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能組成生命嗎?小部分暗物質會相互作用

2020-12-06 快科技

據科學家估計,常規物質只佔宇宙總能量的二十分之一,暗物質約佔六分之一,剩下部分由暗能量構成。從能量來計算的話,你可能認為常規物質在很大程度上是無關緊要的,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常規物質才是真正重要的宇宙組成部分。除了宇宙學家,幾乎所有人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常規物質上,對暗物質和暗能量毫不在意。

我們當然更關心常規物質,因為我們本身就是由常規物質組成的——就像我們所生活的有形世界一樣。我們關注常規物質的另一個原因是其豐富的互動性。通過電磁力、弱核力和強核力等相互作用,常規物質可以使世界的可見物質形成複雜、密集的系統。不僅僅是恆星,還有巖石、海洋、植物和動物的存在都要歸功於常規物質的非引力相互作用。就像啤酒中的少量酒精對狂歡者的影響要遠遠大於對其他成分的影響一樣,常規物質雖然只佔能量密度的一小部分,但它對自身和周圍環境的影響要比暗物質和暗能量明顯得多。

我們熟悉的可見物質大約佔常規物質的15%。在商業和政治領域,前1%的人相互影響,主導著決策和政策,而剩下的99%的人口提供的基礎設施和支持——包括維護建築物、維持城市運轉以及為人們的餐桌提供食物——則沒有得到廣泛認可。同樣,常規物質支配著我們目之所及的幾乎所有東西,而暗物質,儘管以其無處不在的豐富性,幫助創造了星團和星系,促進了恆星的形成,但對我們今天周圍環境的直接影響十分有限。

我們周圍的一切似乎都由常規物質負責。它讓我們身體得以運動,為我們的經濟提供能源;你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電腦屏幕,以及你能想到的任何事物,也都由常規物質組成。如果某種事物具有可測量的相互作用,那麼它就值得關注,因為它對周圍的任何事物都會產生更直接的影響。

通常情況下,暗物質缺乏這種有趣的影響和結構。一般的假設認為,暗物質是把星系和星系團凝聚在一起的「粘合劑」,但只存在於它們周圍的無定形雲中。但是,如果這個假設不成立,而只是因為偏見和無知使我們受到誤導的話,情況又會怎樣呢?

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包括6種夸克,3種帶電輕子(包括電子),3種中微子,所有負責力的粒子,以及新發現的希格斯玻色子。如果暗物質的世界也相當豐富呢?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大多數暗物質的相互作用可有可無,但是小部分暗物質可能會出現類似於常規物質的相互作用。標準模型中豐富的粒子和力組成了複雜的結構,也導致了許多有趣的現象。如果暗物質中含有發生相互作用的成分,那這一部分可能也會產生影響。

如果我們是由暗物質構成的生物,我們就會錯誤地認為常規物質領域的粒子都是同一類型的。或許由常規物質構成的我們也在犯類似的錯誤。描述我們所知物質最基本組成部分的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十分複雜,考慮到這一點,再假設所有暗物質只由一種粒子組成似乎就顯得十分奇怪。為什麼不假設一些暗物質有自己的相互作用呢?

在這種情況下,就像常規物質由不同類型的粒子組成,而這些基本粒子通過不同的電荷組合相互作用一樣,暗物質也會有不同的基本粒子,而且這些不同的新粒子類型中至少有一種會經歷非引力相互作用。標準模型中的中微子在強核力或電磁力作用下不會發生相互作用,而夸克的6種類型卻與之相反。

以類似的方式,也許有一種暗物質粒子在引力之外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或者不發生相互作用,但有一小部分——也許是5%——還是會發生非引力相互作用。根據我們在常規物質世界中所看到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可能比通常假設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或沒有相互作用的單個暗物質粒子更有可能出現。

常規物質的許多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相互作用,並以不同的方式對世界作出貢獻。暗物質也可能有不同的粒子,它們具有不同的行為,並且可能以可測量的方式影響宇宙的結構。

令人驚訝的是,幾乎沒有人考慮過,假設只有常規物質表現出粒子類型和相互作用的多樣性是多麼荒謬和狂妄。少數物理學家試圖分析不同的模型,比如「鏡像暗物質」,描述了模擬一切常規物質的暗物質。但這樣的例子過於特殊,難以理解,其含義很難與我們所知道的一切相協調。

還有少數物理學家研究了暗物質相互作用的更一般的模型,但他們假設所有的暗物質都是相同的,因此經歷了相同的作用。沒有人考慮過一種非常簡單的可能性,即雖然大多數暗物質不會相互作用,但小部分暗物質可能會相互作用。

一個顯而易見的可能原因是,大多數人會認為,如果經歷相互作用的特殊成分只佔暗物質存量的一小部分,那麼這種新的暗物質類型就可能與大多數可測量的現象無關。我們甚至還沒有觀察到暗物質的主要成分,此時關注其更小的部分似乎為時過早。

但是,如果你還記得常規物質所攜帶能量只相當於暗物質能量的20%時,你就會發現這個邏輯有什麼缺陷。經歷更強的非引力相互作用的物質可能比大量弱相互作用的物質更有趣,更有影響力。

我們已經知道這對於常規物質來說是成立的。常規物質在宇宙組成中佔比很低,但影響卻很大。在一個緻密的常規物質盤中,恆星、行星、地球甚至生命都可以形成。帶電的暗物質成分——雖然不一定有這麼豐富——也可以坍縮成圓盤,就像銀河系中可見的圓盤一樣。它甚至可能分裂成類似恆星的物體。在原理上,這種新的盤狀結構可以被觀察到,甚至可能比傳統觀點中佔主要地位的低溫暗物質成分更容易被觀測到。

一旦你開始沿著這些思路思考,可能性就會迅速增加。畢竟,電磁力只是標準模型粒子所經歷的幾種非引力相互作用之一。除了將電子與原子核結合的力,常規物質世界的標準模型粒子還通過弱核力和強核力發生相互作用。在常規物質的世界裡可能還存在更多的力,但它們在可達到的能量下必須極其微弱,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觀察到它們的任何跡象。不過,即使只存在三種非引力相互作用,也暗示著相互作用的暗物質可能也會經歷非引力相互作用,而不僅僅是暗電磁力。

也許除了電磁力外,核力也能作用於暗粒子。在這種可能性更加豐富的場景中,經過核燃燒形成的暗恆星可以創造出比目前描述的暗物質更類似於常規物質的結構。在這種情況下,暗圓盤中可能存在許多暗恆星,其周圍存在著由暗原子組成的暗行星。因此,這些暗物質可能具有與常規物質相同的複雜性。

部分相互作用的暗物質顯然為推測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並鼓勵我們去思考原本可能無法想像的可能性。對作家和電影觀眾而言,暗物質領域中這種額外的力量及其引發的結果是非常誘人的。它們甚至可能暗示著,宇宙中可能有與我們共存的暗物質生命。

然而,情況並不一定很有趣。電影攝影師很難拍攝這種暗物質生命,當然,我們和它們都看不見彼此。即使暗物質生命存在(或者曾經存在),我們也不知道。你不知道暗物質生命有多可愛——幾乎肯定永遠也不會知道。

儘管推測暗物質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很有趣,但找到一種觀察它們,甚至更間接地探測它們的方法卻困難得多。人類對系外行星的搜尋工作正在努力進行中,要找到和我們由同樣的物質組成的生命已經足夠具有挑戰性了,而如果暗物質生命存在的話,其證據將比遙遠宇宙中常規物質生命的證據更加難以捉摸。

直到不久前,我們才終於探測到了來自巨大黑洞的引力波。我們幾乎沒有機會探測到暗物質生命的引力效應——無論它們離我們有多近。理想情況下,我們希望以某種方式與這一新領域溝通,或者讓它們以某種獨特的方式與我們通信。但如果這種新生命沒有經歷我們所經歷的同樣的力,那通信就無法進行。即使我們經歷同樣的引力,一個小物體或生命形式所施加的引力也幾乎肯定會微弱到無法探測。只有非常大的暗物質物體,比如橫跨銀河系平面的圓盤,才會產生可見的後果

- THE END -

#暗物質

原文連結:新浪科技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宇宙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未知的部分統稱暗物質
    怪人茲威基的「狂想」為什麼竟然會有這樣的情況?因為所有這些我們所熟悉的事物實際上只佔據了宇宙極小的一部分。宇宙中剩下的部分是由其他「東西」構成的,今天科學家們還沒有搞清楚這種物質的本質究竟是什麼。這正是因為暗物質起到了聚合劑的作用——儘管我們甚至都根本看不到它們的存在。因此,從某種意義上看,暗物質和風有點像——我們不能直接看到它, 但我們知道它確實存在,並且數量還不少:它佔據了整個宇宙組成的25%。或許有些讀者會感到困惑,因為有時候我們會說暗物質構成了宇宙中所有物質的80%。這是因為整個宇宙中僅有大約30%的組成是物質,在這其中絕大部分是暗物質。
  • 暗物質的前世今生,什麼是暗物質?
    大多數人認為這種神秘物質只佔宇宙總質量的一小部分。直到1933年,瑞士裔美國天文學家弗裡茨·茲威基注意到,遙遠的星系彼此繞著對方旋轉,其速度遠遠超過了用望遠鏡觀測到的可見物質所能達到的速度。他在當年發表在《Helvetica Physica Acta》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寫道:「如果這一結論得到證實,我們將得到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那就是暗物質的存在量遠遠大於發光物質。」
  • 暗物質什麼性質?會有暗物質攜帶電荷嗎?
    ,研究了一小部分暗物質粒子是否有微小的電荷。麻薩諸塞州劍橋市哈佛大學的朱利安·穆尼奧斯說:你聽說過電動汽車和電子書,但現在我們談論的是電動暗物質,該研究已在《自然》期刊上發表。然而,這種電荷是最小的。穆尼奧斯和他的合作者,麻薩諸塞州劍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阿維·洛布,探索這些帶電的暗物質粒子與正常物質通過電磁力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 探索暗物質
    然而物質並不一定要由原子構成。大多數物質可以由與原子完全不同的東西構成。能夠像普通物質那樣與引力相互作用的任何東西——比如說,能像普通物質那樣聚攏成星系與星系團——都屬於物質。沒有任何規律要求物質總是由帶電粒子組成。但對我們的眼睛而言,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的物質就是隱形的。所謂的暗物質完全不帶(或者只是帶一點極不顯著的)電磁荷。
  • 暗物質會不會聚集形成天體?比如暗物質星什麼的?
    宇宙演化早期,是會形成暗物質黑洞的,當然這也算是天體,但形成原因是密度漲落的演化。另外現在暗物質暈的中心究竟是個什麼樣子,依然是有爭論的問題,數值模擬的結果顯示中心是「平」的,也就是只是很多暗物質聚集,算不上有明顯邊界的天體。
  • 是否存在暗力量?暗物質11大謎團:暗質子與暗電子結合成暗原子?
    最令人困惑的是,迄今為止研究人員仍然不確定暗物質到底是什麼。一些科學家推測,宇宙中丟失的質量是由小的微弱的恆星和黑洞組成的,然而詳細的觀察並沒有發現足夠多的證據來說明暗物質的影響。目前,暗物質的主要競爭者是一個假設的粒子,稱為弱相互作用質量粒子(WIMP),其行為類似於中子,質量是質子的10至100倍。
  • 宇宙中暗物質的真面目
    物理學家與天文學家已經確定宇宙中大部分的物質是「暗物質」,我們可以從它的重力效應來推論它的存在,而非透過電磁作用(我們藉此感知一般物質),但是暗物質可能因為人類的視角而成為謎團。每個人都有五感,五感仰賴電磁作用。
  • 宇宙中的暗物質可能是由黑洞組成的嗎?
    關於暗物質是什麼有很多爭議,但是一些缺失的物質不能包含在黑洞中嗎?一旦物質進入黑洞,它就不能被看見或測量,所以它是不可解釋的。物質一旦進入黑洞,就變的不可見,但這並不意味著無法測量它的影響。這裡引入了一些我們沒看到的東西,許多其他的宇宙學言論也暗示了暗物質的存在,令人驚訝的是,它們預測的數量差不多!重要的是要意識到,我們對暗物質的研究不僅僅告訴我們「它就在某個地方」;當我們研究一個星系時,我們了解了一些關於它內部物質總分布的信息。這意味著我們知道暗物質圍繞著星系,而不是星系中的中心物體,不像黑洞是在星系內的。
  • 暗物質是組成宇宙的主要成分,那麼暗物質到底是什麼,看完就明白
    宇宙的神秘遠遠超出人類的想像,因為我們目前看到的物質和我們了解的物質,遠遠不是宇宙的全部,甚至可以說僅僅是宇宙的極小一部分,科學家這些年一直在努力的研究宇宙的組成物質,可是在研究中,科學家發現我們看到的物質,並不是宇宙的全部。
  • 暗物質是什麼?究竟有沒有暗物質?
    暗物質是什麼?究竟有沒有暗物質?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看過《地質災難》這部電影,暗物質自天外之內,頃刻間穿過地球!造成的一系列毀滅性災難,而且明顯還是弱化了暗物質的實力。那麼暗物質到底是什麼?究竟有沒有暗物質?
  • 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結合構成了宇宙,那暗物質的組成結構是什麼?
    構成你以及你所關心的一切事物的普通材料只佔宇宙不到10%的內容;宇宙的其餘部分則是由被稱為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神秘物質構成的,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宇宙奧秘之一。至於它們到底是什麼,誰也說不準。如果看不見的東西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的正常物質,那我們關於恆星和星系如何形成的理解就必定是錯誤的:它們永遠不會足夠快地瓦解,以形成最初的恆星和星系。
  • 宇宙中的暗物質找不到,科學家又想出了「熱暗物質」模型!
    在上個世紀,研究星系運動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特性的天文學家們認識到,宇宙中大部分物質是不可見的。宇宙中大約84%的物質是「黑暗」物質,既不發光,也不發出任何其他已知的輻射,因此它被稱為暗物質。暗物質的另一個主要特性是,暗物質只通過引力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例如,它不攜帶電磁電荷。
  • 暗物質是什麼東西 暗物質撞擊秘密(圖)
    現代天文學通過引力透鏡、宇宙中大尺度結構形成、微波背景輻射等研究表明:我們目前所認知的部分大概只佔宇宙的4%,暗物質佔了宇宙的23%,還有73%是一種導致宇宙加速膨脹的暗能量。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根據幾項暗物質探測項目獲得的數據進行計算的結果顯示,平均大約1分鐘就會有一顆暗物質粒子擊中人體。暗物質不同於常規物質,它們完全不可見。
  • 宇宙的幽靈:探索暗物質的前世今生
    類似於像一顆太陽這樣的恆星,在晚期的時候,由於原子核反應和引力相互作用會發生爆炸,在爆炸的時候,就會合成這些元素。即便能合成這些元素,這些元素產生的時候會產生很大的速度,這些速度很大,足以分離超新星,變成星際的塵埃,如果沒有暗物質。有暗物質存在,暗物質會提供足夠多的引力,把這些粒子吸回來。所以這些礦物的粒子就會在銀河系裡進行回收,再在地球上進行富集,這就給我們人類提供營養。
  • 暗物質的希望?人類利用銀河系「反推」暗物質的存在!
    暗物質是科學家猜想的一種未被證實的物質,而這種物質的存在可以解釋許多我們無法解釋的現象,但是暗物質始終未能被觀測到。近日,科學家計劃利用銀河系來反推暗物質的存在,暗物質真的會被觀測到嗎?為什麼科學家會從銀河系入手?因為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了一個明亮的球狀x射線輻射暈。
  • 暗物質由什麼組成?它們分布在哪裡?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最初接觸到暗物質這個詞時,還不了解它的確切含義,但僅通過名字我們就知道,這類物質一定是不發光的。確實,暗物質不但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甚至也很少與其它物質發生別的類型的相互作用。
  • 什麼是暗物質?
    暗物質是一個神秘的非發光物質宇宙,儘管幾十年來專家們一直在觀察暗物質的引力效應,儘管如此人們仍然對暗物質的真實性質感到非常的困惑。在19世紀末,天文學家開始猜測散布在整個宇宙中的看不見的物質-昏暗的恆星或氣體和塵埃。
  • 科學家估計常規物質只佔宇宙總能量的二十分之一 暗物質約佔六分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大多數暗物質的相互作用可有可無,但是小部分暗物質可能會出現類似於常規物質的相互作用。標準模型中豐富的粒子和力組成了複雜的結構,也導致了許多有趣的現象。如果暗物質中含有發生相互作用的成分,那這一部分可能也會產生影響。如果我們是由暗物質構成的生物,我們就會錯誤地認為常規物質領域的粒子都是同一類型的。或許由常規物質構成的我們也在犯類似的錯誤。
  • 關於暗物質的十一大未解之謎
    起初,一些科學家推測宇宙中消失的物質是由又小又微弱的恆星和黑洞組成的,儘管詳細的觀察並沒有發現足夠多的此類物體能夠具備暗物質的影響。美國能源部費米實驗室的物理學家唐·林肯(Don Lincoln)之前為生命科學網(Live Science)的撰稿就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 暗物質和暗能量也許是外星人變的
    有些天文學家注意到,現階段對暗物質的實際觀測和其理論模型有不吻合的地方,從而認為暗物質的內部活動更為豐富複雜,至少其部分組成物質具有通過長程力相互作用的粒子。暗物質對我們來說是暗的,但實際上應該發出人類探測不到的光。如果是這樣,暗物質就不會那麼簡單,它也許就是擁有超先進技術的生命形式,或者是宇宙中大多數生命的存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