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文章內容,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本文轉自:中國中醫眼科雜誌
根據華盛頓大學的助理教授Kathryn Pepple博士的說法,在診斷後葡萄膜炎時,使用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時有三個因素是很重要的。
OCT的類型
首先是OCT系統的類型:在譜域OCT(FD-OCT)中分為光譜域(SD)或掃描源(SS)。Pepple博士評論說:「這兩種方法都能獲得高質量的視網膜和視網膜血管圖像,但是SS-OCT比SD-OCT對於葡萄膜炎患者有一些優勢。」 SS-OCT系統的第一個優點是成像波長更長,有助於深入評估脈絡膜狀態。
「在白點狀視網膜脈絡膜病變中,深層脈絡膜組織可能是這些症候群產生的部位,而深層可視化可能是有益的。」SD-OCT可以通過增強成像程序提供脈絡膜的圖像。
第二個優點是SS-OCT可以更好地顯示玻璃體,因為SS-OCT速度更快,可以獲得更寬的圖像,這對於黃斑以外的疾病可能很重要。
結構與血流
第二考慮是確定圖像是否顯示結構或血流。OCT的B掃描能顯示結構;較新的血流成像系統使用B掃描重複成像能顯示運動,對應可顯示視網膜或脈絡膜血流。然後在視網膜深部毛細血管叢和深部毛細血管流中將其分割成不同的血管層,在en-face正視圖中可以看到這些不同層的血管成像。
所有先前的面視像和基於染料的血管造影都提供了視網膜結構的上部視圖;在視網膜有十層的情況下,這些技術提供了所有層的視圖,但臨床醫生無法辨別成像結構在哪一層。
OCT的革新徹底改變了這一點,新的儀器允許通過B掃描圖像觀察視網膜和脈絡膜。這些關於各個層面的信息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各種疾病的認識。現在我們有了一個正面視圖,允許去除某層單個「薄煎餅」的面視圖,以確定哪層「薄煎餅」含有關注的病理改變,」Pepple博士說。
白點狀視網膜脈絡膜病變
仔細觀察各種白點狀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的圖像,可以看出能夠分辨出視網膜脈絡膜各層的重要性信息,為診斷有關疾病提供了依據。
這種疾病的特徵是有多個白點,在OCT上有可見的變化。從這些患者獲得的結構B掃描顯示,在外核層(ONL)或橢圓體帶的層圖像上,可看到的斑點和相應的點。
Pepple博士描述說,這些斑點在外界膜是不連續性的,而在ONL中是高反射斑點。她說:「覆蓋在這些位置上的斑點表明很可能在感光細胞層存在一個鄰近的病變。」
這一信息與吲哚青綠血管造影(ICGA)顯示的低螢光病變形成對比,後者被認為是脈絡膜毛細血管或脈絡膜的流動性空隙。
然而,SS-OCT顯示,沒有血流異常,MEWDS是一個「光感受器病」,ICGA上的黑點可能是光感受器阻斷的結果。
推薦文章
2019年度十大眼科新聞
國外有款很火的美容新產品,有人因它「燒壞」了視網膜!
眼底雷射系列(1):眼底雷射,究竟應該「打」到視網膜的哪一層?
眼底雷射系列(2):視網膜光凝,是通過什麼方式控制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的?
眼底雷射系列(3):視網膜裂孔和全視網膜光凝的光斑大小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