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鼓勵年輕人投入獨特的、 高質量的創新

2020-11-01 中國青年報

諾貝爾在百餘年前製造安全炸藥時,用硝酸甘油作為主要原料之一。當他患有嚴重心絞痛時,醫生讓他服用含「硝酸甘油」的藥物,諾貝爾堅決說不,「實驗中我吸入了硝酸甘油蒸汽,就會引起劇烈血管性頭痛。」

然而百餘年後,科學家路易斯·伊格納羅教授就是因為找到硝酸甘油裡的成分,榮膺1998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今天召開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系列主題峰會中,伊格納羅在「人體微觀世界的戰爭」峰會中直言,「我所得獎的,就是簡簡單單的一氧化氮,化學分子式NO。」

伊格納羅教授回顧自己的獲獎經歷,「我是非常幸運的!」此前科學家一直認為,硝酸甘油可以舒張血管平滑肌,擴張血管,其中必定有一種「內皮細胞舒張因子」。人類兜兜轉轉,一直以為這是個蛋白質類大分子,直至伊格納羅與同事揭示謎底:就是一氧化氮。

自此一氧化氮成為「明星分子」,它能成為血壓的調節器,「看管」血液分流到不同器官,同時調節血壓與血流的流通。此後一氧化氮一度改變了「新藥無藥」狀態,在心臟病、休克、癌症等領域表現突出。

與伊格納羅一樣,顛覆長期存在的科學範式,還有2017年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得主麥可·霍爾,他在峰會上直言,當時自己的科學觀念受到挑戰、遭受冷遇,因為他對人體微觀世界的觀察,非常難與人交流。記者了解到,霍爾教授發現了雷帕黴素靶蛋白(TOR)在細胞生長調控中的關鍵作用,TOR蛋白可以感知營養供給和其他生長信號(如荷爾蒙),以此相應調節細胞大小。

「其實TOR就像細胞的大腦,」霍爾教授說,時至今日,科學界已認識到TOR生長調控因子廣泛參與到大量的生命過程中,包括衰老、大腦發育以及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幹預TOR這樣的細胞「大腦」,將對治療多種疾病開拓全新思路。

「科學的成就源於創新,我們就應該鼓勵年輕人敢於創新,從負面壓力陰影中走出來。」2016年拉斯克醫學特別成就獎布魯斯·阿爾伯茨教授有感而發,「年輕人不該被數量化,他們更應該去創造獨特的、高質量的創新。著眼於長期突破,而非短期目標。」

在頂尖科學家們看來,基礎研究雖然無法預測,但基礎研究非常有用。當下環境中,應該鼓勵年輕科學家投身基礎研究,嘗試更有風險的研究項目。專家們最後建議,各國都應該為年輕科學家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例如中美兩國持續22年在高校領域開展前沿計劃,為年輕科學家孵化成果提供土壤,也為長期突破性的創新帶來可能。

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應該鼓勵年輕人投入獨特的、高質量的創新!」
    「科學的成就源於創新,我們就應該鼓勵年輕人敢於創新,從負面壓力陰影中走出來。」2016年拉斯克醫學特別成就獎布魯斯·阿爾伯茨教授有感而發,「年輕人不該被數量化,他們更應該去創造獨特的、高質量的創新。著眼於長期突破,而非短期目標。」在頂尖科學家們看來,基礎研究雖然無法預測,但基礎研究非常有用。當下環境中,應該鼓勵年輕科學家投身基礎研究,嘗試更有風險的研究項目。
  • 加大基礎研究投入 給科技創新注入「強心劑」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進一步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引導社會各界對基礎研究的投入與布局,健全鼓勵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探索多元化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完善鼓勵研發投入的政策體系,提升科技經費投入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完善科技創新治理體系。
  • 科技創新催生瀏陽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張迪 攝)姜仁順 汪坦嶽 向小玉科技創新的引擎越強大,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就越澎湃。位於國家級瀏陽經開區(高新區)的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傳感器和物聯網開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企業。據了解,啟泰傳感只是瀏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技術進步推動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企業孵化平臺——長沙e中心。)目前,瀏陽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21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近三成,上市企業數量位居全省縣(市)第1位,有力促推了瀏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陳飛:紮實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 支撐湖南高質量發展
    ——2019年1月22日,副省長陳飛在全省科技創新工作會議上說    1月22日,全省科技創新工作會議在長沙召開,副省長陳飛出席會議並講話。  陳飛指出,2018年全省科技創新成果豐碩,創新型省份建設獲批,27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淨增高新技術企業1400家左右,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預計超過1.9%,創新平臺建設紮實推進,有力推動了我省高質量發展。  陳飛強調,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落實創新型省份建設實施方案,抓戰略、抓規劃、抓政策、抓服務,力爭率先進入創新型省份行列。
  • 多渠道發力激勵自主創新 鼓勵自由探索
    由企業家定向捐資設立、科學家進行專業把關,提名權與評審權分離,引入國際同行評審……未來科學大獎受到關注,除了大獎自身的分量,還在於其前沿的視野、創新的評審機制,展示了社會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參與科技事業發展的獨特優勢。基礎研究是科學體系的源頭。基礎研究搞好了,對後續的技術創新將產生深遠影響。
  • 砥礪進取 篤行致遠 以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例如,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基本解決但還不穩固,階段性、結構性過剩矛盾仍然突出;兼併重組推進困難,同質化競爭嚴重;原始創新投入不足,中高端產品質量穩定性不高;鋼鐵生產的環境制約越來越強等。  為此,沈彬提出關於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工作要求:堅決按需求組織生產,維護市場穩定;持續深入推進對標挖潛,穩定經營效益;鞏固去產能成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兼併重組,優化產業組織結構;多措並舉,推動解決原料保障問題;抓住新型基建契機,持續推廣智能製造;加快超低排放改造,推進綠色發展;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推進高水平產能合作,優化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布局;勇擔社會責任
  • 頂尖科學家們:應鼓勵年輕科學家投身基礎研究,嘗試更有風險的研究...
    「科學的成就源於創新,我們就應該鼓勵年輕人敢於創新,從負面壓力陰影中走出來。」2016年拉斯克醫學特別成就獎布魯斯·阿爾伯茨教授有感而發,「年輕人不該被數量化,他們更應該去創造獨特的、高質量的創新。著眼於長期突破,而非短期目標。」在頂尖科學家們看來,基礎研究雖然無法預測,但基礎研究非常有用。當下環境中,應該鼓勵年輕科學家投身基礎研究,嘗試更有風險的研究項目。
  • 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浙江省科學技術廳—金華市人民政府科技工作第一次會商會議召開|何杏仁陳龍講話 邢志宏出席 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 金羊網評:厚積薄發,以更大投入贏得創新發展主動權
    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近日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總量為22143.6億元,比上年增長12.5%,連續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當今世界,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
  • 新加坡國大教授鼓勵中國年輕人服致幻劑找創意
    核心提示:國大中文系副教授在題為《中國可考慮向年輕人適度開放迷幻藥》的博文中表示,少量迷幻藥或可激發中國大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引起抨擊。國大中文系副教授在個人博客鼓勵年輕人使用迷幻藥,引發網友抨擊。這篇受人爭議的博文是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石毓智副教授前天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表的。在這篇題為《中國可考慮向年輕人適度開放迷幻藥》的博文中,他開篇就坦誠這是極度敏感的課題,並表明是他為撰寫新書《為什麼中國出不了賈伯斯》,研究賈伯斯的成功道路時有感而發。
  • 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寧光:鼓勵原始創新,是一種大國擔當
    上觀新聞:既然不是所有的醫生都需要成為科學家,那是否應該將醫生的定位進行分類,讓擅長臨床工作的醫生專注看病,讓擅長科研的醫生做好研究?寧光:這應該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醫生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分裂」的:在醫療工作中,他們必須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因為他們面對的是生命,容不得半點差池;而科學創新則需要天馬行空的創意與靈感。
  • 院士李邦河:應鼓勵年輕人潛心研究不去爭官當
    當官對年輕人很有吸引力李邦河建議,不要以當官的形式來激勵優秀科研人員,因為當官雖然讓他們獲得了地位和金錢,但卻犧牲了大量搞科研的時間,使他們再無成為科學大師的可能,這對國家而言是重大損失。但是,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影響,當官對現在的年輕科研人員有很強的吸引力,再加上政府對科研幹部年輕化的提倡,使得很多年輕人一冒尖,就被提拔當官了。
  • 「創新諸城」探索高質量發展之路
    長期以來,諸子生物一直致力於動物疫苗創新工藝研發與推廣,利用國際先進的細胞懸浮培養技術,打破了傳統採用雞胚生產疫苗的瓶頸,在國內率先採用細胞懸浮培養技術生產禽流感疫苗,並建成國內首家大規模細胞懸浮培養工藝生產高致病性禽流感滅活疫苗的GMP車間和細胞懸浮培養實驗室。目前,公司在禽流感細胞苗研製的基礎上,陸續完成了新城疫細胞弱毒苗、法式囊細胞弱毒苗細胞懸浮培養技術的研究。
  • 「2019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講座在港舉行 介紹科技趨勢鼓勵年輕人
    多位華人科學家就5G、大型客機等課題進行演講,介紹最新科技趨勢,勉勵年輕人多多了解科技,勇於創新。11月1日,由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合辦的「2019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講座系列在香港科學館開幕。圖為開幕式合照。
  • 從《流浪地球》的飽和式救援,看科技創新與人才投入
    電影和情節雖然是虛構的,這種追求飽和、超量的投入,不計代價把事做成的方式似乎現在看來也有些極端和浪費,但如果換個視角,把目光放到如今領跑世界經濟、文化發展的高科技行業中,飽和式救援其實卻為科技創新與人才投入提供了另一面的啟發價值。
  • 智庫丨科技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理
    生產效率通常被定義為企業生產要素的投入產出比,是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長期績效的重要指標,反映了企業的價值增加路徑,決定著企業的未來發展。目前,科技創新對經濟質量發展的提升路徑主要有以下三種:首先,科技創新會創造新的流程、模式,改變資源利用方式,實現全要素生產率和整體效率的提升。
  • 關於印發欽州市科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
    為加強產業科技攻關,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廣西科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桂政發〔2018〕51號)精神,制定本方案。
  • 武漢東湖高新區 構建高質量創新生態系統的思路與對策
    李河清 舒施妙 楊翠麗 陳秋爽  在武漢東湖高新區邁向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研究其創新生態系統,對於提升區域科技創新水平,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主要圍繞武漢東湖高新區創新生態體系建設現狀,及其與天津高新區的創新生態系統的比較和總結,在此基礎上提出推進東湖高新區創新生態系統建設與發展的建議。
  • 科技創新助力中國鋼捲尺邁向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科技創新助力中國鋼捲尺邁向高質量發展   激發創新活力,鼓勵創新思維,在「創新」中「推新」,是劉國會一直孜孜以求的。
  • 我國研發投入連續創新高
    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近日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總量為22143.6億元,比上年增長12.5%,連續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研發投入高增長的背後,是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再創新高,企業投入主體地位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