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今年9月中旬,貴州省教育廳會同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2020年貴州省最美鄉村教師評選活動推薦名單公布,經審議,共推薦安順市黃果樹旅遊區白水鎮把路小學梁定細等10名教師個人和貴陽市南明小學「組團式」幫扶從江縣大歹小學支教隊1個教師團隊為2020年度最美鄉村教師。貴州日報天眼新聞陸續推出最美鄉村教師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朱尚傑給學生們上德育主題班會課
「朱老師的物理課真的一點也不枯燥!」 「朱老師的物理課讓我覺得很有趣,他常利用實驗讓我理解物理。」 「朱老師不光課上得好,課下也很關心我們,他還常在課後到宿舍來看望我們」…… 在安順市經開區宋旗鎮張坪中學裡,提起「物理名師」朱尚傑,總會聽到學生們的「一致好評」。 每次面對學生們的讚賞,這位有著34年教齡的人民教師,還是會有點「害羞」。朱尚傑說:「上好每一堂課,關愛每一名學生,我只是在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希望更多的鄉村學生能通過學習看到更加精彩的世界。」
朱尚傑在校園裡和學生交談
留下來:為了深山中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 1986年,17歲的朱尚傑從安順師範學校畢業,被分配到原安順縣雙堡區梅旗鄉山旗小學任教。 第一次去學校的場景,朱尚傑記憶猶新。「當時,去這所村小的交通主要還是靠走路。去學校報到的第一天,我一個人拖著「大包小包」不便走路,村主任才趕著馬車接上我,一路上我們上完大山的陡坡,又拐進山坳裡的小村子,好一會兒我才看到了學校。」 走進學校,朱尚傑看到的是破舊的房屋、簡陋的條件。卸下行李,才知道住的「宿舍」是過去生產隊的糧倉庫房,牆壁是用薄木板釘起來的簡易擋板,晚上還要與老鼠們的歡呼聲為伴。 這一切,讓朱尚傑心中懷揣的那份育人熱情瞬間被澆冷了大半兒,使他有了扭頭回家的衝動。 但當他第二天真正走進教室,他又猶豫了。「當時,我真的從孩子們的眼睛裡看到了對我這個新數學老師的熱誠期待,也看到了他們對知識的渴求。」 上了一周的課,朱尚傑利用周末休息回到家中,與父親交談了一周來的教學體驗。曾在鄉村學校有著40多年教學經驗的父親鼓勵他,再堅持一下,或許會發現不一樣的快樂。 在父親的目送下,朱尚傑繼續踏上任教的路程。去往教學點的路上,朱尚傑看到一群群青年學生從山路間談笑著走向縣城中學裡求學,自己求學後卻又一步步走回深山,這樣的「背道而馳」不免有些戲劇化。 而就在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父親所說的「不一樣的快樂」。或許自己這樣「走回去」能幫助更多的學生們「走出來」。踽踽獨行,卻可見未來。 就這樣,朱尚傑堅定地留在鄉村學校,與鄉村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
朱尚傑在廣東韶關學院與老師們分享交流教學經驗
上好課: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不敗 從1986年到現在,朱尚傑先後在多所鄉村學校任教,從未改變心中那份「育人初心」,變化的只是教學學校與教學科目,他從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轉變為初中物理教師。 「數學和物理一般都讓大家感覺比較枯燥的科目,但是在大多學生和家長心中還會本著不能放棄主科的想法堅持學習數學,而物理在很多時候則被學生們放棄。」朱尚傑剛接觸物理教學時很是苦惱,時常在想怎樣才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多方思考,他認為決定因素還是在課堂,首先要讓物理課堂吸引學生,不能再只是背現象、記公式,要學會理解、學會發現。 為此,他開始利用身邊的常見物品帶領學生們做簡單的物理實驗,引導學生畫草圖,幫助學生構建物理學習的情景。 「把一個土豆切成4方,然後找在市場上花幾塊錢買一些有絕緣層的廢舊電線把它繞起,扯出兩根腳線,磨掉一半(半圈)讓它導電,再放入一個磁場,就是一個簡易電動機了。學生們就很是驚奇,一下就能直觀地理解電動機的原理了」。類似的小實驗,朱尚傑帶著學生們做了太多,學生們終於慢慢愛上了物理。 功夫不負有心人。朱尚傑教導的許多學生都獲得不錯的物理成績。2011年,朱尚傑指導的學生小園(化名)參加了全國初中物理競賽,還獲得了全國一等獎。 悉心耕耘裡,朱尚傑也沒有停止自己的學習腳步,多次參加教學培訓,深入研究物理教學。 在《中學物理》《中學物理教學參考》等期刊上,他發表了《一題多解,發散思維》《淺議物理教師的人文情懷與社會責任》等文章。2016年,他成為貴州省初中物理朱尚傑鄉村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和志同道合的老師們一起更加豐富自己的物理教學內涵。 「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不敗。只有讓學生自己理解、學會方法,才能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保持自我教育與進步。」朱尚傑常說,老師就是要守護好自己的三尺講臺,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豁然明了的眼神就是對他教學工作最大的肯定。
朱尚傑(左一)去宿舍看望學生
共成長:在學習中讓自己與學生全面成長 現在的朱尚傑,不僅是一名物理教師,也是張坪中學的副校長。除了關注學生的物理學習,怎樣在教學中關注孩子,讓他們在知識的薰陶和思想的潤化下更加快樂全面地成長?這也是朱尚傑常常思考的問題。 朱尚傑說:「當前鄉村學校的孩子,留守兒童較多,家長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缺乏陪伴。鄉村教師的責任就更為重大,我們既要做知識的傳授者,更要做思想的啟蒙者。」 於是,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成為了朱尚傑作為教師成長的新課題,他的德育課題還獲得了省級立項。 朱尚傑常常認真閱讀一些物理學家、教育家的書籍,並利用課堂及學生集合的機會,仔細耐心地對學生進行「精神成長」教育,讓學生在知識的薰陶和思想的感化中快樂成長。 在朱尚傑的手機裡一直保留著這樣一條簡訊:「又是一年一度教師節,想起了曾經和藹的您,也正是您的鼓勵才讓我自信起航……」這是一個叫小玉(化名)的學生2014年發給朱尚傑的。 原來,小玉一開始在校時經常遲到,成績也比較普通。後來在朱尚傑的鼓勵下,小玉開始改變自己的生活學習習慣,成績也得到了提升,最後還考取了重點高中。 學生的轉變與成長,是最令朱尚傑高興的。「對於我們的國家來說,最大的礦藏不是石油、煤礦……而是人的內心、人的大腦隱含的無限能量,教育的使命就是發掘這座無法用噸級來衡量的巨大價值。」朱尚傑說,他一直用林格的這句話激勵自己不斷前進。策劃 嶽振
文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詩雨編輯 何濤編審 楊儀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