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原子彈之父」為什麼被判有罪?他完成曼哈頓計劃後,被開除...

2020-12-06 騰訊網

作為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之一,愛因斯坦是研發原子彈的首倡者。但是,因為他的移民身份,不是「根紅苗正」的美國人,愛因斯坦被美國排除在「曼哈頓計劃」之外。

另外一位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成為曼哈頓計劃的領導者,在他的帶領下,美國成功研製出原子彈。

不過,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的奧本海默,只輝煌了一瞬,他很快被判決有罪、開除一切公職……

1942年8月,奧本海默被任命為「曼哈頓計劃」首席科學家,隨後,他又在1943年,主持創建了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並擔任主任。

20億美元投入、10萬人參與,1945年7月,奧本海默主導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因此,他也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也稱讚奧本海默帶領科學團隊,完成「一項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有組織的科學奇蹟」。

原子彈的出現,完全改變了世界,甚至可以說,核武器完全支配了當今世界格局。

作為科學家,奧本海默親手釋放出惡魔之核,其中功過皆有,但是,單純從物理學上來講,他可以成為偉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奧本海默來到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AS),但是,他很快就從美國英雄變成美國叛徒。

1945年8月,美國向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造成大量平民和軍人傷亡。

1946年,美國出臺原子能法案,同時,成立美國原子能委員會(AEC),掌管美國所有的核生產設備、核反應堆、相關技術資訊及研究結果。

1947年,奧本海默成為原子能委員會總顧問、委員會主席。

沒想到,就是這個因為原子彈而成立的原子能委員會,對奧本海默發起了攻擊。

1953年11月,曾經就職過原子能委員會的威廉·波頓,向FBI指控奧本海默是間諜,他涉嫌洩露國家機密,把關於核武器、核戰略的絕密信息,交給了冷戰對手——蘇聯。

威廉·波頓提出指控的依據非常簡單:奧本海默工作不積極,他肯定有問題!

奧本海默在領導「曼哈頓計劃」的同時,也在涉足氫彈的研製。

按照原定計劃,如果原子彈試驗成功,整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將立刻著手開發氫彈,而且,奧本海默本人也熱衷於這項研究工作。

1945年,廣島原子彈爆炸,奧本海默態度來個了180度大轉彎,他不但主張停止研發氫彈,還以原子能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和愛因斯坦站在一起,反對試製氫彈、反對核武器軍備競賽。

對於這種轉變,奧本海默做過解釋,他在白光閃亮、蘑菇雲升起的瞬間,感覺自己成了死神,是世界的毀滅者,以至於後來在聯合國大會上,奧本海默深深懺悔到,「我的雙手沾滿了鮮血」。

但是,這種出於良心的解釋,在指控者看來都是藉口、託詞,奧本海默的真正目的是:停止研發氫彈,妨礙美國核戰略。

威廉·波頓將指控奧本海默的檢舉信,交給了聯邦調查局,FBI經過初步調查,感覺「問題嚴重」,直接把指控材料轉交給了艾森豪總統。

當時,蘇聯繼美國之後,在1949年開發出自己的原子彈,面對是否開發氫彈,奧本海默一直非常謹慎,直到1950年,白宮方面強行開綠燈,氫彈工程才得以順利進行。

因此,美國總統艾森豪接到FBI的匯報後,立刻下令,將奧本海默從國家機密中隔離出來,並將他交回原子能委員會裁定。

為了表示對於奧本海默的尊重,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特意召開聽證會,結果,這場聽證會變成了「奧本海默審判會」。原子能委員會要求奧本海默澄清間諜身份、洩露國家機密問題,以及為什麼要反對研製氫彈、妨礙氫彈研製。

聽證會從1954年4月開到5月,既沒有證據表明奧本海默是間諜,也沒法證實他阻礙氫彈研發。

於是,原子能委員會採取投票方式,由五名委員表決,奧本海默是否有罪。投票結果4:1,四名委員認為奧本海默有罪。

從那一刻起,奧本海默被開除所有公職,他成了間諜、成了洩露國家機密者,成為媒體所說的「美國敗類」。

天才燦然升空,最終黯然墜地……

間諜和洩露國家機密的罪名,直到奧本海默去世前兩年,才得到洗刷。

1963年,原子能委員會授予他「費米獎」,以此表示和解。

1965年,奧本海默去世。

相關焦點

  • 美國「原子彈之父」為什麼被判有罪?他完成核試驗後,被開除公職
    但是,因為他的移民身份,不是「根紅苗正」的美國人,愛因斯坦被美國排除在「曼哈頓計劃」之外。另外一位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成為曼哈頓計劃的領導者,在他的帶領下,美國成功研製出原子彈。1942年8月,奧本海默被任命為「曼哈頓計劃」首席科學家,隨後,他又在1943年,主持創建了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並擔任主任。
  • 原子彈之父的內疚與氫彈之父的罵名
    原子彈之父,是美國的奧本海默;氫彈之父,則是美國的泰勒。同樣是製造「大國重器」者,後來的人生遭遇,卻有天壤之別。   奧本海默在發明了原子彈之後,看到原子彈毀滅性的殺傷力,而深感內疚。特勒在發明了威力更為巨大的氫彈之後,則心安理得地享受著成功的榮耀。兩人在作出巨大的發明之後,心態不同,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奧本海默在心生內疚後,人生為此遭遇了許多的坎坷。
  • 愛因斯坦積極推動而事後又非常後悔的工程:改變世界的曼哈頓計劃
    而美國這個原子彈研究成功,就是來源於這個科學史上最偉大工程之一的曼哈頓計劃。該工程匯聚了當時西方絕大多數的優秀科學家,參加人員超過50萬,耗資超過20億美元(上世紀40年代的20億美元,相當於現在1100億美元以上),歷時3年才研究成功。
  • 歷史今天,「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
    1967年2月18日,美國理論物理學家,曼哈頓計劃的主要領導者之一羅伯特·奧本海默去世,享年62歲。 奧本海默出生於美國紐約,是家境富裕的猶太人家庭。1925年,奧本海默以榮譽學生的身份畢業於哈佛大學,隨後到英國劍橋大學深造,他想跟盧瑟福從事實驗物理研究,但盧瑟福不願收他為學生,這時他迷上了量子力學,於是開始攻讀理論物理,加入到著名的卡文迪許實驗室。隨後,奧本海默先後在德國、瑞士、荷蘭深造,在1929年回到美國,在加大伯克利分校任職。 1939年,二戰爆發後,奧本海默被選為最高機密的曼哈頓計劃的發展原子彈計劃主任。
  • 二戰時期美國的曼哈頓計劃內幕,原子彈試驗成功僅有十二人知曉
    1942年開始實施以「曼哈頓工程」命名的龐大計劃,由美國陸軍工兵部隊全面負責研製原子彈。該計劃投資25億美元,動用10多萬科技人員和工人,在絕對保密的情況下加緊研製。1945年7月16日凌晨,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爾空軍基地的沙漠地區爆炸成功,其威力相當於1500—2000噸TNT炸藥。
  • 美國女科學家參與「曼哈頓計劃」,研製出原子彈,後定居中國放牛
    美國陸軍部的原子彈計劃,也就是曼哈頓計劃,集中了當時西方國家(除納粹德國外)最優秀的核科學家,動員了10萬多人參加這一工程。這項龐大的工程歷時三年,於1945年7月16日成功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並按計劃製造出兩顆實用的原子彈,投在了日本的廣島、長崎,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 盤點26件,關於曼哈頓原子彈計劃,不為人知的事實真相
    什麼是曼哈頓計劃?在短短三年的時間裡,製造原子彈的絕密項目,從一個理論想法變成了歷史上最強大的武器。這種在研究、工程和建設方面的協同努力,被稱為曼哈頓計劃。這項大工程的歷史和背景,涉及到當時最著名的一些科學家。
  • 曼哈頓計劃的艱辛歷程:原子彈是怎麼造出來的?
    1942年6月18日,美國展開開發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曼哈頓計劃(Manhattan Project)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研發與製造原子彈的一項大型軍事工程,由美國以及給予相關支援的英國與加拿大執行,該計劃於1942年到1946年間直屬於美國陸軍工程兵團的萊斯利·理察·格羅夫斯將軍領導,工程原名為「代用材料項目發展」(Development of Substitute Materials),後改為「曼哈頓工程區
  • 博弈論與曼哈頓計劃與世界第一顆原子彈
    」、「博弈論之父」。馮·諾依曼先後執教於柏林大學和漢堡大學,1930年前往美國,後入美國籍。歷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入選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會員、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早期以算子理論、共振論、量子理論、集合論等方面的研究聞名,開創了馮·諾依曼代數。
  • 為造原子彈搶別國科學家,愛因斯坦執信說服,美國曼哈頓核計劃
    聽完匯報後羅斯福表情凝重,遲疑了片刻馬上拿起電話,給美國國防研究委員會打了個電話,他直接問道,美國的鈾研究有什麼新進展嗎。1942年6月美國研製原子彈的計劃正式啟動,由於研製計劃的總部最先設在紐約市的曼哈頓區,所以計劃被稱作曼哈頓工程。曼哈頓工程的負責人是格羅夫斯,在這之前他是美國陸軍工程兵工程局副局長,他幹過的最漂亮的一件事就是修建了美國著名的五角大樓。
  • 愛因斯坦極力促成曼哈頓計劃,否則原子彈恐落入希特勒之手
    1939年9月,希特勒召集納粹德國原子物理學家秘密研製原子彈,取名為代號---U計劃。然而美國政府和軍方沒有認識到原子彈的巨大殺傷力,不僅不以為然,而且認為這些科學家都是些怪人,對他們的建議根本不予理睬。
  • 美國推微型曼哈頓計劃,量子計算機是如何成為信息對抗的原子彈的
    2、將半導體量子晶片科技列為未來9大戰略研究計劃的第二位,並仿照當年曼哈頓工程製造原子彈的成功先例,投巨資啟動「mini- Manhattan project」(微型曼哈頓計劃3年後的2001年,由1萬億億(數據沒有錯)個分子組成的7個量子位的機器完成了秀爾算法,但是運算的結果看起來比較雷人,只是證明了15能被3和5整除。量子計算機初試啼聲雖然細若蚊蠅,但至少證明軟體上秀爾算法可行,硬體上量子計算機能夠運作。
  • 「曼哈頓計劃2.0」:美國抗疫和地緣政治
    川普隨後聲稱他將親自主導一項「曲率極速行動」,企圖壓縮開發新冠病毒疫苗的時間表,從歷史平均的4-5年,和之前最樂觀的12-18個月時間,轉換成目標在2021年1月前提供3億劑疫苗。如此快速開發的疫苗史無前例。為什麼美國需要「曼哈頓計劃2.0」?
  •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後,所有美國人都在歡呼,唯獨此人陷入悲傷之中
    美國陸軍部於一九四二年六月開始實施利用核裂變反應來研製原子彈的計劃,亦稱曼哈頓計劃。該工程集中了當時西方國家最優秀的核科學家,動員了十萬多人參加這一工程,歷時三年,耗資二十億美元,於一九四五年七月十六日成功地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經過戰後解密,很多人都知道:羅伯特·奧本海默,是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也是美國的「原子彈之父」,更是「曼哈頓計劃」的領導者。
  • 第一顆原子彈究竟是怎麼誕生的?揭秘曼哈頓計劃!
    但為何直至二戰結束德國人還沒有製造出原子彈呢?其主要原因在於:許多科學家從心底不願意為納粹效力,甚至連海森伯也不例外。作為有社會責任感的科學家,海森伯並不贊成希特勒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核武器,甚至有意隱瞞他們的研究進展,直到1942年,當納粹官員問可否造出原子彈時,海森伯的答覆是「不能」。另一個因素是,盟軍對德國人的原子彈研製計劃進行了一系列的破壞工作。
  • 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後,日本如果不投降,美國還會投放嗎?
    首先是美國、當時,美國在得知德國法西斯的「鈾計劃」時,決定投進大量資源研製原子彈,一方面是想靠這個強有力的武器快速結束戰爭,另一方面是想在德國之前研究出原子彈。因為一旦德國的「鈾計劃」實施成功,率先研究出原子彈,那麼將會對當時的戰局產生巨大的影響。1942年,美國正式啟動「曼哈頓計劃」來研製原子彈,這次計劃集結了在美所有優秀的科學家,由奧本海默和格羅夫斯負責。
  • 愛因斯坦對美國貢獻巨大,為何被監視,曼哈頓計劃將他排除在外
    愛因斯坦對美國的貢獻,遠比對世界的貢獻更大,因為他,地球最高科技武器原子彈產生了,因為他,人們的天文科技水平也進入了新的時代,同樣因為他,美國國家核心科技開始領先世界。因此,愛因斯坦對美國的貢獻是遠超我想像的。
  • 愛因斯坦對美國貢獻巨大,為何被監視,曼哈頓計劃將他排除在外
    愛因斯坦對世界的貢獻有多大,許多相信人都非常清楚;然而,愛因斯坦對美國的貢獻有多大,很多人或許就不知道了。愛因斯坦對美國的貢獻,遠比對世界的貢獻更大,因為他,地球最高科技武器原子彈產生了,因為他,人們的天文科技水平也進入了新的時代,同樣因為他,美國國家核心科技開始領先世界。因此,愛因斯坦對美國的貢獻是遠超我想像的。
  • 美國為什麼對日本動用原子彈
    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是,像英、德、美那樣,由科學家動議,以原子彈研究的必要性訴諸政府的情況全無記錄。相對於軍部的「急功近利」,越是頂尖的科學家,沉湎於純粹「學問」的傾向越強烈,對原子彈研究的興趣便越寡淡。  歷史往往相當弔詭。1941年12月6日,羅斯福總統一聲令下,「曼哈頓計劃」悄然啟動,重金人海,秘密湧向幾個特定的實驗室和基地——美國原子彈研發事業正式起跑。
  • 科技日曆 | 「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去世,他說自己的雙手沾滿了鮮血
    1967年2月18日,「原子彈之父」的尤利烏斯·羅伯特·奧本海默去世,被認識他的人形容其「核時代的天才,也是科學與文明的行走與對話的良心」。據報導,諾貝爾獎獲得者詹姆斯·弗蘭克在博士論文答辯成功後離開了考場。從身為哈佛大學的學生,到在劍橋大學和哥廷根成為一名研究生研究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再到曼哈頓計劃領頭人,以及戰爭結束後,任職高級研究機構的主任,無論奧本海默去哪兒,他永遠堅守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