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非洲豬瘟防控的形勢總體來說一句話「依然複雜嚴峻」。要清醒的認識到,我國非洲豬瘟病毒已經形成了較大的汙染面,預計疫情將來還會在我國呈點狀發生。
1月8日,在農業農村部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做出上述判斷。
當前,非洲豬瘟的防控要特別重視季節性特點。
于康震提到三個方面,一是冬春季節是大多數傳染病高發的季節,非洲豬瘟也是如此;二是疫情發生的風險將隨著生豬存欄的快速增加而增大;三是春節前生豬和豬肉產品調運增多,疫情發生和傳播的風險會大大增高。「對此,我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特別是在北方地區,現在氣溫都在冰點以下,很多消毒措施很難到位,水潑出去就凍成冰。消毒措施如果落實不到位,疫情發生的可能性就更高。」
根據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和山東卓創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監測,2020年第1周(2019年12月30日-2020年1月3日),16省(直轄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的周平均值為每公斤45.48元,環比漲3.4%,同比漲159.7%。
這一周國內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環比上漲,這是由於大體重生豬存欄量明顯降低,養殖戶惜售情緒漸濃,加之規模養殖場看漲後市,減少生豬出欄量。致使市場供應緊張,支撐生豬和豬肉價格上漲。
豬肉是城鄉居民的重要「菜籃子」產品,做好豬肉保供穩價工作,最根本的是要靠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在各項政策措施和市場行情的帶動下,養殖場戶增養補欄信心不斷增強,全國生豬產能繼續保持恢復向好勢頭。
從全國能繁母豬存欄數據來看,2019年12月環比增長2.2%,連續3個月環比增長,比9月份增長了7.0%,顯示全國生豬基礎產能回升勢頭逐步穩固。12月份豬飼料產量環比增長2%,連續4個月增長;其中母豬飼料大幅增長10%,這說明全國生豬基礎產能在積極恢復。
此外,生豬出欄量顯著增加。據監測,去年8—11月份生豬出欄環比持續下降,12月份止降回升,環比大幅增長14.1%,有效緩解了豬肉供應緊張的局面。
前期生產恢復較早的東北、西北和黃淮海地區生豬產能進一步釋放。2019年12月份,內蒙古、黑龍江、山東、陝西、甘肅和寧夏等省份生豬出欄環比增幅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在儲備肉投放方面,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有限公司將於1月9日開展中央儲備凍豬肉投放2萬噸競價交易。據統計,在春節來臨前夕,國家共先後投放中央儲備肉19萬噸,穩定市場。
高豬價也帶動了替代肉類的消費。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稱,2019年以來,牛羊肉、禽肉、雞蛋和牛奶生產全面增長。據農業農村部監測,2019年全年肉雞出欄同比增長13.2%,水禽增加更多,初步測算,禽肉產量增幅在15%以上,增產約300萬噸,這是歷年少有的。牛羊肉產量約增長3%左右。雞蛋產量增長5.7%,牛奶產量增長5.7%,增幅都顯著高於近5年來的平均水平。
他說,總的來看,牛羊肉、禽肉、禽蛋、牛奶市場供應十分充足,這是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果,既可一定程度上填補豬肉供應缺口,又能豐富老百姓的「菜籃子」,改善膳食結構。
在各項政策措施落地之後,于康震也坦言稱,疫病防控將可能成為制約生豬生產恢復發展的最大風險因素。
針對非洲豬瘟防控的嚴峻複雜形勢,農業農村部提出了兩項應對措施:一是面向全國所有養殖場戶和動物防疫人員舉辦全國非洲豬瘟防控和復養技術大講堂、遠程培訓,組織各地開展「大場帶小戶」技術培訓,壓實各方責任,提高防控能力;二是根據防控形勢的變化,及時調整優化非洲豬瘟疫情處置方案,繼續督促指導各地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努力降低疫情傳播和發生的風險,確保疫情不反彈,為生豬生產的恢復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