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彭科峰)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楊維才團隊首次分離到花粉管識別LURE(胚珠組織分泌的一類小肽類物質,可引導花粉管到達卵細胞)的受體蛋白複合體,並揭示了信號識別和激活的分子機制。該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
受體蛋白激酶是植物中的一類大蛋白家族,該類蛋白通過一個跨膜域連接胞外結構域和胞內的激酶結構域。花粉管細胞膜上也分布著大量該類受體蛋白激酶。
楊維才團隊將模式植物擬南芥中25個在花粉管中高表達的候選基因做了激酶區域失活突變的顯性抑制構建,將突變的花粉管授到野生型的柱頭上,觀察在珠孔附近花粉管的行為。還通過25個基因的缺失突變體,觀察了其花粉管尋找胚囊的能力。
研究人員發現了3個編碼花粉管膜表面的受體蛋白激酶的基因,其相應突變體表現為花粉管識別胚囊的效率降低。進一步研究發現,三個受體蛋白的胞外域都可以在體內和體外條件下特異地結合LURE,而缺失這三個基因的突變體花粉管對LURE響應能力明顯下降,表明這三個受體激酶都是LURE的受體。
這一項發現為克服物種間生殖隔離提供了新的思路,建立了利用受體蛋白編碼基因來克服花粉管識別胚囊階段種間生殖隔離的方法。
《中國科學報》 (2016-03-31 第1版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