳
  • 清朝真實老照片:大臣家的夫人醜出天際,最後一張神似打狗棒!
    清朝真實老照片:大臣家的夫人醜出天際,最後一張神似打狗棒!清朝時期,大臣家的夫人穿著華麗,但是醜出天際。 清朝時期,普通人家的婦女。
  • 老照片!成武記憶,每一張都是滿滿的回憶!
    供銷聯社   每一張泛黃的老照片 每一段逝去的歲月 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有的記錄了成武風土人情的傳承與發展 有的記錄了成武社會事業的延續與變革 有的記錄了普通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 伯樂大街鳥瞰(2006年)   習總書記說,「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
  • 罕見歷史老照片:施瓦辛格參加健美賽,最後一張星球大戰片場!
    罕見歷史老照片:施瓦辛格參加健美賽,最後一張星球大戰片場! 罕見歷史老照片:1932年發明的輪子車,不知道體驗怎麼樣。
  • 清末老照片,王爺福晉容貌敦厚俏麗,羊倌在頤和園放羊旁若無人
    喜歡歷史的人都喜歡那些泛黃的老照片,給人一種親切厚重之感。裡面的人都已經作古,拍攝者甚至不會想到有一天它們會藉助網絡呈現在世人面前。尤其是一百多年前的晚清老照片,目之所及,歷史的滄桑感撲面而來。清朝的普通百姓,當那些洋教士第一次將笨重的照相機對準他們的時候,每個人的臉上都露著新奇。清初的「鼠尾辮」早已經無跡可尋,到了清末已經全被「陰陽頭」取代,辮子又粗又長。灰楞楞的鏡頭下,百姓的市井生活,袒胸露背,為生計奔波忙碌。
  • 蘇聯罕見老照片:直升機接新娘,最後一張的女子秀色可餐!
    蘇聯罕見老照片:直升機接新娘,最後一張的女子秀色可餐!美國人拍攝下的蘇聯警察老照片,都很帥氣。直升機婚禮成為現代人追捧的對象,但是在蘇聯時期已經有人這樣做了,直升機接新娘,這樣的工具也是霸氣的。1935年,少先隊員接見史達林。
  • 抗戰罕見老照片:八路軍扛木製土炮,最後一張是鯊魚頭戰鬥機!
    抗戰罕見老照片:八路軍扛木製土炮,最後一張是鯊魚頭戰鬥機!你最想了解抗戰時期的哪一類老照片呢?
  • 罕見歷史老照片:年輕時的歐巴馬抽菸吞雲吐霧,最後一張是個謎!
    罕見歷史老照片:圖為年輕時期的歐巴馬,抽菸吞雲吐霧的! 罕見歷史老照片:1976年,黛安娜王妃在打網球,這長讓人羨慕腿。
  • 頤和園八大不可思議事:佛香閣靈異事件
    五、不可思議四:中國最奇特的建築世紀之交,中國報刊爆出驚人消息,據說是有人在國外發現了一張圓明園中式建築老照片。照片的拍攝時間為1860年10月18日,正是圓明園被焚毀的日子。照片上的這座建築結構奇特,呈六角星形,可是人們遍查圓明園檔案,卻沒有找到它的所在。那麼這座神秘建築到底在哪兒?
  • 頤和園內尋奇石,「青芝岫」的俗名為何叫「敗家石」?
    大臣和太監們等非常領悟乾隆的愛石心態和用意,各施技藝,渲染「青芝岫」之美,讚美其中的吉祥神韻和皇權象徵,竭力說服太后接受這塊「敗家石」,最後太后認同了此石。乾隆稱心如意,就賜名「青芝岫」,又揮筆題寫了「神瑛」、「玉秀」四個大字,還命大臣們題字寫詩,都刻在大青石上。
  • 1960年代蘇聯罕見老照片,那時候的蘇聯是什麼樣,很多人不知道
    1960年代蘇聯罕見老照片,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社會主義國家的老大哥 1960年代蘇聯罕見老照片,史達林去世後赫魯雪夫當選成為了黨中央第一書記,成為了蘇聯的領導人。
  • 北海頤和園北京植物園「大展」迎國慶
    北海頤和園北京植物園「大展」迎國慶  99件文物亮相頤和園福壽文物展;北海公園萬佛樓遺址區開放;北京植物園40萬株鮮花匯成「花海」  國慶節臨近,多家市屬公園推出一系列展覽活動,營造出祥和喜慶的節日氛圍。
  • 潘家園「偶遇」地質學家袁復禮:一張珍貴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無論春夏秋冬,每到周六、日,這裡的人們最早迎來曙光,南來北往,腳步匆匆,擦肩摩背、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場面異常火爆。「潘家園」三個字已成為一種文化的象徵,成為人們文化生活中的一個符號。 最早的潘家園舊貨市場,遠沒有今日的規模,場地凌亂,人貨混雜,攤位的棚屋參差不齊,礁渣的地面凹凸不平,陣風襲來爆土揚場,弄得遊客灰頭土臉。
  • 一張讓人「觸動」的老照片
    蘇州工業園區蝶變中的歷史瞬間 本報記者董亮供圖11月19日,河南省黨政代表團參觀蘇州工業園區,緊張有序的考察進程被一張老照片打斷。「這張老照片,見證了蘇州『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跨越式發展歷程。」許多代表團成員表示,看到這裡深受觸動。2019年,蘇州工業園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4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0億元,人均GDP4.8萬美元,一批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全國219家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中實現四連冠。
  • 一張挑水老照片「找到」南寧首代女警
    老照片中,幫老人挑水的女警察名叫顏宇群,是南寧第一代女警(翻拍圖)    一張泛黃的黑白老照片裡,挑著水迎面走來的年輕女子身著舊式警察服裝,臉帶微笑,朝氣蓬勃,似乎正和旁邊一名縫補衣服的老婦人說話……這張照片目前展覽於南寧市公安局警察歷史陳列館裡
  • 罕見老照片:非洲土著被當做動物圍觀,原子彈爆炸後倖存的男孩
    罕見老照片:非洲土著被當做動物圍觀,原子彈爆炸後倖存的男孩 > 圖為1908年,在美國的動物園拍下的一張照片,圖中的一個鱷魚正拉著一輛童車,上面坐著一個女童,很多人看了這張照片後覺得是假的,你覺得呢?
  • 罕見歷史老照片:圖1俄羅斯女車手非常帥氣,圖4袋狼被曝曬而死!
    罕見歷史老照片:圖為一位俄羅斯女車手,精緻的五官、帥氣的短髮,穿著一身皮衣皮褲騎著摩託車 罕見歷史老照片:圖為一位穿著旗袍的民國婦女,笑容很甜。
  • 北京——頤和園中最有「故事」的橋
    大家好,北京頤和園內的昆明湖上有一座17孔橋,這座橋是頤和園內最大的一座石橋,建造於清乾隆年間。修建了大約十多年才建成,17孔橋整座橋長150米、寬八米,飛越於東堤和南湖島之間其形狀如長虹臥波,17孔橋的造型具備北京盧溝橋和蘇州寶帶橋的特點,橋上的石雕極其精美,兩邊的白石欄杆共有128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雕刻有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石獅子,這些石獅子加起來共有544隻,比北京盧溝橋的獅子還要多。
  • 2003年「非典」老照片:每一張都刻骨銘心,圖3鍾南山在診治病人
    (這是一組反映17年前人們抗擊「非典」的老照片,非常珍貴。)【鍾南山在診治病人】廣東爆發「非典」後,鍾南山很快被任命為廣東省非典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組長,他立即投入到搶救「非典」病人的行動中。當時的鐘南山已經年近古稀,可他卻說:「病人的生命重於一切。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
  • 100年前的埃及金字塔、獅身人面像老照片
    確實難以想像,在4千多年前人類可以建造出如此規模龐大的工程,難怪有人會懷疑是外星人修的。當人們面對一些不可思議的現象時,總是會搬出外星人加以解釋。像這種「野生」雜亂的古埃及文明遺址如今已看不到了,只能在老照片中回顧當年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