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V:來自定量OCT血管成像的「新視野」

2020-12-01 醫脈通

應用OCT血管成像(OCTA),M. Raimundo等對PCV患者的患眼和健側眼的血管網絡進行了定量分析。該研究共4組患者:對照組(44眼)、早中期AMD(30眼)、PCV健側眼(7眼)和PCV(10眼),採用Cirrus 5000 AngioPlex (Zeiss, Dublin, California, USA)獲得3x3 mm OCTA圖像,對淺層視網膜血管、深層視網膜血管和脈絡膜毛細血管的灌注狀態進行定量。


結果發現:(1)與其他組相比PCV患眼和健側眼的淺層視網膜血管灌注均顯著降低(P值均<0.001),而PCV患眼和健側眼之間,對照組和早中期AMD的組間比較均無差異。(2)各組之間深層視網膜血管灌注無差異。(3)對於脈絡膜毛細血管,對照組和早中期AMD的組間比較無差異,但其他組的灌注密度有顯著差異,順序是AMD組 > PCV健側眼組 > PCV患眼組,各組的兩兩比較P值均<0.001。

        

該研究是首次對PCV患者雙眼進行定量OCT血管成像,提示PCV患眼有明確的萎縮性血管表現,其淺層視網膜血管和脈絡膜毛細血管灌注密度下降,但令人疑惑的是這不涉及深層視網膜血管,甚至與早中期AMD患眼相比也無差異。

        

脈絡膜厚度測量通常通過對個體患者OCT的B掃描進行手工分層獲得,此方法耗時耗力,為此C. Tan描述了一種更快的新辦法。該前瞻性研究腦如200例健康眼,進行增強深度的SD-OCT顯像,OCT掃描由閱片中心認證的分級醫師進行獨立測量,依據標準方法對分層界限進行手工調整。新方法包括只調整較低分層線到脈絡膜-鞏膜界限,從而形成合併在一起的脈絡膜視網膜厚度,並去除了原始的視網膜厚度。這就產生了新的脈絡膜厚度。

        

結果顯示應用兩種方法測得的平均黃斑中心區脈絡膜厚度相當(新:328.8 μm,舊:324.4 μm),但新方法的優勢在於只需調整一條分層線,而不是原來的兩條,這減少了檢查時間。

        

脈絡膜新生血管(CNV)的發病機制假說包括炎性因素和缺血,刺激了VEGF的生成,因此導致新生血管形成。A. Arrigo等的研究目的在於描述黃斑和視盤的視網膜血管結構發生了哪些質與量的變化。該研究計劃納入40例未治療的AMD患者,根據裂隙燈眼底檢查和OCTA分析診斷,並通過FAG/ICGA確認診斷。通過DRI OCT Triton(Topcon Medical Systems Inc., Oakland, NJ, USA)得到OCT和OCTA掃描圖像,對黃斑和視盤均做定性與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包括OCT和OCTA(b掃描和en-face分析)對視網膜結構和血管特徵的描述。定量分析考慮了一系列參數,包括血管密度、血管迂曲和中心凹無血管區(FAZ)面積。

        

實際研究中6例患者因為對側眼也有眼部異常被排除,4例因OCTA檢查質量不佳被排除。30例一眼CNV(CE)另一眼健康(HH)的患者入組試驗組,對照組(CG)為30例健康人。En-face圖像的定性分析提示CE的不同視網膜層既有高反射區也有低反射區,HH也可見彌散性信號改變。與CG相比,定量分析揭示CE和HH的參數變化具有統計學顯著意義。值得注意的是,在CNV患者視盤周圍毛細血管叢有顯著變化,FAZ面積顯著增加。

        

該研究再次驗證了以往研究結論,並發現了CNV患者患眼與健側眼的新特徵,提示此類患者的視網膜結構有廣泛變化,特別是視盤周圍的改變可能早於黃斑區改變。發現黃斑異常,OCTA是重要的無創檢測方法。未來還可以探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近視眼黃斑變性的CNV特徵。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永州市中心醫院成功開展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OCT)指導下的冠脈...
    紅網時刻永州9月25日訊(通訊員 曹斌)日前,永州市中心醫院冷水灘院區心血管內科主任龍雙祁帶領的介入團隊成功完成了永州市首例冠狀動脈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OCT)指導下冠脈支架植入手術,該手術是當前最先進的血管腔內成像技術。
  • 醫學影像學資料:MRI血管成像
    除去需要我們掌握的基礎理論,如成像原理、成像序列等,我們還需要了解MRI的功能成像,其中血管成像是我們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磁共振血管成像具有兩種形式,第一種不用對比劑即可顯像,第二種是利用毒性小的釓對比劑成像,因其獨特優勢在臨床獲得了廣泛應用。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學習一下MRI血管成像。
  • ...螢光成像定量檢測多個腫瘤標誌物-螢光,成像,腫瘤,切片,張凡...
    原標題:腫瘤精準診斷新方法有望試行螢光成像定量檢測多個腫瘤標誌物  復旦大學昨天發布一項最新科研重大突破成果,並引起了國際關注。該校化學系教授張凡團隊經實驗發現,近紅外螢光壽命成像技術可運用於活體多重檢測當中,有望成為一種全新的腫瘤精準診斷方法。  目前,對組織進行切片仍為臨床醫學中診斷腫瘤的主要方法。
  • 「新視野號」New Horizons
    如今「新視野號」探測器已在太空遨遊9年。該設備主要由多譜線可見光成像相機(MVIC)和線性標準成像光譜陣列(LEISA)組成。MVIC在可見光範圍內工作,它有四個不同的濾光器。一個用來測量分布於表面的甲烷霜,其它的分別覆蓋藍、紅和近紅外等光譜區域。此外,還有兩個全色濾光器,當測量發微光的遙遠物體時,可讓所有可見光通過,從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儀器的敏感性。從濾光器穿過的光線均被聚焦到一個電耦合器件上通過該相機可產生彩色地圖。
  • 中國石油發布地震成像與定量預測軟體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瞿劍)中國石油20日在京發布iPreSeis地震成像與定量預測軟體。作為我國地震精準成像和油氣儲層定量預測技術最新成果,該軟體在國內某盆地深層區塊,將探井成功率由60%提升至85%以上。  該軟體由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自主研發。
  • MRI定量參數分析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研究進展
    ,DKI)、縱向弛豫時間成像(T1 mapping)、LiverLab等技術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定量分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於如何早期精準診斷小肝癌進行了一系列相關研究。以下主要對於Gd-EOB-DTPA動態對比增強定量評估HCC的相關研究進行綜述。 DCE-MRI成像原理基於腫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新生的血管結構扭曲雜亂,基底膜連續性差,血管滲透性遠高於正常血管,使對比劑的分布和代謝在癌變和正常組織中存在差異。
  • 新視野號觀測到冥王星大氣層:高度擴散
    新視野號團隊的科學家發現冥王星富含氮的大氣層從冥王星表面一直擴展到1600公裡高度。這也是第一次近距離觀測到距離冥王星表面270公裡以上的大氣層。這幅冥王星全球地圖顯示了新視野號在對冥王星掩食太陽觀測時,冥王星上日出與日落的位置這次對冥王星大氣層的觀測是在新視野號14日最近距離飛掠冥王星之後的一個小時,約在北京時間14日晚20點51分,當時新視野進入到冥王星日食陰影區,即被冥王星星體遮掩太陽光的地方,新視野號上的Alice紫外成像光譜儀通過測量透過冥王星大氣層的太陽光,得到它的大氣層高度、成分、溫度等分布
  • 新視野號的最新發現
    NASA新視野號拍攝的這張高解析度圖像是結合拉爾夫/多光譜可見光成像相機(MVIC)拍攝的藍色,紅色和紅外圖像所得。
  • 心理所等通過定量脊髓磁共振成像評估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
    脊髓磁共振成像為非侵入式研究脊髓病變提供可能,但在這種體積較小且不斷隨生理節律移動的結構上成像,具有技術挑戰性。該研究為單中心臨床磁共振成像研究,運用多模態定量脊髓磁共振成像(quantitative spinal cord MRI)技術,招募多發性硬化症患者、MOG-Ab疾病患者、AQP4-Ab疾病患者和健康志願者共80人,獲取其頸部等區域脊髓的截面積、病灶分布、纖維束各向異性分數和磁轉化率等定量指標(圖1),用於區分三種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並評估其與殘疾指數和病理性疼痛等臨床指標的關聯性。
  • 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OCT):讀懂支架內再狹窄的「神器」
    OCT 青年醫師俱樂部副主席,《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在冠心病中的臨床應用與進展》一書主編張瑤俊教授,在本文中將系統的為大家闡述 OCT 在支架內再狹窄中的意義。ISR 之 OCT 概述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的開展為冠心病患者帶來了福音,然而,支架植入部位仍存內膜過度增生及新生內膜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而致再次狹窄的風險。
  • 南昌普瑞眼科醫院血流成像蔡司OCT還你...
    南昌普瑞眼科醫院新引進德國蔡司高分辨血流OCT(OCTA)眼底檢查設備,可安全應用於視網膜血管性疾病、脈絡膜新生血管、老年性黃斑變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脈絡膜息肉樣病變、視神經炎等眼底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隨訪,可以精準捕捉到視網膜各層血管及其血流狀態的分層成像。
  • 檢查時選CT還是磁共振 醫生表示應「對症下藥」-成像,血管,造影劑...
    彭屹峰介紹,CT血管成像(CTA)主要應用範圍包括腦、肺、腎、手臂和腿的動脈成像。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主要用於腦、頸、胸、腹、腎和腿部的血管診斷,適用於評估動脈狹窄情況、是否有阻塞、是否有動脈瘤等。  從造影劑材料來說,CT血管成像使用的是碘,MR血管成像用釓。前者所用造影劑材料的過敏風險很小,但對腎病病人,可能會導致其病情加重。
  • 新視野團隊發布冥王星的另一面
    在新視野號(New Horizons)2015年7月歷史性冥王星飛越之後的四年多時間裡,任務科學家發布了冥王星遠端的詳細圖像,飛船僅能在進近和離開後以低解析度成像。冥王星總共需要6.4地球日才能完成一次旋轉。
  • 「新視野號」的10個數~
    、10個數字全方位了解一下「新視野號」。 10天斷連 在距離經過冥王星只有10天的時候,「新視野」號出現故障並與地球失去聯繫,那段時間中「新視野」號無法收集科學數據,不過它機智的自動駕駛儀發現了問題,將飛行器轉入「安全模式」並命令備用電腦與地球重建聯繫。
  • 內首個多對比度的定量圖譜磁共振成像技術MAGiC在中國正式上市
    打開APP 內首個多對比度的定量圖譜磁共振成像技術MAGiC在中國正式上市 工程師4 發表於 2018-05-23 16:00:00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無標記血管成像雙光子顯微系統
    該系統可用於毛細血管的高解析度、無標記、無創活體成像,相關成果論文In vivo label-free two-photon excitation aut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f microvasculature using a 520 nm femtosecond fiber laser發表在Optics Letters上。
  • Small:對細胞內鐵含量進行光學成像和高精度定量
    目前對鐵進行量化的方法往往依賴於專門的儀器,並且這能對足夠多細胞的平均鐵含量進行定量分析。東南大學顧寧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學韋齊和教授設計了一種簡單而有力的方法以將數字光學顯微鏡與Beer-Lambert定律相結合,並證明該方法可以在單個細胞中對鐵含量進行光學成像和高精度定量研究。
  • 新視野號冥王星探測結果公布:取得超過50G數據
    摘要:這張圖像展示的是新視野號「拉爾夫/多光譜可見光成像相機」(MVIC)拍攝的冥王星大氣霾層結構。整個畫面中可以觀察到大約20層霾層,一般每一層垂直厚度約數百公裡,但不一定與地表平行  這張圖像展示的是新視野號「拉爾夫/多光譜可見光成像相機」(MVIC
  • 蘋果開發脈衝雷射成像技術 可以達到靜脈或皮下血管顯影
    根據美國專利商標局公開的蘋果新專利,這種脈衝雷射成像技術可以達到靜脈或皮下血管顯影,應用在生物識別功能。文件顯示,該專利在2015年11月12日申請,蘋果表示可以用紅外線檢測的原理來得到皮膚下方靜脈血管的圖像,然後將其用作生物識別,這樣一來識別的安全性和準確性將會變得無與倫比。
  • ...技術_自發螢光_螢光素眼底血管造影_吲哚氰綠脈絡膜血管造_醫脈通
    OCT的斷層成像技術彌補了眼底常用成像技術如眼底照相、自發螢光( fundusautoufluorescence,FAF)、螢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m angiography,FFA)及吲哚氰綠脈絡膜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等平面成像技術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