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估計常規物質只佔宇宙總能量的二十分之一 暗物質約佔六分之一

2020-12-07 驕陽網

如果我們是由暗物質構成的生物,我們就會錯誤地認為常規物質領域的粒子都是同一類型的。或許由常規物質構成的我們也在犯類似的錯誤。描述我們所知物質最基本組成部分的粒子物理學標準

北京時間8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據科學家估計,常規物質只佔宇宙總能量的二十分之一,暗物質約佔六分之一,剩下部分由暗能量構成。從能量來計算的話,你可能認為常規物質在很大程度上是無關緊要的,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常規物質才是真正重要的宇宙組成部分。除了宇宙學家,幾乎所有人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常規物質上,對暗物質和暗能量毫不在意。

我們當然更關心常規物質,因為我們本身就是由常規物質組成的——就像我們所生活的有形世界一樣。我們關注常規物質的另一個原因是其豐富的互動性。通過電磁力、弱核力和強核力等相互作用,常規物質可以使世界的可見物質形成複雜、密集的系統。不僅僅是恆星,還有巖石、海洋、植物和動物的存在都要歸功於常規物質的非引力相互作用。就像啤酒中的少量酒精對狂歡者的影響要遠遠大於對其他成分的影響一樣,常規物質雖然只佔能量密度的一小部分,但它對自身和周圍環境的影響要比暗物質和暗能量明顯得多。

我們熟悉的可見物質大約佔常規物質的15%。在商業和政治領域,前1%的人相互影響,主導著決策和政策,而剩下的99%的人口提供的基礎設施和支持——包括維護建築物、維持城市運轉以及為人們的餐桌提供食物——則沒有得到廣泛認可。同樣,常規物質支配著我們目之所及的幾乎所有東西,而暗物質,儘管以其無處不在的豐富性,幫助創造了星團和星系,促進了恆星的形成,但對我們今天周圍環境的直接影響十分有限。

我們周圍的一切似乎都由常規物質負責。它讓我們身體得以運動,為我們的經濟提供能源;你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電腦屏幕,以及你能想到的任何事物,也都由常規物質組成。如果某種事物具有可測量的相互作用,那麼它就值得關注,因為它對周圍的任何事物都會產生更直接的影響。

通常情況下,暗物質缺乏這種有趣的影響和結構。一般的假設認為,暗物質是把星系和星系團凝聚在一起的「粘合劑」,但只存在於它們周圍的無定形雲中。但是,如果這個假設不成立,而只是因為偏見和無知使我們受到誤導的話,情況又會怎樣呢?

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包括6種夸克,3種帶電輕子(包括電子),3種中微子,所有負責力的粒子,以及新發現的希格斯玻色子。如果暗物質的世界也相當豐富呢?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大多數暗物質的相互作用可有可無,但是小部分暗物質可能會出現類似於常規物質的相互作用。標準模型中豐富的粒子和力組成了複雜的結構,也導致了許多有趣的現象。如果暗物質中含有發生相互作用的成分,那這一部分可能也會產生影響。

如果我們是由暗物質構成的生物,我們就會錯誤地認為常規物質領域的粒子都是同一類型的。或許由常規物質構成的我們也在犯類似的錯誤。描述我們所知物質最基本組成部分的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十分複雜,考慮到這一點,再假設所有暗物質只由一種粒子組成似乎就顯得十分奇怪。為什麼不假設一些暗物質有自己的相互作用呢?

在這種情況下,就像常規物質由不同類型的粒子組成,而這些基本粒子通過不同的電荷組合相互作用一樣,暗物質也會有不同的基本粒子,而且這些不同的新粒子類型中至少有一種會經歷非引力相互作用。標準模型中的中微子在強核力或電磁力作用下不會發生相互作用,而夸克的6種類型卻與之相反。

以類似的方式,也許有一種暗物質粒子在引力之外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或者不發生相互作用,但有一小部分——也許是5%——還是會發生非引力相互作用。根據我們在常規物質世界中所看到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可能比通常假設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或沒有相互作用的單個暗物質粒子更有可能出現。

常規物質的許多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相互作用,並以不同的方式對世界作出貢獻。暗物質也可能有不同的粒子,它們具有不同的行為,並且可能以可測量的方式影響宇宙的結構。

令人驚訝的是,幾乎沒有人考慮過,假設只有常規物質表現出粒子類型和相互作用的多樣性是多麼荒謬和狂妄。少數物理學家試圖分析不同的模型,比如「鏡像暗物質」,描述了模擬一切常規物質的暗物質。但這樣的例子過於特殊,難以理解,其含義很難與我們所知道的一切相協調。

還有少數物理學家研究了暗物質相互作用的更一般的模型,但他們假設所有的暗物質都是相同的,因此經歷了相同的作用。沒有人考慮過一種非常簡單的可能性,即雖然大多數暗物質不會相互作用,但小部分暗物質可能會相互作用。

一個顯而易見的可能原因是,大多數人會認為,如果經歷相互作用的特殊成分只佔暗物質存量的一小部分,那麼這種新的暗物質類型就可能與大多數可測量的現象無關。我們甚至還沒有觀察到暗物質的主要成分,此時關注其更小的部分似乎為時過早。

但是,如果你還記得常規物質所攜帶能量只相當於暗物質能量的20%時,你就會發現這個邏輯有什麼缺陷。經歷更強的非引力相互作用的物質可能比大量弱相互作用的物質更有趣,更有影響力。

我們已經知道這對於常規物質來說是成立的。常規物質在宇宙組成中佔比很低,但影響卻很大。在一個緻密的常規物質盤中,恆星、行星、地球甚至生命都可以形成。帶電的暗物質成分——雖然不一定有這麼豐富——也可以坍縮成圓盤,就像銀河系中可見的圓盤一樣。它甚至可能分裂成類似恆星的物體。在原理上,這種新的盤狀結構可以被觀察到,甚至可能比傳統觀點中佔主要地位的低溫暗物質成分更容易被觀測到。

一旦你開始沿著這些思路思考,可能性就會迅速增加。畢竟,電磁力只是標準模型粒子所經歷的幾種非引力相互作用之一。除了將電子與原子核結合的力,常規物質世界的標準模型粒子還通過弱核力和強核力發生相互作用。在常規物質的世界裡可能還存在更多的力,但它們在可達到的能量下必須極其微弱,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觀察到它們的任何跡象。不過,即使只存在三種非引力相互作用,也暗示著相互作用的暗物質可能也會經歷非引力相互作用,而不僅僅是暗電磁力。

也許除了電磁力外,核力也能作用於暗粒子。在這種可能性更加豐富的場景中,經過核燃燒形成的暗恆星可以創造出比目前描述的暗物質更類似於常規物質的結構。在這種情況下,暗圓盤中可能存在許多暗恆星,其周圍存在著由暗原子組成的暗行星。因此,這些暗物質可能具有與常規物質相同的複雜性。

部分相互作用的暗物質顯然為推測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並鼓勵我們去思考原本可能無法想像的可能性。對作家和電影觀眾而言,暗物質領域中這種額外的力量及其引發的結果是非常誘人的。它們甚至可能暗示著,宇宙中可能有與我們共存的暗物質生命。

然而,情況並不一定很有趣。電影攝影師很難拍攝這種暗物質生命,當然,我們和它們都看不見彼此。即使暗物質生命存在(或者曾經存在),我們也不知道。你不知道暗物質生命有多可愛——幾乎肯定永遠也不會知道。

儘管推測暗物質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很有趣,但找到一種觀察它們,甚至更間接地探測它們的方法卻困難得多。人類對系外行星的搜尋工作正在努力進行中,要找到和我們由同樣的物質組成的生命已經足夠具有挑戰性了,而如果暗物質生命存在的話,其證據將比遙遠宇宙中常規物質生命的證據更加難以捉摸。

直到不久前,我們才終於探測到了來自巨大黑洞的引力波。我們幾乎沒有機會探測到暗物質生命的引力效應——無論它們離我們有多近。

理想情況下,我們希望以某種方式與這一新領域溝通,或者讓它們以某種獨特的方式與我們通信。但如果這種新生命沒有經歷我們所經歷的同樣的力,那通信就無法進行。即使我們經歷同樣的引力,一個小物體或生命形式所施加的引力也幾乎肯定會微弱到無法探測。只有非常大的暗物質物體,比如橫跨銀河系平面的圓盤,才會產生可見的後果。

暗物質天體或暗物質生命可能離我們很近,但如果暗物質的淨質量不是很大,我們就無從得知它們的存在。即使使用最先進的技術,或者我們目前能想像的任何技術,也只有一些非常特殊的可能性是可驗證的。暗物質生命聽上去雖然令人興奮,但並不一定會產生我們會注意到的任何可見後果,這使得它成為一種誘人的可能性,但不會受到觀察的影響。公平地說,暗物質生命的存在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科幻小說作家們對此進行創作可能沒有問題,但對宇宙而言,要創造出暗物質生命還需要克服很多障礙。在所有可能的化學反應中,有多少能維持生命尚不清楚,甚至在那些能維持生命的化學反應中,我們也不知道究竟在哪些環境中才能進行。

儘管如此,暗物質生命在原理上還是存在的,甚至可能就在我們的眼皮底下。但如果沒有與我們世界的常規物質更強的互動,它們的種種狀態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但有趣的是,如果暗物質世界中存在相互作用——不管是否與生命有關——其對宇宙結構的影響最終可能會被我們測量到,然後我們才能了解到更多關於暗物質世界的信息。

相關焦點

  • 物質約佔宇宙總質能百分之三十一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科學家在最近一期《天體物理學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新方法,對宇宙中物質的總量進行了精確測量,結果表明,宇宙中物質(包括常規物質和暗物質)約佔宇宙總質能的31%,「看不見的」暗能量
  • 宇宙中物質約佔總質能的31% 暗能量佔剩下的約69%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科學家在最近的《天體物理學雜誌》上指出,他們通過一種新方法正確地測量了宇宙物質的總量。宇宙物質(包括普通物質和暗物質)約佔宇宙總質量的31%,不可見暗能量約佔其餘的69%。  本文第一作者穆罕默德·阿卜杜拉(Mohamedabdullah)說,確定宇宙中物質總量的成熟方法是將觀測到的每單位體積的團簇數量和質量與數學模擬的預測結果進行比較,從而可以正確測量宇宙中的物質總量。  物質比例越高,團簇越多。我們現在面臨的挑戰包括正確測量集群的數量,很難測量容易解決的集群的質量。因為很多物質都是天文望遠鏡看不見的暗物質。
  • 最精確宇宙物質總量佔比揭曉 暗能量佔69%
    這些物質中,暗物質佔高達80%,而我們熟悉的像星體、星系、塵埃和氣體這些常規物質僅佔20%近期一份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的研究稱,算出了至今為止最準確的宇宙中物質、暗能量
  • 暗物質能組成生命嗎?小部分暗物質會相互作用
    據科學家估計,常規物質只佔宇宙總能量的二十分之一,暗物質約佔六分之一,剩下部分由暗能量構成。從能量來計算的話,你可能認為常規物質在很大程度上是無關緊要的,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常規物質才是真正重要的宇宙組成部分。除了宇宙學家,幾乎所有人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常規物質上,對暗物質和暗能量毫不在意。
  • 物質和暗物質的總和佔宇宙的31.5% 暗能量佔68.5%
    物質和暗物質的總和佔宇宙的31.5% 暗能量佔68.5%(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浪科技:國外媒體報導,構成宇宙的物質是難以衡量的,我們知道宇宙中物質-能量密度大部分由暗能量組成,暗能量是一種神秘的未知力量,促使宇宙膨脹。
  • 暗物質與暗能量
    WMAP的結果告訴我們,宇宙中普通物質只佔4%,23%的物質為暗物質,73%是暗能量, SDSS 也給出類似的結果。從物質基本結構的觀點出發,普通的物質,如樹木、桌子以及我們人類本身,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然而分子、原子不是最基本的,目前已知的最基本的粒子是由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所描述的夸克和輕子以及傳遞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膠子等)。
  • 長得好像微血管,佔了宇宙總物質85%的暗物質,是什麼樣的?
    許多科學家認為,宇宙的組成並非只有我們所見到的行星、恆星,其實還有一大部分是由我們看不見的「暗物質」所組成,那暗物質到底長什麼樣呢?暗物質到底是什麼?目前仍是一個謎,因為人類目前為止還無法用最新的科技證實暗物質的存在,儘管暗物質被認為佔了宇宙總物質的85%,但它因為不像行星、恆星般會與光互相作用,目前僅能通過其重力影響間接推測有暗物質的存在。首張暗物質模擬圖出爐!
  • 宇宙暗能量是什麼?暗物質又是什麼?
    科學家表明經過觀測宇宙中存在大量暗能量,特別存在大量非重子取值的暗能量,在廣袤的宇宙中,並不是只有星球等天體的存在。在星球的周圍漆黑一片的是暗物質。暗物質我們看不到,並不代表它不存在,我們科學家根據多方位的觀察和計算,得知暗物質也是有質量的。
  • 反物質研究或可解開萬物存在之謎?
    在宇宙誕生之初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理論上,每個粒子都存在一個只有電荷相反,其它性質幾乎完全相同的反物質。而物質和反物質無法在一個物理空間共存,因為二者相遇會發生湮滅,然後以光子的形式釋放能量。據此可推測,地球軌道附近約20%的正電子都來自這顆脈衝星。
  • 宇宙由哪些物質組成?每種物質佔的比例是多少?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根據不同的調查,大多數人認為,我們的宇宙主要是由恆星和行星組成的,當然,有人也添加了氣體和黑洞。從視覺上,如果我們考慮到人眼、望遠鏡和普通現代設備的話,這些宇宙的組成成分確實如此。你可能不會相信,但如果我們更深入地研究科學,我們會發現,所有的「正常物質」只佔宇宙的5%。
  • 暗物質衛星上天 揭秘暗物質是什麼?怎麼存在的?
    「悟空」是目前世界上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超過國際上所有同類探測器。它將在太空中開展高能電子及高能伽馬射線探測任務,探尋暗物質存在的證據,研究暗物質特性與空間分布規律。佔宇宙95%以上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由萬有引力定律證實存在,卻從未被直接觀測到。暗物質粒子的探測目前是國際科學前沿競爭最為激烈的研究領域。
  • 更精確地估算宇宙中物質總量的新方法 物質組成僅佔宇宙總量1/3不到
    實際上,我們可見、可互動和感受的一切,只構成了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通過計算數百個星系團的總質量,新研究發現物質組成僅佔宇宙總量的1/3不到。長期以來,科學家們認為物質和能量的佔比為三七開(約32% vs 68%),此外常規(重子)物質僅佔宇宙物質總量的5%左右,「暗物質」則佔絕大多數。
  • 暗物質是什麼,這種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質構建了宇宙的結構嗎?
    大多數天文學家都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宇宙中不可見的物質遠遠多於我們所能看到的。科學家認為,包括所有行星、恆星和星系在內的可見物質只佔宇宙總質量能量的4%左右,未知物質佔宇宙總質量能量的96%。其中,暗物質佔宇宙的23%,73%是一種加速宇宙膨脹的暗能量。宇宙中的暗物質比構成我們普通世界的原子物質多得多。
  • 暗物質是什麼東西 暗物質撞擊秘密(圖)
    現代天文學通過引力透鏡、宇宙中大尺度結構形成、微波背景輻射等研究表明:我們目前所認知的部分大概只佔宇宙的4%,暗物質佔了宇宙的23%,還有73%是一種導致宇宙加速膨脹的暗能量。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根據幾項暗物質探測項目獲得的數據進行計算的結果顯示,平均大約1分鐘就會有一顆暗物質粒子擊中人體。暗物質不同於常規物質,它們完全不可見。
  • 如何測量宇宙物質的總量?加州科學家提出新方法,測量結果很精確
    ,該論文指出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們通過新方法對宇宙物質總量進行最新的測量,得到的結果是宇宙中的常規物質和暗物質佔到了宇宙物質總量的三成左右,而「捉摸不透」的暗能量佔到了宇宙物質總量的七成。
  • 科學家發現一暗物質星系 99.99%物質神秘未知
    中國日報網8月26日電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8月25日報導,科學家近日新發現了一個暗物質星系,其內部物質99.99%是神秘、未知的暗物質。這個星系名叫「蜻蜓44」,距離地球大約3億光年。「蜻蜓44」的質量和銀河系相當,但其能量僅有銀河系的1%。科學家推測,「蜻蜓44」只是眾多暗物質星系之中的一個。
  • 暗物質是什麼?究竟有沒有暗物質?
    暗物質是什麼?究竟有沒有暗物質?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看過《地質災難》這部電影,暗物質自天外之內,頃刻間穿過地球!造成的一系列毀滅性災難,而且明顯還是弱化了暗物質的實力。那麼暗物質到底是什麼?究竟有沒有暗物質?
  • 最精確宇宙物質總量佔比揭曉——暗能量佔69%
    近期一份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的研究稱,算出了至今為止最準確的宇宙中物質、暗能量、暗物質之間的佔比關係。這份研究認為,我們的宇宙由暗能量和各種物質構成,暗能量佔69%,各種物質佔31%。
  • 宇宙萬物千姿百態,什麼是最基本的物質呢?
    現代科學認為,宇宙中可見物質只佔不到5%,不可見物質佔有95%以上。什麼是可見物質呢?就是我們地球啊,地球上的人啊豬啊貓啊狗啊,江河湖海、山川曠野都算,加上日月星辰、星系星雲等等,凡能夠見到的都屬於可見宇宙,這些所有的,包括宇宙塵埃都加起來,只佔宇宙總質量的4.9%。
  • 暗物質佔宇宙多大比例?跨國科研團隊:已破解
    他們的計算後,得出這樣的結論:正常物質和暗物質,兩者加起來,約佔宇宙物質能量密度的31.5% ,剩下的則是暗能量,約佔68.5%。因為,人們都很清楚,迄今為止,人們還沒有直接捕捉到暗物質,而天文物理學家,目前比較統一的說法就是,宇宙的物質、能量密度的大部分,都是由暗能量組成。而暗能量,也正是推動宇宙膨脹的神秘未知力量之一。但不管是暗物質也好,暗能量也罷,對人們來說,更多的是盲人摸象。要準確地計算出這三種物質的比例,很顯然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