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了三百年歷史的泰州老字號中藥店,定名為上池齋,取自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綜合了大量扁鵲傳說的基本上而完成的《扁鵲傳》典故,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扁鵲是世人公認的良醫形象,以能夠治病著名於世,這是長桑君拿藥給扁鵲時說的,意為用上池的水來煎熬中藥,將然服藥的效驗,可以得到最好的療效。

深諳醫道 買房置業
泰州上池齋藥店,地處興化市昭陽鎮東城外大街10號。清朝康熙六十年,遷居興化的揚州人方石川,在此購得前後三進、兩廂一樓的明代建築,開設前面是藥鋪(經營藥材)、後面是作坊(曬藥製藥)的藥號,恪守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人力的古訓,堅持選料考究、遵古炮製,製作精良、包裝美觀的理念,其秘制的丁沉丸、龜甲散、玉帶膏、化毒丹,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聞名於世。

誠信立業 懸壺濟世
清朝乾隆十五年,聘請被鄭板橋譽為邑中楷書第一的書法家李培源來書寫了上池齋的店名。民國十八年,將店堂大門改建成了仿上海國藥號式樣的石庫門,購德國鏡面、花磚裝飾一新,效北京同仁堂的管理模式;西側建有弧形風火牆和龍脊雕花圍牆,面北大門上鑲有神鹿含靈芝雕塑,嵌上池齋磚雕門額,店堂內有採芝壽世、杏苑長春、橘井流芳、水飲上池的金字匾額,上池齋煎藥之水,皆來自店堂東南側的一口上池神井之中。

國保文物 讓人低回
時至今日,泰州老字號最初都是與藥有關的,清朝康熙初年開業的譚廣裕藥店是泰州歷史上最早的藥號,而興化上池齋藥店滿屋的金字牌匾,高高的黑漆櫃檯,木頭抽屜裝藥,用戥子稱藥,碾槽、搗桶、藥罐、錢桌,所有陳設全都依照原來的樣式保存完好,仍然能夠找尋到當年藥店繁盛時期的影子,入選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本齋揀選藥材遵古炮製發兌的鎏金字體木牌,為上池齋藥店開店之初以誠信立業的實物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