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原子彈的計劃,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被稱為「曼哈頓計劃」,是由美國進行的。這項計劃從剛開始提出到最後付諸實施進行得很不順利,,可以說經歷了一波三折,經歷了曲徑通幽,當然也迎來了柳暗花明。如果不是愛因斯坦的一封信,如果沒有薩克斯的一張嘴,當然如果不是碰上一個開明的羅斯福總統,也許原子彈就不可能在那個時候問世,當然二戰的歷史也可能就要重寫。
1939年 ,著名物理學家波爾和費米先後來到美國,他們給美國帶來了鈾裂變的消息。同時也帶來了另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壞消息:希特勒正在秘密研製威力強大的原子彈。科學家們無不憂心重重。如果納粹搶先製成原子彈,人類將面臨史無前例的核災難。而阻止這場核災難的唯一辦法,就是需要反法西斯國家搶在德國前製造出原子彈。而當時唯一有能力製造原子彈的國家只有美國。
在當時前線戰爭吃緊,財力緊張,而且在美軍高層對原子彈這個新鮮事物沒有一點了解的情況下,要說服美國政府和軍隊首腦投入巨大的財力物力人力來研製這個在軍隊高層看來還是虛無縹緲的原子彈,非但難以如願,無異於痴人說夢。科學家們心急如焚,最後決定繞過軍方,直接向羅斯福總統遞交聯名信。他們推舉了著名科學家愛恩斯坦給羅斯福總統寫了一封長信,要求美國政府立刻研製原子彈。但信又怎樣送到羅斯福的手中呢?因怕中途受阻,或被束之高閣,延誤時機,他們決定委託能直接進出白宮的羅斯福的好友和科學顧問薩克斯當說客,只有把任務交給他,科學家才放心。
薩克斯深知責任重大,絲毫不敢大意。薩克斯等了兩個多月,才有了進白宮的機會,他向羅斯福面呈了愛恩斯坦的聯名信,並讀了科學家們的備忘錄。然後,開始講述原子彈的科學原理和巨大威力。可是「隔行如隔山」,羅斯福聽得如墮入雲裡霧裡,他聽不懂那些深奧的原理,也根本無法理解那些晦澀的核理論,更懷疑原子彈研究的可行性。當薩克斯還在慷慨陳詞口若懸河的時候,羅斯福卻已不勝其煩,哈欠連天,反應十分冷淡。最後,總統說:這些都很有興趣,不過,政府在現階段就幹預此事,看起來還為時過早(其實羅斯福的真實想法是我現在哪裡有那麼錢給你做這些虛無縹緲的事啊,而且能不能成功什麼時候能成功都還是個未知數呢)。

薩克斯一看羅斯福一點都不感興趣,心裡又著急又生氣。羅斯福看他生氣了,就說,行了行了,別生氣了,明天我請你吃飯吧!薩克斯一聽這話,喜出望外,這是一個必須抓住的機會啊!總統是個政治家,不是物理學家,他對物理一竅不通,跟他講看不見摸不著的核技術核原理,無異於對牛談琴。那怎樣才能說服總統呢?薩克斯徹夜未眠,苦苦冥想,終於想到了一個認為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辦法!
第二天早晨,他如約坐在總統對面。想不到他還未開口,羅斯福先發制人:「今天就是吃飯啊,什麼都不要談,不許再談愛恩斯坦,更不能談原子彈,一句也不能談,知道嗎?」
薩克斯早有預料,微微一笑,點了點頭,他對總統說:「我今天不談愛因斯坦,也不談原子彈,我今天就想談一點歷史,談一段你可能感興趣的歷史。當年,拿破崙橫掃歐洲大陸,唯獨沒有征服英倫三島,知道為什麼嗎?」
顯然,這個話題激起了總統的興致,羅斯福不由得身體前傾,兩眼注視薩克斯,示意他說下去。
薩克斯眼見總統情緒不錯,隨即單刀直入,直奔主題。「英法戰爭期間,在歐洲大陸上不可一世的拿破崙在海上卻是屢戰屢敗。這時,一位年輕的發明家富爾頓來到這位法國皇帝前,建議他砍斷桅杆,撤去風帆,裝上蒸汽機,用木板換上鐵板,這樣海軍戰鬥力將大幅度提升,英倫三島將唾手可得。拿破崙聽完後,臉色一沉,把富爾頓當成瘋子,轟了出去。拿破倫想,沒有了帆,船怎麼能航行?把木板換成鐵板,船還不沉到海底去,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
說到這裡,薩克斯停了一下。此時,羅斯福神色凝重,沉默不語。
薩克斯趁熱打鐵,提高聲音說:「如果拿破崙稍稍多動腦子,認真考慮富爾頓的建議,那結果會怎樣呢?我敢肯定。19世紀的歐洲歷史必將改寫!」
羅斯福眉頭緊鎖,陷入沉思。幾分鐘後,他拿出一瓶拿破崙時代的法國白蘭地,斟上一杯,遞給薩克斯,說出了那句足以迴響百年並震動世界的話:「你贏了,我決不做拿破崙第二!」
薩克斯滿眼都是淚水。這是「曼哈頓工程」開始的第一天,這句話揭開了美國製造原子彈的第一頁。在歐本海默等科學家的努力下,終於在1945年研製成功,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時代。後人在回憶這段歷史時,都會稱讚薩克斯的智慧。稱如果沒有愛因斯坦的那封信,沒有薩克斯的伶牙利嘴就沒有後來的曼哈頓計劃,也就沒有後來的原子彈。

1945 年8 月6日,美國製造出的世界第一顆原子彈在日本廣島爆炸,三天後又一顆原子彈在日本長崎爆炸,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終於以同盟國的徹底勝利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