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分離措施詳述

2020-12-06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迅速發展,尤其是基因工程 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蛋白質藥物逐漸被開發並應用於疾病治療中,因此掌握將目的蛋白質最快最有效地分離提取純化出來的方法,越來越重要,本文就蛋白質的提取、分離純化作個介紹。

  一、蛋白質(包括酶)的提取

  大部分蛋白質都可溶於水、稀鹽、稀酸或鹼溶液,少數與脂類結合的蛋白質則溶於乙醇、丙酮、丁醇等有機溶劑中,因些,可採用不同溶劑提取分離和純化蛋白質及酶。

  (一)水溶液提取法

  稀鹽和緩衝系統的水溶液對蛋白質穩定性好、溶解度大、是提取蛋白質最常用的溶劑,通常用量是原材料體積的1-5倍,提取時需要均勻的攪拌,以利於蛋白質的溶解。提取的溫度要視有效成份性質而定。一方面,多數蛋白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溫度高利於溶解,縮短提取時間。但另一方面,溫度升高會使蛋白質變性失活,因此,基於這一點考慮提取蛋白質和酶時一般採用低溫(5度以下)操作。為了避免蛋白質提取過程中的降解,可加入蛋白水解酶抑制劑(如二異丙基氟磷酸,碘乙酸等)。

  下面著重討論提取液的pH值和鹽濃度的選擇。

  1、pH值

  蛋白質,酶是具有等電點的兩性電解質,提取液的pH值應選擇在偏離等電點兩側的pH 範圍內。用稀酸或稀鹼提取時,應防止過酸或過鹼而引起蛋白質可解離基團發生變化,從而導致蛋白質構象的不可逆變化,一般來說,鹼性蛋白質用偏酸性的提取液提取,而酸性蛋白質用偏鹼性的提取液。

  2、鹽濃度

  稀鹽濃度可促進蛋白質的溶解,稱為鹽溶作用。同時稀鹽溶液因鹽離子與蛋白質部分結合,具有保護蛋白質不易變性的優點,因此在提取液中加入少量NaCl等中性鹽,一般以0.15摩爾/升濃度為宜。緩衝液常採用0.02-0.05M磷酸鹽和碳酸鹽等鹽溶液。

  (二)有機溶劑提取法

  一些和脂質結合比較牢固或分子中非極性側鏈較多的蛋白質和酶,不溶於水、稀鹽溶液、稀酸或稀鹼中,可用乙醇、丙酮和丁醇等有機溶劑,它們具有一定的親水性,還有較強的親脂性,是理想的脂蛋白的提取液。但必須在低溫下操作。丁醇提取法對提取一些與脂質結合緊密的蛋白質和酶特別優越,一是因為丁醇親脂性強,特別是溶解磷脂的能力強;二是丁醇兼具親水性,在溶解度範圍內不會引起酶的變性失活。另外,丁醇提取法的pH及溫度選擇範圍較廣,也適用於動植物 及微生物材料。

  二、蛋白質的分離純化

  蛋白質的分離純化方法很多,主要有:

  (一)根據蛋白質溶解度不同的分離方法

  1、蛋白質的鹽析

  中性鹽對蛋白質的溶解度有顯著影響,一般在低鹽濃度下隨著鹽濃度升高,蛋白質的溶解度增加,此稱鹽溶;當鹽濃度繼續升高時,蛋白質的溶解度不同程度下降並先後析出,這種現象稱鹽析。將大量鹽加到蛋白質溶液中,高濃度的鹽離子(如硫酸銨的SO42-和NH4+)有很強的水化力,可奪取蛋白質分子 的水化層,使之「失水」,於是蛋白質膠粒凝結並沉澱析出。鹽析時若溶液pH在蛋白質等電點則效果更好。由於各種蛋白質分子顆粒大小、親水程度不同,故鹽析所需的鹽濃度也不一樣,因此調節混合蛋白質溶液中的中性鹽濃度可使各種蛋白質分段沉澱。

  影響鹽析的因素有:(1)溫度:除對溫度敏感的蛋白質在低溫(4℃)操作外,一般可在室溫中進行。一般溫度低蛋白質溶解度降低。但有的蛋白質(如血紅蛋白、肌紅蛋白、清蛋白)在較高的溫度(25度)比0度時溶解度低,更容易鹽析。(2)pH值:大多數蛋白質在等電點時在濃鹽溶液中的溶解度最低。(3)蛋白質濃度:蛋白質濃度高時,欲分離的蛋白質常常夾雜著其他蛋白質地一起沉澱出來(共沉現象)。因此在鹽析前要加等量生理鹽水稀釋,使蛋白質含量在2.5-3.0%。

  蛋白質鹽析常用的中性鹽,主要有硫酸銨、硫酸鎂、硫酸鈉、氯化鈉、磷酸鈉等。 其中應用最多的硫酸銨,它的優點是溫度係數小而溶解度大(25度時飽和溶液為4.1M,即767克/升;0度時飽和溶解度為3.9M,即676克/升),在這一溶解度範圍內,許多蛋白質和酶都可以鹽析出來;另外硫酸銨分段鹽析效果也比其他鹽好,不易引起蛋白質變性。硫酸銨溶液的pH常在4.5-5.5之間,當用其他pH值進行鹽析時,需用硫酸或氨水調節。

  蛋白質在用鹽析沉澱分離後,需要將蛋白質中的鹽除去,常用的辦法是透析,即把蛋白質溶液裝入秀析袋內,用緩衝液進行透析,並不斷的更換緩衝液,因透析所需時間較長,所以最好在低溫中進行。此外也可用葡聚糖凝膠G-25或G-50過柱的辦法除鹽,所用的時間就比較短。

  2、等電點沉澱法

  蛋白質在等電點時顆粒之間的靜電斥力最小,因而溶解度也最小,各種蛋白質的等電點有差別,可利用調節溶液的pH達到某一蛋白質的等電點使之沉澱,但此法很少單獨使用,可與鹽析法結合用。

  3、低溫有機溶劑沉澱法

  用與水可混溶的有機溶劑,甲醇,乙醇或丙酮,可使多數蛋白質溶解度降低並析出,此法分辨力比鹽析高,但蛋白質較易變性,應在低溫下進行。

  (二)根據蛋白質分子大小的差別的分離方法

  1、透析與超濾

  透析法是利用半透膜將分子大小不同的蛋白質分開。

  超濾法是利用高壓力或離心力,強迫水和其他小的溶質分子通過半透膜,而蛋白質被截留,可選擇不同孔徑的濾膜截留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質。

  2、凝膠過濾法

  也稱分子排阻層析或分子篩層析,這是根據分子大小分離蛋白質混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柱中最常用的填充材料是葡聚糖凝膠(Sephadex gel)和瓊脂糖凝膠(agarose gel)。選擇不同的分子量凝膠可用於脫鹽、置換緩衝液及利用分子量的差異分離不同蛋白質或除去熱源。

  (三)根據蛋白質帶電性質進行分離

  蛋白質在不同pH環境中帶電性質和電荷數量不同,可將其分開。

  1、電泳法

  各種蛋白質在同一pH條件下,因分子量和電荷數量不同而在電場中的遷移率不同而得以分開。值得重視的是等電聚焦電泳,這是利用一種兩性電解質作為載體,電泳時兩性電解質形成一個由正極到負極逐漸增加的pH梯度,當帶一定電荷的蛋白質在其中泳動時,到達各自等電點的pH位置就停止,此法可用於分析和製備各種蛋白質。

  2、離子交換層析法

  離子交換劑有陽離子交換劑(如:羧甲基纖維素;CM-纖維素)和陰離子交換劑(二乙氨基乙基纖維素;DEAE纖維素),當被分離的蛋白質溶液流經離子交換層析柱時,帶有與離子交換劑相反電荷的蛋白質被吸附在離子交換劑上,溶液pH大於蛋白質的等電點pI時,蛋白質帶負電,用陰離子交換層析,否則相反。隨後用改變pH或離子強度辦法將吸附的蛋白質洗脫下來。

  (四)根據配體特異性的分離方法-親和色譜法

  親和層析法是分離蛋白質的一種極為有效的方法,它經常只需經過一步處理即可使某種待提純的蛋白質從很複雜的蛋白質混合物中分離出來,而且純度很高。這種方法是根據某些蛋白質與另一種稱為配體的分子能特異而非共價地結合。

  親和層析法的特點是:

  1. 結合效率高,分離速度快。配基可是酶的底物、抑制劑、輔因子、特異性的抗體;

  2. 吸附後可用改變緩衝液的離子強度和pH的方法,將目標蛋白洗脫下來,也可用更高濃度的同一配體溶液或用與配體親和力更強的溶液洗脫。

  3. 依親和選擇性的高低分為:基團性親和層析,固定相上的配基對某一類基團的極強的親和力。如含有糖基的一類蛋白質或糖蛋白對三嗪染料顯示特別強的吸附能力;高選擇性(專一性)親和層析,配基僅對某一種蛋白質有特別強的親和性。如單克隆抗體對抗原的特異性的吸附。

  4. 親和層析除特異性的吸附外,仍然會因分子的錯誤識別和分子間非選擇性的作用力而吸附一些雜蛋白質,令洗脫過程中的配體不可避免的脫落進入分離體系。

  親和層析法按配基的不同可分為:

  (1)金屬螯合介質

  過渡金屬離子Cu2+、Zn2+和Ni 2+等以亞胺絡合物的形式鍵合到固定相上,由於這些金屬離子與色氨酸、組氨酸和半胱氨酸之間形成了配價鍵,從而形成了亞胺金屬—蛋白螯合物,使含有這些胺基酸的蛋白被這種金屬螯合親和色譜的固定相吸附。螯合物的穩定性受單個組氨酸和半胱氨酸解離常數所控制,從而亦受流動相的pH和溫度的影響,控制條件可以使不同蛋白質相互分離:例如減少洗脫液的pH;競爭洗脫,可用不同濃度的咪唑,組氨酸,氯化銨或其他能與金屬離子結合的試劑洗脫。

  (2)小配體親和介質

  配體有精氨酸、苯甲醯胺、鈣調因子、肝素和賴氨酸等等。

  (3)抗體親和介質

  即免疫親和層析,配體有重組蛋白A和重組蛋白G,但蛋白A比蛋白G專一,蛋白G能結合更多不同源的IgG。

  (4)顏料親和介質

  染料層析的效果除主要取決於染料配基與蛋白的親和力大小外,還與洗脫緩衝液的種類、離子強度、pH值及待分離的樣品的純度有關。配體有Cibacron Blue和Procion Red兩種。在一定的條件下,固定化的染料能起陽離子交換劑的作用,為了避免此現象的發生,最好要離子強度小於0.1和pH大於7時操作。主要用於純化蛋白、幹擾素、凝血因子等。

  (5)外源凝集素親和介質

  配體有刀豆球蛋白、扁豆外源凝集素和麥芽外源凝集素,固定相外源凝集素能和數種糖類殘基發生可逆反應,適合純化多糖、糖蛋白、膜蛋白等。

  (6)核酸親和介質

  配體有AMP,polyA(U)等,純化NADP+ 依賴脫氫酶和其他對NADP+有親和作用的酶,或純化mRNA-結合蛋白,聚合酶,mRNA,逆轉錄酶等。

  (五)根據蛋白質的疏水性差異

  多數疏水性的胺基酸殘基藏在蛋白質的內部,但也有一些在表面。蛋白質表面的疏水性胺基酸殘基的數目和空間分布決定了該蛋白質是否具有與疏水柱填料結合,從而利用它來進行分離的能力。

  高濃度鹽水溶液蛋白質在柱上保留,在低鹽或水溶液蛋白質從柱上被洗脫,故特別適用於濃硫酸銨溶液沉澱分離後的溶液以及該沉澱用鹽溶解後的含有目標產品的溶液直接進樣到柱上,當然也適用7mol/鹽酸胍或8mol/L脲的大腸桿菌表達的蛋白質提取液直接進樣到柱上,在分離的同時也進行了復性。

  (六)基因工程構建的純化標記

  通過改變 cDNA在被表達的蛋白的氨基端或羧基端加入少許幾個額外胺基酸,這個加入的標記可用來作為一個有效的純化依據。

  1. GST融合載體

  使要表達的蛋白質和穀胱甘肽S轉移酶一起表達,然後利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作親和純化,再利用凝血酶或因子Xa切開。

  2. 蛋白A融合載體

  使要表達的蛋白和蛋白A的IgG結合部位融合在一起表達,以IgG Sepharose純化。

  3. 含組氨酸標記(Histidine-tagged)Chelating Sepharose

  最通行的標記之一,是在蛋白質的氨基端加上6~10個組氨酸,在一般或變性條件(如8M尿素)下藉助它能與Ni2+螯合柱緊緊結合的能力,用咪唑等洗脫,或將pH降至5.9(pH4-6是一個能很好分離蛋白的區間,也用到pH3-4)使組氨酸充分質子化,不再與結合Ni2+使之得以純化。

  蛋白質在組織或細胞中是以複雜的混合物形式存在,每種類型的細胞都含有上千種不同的蛋白質,因此蛋白質的分離(Separation),提純(Purification)和鑑定(Characterization)是生物化學中的重要的一部分,至今還沒的單獨或一套現成的方法能移把任何一種蛋白質從複雜的混合蛋白質中提取出來,因此往往採取幾種方法聯合使用。

  最後提醒一下,蛋白質的分離提取純化是生物化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過由於蛋白質廣泛分布於各種不同類型的細胞核組織中,目前尚無特別簡單便捷快速的方法一次性將一種蛋白提取純化出來,往往需聯合幾種方法使用才行。

相關焦點

  • 詳述親和層析的分離原理及其分類
    常用於分離對重金屬有較強親和力的蛋白。His標籤蛋白的His和介質結合,由於蛋白質表面的胺基酸的種類、數量、位置和空間構象不同,因而具體使用時根據金屬配基的親和力大小不同,選擇不同的金屬配基進行分離純化。金屬螯合吸附填料特異性好,載量高等特點使其廣泛用於重組his標籤蛋白的純化。根據螯合劑不同,又分為IDA,IMAC(NTA),TED三種。
  • 分離乳清蛋白過程中膜汙染的常見因素是什麼?
    乳清蛋白是採用先進工藝從牛奶分離提取出來的珍貴蛋白質,以其純度高、吸收率高、胺基酸組成最合理等諸多優勢被推為「蛋白之王」。 乳清蛋白不但容易消化,而且還具有高生物價、高消化率、高蛋白質功效比和高利用率,是蛋白質中的精品等特點,是公認的人體優質蛋白質補充劑之一。
  • 重組蛋白和多肽的分離純化(3)
    在重組蛋白的分離純化中,各種分離模式都得到應用。羥基磷灰石層析常用於抗體的分離純化,對其分離的機制還了解的不清楚,但涉及介質上鈣離子和磷酸根與蛋白上帶電殘基的相互作用。傳統的片狀羥基磷灰石物理和化學穩定性比較差,僅能在低流速條件下使用,新的球形羥基磷灰石克服了以上缺點,對於其它方法不易分離的蛋白質,可以用羥基磷灰石層析進行分離純化。
  • 乾貨 | 蛋白分離純化搞不定?看這裡!
    蛋白質分離純化方法已成為目前的研究熱點之一,而蛋白質的分離純化工作較為複雜,需要根據不同的蛋白質制定出相應的策略,採用不同的方法。二、層析1、離子交換柱層析實驗原理:以離子交換劑為固定相,依據流動相中的組分離子與交換劑上的平衡離子進行可逆交換時的結合力大小的差別而進行分離的一種層析方法。是發展最早的層析技術之一,目前已成為蛋白質分離純化最常用的手段,是基於蛋白質電荷不同的分離技術。離子交換層析中,基質是由帶有電荷的樹脂或纖維素組成。
  • 詳述蛋白常用定量方法的用途及其局限性
    通過與已知蛋白標準,例如牛血清白蛋白(BSA)相比較,可估算蛋白含量 [4, 6,  7] 。圖 1. BCA檢測法的示意圖在一定範圍的離子和非離子型去汙劑如NP-40和Triton X-100,變性劑如尿素和鹽酸胍,不會干擾BCA分析法,但往往會干擾Lowry等其他蛋白比色測定法(表二) [7] 。某些化學分子,例如還原糖,會干擾BCA分析法。
  • HP1蛋白促進異染色質相分離
    HP1蛋白促進異染色質相分離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7 14:03:18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G. J. Narlikar和J. D.
  • 科學家發現相分離驅動葉綠體內蛋白分選的新機制
    高等植物的葉綠體是十億年前藍藻被真核生物吞噬後經內共生演化而來,共有3000個左右的蛋白,其中95%以上由核基因編碼。核基因編碼的葉綠體蛋白在細胞質中合成後,通過葉綠體內、外被膜和類囊體膜轉運通道運輸到葉綠體內的不同區域使葉綠體行使光合作用功能。
  • 空氣分離技術運行調優措施探討
    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將以分離技術為主體,對其基本原理、調優措施以及技術應用等方面內容進行詳細地闡述,希望可以對一些從事相關行業的工作人員有所裨益。一、基本原理從字面的意思上來看,所謂的空氣分離技術主要是指工作人員通過一些專業的儀器和設備將空氣內的組成成分,如氧氣、氫氣、氬氣、氮氣以及空氣中其他的雜質進行有效地分離,傳統的分離技術主要有膜分離法、變壓分離法以及化學分離法等等。這些分離法在實際應用過程都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分離效率低、產量低等等。
  • 重組蛋白和多肽的分離純化(8)
    的純度,GST融合蛋白表達水平低一些,可溶性蛋白卻佔了約80%,親和層析後純度為40%,可生物素化標籤融合蛋白表達水平最低,可溶性蛋白只佔70%-81%,硫氧還蛋白融合蛋白的表達比率達到89%,在表達的27個蛋白(分子量小於20Kda
  • 鵝骨膠原蛋白鈣螯合肽的分離純化及結構鑑定
    寧波大學食品與藥學學院(浙江省動物蛋白食品精深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的周名洋、何雨欣和孫楊贏*等人以鵝骨膠原蛋白為原料,採用鹼性蛋白酶製備鈣螯合肽,通過現代色譜分離技術進行純化,利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LC-MS/
  • 我國新型蛋白類生物藥分離純化介質實現產業化
    11月21日,從在蘇州召開的國家生物製藥發展專項工程投產儀式暨納微新一代單分散矽膠色譜填料和高載量離子交換、ProteinA親和層析介質規模上市發布會上傳來信息,由蘇州納微科技有限公司承擔的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和國家衛計委聯合實施的2013年蛋白類生物藥和疫苗發展專項——「蛋白類生物藥新型工業分離純化介質產業化能力建設」項目,通過3年的組織實施,已達到各項建設目標
  • 蛋白藥物分離純化與質控技術研修班通知(附日程)
    由於生物藥結構的多樣性以及監管部門對生物藥的純度要求越來越高,使得生物藥的分離純化難度越來越大,而生物藥下遊純化成本約佔總成本的45%到70%,兼顧質量和成本的純化工藝的研發對於生物製藥行業來說至關重要。因而大分子純化技術方面,無論是技術開發、工藝放大、工藝優化,包括過程控制等方面,均急需培養一批具有高水準的分離純化技術專業人才,使中國生物製藥分離純化技術水平得到整體的提升。
  • 科學家分離花粉管一受體蛋白複合體—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彭科峰)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楊維才團隊首次分離到花粉管識別LURE(胚珠組織分泌的一類小肽類物質,
  • 我國科學家發現SHP2蛋白相分離異常導致人類發育性疾病的新機制
    SHP2蛋白的突變與多種人類發育性疾病密切相關,50%努南綜合症和90%豹皮綜合症病人攜帶SHP2的生殖系雜合突變。努南綜合症中的SHP2突變使SHP2處於激活狀態,而豹皮綜合症中的突變位於SHP2催化結構域上,使SHP2處於失活狀態。但是努南綜合症和豹皮綜合症患者的臨床症狀極其相似。為什麼SHP2兩種不同的突變方式會導致臨床表型如此相似的疾病?這一直是本領域尚未解決的難題。
  • 分合之間藏「玄機」:我國科學家揭示蛋白異常「液液相分離」導致人類發育性疾病新機制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員 朱繼東與研究員 劉聰團隊合作首次發現了非受體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人類發育性疾病如努南綜合症和豹皮綜合症中的基因突變能夠導致SHP2蛋白的異常液液相分離,並將野生型SHP2蛋白招募至相分離體系中,激活SHP2的磷酸酶活性和下遊的MAPK信號通路,解答了為何努南綜合症和豹皮綜合症中不同類別的SHP2突變卻導致相似臨床表型的分子機制,並為小分子藥物治療與
  • 【科技前沿】陳玲玲等發表lncRNA綜述論文,詳述lncRNA的轉錄、剪接...
    與癌症相關的lncRNA最後,文章詳述了lncRNA在多種病理條件下,包括在神經分化、神經系統疾病、造血、免疫反應、癌症等相關疾病中的重要調控作用及機制,並對lncRNA作為治療靶標進行了分析和展望。機制研究表明,在人胚胎幹細胞中,細胞質定位的hFAST結合β-TrCP蛋白,使β-TrCP不能降解重要信號通路WNT中關鍵蛋白β-catenin,從而維持WNT信號通路持續激活和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在鼠源胚胎幹細胞中,mFast定位在細胞核內,不能結合β-TrCP,也不影響WNT信號通路和幹細胞多能性。
  • 試劑跳值原因分析及解決措施
    作者結論:考慮到孵育時間主要影響血液凝血是否充分,從而導致影響檢測結果的纖維蛋白不能夠從 血清中充分分離。通過測定不同處理條件下的纖維蛋白原濃度發現兩組標本中的纖維蛋白原濃度差異 有統計學意義(P<0.01),顯示纖維蛋白可能是影響結果穩定性的一個重要因素。這與以前的研究認為 凝血不充分影響血清cTnl的測定結果一致。因此建議用血清標本檢測cTnI濃度時須嚴格控制孵育時間, 最好以孵育20 min後處理為好,以降低假陽性率。
  • pH值處理對黑豆分離蛋白結構、流變特性及乳化性能的影響
    作為一種植物蛋白資源,黑豆分離蛋白(BBPI)來源廣泛,胺基酸構成比例合適,較大豆蛋白更為優越,是優質蛋白資源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食品營養和安全越發重視,對蛋白質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 載體蛋白是分泌蛋白?
    載體蛋白既不屬於分泌蛋白也不屬於胞內蛋白,而是需要同被運輸的離子和分子結合,然後通過自身的構型變化或移動完成物質運輸的膜蛋白。載體蛋白促進擴散時同樣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其上有結合點,只能與某一種物質進行暫時性、可逆的結合和分離。
  • 做蛋糕為什麼要把蛋黃和蛋白分離?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我們在做蛋糕的時候,最傳統的方法就是先把蛋黃蛋白分離,然後。分開製作蛋黃糊和蛋白。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不把?知道蛋黃蛋白放在一起打發呢。其實原因有兩點。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我們都知道。雞蛋裡的蛋黃和蛋白的營養物質並不相同。一些人並不喜歡吃蛋黃,但是一些人不喜歡吃蛋白。這到底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