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造原子彈搶別國科學家,愛因斯坦執信說服,美國曼哈頓核計劃

2020-12-05 8號檔案

1945年7月30號美國總統剛參加完波茨坦會議,在回國的軍艦上,他向美國軍方下達了一道命令,把那顆大炸彈投下去吧。七天後三架美軍轟炸機離開了太平洋上關島附近的空軍基地,他們的目標是日本廣島。日本上空的蘑菇雲讓世人認識了原子彈,也記住了它的名字:小男孩。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希特勒籤發了德國研製原子彈的命令。希特勒一方面加緊研製原子彈,另一方面卻對很多猶太裔科學家進行迫害,愛因斯坦首當其衝。這位猶太籍科學家為了躲避德國納粹的迫害逃亡到了美國,很多在歐洲工作的猶太裔科學家也陸續逃往美國。這些科學家給美國帶去了一個震驚的消息,德國正在研究一種威力巨大的秘密武器--原子彈。但是當科學家們將這個情況告訴美國軍方的時候,卻並未引起軍方的重視,因為在那個年代,沒有人真正知道原子彈到底是什麼東西,它的威力究竟有多大,然而這些科學家們卻意識到,如果希特勒和原子彈結合起來,對這個世界來說將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

為了避免世界性的災難發生,科學家們認為一定要讓美國搶在德國之前製造出原子彈,那麼怎麼才能引起美國政府的足夠重視呢,科學家們心急如焚。他們一致認為只有把他們的建議直接交給美國總統羅斯福才能促進研製原子彈的工作儘快開展,為了增加說服力,他們一致推舉愛因斯坦給美國總統羅斯福寫一封信。信中提到原子彈是一種威力極大的新型炸彈,如果用船載一顆原子彈去轟炸一個港口,就可以完全摧毀整個港口連同它周圍的地區。看來愛因斯坦他們這批科學家當時已經預見到了原子彈的巨大威力。

愛因斯坦請羅斯福的私人顧問轉交這封信,但羅斯福看完信後仍然很輕鬆並沒在意,私人顧問隨即給羅斯福講了一個故事。當年拿破崙因為沒有使用新發明的蒸汽船,沒有建立起先進的海軍艦隊,最終導致在滑鐵盧打了敗仗。他說如果當年拿破崙採納了使用新發明的建議,歐洲歷史就要重寫了。羅斯福突然嚴肅起來,沉默了很久說,我不會成為第二個拿破崙。得到總統的認可之後,美國很快就建立了一個鈾委員會開始進行原子彈的研究,由於羅斯福對原子彈這個東西半信半疑,所以剛開始的那段時間裡,這個鈾委員會實際上一直無所作為,直到1941年的一天,這一切突然發生了變化。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了美國珍珠港,襲擊一共持續了110分鐘,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港內停泊的八艘戰列艦中,四艘完全沉沒一艘擱淺,其餘三艘受到了重創。另外還有三艘驅逐艦被打得七零八落,250架飛機被摧毀,官兵傷亡3400多人。聽完匯報後羅斯福表情凝重,遲疑了片刻馬上拿起電話,給美國國防研究委員會打了個電話,他直接問道,美國的鈾研究有什麼新進展嗎。

1942年6月美國研製原子彈的計劃正式啟動,由於研製計劃的總部最先設在紐約市的曼哈頓區,所以計劃被稱作曼哈頓工程。曼哈頓工程的負責人是格羅夫斯,在這之前他是美國陸軍工程兵工程局副局長,他幹過的最漂亮的一件事就是修建了美國著名的五角大樓。格羅夫斯是個軍人,他為人比較生硬,有時候還有些粗暴,但是他有謀略。當他知道自己要管理的是一批知名的科學家的時候,他提出要先把自己晉升為準將,然後再宣布他作為曼哈頓工程的負責人的任命。最開始格羅夫斯接下這份工作,還僅僅是出於軍人的服從,很快他就從簡單的服從變為全身心的投入,因為作為軍人他很快就明白了製造一顆原子彈對美國意義重大。格羅夫斯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下屬到紐約的一個港口買下了放在那很久的兩千個鋼罐,裡面存放的是造原子彈必須的原料--鈾。其實早在曼哈頓工程開啟前兩年,這批裝著重要資源的鋼罐就已經到了美國的港口。1940年初為了避免被德國人搶走,比利時聯合礦業公司把大約1250噸含量特別豐富的瀝青鈾礦從剛果運到了美國。鈾對於製造原子彈有多麼重要格羅夫斯當然很清楚,所以他上任以後第一件事就是買下這批被美國人冷落了兩年的鈾原料,迅速搶佔了資源。

要搞曼哈頓工程除了資源更要有人,要造原子彈就必須建立一個中央實驗室,格羅夫斯推薦物理學家奧本海默擔任實驗室主任。奧本海默1904年出生在美國紐約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他天資聰穎,1925年以哈佛大學榮譽學生的身份畢業,隨後又到英國劍橋大學研習理論物理學,後來他成為曼哈頓工程的主要領導者之一,被稱為美國的原子彈之父。但是最開始格羅夫斯的推薦卻遭到聯邦調查局的拒絕,原因是懷疑他是共產黨,他是不被美國政府信任的人。早年在柏克萊加州大學當物理教授的時候,奧本海默曾經參加過許多與共產黨有聯繫的社團組織,通過這些渠道他曾經為西班牙內戰捐款。儘管奧本海默自己並不是共產黨員,但那個時候他已經被認為是一位激進的教授而引起美國當局的注意了。格羅夫斯在曼哈頓工程之前就聽說過奧本海默的大名,直到進了曼哈頓工程,他才真正見到了奧本海默,兩人一見如故,於是格羅夫斯認定奧本海默是擔任中央實驗室主任的最佳人選。

1942年的一天,新墨西哥州一片人跡罕至的沙漠裡突然熱鬧起來,這裡就是洛斯阿拉莫斯,奧本海默選擇的實驗基地。他說他最大的兩個愛好就是物理和不毛之地,這裡恰好完美的合二為一,這裡成了美國原子彈研製的心臟機構。在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剛剛建立的時候,奧本海默遭遇的最大的難題是招不到人。奧本海默自己沒有得過諾貝爾獎,所以在科學界沒有什麼號召力,而且由於曼哈頓工程的保密性,他又不能說明工作的具體性質,還要告訴前來應聘的科學家要與世隔絕。面對這樣的似是而非的工作性質,很多科學家起初都猶豫不決,但是奧本海默巧妙的應對著這個局面。他先是集中精力招聘了一批有名的科學家,然後利用他們的號召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利用3年時間到了1945年,奧本海默的實驗室已經有兩千多名研究者和三千多名軍事人員了,包括一千多名科學家,其中很多人都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因此這裡也稱為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集中營。當時在全美只有12個人知道工程的情況,高層領導中的知情者只有羅斯福本人和陸軍部長史汀生,就連當時的副總統杜魯門對此也是一知半解,當他向史汀生打聽具體情況時,竟然用一個外交辭令來應付:無可奉告。

為了研究清楚德國人研製原子彈的進度,格羅夫斯向軍方建議成立一個特別工作隊來偵查德國的核計劃,於是1943年底代號為阿爾索斯的特別諜報隊成立了。阿爾索斯行動隊保密級別非常高,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搜集其他國家,一切與原子彈有關的情報。他們搶奪德國的原料,秘密破壞德國原子彈研製計劃,其中包括搶奪各國科學家來加入曼哈頓工程,這些科學家大大加速了曼哈頓工程的進度。而此時德國人研製原子彈的進程非常的緩慢,離真正的成功其實還很遠。得到這個消息,格羅夫斯終於鬆了一口氣,現在他很有把握趕在希特勒之前把原子彈搞出來。

1944年3月,曼哈頓工程初見成效,第一顆原子彈研製出來了,代號大男孩。為了驗證它的實際效果,要對它進行一次試爆。試爆日期定為1945年7月16日,比波茨坦會議召開日期提前一天,目的是為了藉助原子彈爆炸成功來擴大美國的影響力,特別是要震懾蘇聯。五、四、三、二、一,人類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它的威力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美國總統得知消息後,得意的告訴史達林,美國已經擁有了超級武器,想不到史達林只是淡淡的說了句,那很好啊,希望可以用來對付日本人。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的一封信薩克斯的一張嘴成就了幾乎不可能的曼哈頓計劃
    製造原子彈的計劃,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被稱為「曼哈頓計劃」,是由美國進行的。這項計劃從剛開始提出到最後付諸實施進行得很不順利,,可以說經歷了一波三折,經歷了曲徑通幽,當然也迎來了柳暗花明。如果不是愛因斯坦的一封信,如果沒有薩克斯的一張嘴,當然如果不是碰上一個開明的羅斯福總統,也許原子彈就不可能在那個時候問世,當然二戰的歷史也可能就要重寫。1939年 ,著名物理學家波爾和費米先後來到美國,他們給美國帶來了鈾裂變的消息。同時也帶來了另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壞消息:希特勒正在秘密研製威力強大的原子彈。科學家們無不憂心重重。
  • 愛因斯坦極力促成曼哈頓計劃,否則原子彈恐落入希特勒之手
    在20世紀初期,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推導出了核動力公式,這個公式為原子能的發現和利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到了20世紀30年代,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義大利物理學家恩裡克,德國物理學家哈恩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驚奇地發現,1克重的鈾裂變產生的能量竟然相當於燃燒3噸煤炭所放出的能量,它所產生的爆炸力是如此巨大和驚人。從此人類進入了核時代。
  • 愛因斯坦積極推動而事後又非常後悔的工程:改變世界的曼哈頓計劃
    而美國這個原子彈研究成功,就是來源於這個科學史上最偉大工程之一的曼哈頓計劃。該工程匯聚了當時西方絕大多數的優秀科學家,參加人員超過50萬,耗資超過20億美元(上世紀40年代的20億美元,相當於現在1100億美元以上),歷時3年才研究成功。
  • 曼哈頓計劃中的愛因斯坦和中國兩彈一星工程的于敏,哪個更偉大?
    這個話題中的兩位都是科學家,但兩者所專業的範圍卻完全不一樣,愛因斯坦是理論物理上最偉大的科學家,而另一位于敏則是核核物理學家,似乎有一些重合,但實際應用上差別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這是愛因斯坦寫信建議羅斯福研製原子彈後美國正式執行的曼哈頓計劃,這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工程項目,即使阿波羅登月計劃也無法與之媲美!但真正領導這個計劃實施的並非愛因斯坦,而是尤利烏斯·羅伯特·奧本海默!
  • 「曼哈頓計劃2.0」:美國抗疫和地緣政治
    美國加快新冠疫苗研發的「曲率極速行動」似乎是新版的「曼哈頓計劃」,並帶有戰略競爭方面的含義。美國總統川普的女婿、白宮高級顧問庫什納最近向媒體吹噓聯邦政府抗疫的「偉大功績」,白宮發言人將這個自誇詮釋為「自二戰以來最大的美國工業動員」。
  • 核裂變與核聚變,秒懂!
    另一邊美國也制定了曼哈頓計劃,參與的有奧本海默,量子力學大佬玻爾(1922年諾獎得主),費米(1938年諾獎得主),查德威克(1935年諾獎得主),塞格雷(1959年諾獎得主),勞倫斯(1939年諾獎得主)等。愛因斯坦雖然沒有參與曼哈頓計劃,但他給美國總統羅斯福寫信,也是曼哈頓計劃得以實施的關鍵。
  • 二戰時期美國的曼哈頓計劃內幕,原子彈試驗成功僅有十二人知曉
    1939年,物理學領域裡的原子分裂實驗就已在德國取得成功。二戰前夕,為逃避德國法西斯迫害而移居美國的一些科學家,擔心德國搶先造出原子彈,推舉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上書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加強利用核裂變過程來製造超級炸彈。羅斯福總統採納了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的建議,下令成立研究原子武器的委員會。
  • 愛因斯坦對美國貢獻巨大,為何被監視,曼哈頓計劃將他排除在外
    愛因斯坦一直都是美國科學家和科學院的高層人物,他在美國科學家和政界的威望,是非常巨大的,並且美國最著名的曼哈頓美國計劃,原本必定有愛因斯坦的名字,不過美國政府擔心愛因斯坦反對他們建造原子彈,就想出一些理由,把愛因斯坦排除在曼哈頓計劃之外。
  • 愛因斯坦對美國貢獻巨大,為何被監視,曼哈頓計劃將他排除在外
    愛因斯坦一直都是美國科學家和科學院的高層人物,他在美國科學家和政界的威望,是非常巨大的,並且美國最著名的曼哈頓美國計劃,原本必定有愛因斯坦的名字,不過美國政府擔心愛因斯坦反對他們建造原子彈,就想出一些理由,把愛因斯坦排除在曼哈頓計劃之外。
  • 沒有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就造不出原子彈嗎?
    這幾天我們談論的很多經典公式、論戰、實驗都離不開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確是科學史上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而提到愛因斯坦,則不能忽略他的質能公式,這個被譽為世界十大經典公式之一的質能公式,很多人說它的副產品就是原子彈。那麼沒有質能公式,就造不出原子彈嗎?
  • 看「曼哈頓工程」是如何應用項目管理理念的?
    曼哈頓工程是科學界公認的第一個全面應用項目管理理念和技術的大型項目。美國陸軍部於1942年6月開始利用核裂變反應來研製原子彈的計劃。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瘋狂迫害猶太人,愛因斯坦、費米、波爾、格拉徳等科學家也都被迫逃離德國,定居美國。居裡夫婦的女婿約裡奧在徳軍佔領挪威前夕,把製造核彈必需額200升重水運到美國,而此時全世界其他試驗室中的重水加在一起不過幾升。法西斯的殘暴統治反而導致美國在核研究方面已有了最優越的人力物力資源。
  • 曼哈頓計劃先驅:原子彈炸日本乃正義之舉,否則百萬美士兵將喪生
    鮮為人知的曼哈頓計劃 曼哈頓計劃的全稱是美國陸軍研製原子彈計劃,這個計劃是由當代偉大的和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籤字的,匯聚了當時西方所有的原子物理學家和精英,美國財政部為此項目,撥付了20億美元的補貼,並動用了將近10萬人。
  • 曼哈頓計劃的艱辛歷程:原子彈是怎麼造出來的?
    1942年6月18日,美國展開開發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曼哈頓計劃(Manhattan Project)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研發與製造原子彈的一項大型軍事工程,由美國以及給予相關支援的英國與加拿大執行,該計劃於1942年到1946年間直屬於美國陸軍工程兵團的萊斯利·理察·格羅夫斯將軍領導,工程原名為「代用材料項目發展」(Development of Substitute Materials),後改為「曼哈頓工程區
  • 曼哈頓計劃啟動,或將影響你的生活!
    在這封信裡,愛因斯坦勸說羅斯福啟動核鏈式反應的研製。聽從這位物理學大師的建議,羅斯福於1941年啟動了這項計劃。時年,這項最高絕密任務被以「曼哈頓計劃」代稱。76年後,有盼投金融科技平臺也在低調的進行一項計劃,該計劃同樣命名為「曼哈頓計劃」。在網際網路科技大爆發的背景下有盼投目前也面臨著「法西斯」這樣強大的敵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 美國「原子彈之父」為什麼被判有罪?他完成曼哈頓計劃後,被開除...
    但是,因為他的移民身份,不是「根紅苗正」的美國人,愛因斯坦被美國排除在「曼哈頓計劃」之外。 另外一位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成為曼哈頓計劃的領導者,在他的帶領下,美國成功研製出原子彈。
  • 原子彈的發明與愛因斯坦有關係嗎?
    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質能方程的時候,湯姆遜已經發現了原子中存在電子,雖然原子內部結構模型滿天飛,但是物理學家盧瑟福在1912年才發現了原子核的存在,愛因斯坦當時根本不可能知道自然界中存在核反應。因此,原子彈的原理和設計都與愛因斯坦無關。愛因斯坦只是一名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並不是工程師。
  • 愛因斯坦發明了原子彈?不,他只是和平的捍衛者
    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質能方程的時候,湯姆遜已經發現了原子中存在電子,雖然原子內部結構模型滿天飛,但是物理學家盧瑟福在1912年才發現了原子核的存在,愛因斯坦當時根本不可能知道自然界中存在核反應。因此,原子彈的原理和設計都與愛因斯坦無關。愛因斯坦只是一名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並不是工程師。
  • 盤點26件,關於曼哈頓原子彈計劃,不為人知的事實真相
    1938年12月,德國化學家奧託·哈恩(Otto Hahn)和他的助手弗裡茨·斯特拉斯曼(Fritz Strassman)首次發現了原子分裂,並釋放出大量能量的核裂變過程。
  • 曼哈頓計劃 1945年8月9 日
    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峽谷作為曼哈頓計劃的核心之地而聞名於世,其目標是趕在戰爭結束前製造出原子彈,該計劃涉及美國、英國和加拿大三國,總人數達到 539000 人,但制定和了解通盤計劃的只有 12 人。
  • 英國在曼哈頓工程中的角色(上)
    然而,很少有人意識到,「曼哈頓」不僅僅是美國的「曼哈頓」,它還是一個國際合作的產物,大量的外國科學家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甚至外國政府也深度參與其中——英國政府扮演的正是這樣一個角色。為了促進政府和研究機構的聯繫,將分散的核研究資源集中起來,邱吉爾建立了一個代號為「合金管」的專門機構來領導研究工作,並任命樞密院大臣安德森(財政大臣)主管這個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