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風能資源分布及影響分布的氣象條件
我國風能資源分布及影響分布的氣象條件 發布時間:2016-08-25 來源:新能源產業研究 1.我國風能資源分布 我國屬於地球北半球中緯度地區
-
全球變暖,北半球風力會減弱?
到本世紀中後期,北半球可供利用的風能資源將大量減少,南半球一些地區風能資源則可能急劇增加,風電開發潛力整體向南轉移。 1.風能資源分布或向南半球轉移 極地冷,赤道暖,南北半球中緯度地帶常年盛行西風,也叫熱成風。這一道風帶中,平均風速比其他地方更大,聚集了大量的風能資源,並覆蓋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北半球許多國家。
-
全球變暖,北半球風力會減弱?最新研究成果到底咋說的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研究人員不久前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全球變暖或將對世界範圍內的風能資源分布產生深遠影響。到本世紀中後期,北半球可供利用的風能資源將大量減少,南半球一些地區風能資源則可能急劇增加,風電開發潛力整體向南轉移。
-
2021年全球風電設備行業市場現狀分析:海上風電潛力巨大
中商情報網訊:隨著國際社會對能源安全、生態環境、異常氣候等領域的日益重視,減少化石能源燃燒、加快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的普遍共識和一致行動。目前,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開始發展風電。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的統計,2001年至2019年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從23.9GW增至650.6GW,年複合增長率為20.15%;預計到2020年,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將達到726.7GW,2016-2020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達10.47%。
-
2015年太陽能風能資源大盤點
氣候專家分析認為,影響太陽能資源的因素較多,除雲和氣溶膠兩大主要原因外,水汽、大氣成分和太陽活動等均可能產生影響。 太陽能資源開發與利用分布呈現出地區差異大特點 客觀、準確的太陽能資源評價是進行光伏發電建設的重要保障,它直接關係到項目立項、設備選型以及項目的經濟性分析。
-
全球風能理事會與眾風電企業籤署聯合聲明
2020年5月6日,GWEC(全球風能理事會)與全球風能產業的代表共同籤署聲明,強調在新冠疫情衝擊下,風電可以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復甦的關鍵力量
-
讀中國風能資源分布圖,尋找我國風能資源的分布規律及其成因
中國風能資源分布情況目前,最為人類關注的環境問題就是「全球變暖」,其產生的重要原因就是人類大量的向自然界索取化石能源因此,緩解全球變暖的最好方法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使用,但是人類社會的發展又需要使用大量的能源。那麼,向自然界索取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的能源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也就是加強對水能、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以及核能等資源的開發,從而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
-
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上篇)
氣候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任何變化都會對自然生態系統以及社會經濟系統產生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將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和多層次的,既包括正面影響,同時也包括負面效應。但目前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注,因為不利影響可能會危及人類社會未來的生存與發展。
-
《風能北京宣言》建言風電發展路線圖 2060年風電開發將達30億千瓦
10月14日,2020年北京國際風能大會在京舉行,來自全球400餘家風能企業代表共同籤署並發布了《風能北京宣言:開發30億風電,引領綠色發展,落實「30·60」目標》(以下簡稱《宣言》),提出在「十四五」規劃中,須為風電設定與碳中和國家戰略相適應的發展空間:保證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
-
我國風能資源儲量與分布
能資源取決於風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風能年累積小時數。風能密度是單位迎風面積可獲得的風的功率,與風速的三次方和空氣密度成正比關係。風能資源受地形的影響較大,世界風能資源多集中在沿海和開闊大陸的收縮地帶,如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沿岸和北歐一些國家,中國的東南沿海、內蒙古、新疆和甘肅一帶風能資源也很豐富。 在自然界中,風是一種可再生、無汙染而且儲量巨大的能源。
-
從「不穩定」風能中尋找規律
目前,傳統化石能源依舊是全球消耗最多的能源,但因其不可再生性和對地球造成的汙染,讓人類不得不尋找可替代的清潔能源。而風能、太陽能等具有對生態影響小,且環保效益和生態效益良好的特性,逐漸受到重視。
-
從「三北」轉戰平原 風電下一個風口已到?
「十多年前,中東南部每年新增裝機只佔20%,大部分是在「三北」地區建設風電場;但在近三五年,中東南部地區在每年新增裝機中已經超過了60%,總體開始向中東南部轉移。」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認為,平原風電潛力非常大,「中東南部是中國風電發展的下一個希望的田野」。
-
全球變暖導致北半球中緯度風能資源減少
近日,一個美國研究小組預計,隨著氣候變暖,北半球中緯度可用的風能資源將減少,而風能是減少碳排放的關鍵。研究認為受影響較為明顯的是美國中部、英國、愛爾蘭、中東北部以及亞洲中部、北部和遠東區域。但是,研究人員還發現在高碳排放場景下,熱帶區域和南半球可用的風能資源將顯著增加。相關論文日前刊登於《自然—地球科學》期刊。 目前,全球風電場的產能正在快速增長,藉此降低人類對化石燃料能源的依賴。儘管如此,區域性研究表明,風能資源(可通過渦輪轉變成能源的風量)受制於氣候變化的影響。
-
氣候變化帶來哪些影響?
影響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對全球糧食產量以不利影響為主。氣候變化導致小麥和玉米平均每10年分別減產1.9%和1.2%。氣候變化對我國糧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種植結構和耕種制度改變、糧食產量波動,以及農業災害加重等諸多方面。
-
全球氣候變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挑戰
全球氣候變化是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人類對煤炭和石油等碳基能源的大規模使用在滿足各種需求的同時,伴隨而來的全球性氣候變化不斷逼近地球承載能力的邊界。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上,中國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我們無疑要為明天人類的生存承擔起責任。
-
寧夏氣候概況
2、降水寧夏年平均降水量166.9~647.3毫米,北少南多,差異明顯(圖2)。北部銀川平原200毫米左右,中部鹽池同心一帶300毫米左右,南部固原市大部地區400毫米以上,六盤山區可達647.3毫米。
-
全球變暖導致北半球中緯度風能資源減少—新聞—科學網
近日,一個美國研究小組預計,隨著氣候變暖,北半球中緯度可用的風能資源將減少,而風能是減少碳排放的關鍵。
-
太陽能、風能發電:現狀與建議
進入 21 世紀以來,全球人口、經濟持續增長,世界能源需求增長強勁,油氣資源競爭激烈,生態環境壓力增大,全球氣候變化倍受關注;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成為人類文明持續繁榮的科學理性選擇。人類已經進入了知識網絡時代,作為人類現代文明基石與動力的能源也正面臨新的變革。能源領域具有投資大、周期長、關聯多、慣性強的發展規律。
-
今天是世界氣象日, 這些氣候與水知識你知道嗎?
【氣候與資源】全省降水北少南多,光熱水資源充沛記者:安徽的氣候特徵如何?有哪些氣候資源呢?胡雯:我省屬於典型的東亞季風氣候區,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主要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雨熱同季。全省年平均氣溫14.5~17.2℃,降水量747~1798毫米,具有北少南多,平原丘陵少、山區多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