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上的物質來到地球要經歷多少磨難?

2020-11-10 錚錚有聲太空

大家好!大家好!太空有趣輕鬆,知識擲地有聲,歡迎收聽錚錚有聲,挖掘意想不到的太空小知識。

每天我們抬頭就能看見太陽。太陽集中了整個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其中有著氫、氦、氮、碳、氧、鐵、鎂、矽、鈣、鈉等幾十種元素組成的數不清的微觀粒子,簡直要把元素周期表前排背一個遍。這些物質生於太陽,卻也憧憬我們美麗的地球。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就是太陽上普通的一個小小粒子。

在它的腳下,太陽內部熊熊不息的核聚變反應給表面以上的氣體提供了龐大的能量。在太陽中心1500萬度的核反應區,每秒鐘有6億噸的氫發生氫彈那樣的核聚變反應,相當於約1億頭非洲大象;反應區向外釋放的各種電磁輻射和粒子流,被外圈的輻射區吸收放射、被對流層物質交換,最終達到5700開氏溫度的太陽表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6千度」溫度的太陽光球層,在這之上是發光、透明的太陽大氣。

我們的主角在這些能量的鼓舞下,飛得更快,也想飛得更高。當它飛到500公裡高度時,溫度略微下降到4300度,但在接下來兩三千公裡高的色球層旅途中上升到1萬度。色球層往上的一千公裡的過渡區,小小粒子似乎從飛機換成了火箭,溫度快速從1萬度上升到50萬度。經過這次陡增之後,再上升到大約1萬到2萬公裡高,溫度可達150萬度,這裡被稱為日冕,厚度有幾百萬公裡。100萬度是我們平時生活難以接觸的溫度,比如鋁在2467攝氏度變成氣體,而鐵在2750攝氏度變成氣體。

粒子認為,天空才是它的極限。但太陽強有力的磁場,就像籠子堅固的柵欄,把這些粒子牢牢地限制在太陽周圍。一些太陽物質只能沿著磁場彎曲的線流動,形成了像耳朵一樣的日珥。不過,粒子還是找到了突破口。在一些地方,例如冕洞,太陽上伸出的磁力線沒有折回太陽,好比一條打開、伸向遠方的鐵路,太陽大氣就在膨脹中向著宇宙噴發而出。粒子搭上了這輛名為太陽風的「列車」,它的目的地是——蔚藍的地球。


太陽的耳朵——日珥

這條路長達1.5億公裡,如果坐500公裡每小時的高鐵,大約要走34年。然而,太陽風卻有著神奇的動力,在冕洞底部「發車」時的速度大約每秒16公裡,但它出發後的一段路程速度會越來越快,當到達地球附近時,速度可以達到每秒300至400公裡,甚至更快。咱們高鐵一小時跑的路,太陽風一秒鐘就跑了。因此,這段路程幾天就可以抵達。

早在太陽風之前,太陽的電磁輻射、高能粒子輻射、日冕物質拋射等更快速的先鋒團已經搶先到達地球,最快的太陽輻射是光速,只花了8分鐘路途,而慢的粒子流也只需要兩三天。但當我們主角的粒子搭著太陽風拍馬趕到的時候,卻發現自己進不了地球的大門。

首先是在速度高達每秒300至400公裡的太陽風當中,地球就好像河水中靜止的小石子。太陽風的速度超過了擾動在其中傳播能達到的速度,也就是類比於咱們說話時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聲速,這就使得地球周圍的太陽風會經歷一個「急剎車」,發生密度、速度的突變,這種強烈的壓縮形成一種波,叫做激波,也叫衝擊波,這種波在超音速飛機周圍也會出現。地球周圍相對於太陽風的激波,從側面看是彎曲的弧線,故而叫做弓形激波。我們主角的粒子在這裡不得不減速,就好像排隊安檢的人一樣,等待進入地球的許可。

過了弓形激波之後,粒子發現自己在地球周圍也遇到了磁場這一「衛兵」。地球的磁力線從南極伸出來,從北極流進去,在地球周圍磁場方向從南向北,讓地球看上去好像一顆南瓜。組成太陽風的粒子帶有正負電荷,並保持了它們離開時的太陽磁場,這被稱為磁凍結,而磁場碰到磁場是互不相讓、不能穿越的,因此,太陽風被地球磁場阻攔在外邊。


太陽風和地磁場的「較量」

凍結的磁場帶來了另一個可能性,就是磁場打破之後重新連接,叫做磁重聯。如果凍結的太陽磁場方向從北向南,與地球磁場相反,粒子跟隨著太陽風,經過與地球磁場的碰撞,北邊的磁力線與地球北邊的磁力線重聯成一根,南邊也是如此,磁力線一下子就變成了一個發卡一樣的弧形,包裹著這些太陽風粒子向地球的南北飛去,並在磁力的作用下一路甩到地球背陽面的上百萬公裡的遠處,比月亮還遠。在這麼遠的地方,太陽風的粒子再次匯聚,此時北邊的磁力線指向地球,南邊的磁力線遠離地球,又是相反的方向,又一次發生磁重聯,這些太陽風粒子一部分遠離地球而去,另一部分幸運兒就被地球磁場裹到裡面。

這一次我們主角的粒子像被彈弓彈射一樣,衝向夢想中的地球,但是它又經歷了新的電磁活動。遺憾的是,它在這上百萬公裡旅途中的經歷,我們的科學家都還沒有完全搞明白。錚錚有聲的原則就是,「不知道」也要說的理直氣壯!理論上講,它應該是在地球周圍10萬公裡附近匯聚進地球周圍的電流,並在合適的時機,沿著地球的磁力線沉降到南北極。歷盡千辛萬苦,從太陽來的粒子終於來到了地球,來到了我們的家

相關焦點

  • 太陽出現巨型黑子!預計還要擴大,地球或將經歷小冰河時期
    科學家一直重點關注太陽黑子的活動,結果就發現地球或可能要歷經下一個階段了。只是沒有大災難,小的磨難,人類卻是無可避免的,不論人類有無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科學研究人員就發現了太陽黑子一直隱隱有變大的趨勢,不僅只體現在太陽黑子相比較往日活躍得多。天文學家馬汀·懷斯就觀測到一個直徑快趕上地球的黑子,並將其命名為AR2770。
  • 當太陽變成超新星,地球上的生命將經歷什麼?
    人們難免想像,近距離超新星事件對地球有什麼影響?如果太陽爆炸變成超新星,地球上的生命會經歷怎樣的變化?美國天文物理學家西格爾(Ethan Siegel)在《富比士》(forbes)雜誌天文專欄上發表的博文介紹了這樣的過程:毫無疑問,地球上的生命,不僅是人類,小到微生物都將在幾秒鐘之內無一倖存。那是被炸死、高溫烤死還是被宇宙射線輻射致死?
  • 當太陽變成超新星地球上的生命將經歷什麼?
    最近,天文學家注意到距離地球僅600多光年獵戶座的參宿四(Betelgeuse)有快要爆炸的跡象,這可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個即將發生的超新星事件。人們難免想像,近距離超新星事件對地球有什麼影響?如果太陽爆炸變成超新星,地球上的生命會經歷怎樣的變化?
  • 地球的水是何時怎樣來到地球的?
    而當恆星最終坍塌爆炸形成超新星,這些元素就遍及整個宇宙並且合成新物質,其中就有我們熟知的水分子,這些水分子存在於塵雲之中,塵雲形成了我們的太陽系,並且在形成之後,這些星雲和隕石,小行星等與我們的星球發生了更多碰撞。但多少水到達了地球,以及何時到達的地球?
  • 地球正遠離太陽而去?和每秒鐘消失的426萬噸物質有關
    世人皆知宇宙在膨脹,地球也棄太陽獨自流浪。放心這不是天馬行空時的精神紊亂,這是有科學數據證實的,但我們完全不用苦惱,和企鵝肩並肩還要經歷許多磨難。地球自轉的同時仍在繞著太陽公轉,宇宙中大多星體可以說都是繞著各自母體轉動,長期它們形成了有規律的封閉性的橢圓軌道,每個周期軌道只產生微小的變化,實際上我們如果可以站在太陽系外或者足夠高的視野,我們會發現,不僅地球,太陽系其他行星都在離太陽而去,是什麼原因產生的呢?
  • 太陽活動或正在經歷極小期,是不是預示著地球要進入小冰期了?
    太陽活動或正在經歷極小期,這會對地球氣候產生哪些影響?是不是預示著地球要進入小冰期了呢?太陽活動極小期2012年,日美的科學研究小組曾表示太陽活動在近20年以來呈現出逐漸減弱的趨勢,如果這種情況繼續,地球可能進入到一個變冷的周期內。
  • 太陽每秒燃燒400萬噸物質,地球總在接收太陽光,質量增加了嗎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太陽是一個時刻釋放著巨大能量的星球,在它的內部,每秒鐘都有400萬噸的物質被轉化成能量,而我們的地球每天都在接受太陽光照輻射過來的能量,那我們的地球的質量是不是會因此增加呢?太陽是一個中等質量的恆星,內部時刻在進行著劇烈的核聚變,每秒鐘都有400萬噸的氫元素被聚變成氦元素等,即便如此,太陽仍然能夠聚變100億年左右,可見太陽的質量有多麼的龐大,我們的地球距離太陽大約1.49億公裡,雖然如此遙遠,它仍然可以接收來自太陽光照的億分之一左右,那麼就是太陽核聚變的400萬噸物質中億分之一來到了地球上嗎?這樣的話每秒都將會有40公斤左右的能量被地球吸收。
  • 超火·治癒·文案句子:你現在所經歷的磨難 未來都會成為你的下酒菜
    超火·治癒·文案句子:你現在所經歷的磨難 未來都會成為你的下酒菜 1,不要因為小事悶悶不樂,一切都會過去的,不信你回頭看看,不知不覺中已經度過了多少苦難。
  • 地球繞太陽一圈要一年,太陽繞銀河系一圈要多久?看完開眼界了
    嗨,歡迎來到本期話題!今天小編要發揮自己的洪荒之力來和大家聊一聊天上的事。大家都知道,運動是一個相對的過程,一般的研究學者都會讓太陽作為參考系來研究天文,也就是地球一直繞著太陽運動的原理大家應該都知道地球是一直以太陽為中心旋轉的,而它公轉一周的時間便是我們經歷的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那麼,有沒有好奇的同學想知道如果太陽繞著銀河系運動一周會耗費多長時間呢?它和地球公轉一周有什麼不一樣的嗎?會不會也出現四季呢?本期就讓小編帶領大家緊握科學的鑰匙打開科學的大門吧!
  • 地球上最古老的物質被發現,比太陽還大20億歲,是誰帶到了地球
    在19世紀,科學家用鈾的同位素,測得地球的年齡是45億年左右。從那時起,我們就知道地球上的所有物質都是在45億年前產生的。按照道理來說,地球上的物質形成都不會超過45億年的時間。
  • 太陽出現巨型黑子!預計還要擴大,地球或在2030年迎來小冰河時期
    尤其2018年,美國宇航局發射了帕克探測器,人類對於太陽的了解程度也倍增了。科學家一直重點關注太陽黑子的活動,結果就發現地球或可能要歷經下一個階段了。地球雖是人類溫暖的家園,但災難和風霜也是地球帶來的。地球生態萬物若是能躲避,就會一直存在於地球上,若是不能就會像消失的瑪雅文明,恐龍一樣,成為地球的歷史。
  • 地球上有沒有一種物質,可以抗住太陽的熱量?
    那麼,在地球上有沒有一種物質可以靠近太陽不融化呢?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解決幾個小問題:第一,太陽表面的溫度;第二,地球上最耐高溫的物質。基於這兩個小問題,我們一起來找一下地球上是否有一種物質可以抗住太陽的高溫?
  • 太陽上燃燒的到底是什麼物質?有可能將直接把地球烤焦!
    從小學我們接觸到社會科學知識開始,我們就知道:太陽對於地球來說就相當於水對於人類。因為,太陽所散發出的光芒與熱量能給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提供生存的基礎。那太陽為什麼能這麼亮、這麼熱是不是也是大家心裡長久以來的困惑呢?
  • 光速是有限的,那來自太陽的一束光到達地球要多久?
    而如今正在月球背面勘察的玉兔二號月球車,和地球通訊的電磁波在路上會花多少時間呢?延遲已經達到了不能忽略的2.6秒。這就好比你和玉兔二號打個招呼說「嗨,你那邊情況怎麼樣?」要等至少2.6秒之後(不考慮其他延遲)才能收到它的回話——「我這兒一切正常」。
  • 地球上能有什麼物質靠近太陽而不融化,甚至隔離太陽的熱量?
    太陽的表面溫度約有5500攝氏度,內核的溫度更是高達1500萬攝氏度,地球上是否有什麼物質是能夠靠近太陽卻不被融化的,甚至能夠隔絕太陽的熱量的嗎?太陽的結構太陽的主要結構有兩個部分,分別為內部結構和大氣結構。
  • 地球上所有的能量都是來自太陽,太陽的能量來自哪裡?
    古人非常的崇拜太陽,看看地球上的四大文明古國的遺蹟就知道他們一致都非常的崇敬自然尤其是對太陽,太陽就是生命和光明的代表。我們會對太陽感興趣那是必然的因為太陽主宰了地球上一切生物和物質的變化,太陽不僅僅是地球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主導因素還是地面上一切生命能量的來源。在物理上將能量分為熱和功,我們可以將熱能轉化為做功比如蒸汽機,同時也能做功轉化成熱能。能量可以表現成各種形式,但是仔細思考一下地球上所有的能量都是來自於太陽。
  • 為什麼地球生命要經歷恐龍時代再出現人類?
    為什麼地球上的生命要經歷恐龍時代再出現人類?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立刻就想到了「吃橘子之前為什麼要先剝皮」?這好像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橘子就是這樣的,地球生命的演化也是這樣的,難道還存在為什麼嗎?我們也想不通為什麼那顆小行星會撞上地球,如果沒有撞上的話,恐龍現在還可能存在於世,人類文明也不會出現,地球又是另一番面貌。可是,小行星就是撞上了,人類就出現了,歷史就是這樣,事情就是這樣,吃橘子就得先剝皮。
  • 用多少水可以把太陽澆滅?
    地球上有多少水可以被人類利用起來? 地球目前的儲水量大概在14.5億立方千米左右,地球表面大約有72%的部分都被水覆蓋,但是,像深層地下水和土壤中蘊含的水分卻難以被人類利用。
  • 科學家發現地球上最古老物質,年齡比太陽還大20億歲
    科學家表示,新技術使他們能夠識別地球上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固體物質,比太陽的年齡還大20億年。據法新社當地時間1月13日報導,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Field Museum)的科學家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發表的論文稱,從1969年墜落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默奇森(Murchison)的隕石中,發現了形成於50億至70億年前的星塵,這些直徑僅2—30微米的顆粒是迄今為止在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的固體物質。
  • 《流浪地球》裡面的發動機,要燃燒多少物質才能夠脫離太陽系?
    ,《流浪地球》裡面的發動機,要燃燒多少物質才能夠脫離太陽系?地球質量是5.965×10^24千克,逃逸的速度是16.7KM/S,發動機噴流的速度是10萬千米/S,那麼這12000臺發動機需要噴射多少物質才能夠讓地球達到逃逸速度呢?大約應該是,9.96155×10^20KG物質才能勉強達到逃逸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