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導致北半球中緯度風能資源減少

2021-01-11 科學網

 

近日,一個美國研究小組預計,隨著氣候變暖,北半球中緯度可用的風能資源將減少,而風能是減少碳排放的關鍵。研究認為受影響較為明顯的是美國中部、英國、愛爾蘭、中東北部以及亞洲中部、北部和遠東區域。但是,研究人員還發現在高碳排放場景下,熱帶區域和南半球可用的風能資源將顯著增加。相關論文日前刊登於《自然—地球科學》期刊。

目前,全球風電場的產能正在快速增長,藉此降低人類對化石燃料能源的依賴。儘管如此,區域性研究表明,風能資源(可通過渦輪轉變成能源的風量)受制於氣候變化的影響。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Kristopher Karnauskas及同事將全球氣候模型模擬結果與工業風能渦輪曲線結合起來,得出預期氣候變化對未來風能產能的影響。他們發現以美國中部為例,到2050年該地區的平均風能預計將減少8~10%,到2100年將減少14~18%,具體取決於排放量。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點可以通過北極區快速變暖解釋,因為北極區變暖降低了北極區與熱帶地區的溫度差異——最終影響風暴強度。(來源:科學網)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導致北半球中緯度風能資源減少—新聞—科學網
    近日,一個美國研究小組預計,隨著氣候變暖,北半球中緯度可用的風能資源將減少,而風能是減少碳排放的關鍵。
  • 全球變暖,北半球風力會減弱?
    到本世紀中後期,北半球可供利用的風能資源將大量減少,南半球一些地區風能資源則可能急劇增加,風電開發潛力整體向南轉移。  1.風能資源分布或向南半球轉移  極地冷,赤道暖,南北半球中緯度地帶常年盛行西風,也叫熱成風。這一道風帶中,平均風速比其他地方更大,聚集了大量的風能資源,並覆蓋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北半球許多國家。
  • 全球變暖,北半球風力會減弱?最新研究成果到底咋說的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研究人員不久前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全球變暖或將對世界範圍內的風能資源分布產生深遠影響。到本世紀中後期,北半球可供利用的風能資源將大量減少,南半球一些地區風能資源則可能急劇增加,風電開發潛力整體向南轉移。
  • 北半球的風在減少嗎?
    [1]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發表的研究也指出,全球變暖條件下全球風能資源分布將發生變化,下一世紀北半球的風能資源可能會減少,而南半球的風能資源會增加。北半球風能減少是全球變暖的「副作用」之一嗎?
  • 氣候變化影響全球風能資源分布 下世紀風電潛力北減南增
    氣候變化影響全球風能資源分布 下世紀風電潛力北減南增 2017-12-18 11:36:41
  • 讀中國風能資源分布圖,尋找我國風能資源的分布規律及其成因
    中國風能資源分布情況目前,最為人類關注的環境問題就是「全球變暖」,其產生的重要原因就是人類大量的向自然界索取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自然資源,在使用的過程中,向大氣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使得地球大氣的保溫作用加強,導致「全球變暖」的發生。
  • 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是誰?
    圖片來源於網絡溫室效應的加劇必然導致全球變暖,那麼溫室效應有哪些影響呢?據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WWF)的報告,若全球變暖的趨勢不能被有效遏制,到2100年,全世界將有1/3的動物棲息地發生根本性變化,這將導致大量物種因不能適應新的生存環境幣滅絕。氣候變暖很可能造成某些地區蟲害與病菌傳播範圍擴大,昆蟲群體密度增加。溫度升高會使熱帶蟲害和病菌向較高緯度蔓延,使中緯度面臨熱帶病蟲害的威脅。
  • 專家警告:全球變暖或重創青藏高原!
    但隨著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的進行,地球上這個奇特的庇護區在地球的許多地區都處危機之中。來自我國山東臨沂大學的研究者們用美國宇航局(NASA)和其他一些衛星觀測資料展開了相關分析,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全球變暖已經影響了這一重要的棲息地,特別是在北半球的中緯度地區。
  • 恰恰與全球變暖有關
    「不是說全球變暖嗎,怎麼今年還這麼冷?」很多民眾不解。「殊不知,我們現在感覺到的冷恰與全球變暖有關。」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說。北極增溫 冷空氣得以長驅南下我們知道,北極是北半球冷空氣的發源地。在漫長的冬季,冷空氣堆積在一起,伺機南下,勢力強勁時可一路衝上青藏高原或奔向南海甚至南半球。
  • 全球變暖 北極海冰或將消失
    孫丞虎認為,CMIP5所模擬出的結果具有一定參考性,但由於自然季節性恢復以及大氣內部變率的影響,海冰也會出現短暫恢復性增長,對於海冰範圍的減少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這並不意味著北極未來海冰情況是樂觀的,由於重新生成的海冰大多為薄冰,可能會發生破碎融化而重新消失。全球變暖、海冰融化關乎人類生存和命運,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阻止全球進一步變暖。
  • 全球變暖 北極海冰或將消失
    以往北極夏天的平均冰層厚度為4.88米,到20世紀末只有2.75米左右,減少了43%。進入21世紀以來,北極海冰的退縮速度大大超出人們的預期。這些跡象也表明北極海冰的面積和厚度都呈現出快速的減少趨勢,或者也可以說海冰正在退縮。」  海冰的消失讓北極深色的水域越來越多,太陽輻射更容易被海水吸收而不是被冰雪反射回太空,導致北極變暖的不斷加劇,這是一種被稱為「北極放大」的反饋過程。
  • 我國風能資源儲量與分布
    能資源取決於風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風能年累積小時數。風能密度是單位迎風面積可獲得的風的功率,與風速的三次方和空氣密度成正比關係。風能資源受地形的影響較大,世界風能資源多集中在沿海和開闊大陸的收縮地帶,如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沿岸和北歐一些國家,中國的東南沿海、內蒙古、新疆和甘肅一帶風能資源也很豐富。   在自然界中,風是一種可再生、無汙染而且儲量巨大的能源。
  • 其實恰恰與全球變暖有關
    「不是說全球變暖嗎,怎麼今年還這麼冷?」很多民眾不解。 「殊不知,我們現在感覺到的冷恰與全球變暖有關。」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說。 12月29日,江蘇省連雲港市西園路上,行人冒雪出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圖 北極增溫 冷空氣得以長驅南下我們知道,北極是北半球冷空氣的發源地。
  • 丁一匯院士解析全球變暖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之關係
    很多人可能很難將日常生活與全球尺度的氣候變暖聯繫在一起。然而,前幾天,公眾感受的「極端」寒冷,正昭示著不斷上升的全球溫度曲線已「入侵」到每個人的生產生活中。「極端」寒冷和全球升溫曲線,為何兩個看似相悖的名詞會產生關聯?中國氣象報記者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
  • 用「核冬天」對付全球變暖?
    「核冬天」的理論,是1982年聯邦德國保爾·克魯茲恩博士和美國約翰·伯克斯博士提出的:多枚核彈爆炸產生的滾滾濃煙,能在長達數周或更長的時間內截斷北半球大部分地面的陽光,進而引起半球尺度的氣候變化。隨後,一些科學家以美國和當時蘇聯為主的核武器相互投射30%———相當於50億噸的爆炸力來模擬認為,這樣巨大的爆炸力所衝擊起來的大量煙塵,可在一兩星期內籠罩整個北半球,然後越過赤道,瀰漫南半球。這種遮天蔽日的煙塵經久不散,地球表面只能得到極為微弱的太陽輻射能,溫度隨之顯著下降。受影響的地區年平均溫度低於零下10攝氏度時,這裡的水體就要凍結成冰,終年不化。
  • 如何解釋極寒天氣是全球變暖導致的?
    不是說全球變暖嗎?為什麼這麼冷?原因就是全球變暖!嗯,有點拗口,原因就是全球變暖!全球變暖對氣候的影響不僅包括極寒天氣,還包括高溫,乾旱,洪澇,厄爾尼諾等等。今天我們重點講極寒天氣是怎麼產生的。全球平均氣溫從1880年到1930年基本保值在0℃的上下浮動,1930年到1980年從0.1℃上升到-0.5℃,然而從1980年到現在,平均氣溫變化範圍已經從0.5℃達到了1.2℃,而且越往後增幅速率就越快。北極由於原來的氣溫本來就低,氣溫增幅是其他地區的2-3倍。其他地區增溫1℃,北極就可以增溫2℃到3℃。
  • 蒸發加劇會導致降水增加,還是降水減少?
    蒸發加劇會導致降水增加,還是降水減少?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答:都會。蒸發加劇,地表水蒸發到大氣中,大氣中水汽含量增加,導致一些地區降水增加。蒸發加劇,氣候變得更乾燥,導致降水減少。中緯度內陸地區就是這樣。中緯度內陸地區大陸性強,受全球變暖影響,氣溫上升更快,蒸發更強,氣候變得更乾燥,導致降水減少。
  • 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有什麼方法可以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嗎
    首先想要遏制全球變暖,我們就要明白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變暖。在大多數人眼裡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就是二氧化碳。其實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二氧化碳本來就是大氣中的成分,而且也沒有毒。並且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在歷史上的含量一直都是時高時低,有的時候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濃度比現在要高許多。
  • 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有什麼方法可以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嗎
    首先想要遏制全球變暖,我們就要明白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變暖。在大多數人眼裡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就是二氧化碳。其實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二氧化碳本來就是大氣中的成分,而且也沒有毒。並且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在歷史上的含量一直都是時高時低,有的時候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濃度比現在要高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