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政策幼弟令完成被調查:他們背後的平陸令狐家族

2020-12-01 澎湃新聞
洪陽村,毗鄰黃河北岸,現有1600多人口,荊、譚、令狐為村裡三大姓氏。 澎湃新聞記者 李聞鶯 圖

       【

編者按

】               

        10月23日下午,國內多家媒體引述香港南華早報的報導稱,內地商人令完成目前正在接受調查。

        南華早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導,令完成最近曾離開內地,取道香港和新加坡赴美,但之後又回到內地。令完成的另一個化名是王誠,職業是商人。

        南華早報報導,與他的哥哥不同,令完成並沒有從政,而是成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和業餘高爾夫球愛好者。在北京頂級高爾夫球俱樂部中,「王誠」是一個相當熟悉的名字,並且贏得了好幾個業餘高爾夫球賽冠軍。 2009年,王誠當選中國高爾夫球協會會員。消息人士稱,令完成是一個低調的人,只與信得過的幾個人打球。

        今年6月19日17時31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稱,時任山西省政協副主席令政策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令政策和令完成都來自於山西運城平陸的令狐家族。在家中,令政策排行老二,令完成則是家中幼子,他們的父親令狐野曾是在延安時期備受尊敬的一位老幹部。

        澎湃新聞了解到,令完成高中畢業後,在平陸縣常樂鎮後村小學教過書。1977年高考恢復,他考取了一所師範學校,但是不太滿意。之後,令完成去了常樂中學補習,1978年再次報考,並考上了吉林大學經濟系。大學畢業後,他進入新華社,在其旗下雜誌《瞭望》周刊當過記者。

        一些平陸老鄉告訴澎湃新聞,他們在聊天中得知,令完成幹得不錯,後來還當過新華社直屬廣告公司老總。他離過婚,又娶了一位女主持人……

        最近七八年,令完成和平陸老鄉漸漸斷了音訊。

        令狐家族幾十年的興衰起伏,令人感嘆不已。

       

       「上山不見山,入村不見村,平地起炊煙,忽聞雞犬聲。」

       這首民謠描繪的正是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的山西省黃土高原一帶特有的民居村落景象。其時,位於山西南部的運城市平陸縣,偏遠、貧瘠、老百姓還住在地下的窯洞,黃河三門峽水庫剛剛啟用。

       也是這個時期,平陸縣城向西30公裡的常樂鎮,新遷來了一戶人家。

       男主人黑黑瘦瘦、表情嚴肅、模樣總覺得似曾相識。女主人白皙、微胖、臉上總掛著笑,聽口音又不像本地人。

       他們帶著大大小小5個孩子,住在小鎮路口拐角的一個院子裡,房子還是跟鎮上的鐵木業社租的。

       「狐野回來了……」隨著有人喊出這個名字,大伙兒的記憶才被喚醒——這不是洪陽令狐家的老四麼,老早就聽說參加革命了。

       回來的正是令狐野。

投奔延安

       令狐野本是常樂鎮南的洪陽村人。

       父親令狐益三是個老中醫,平日裡種地、看病,在村裡是德高望重的人物。

       老中醫有四子一女,小名分別是新穎、新吉、吉祥、四祥和五經,聽起來頗有幾分詩書味道。

       令狐野就是四祥,令狐益三的第四個孩子。人如其名,個性也是最「野」的。年輕時跟著父親學醫,沒多久就投奔遠在西安的表姐,號稱要學西醫療法。

       學成歸來後,令狐野在村裡開藥鋪,設門診,還學習西醫模式,加入了掛號程序。

       可村裡人不吃這一套,藥鋪很快就開不下去了。他跑到周邊幾個地方嘗試,效果都不盡如人意。

       上個世紀30年代,在一位同鄉的指點下,令狐野過黃河、經西安,走向了當時的革命聖地——延安。

       其時,作為中共中央駐地的延安,正面臨著缺醫少藥的困境。李維漢曾在其著作《回憶與研究》中提到,紅軍到達前的陝北一帶,衛生條件極差。嬰兒死亡率高達60%,成人死亡率有3%。

       學過醫、開過藥鋪的令狐野,自然有了用武之地。

       《陝西省志·衛生志》記載,1937年1月,中共中央核心機關以及紅軍總部從陝北保安遷到延安後,傅連暲受命組建中央蘇維埃醫院,並任院長。紅軍改編後,中央蘇維埃醫院改稱陝甘寧邊區醫院。

       1938年11月,邊區醫院遷至東二十里舖,調歐陽競為院長,翁祥初為協理員,令孤野為醫務科長,魏明中、汪石堅(錫曾)為醫生。在此前後,汪東興、丁錢輝任協理員。

       協理員汪東興就是後來協助華國鋒、葉劍英粉碎「四人幫」的中央辦公廳主任、中央警衛局局長汪東興。

       1939年四五月間,因河防吃緊和敵機襲擊,邊區醫院決定遷往安塞。身為醫務科長的令狐野,直接參與並負責安塞新址的修建。

       醫院在安塞開辦後,令孤野繼續擔任醫務科長。歐陽競繼續擔任院長,副院長為高明,協理員翁祥初,邊府特派員趙國根。

       1939年12月,由邊區政府領導的延安保健藥社改為衛生材料廠,專制各種丸散膏丹代替西藥,供給各院各衛生所急需。李常春兼任廠長,令孤野擔任副廠長。

       1941年5月,光華製藥廠與邊區衛生材料廠合併。邊區政府重新任命梁金生任廠長,令孤野、勞東為副廠長。

十三級幹部

       離開時還是毛頭小夥,此次回鄉,令狐野已年過50。

       和他一同回來的,除了妻兒,還有一個特殊身份——十三級幹部。

       「那時全縣也沒幾個非農戶口。」平陸縣一位老者對澎湃新聞介紹,按照當時我國幹部職務等級工資制度,十三級以上就是高幹,對應到部隊為副師級,對應到地方為副廳級。這是比縣長都官大的人物,全縣上到老下到小,沒有人不知道這戶人家。

       而在常樂鎮十多公裡外的洪陽村,卻有一種異樣的平靜。

       這是一個依黃河而形成的村莊,不遠處就是光緒《山西通志》裡提及的「洪陽渡」——它曾與茅津渡、太陽渡、南溝渡並稱平陸「四大官渡」。

       村裡有1000多人,荊、譚、令狐是三大姓氏。

       令狐族譜記載,令狐原本是春秋時代的一個地名。《水經·凍水注》也曾寫到,「令狐即猗氏地」,所指位置即運城境內的臨猗縣。

       令狐氏原是周文王的兒子畢公高的後代。春秋時期,畢氏後人畢萬屢立戰功,晉獻公將他封在魏地(今芮城、平陸一帶),並賞賜魏姓。若干年後,畢萬的後代魏顆又立戰功,晉悼公封魏顆之子魏劼到令狐地,並將令狐姓賞賜於劼。

       令狐後人多好學,出過不少舉人、進士,唐代時朝中為官者數人。只可惜此後家族衰落,到明朝只留下兩戶人家,一戶居住在平陸縣狐家凹,一戶居住在臨猗縣王鑑村。

       洪陽村令狐家,便是平陸縣狐家凹一支的延續,論歷史已有2600餘年。

       令狐野回到平陸時,父母已過世,村裡還有不少親戚。其中有一個姑娘叫令狐桂英,小名愛女,身份最為特別。

       「愛女是狐野和第一任妻子的孩子。」在洪陽村民的講述中,令狐野的另一段往事浮出水面。

       令狐野投身革命前,娶過同鄉一位姑娘。女方略為年長,家境殷實,還資助過令狐野讀書。去了延安以後,他認識了同為醫護人員的王黎明,兩人後來結為夫妻。

       在那個保守的年代和地方,離婚是件天大的事。

       令狐野的選擇,讓第一任妻子異常尷尬。她一生沒有再嫁,伺候公婆,撫養幼女,一家人的關係也顯得格外微妙。

       「愛女和她爸感情不太好。」洪陽村的老人說,愛女脾氣和令狐野一個樣,一個字——犟。

       十幾歲時,愛女背著紅棗、核桃去陝西看父親,令狐野偏不要,讓背回去,父女間自此有了隔閡。

       因此,告老還鄉的令狐野,不回村裡居住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彼時,洪陽人也有更重要的事要做——1957年三門峽水利工程開建,黃河兩岸上千村莊被淹。剛剛完成搬遷的村民,正忙著恢復生產生活。

安居常樂

       「十三級幹部」令狐野在常樂鎮安了家,沒過多久,也有了自己的房子。

       上個世紀60年代,平陸縣大多數人家住的還是地窨院。說白了,就是在地下挖個10米左右的深坑,四壁鑿出窯洞,一般為10孔-12孔。

常樂鎮後村令家舊址,原來的延安式窯洞已近乎被填平。 澎湃新聞記者 李聞鶯 圖

       這類建築冬暖夏涼,而且不需要鋼筋、水泥、磚瓦……造價低廉,在平陸十分普遍。有資料顯示,上個世紀60年代,全縣地窨院達到2萬多座。

       令狐野先是在常樂鎮南邊的上皎村鑿了一個窯洞,土質和周邊環境似乎不太行。於是他又找到時任常樂後村的村支書蔣守立,希望再打個延安式的窯洞。

       「你是十三級幹部,還是打個報告吧,上面同意,我這邊就沒意見。」蔣守立解釋,一般情況下,普通窯洞佔地七分,延安式窯洞佔地一畝,這個主不是他能做的。

       很快,令狐野拿來了上級領導的批覆。兩個月後,後村西北方向,一個全新的窯洞出現在人們面前。

       它有12個門洞,雕花門窗,屋子內部兩側是貫通的,不出門就能從東側房間走到西側房間,這也是延安式窯洞的一大特點。

       作為全縣少有的幹部家庭,住在常樂後村的令狐野一家,無疑是備受矚目的。

       在人們的印象中,這家人經濟條件不錯,夫妻倆都有退休工資,平日裡買水果、雞蛋都是一包一包、一筐一筐往回搬。

       不過,他們家穿的、用的都很普通,5個孩子時常都是一身舊軍裝,大的穿完小的接著穿。

       令狐野出生於1909年,這位經歷了晚清、抗戰以及新中國成立的「老革命」,有著極強的階級觀念。

       他會給生產隊的社員發放防暑藥品,給周邊村子的赤腳醫生免費培訓,也會給上門求診的窮苦老百姓看病。但對於富農、地主,別說看病,他連自家大門也不讓對方邁進來。

       一位後村村民還記住了一個有趣的細節:小時候,村裡的男孩經常打打鬧鬧。

       如果是貧下中農的孩子和令狐家的孩子打鬧,令狐野說這是「人民內部矛盾」,但如果是富農或地主成分的孩子動手,令狐野就把這叫做「階級報復」。

       「老漢可倔了,脾氣暴躁。」在多位後村老人的記憶裡,令狐野並不是一個容易相處的人。

       不過,也有人認為,令狐野生性耿介,為人真誠,也要求別人應該誠實。

       平陸縣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小故事:村裡有幾個年輕人在他家幹活,令狐野除了付工錢,每天還給每個人發一盒煙。有個小夥子說他不抽菸,老先生便不勉強。休息時,他卻看到這個小夥子也在抽菸。

       「你不是說不吸菸麼?明天就不要來了。」令狐野說得很直接。

       相比之下,妻子王黎明要和氣許多。她比令狐野小10歲,時常帶著自己製作的酸菜送給鄰裡鄉親。

       不知是不是因為落腳後村時幫過忙,蔣守立算是能跟令狐野說上話的人。

       這位老支書能夠覺察到比村民更多的信息:令狐野的身體不太好,他的右胳膊抬不高,為此他還自嘲「這隻手跟木棍沒啥區別」。

       有時候,令狐野也會和他講講過去的經歷。

       「離開延安後,他去了北京,又在河北石家莊和陝西臨潼的療養院工作過。」蔣守立對澎湃新聞回憶,「令狐野曾告訴我,自己在石家莊的療養院工作時說錯了話,才被調到了陝西臨潼的華清幹部療養院。」

高幹子女

       由於缺乏更多資料,蔣守立的說法無從考證。

       可以確認的是,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令狐野確實在陝西臨潼工作過。這也是他退休前的最後一份工作。

       陝西省檔案館收藏的有關資料顯示,1954年,陝西省衛生廳決定新建陝西第一幹部療養院,地點就在臨潼驪山腳下,面積5025平方米。

       該療養院之後更名為陝西省華清幹部療養院,1955年左右投入使用。

       多位在華清幹部療養院工作過的醫護人員對澎湃新聞表示,令狐野擔任過該院副院長。那時,他就給大家留下了暴脾氣的印象。

       「不好處,老跟別人意見不同。」一位和令狐野共事過的醫護人員坦言。

       時隔半個世紀,當年的同事都已是耄耋老人。他們對令狐野一家的記憶,還有5個孩子的名字。

       「方針、政策、路線、完成……」老人們沒想到,當年滿街跑的小娃,如今成了大家熱議的對象。

       2007年10月,《南方都市報》曾報導,時任黨的十七大代表、山西省發改委主任令政策向媒體透露,父親當年特別喜歡看報紙,他們出生時,父親就地取材,在報紙上找一些當時見報率較高的詞彙如路線、政策、方針等為他們取名,這就是他們兄妹5人姓名的由來。

       不過,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平陸,令狐野家的5個孩子正值青春年少。

       老大令狐方針1950年出生。他高高瘦瘦、眉清目秀,因為成績一般,在常樂後村念完高小後,就去了分數要求稍微低一點的張店中學。

       老二令狐政策比大哥小兩歲,也在後村念的高小。同村一位姓裴的小學同學對澎湃新聞回憶,政策從小就成績好、老實、不太愛說話。

       老三令狐路線1954年出生,是家裡唯一的女孩。她愛唱愛跳,是個活潑的小胖妞。

       令狐野還有一個最小的兒子叫令狐完成,大約1959年出生。剛回到平陸時,他還是個黑黑胖胖的小傢伙。

       「十三級幹部」的光環下,5個孩子也得到了更多關注。

       一位和令政策年紀相仿的後村村民稱,除了大一點的令狐方針,小時候,他經常和令狐家其他幾個孩子一起玩。

       「政策、路線、完成,每人頭上都有三個旋兒,我看過的。」在他眼裡,這個小小的特徵,已經預示了他們將來的不同尋常。

       傳奇色彩的籠罩下,令狐家的孩子也在一點點成長。

       幾位平陸同鄉對澎湃新聞回憶,令狐野管教很嚴,尤其重視子女教育。他們家訂有《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主要就是為了讓孩子了解國家大事,增長知識。

       令狐家的孩子也表現出良好的家教。他們懂禮貌、愛看書,不像一般的農村孩子到處瘋跑,出去玩也會按時回家。

       除了令狐方針,其他四兄妹都先後進入鎮上的常樂中學讀書。1966年10月,毛澤東第五次接見紅衛兵,還在念初二的令政策作為班上僅有的兩名代表之一,跟著縣裡另外十多個孩子去了北京。

紅色基因

       1968年,令狐家迎來一個重要節點。

       這年2月,大哥令狐方針應徵入伍,成為青島某部隊一名海軍戰士。7個月後,老二令狐政策初中畢業,正式邁入社會。

       當年全國上下,正掀起一片「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熱潮。年僅16歲的令狐政策,也懷著一腔熱血去了離家80多公裡外的國營硫磺礦廠。

       這個國營硫磺礦廠,在平陸縣東曹川一帶的深山中。一位和政策同批進入該廠的老鄉對澎湃新聞描述,當時工作環境非常惡劣,特別是空氣,常常嗆得人喘不上氣。

       在廠裡,令狐政策被分到了磺爐,幹的都是體力活。在大家眼裡,那時的他還是個孩子,在當年那批惹眼的年輕人中根本排不上號。沒過多久,他就離開硫磺礦廠,回到常樂,在公社醫院給病人抓藥。

       和令狐政策一起在公社醫院抓藥的一位老同事回憶,年輕時的政策和一般人沒什麼兩樣。大家在一起,無非就是聊天、軋軋馬路、學騎自行車。曾經有人還給他介紹過一位加工廠的姑娘,不過政策沒看上。

       1971年,對令狐家而言又是一個重要年份。

       這年年初,常樂中學恢復了此前因「文革」爆發而停辦的高中,令狐路線成為辦學恢復後的首批高中生。

       也是這一年,令狐政策有了走出平陸的機會。

       公開資料顯示,1971年7月,令狐政策進入運城地委機要辦公室工作,之後又去了山西省委辦公廳機要處。

1971年,常樂公社醫院歡送令政策合影留念。前排右四為19歲的令政策。

       據平陸縣人事局一位退休老幹部對澎湃新聞回憶,當年省裡要抽調一名機要員,平陸縣領導班子專門開會研究,讀過書、家庭成分好、表現優秀的令狐政策脫穎而出,直接調到了省裡。

       為了歡送這個即將走出去的年輕人,常樂公社醫院還特別合影留念。老照片上,19歲的令狐政策穿著白色背心,坐在前排中間,表情青澀懵懂。

       大哥、二哥都去了外面打拼,令狐家另外三個孩子還在繼續學業。

       令狐路線當時頗為高調。

       她是學校宣傳隊的文藝骨幹,扮演過《紅燈記》裡的李玉梅。

       「文革」期間,學校的批鬥、遊行一場接一場,個子小小、扎兩個小辮子的令狐路線是站在隊前或臺上大聲呼口號的姑娘。

       這也再次印證了令狐野一家的「紅色基因」——父親不給富農看病、看重階級成分,孩子是紅衛兵的傑出代表,就連早早去參軍的老大令狐方針,也給人留下善於搞活氣氛、毛主席語錄歌張口就來的激進形象。

揮別平陸

       說到令狐一家,不少人有個疑問——姓氏。

       按照平陸當地習慣,「令狐」簡稱「狐」,比如令狐野,大家平時就叫他「狐野」。可若干年後,當他的孩子亮相於公眾視野,「狐」字已不見蹤影,單留一個「令」字為名字打頭。

       究其原因,當年孩子們的多位同學推測,「狐」不好聽,又和「胡」字諧音,有「胡亂」之嫌。

       另外,「令狐」作為姓氏,過去的寫法是上面一個「令」字,下面一個「狐」字,寫起來比較複雜,所以簡化為「令」。

       令家的孩子們肯定不會想到,這個小小變動,會在多年後引發猜測。此後,他們兄弟幾人都改姓「令」,唯一沒改的是令狐路線。

       1972年12月,令狐路線高中畢業。

       因為都是城市戶口,令狐路線以知青身份在本村下鄉,在村裡分管宣傳隊,相當於副支書。

       數年後,令狐路線從常樂後村進入平陸縣化肥廠,並在1976年迎來了人生機遇。

       「路線是工農兵大學生,推薦去了山西醫科大學。」說到令狐路線上大學,常樂後村村民還透露了一個小插曲。

       1975年,縣裡要招收兩個女兵,令狐路線的名額被縣領導的女兒頂了,未能如願。

       第二年推薦上大學時,令狐野親自找到縣裡,讓女兒以知青身份、不佔村裡的名額實現了大學夢。

       就在幾個孩子陸續走上人生正軌時,意外不期而至。

       1977年,從部隊復員回來的老大令方針在擦玻璃時從高處墜落喪生,令狐野夫婦遭遇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傷痛。

       知情人士對澎湃新聞透露,令方針此前娶了一位在平陸縣醫院工作的女知青,姓孫,北京人。兩人育有一子一女,分別取名令狐劍、令狐燕。

       兩個孩子的情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父親去世後,孩子就跟著母親去了北京,還有一種說法是孩子在奶奶身邊長大,成年後才去了北京。

       令人有些費解的是,即使在常樂後村,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不知道令狐燕的存在。

       兄長離去,生活還要繼續。

       1978年,這一年,令狐家最小的孩子令完成也邁出了離家的一步。

       多位常樂後村人回憶,令完成高中畢業後,在後村小學教過書。1977年高考恢復,他考取了一所師範學校,但是不太滿意。

       之後,令完成去了常樂中學補習,1978年再次報考。這一次,他考上了吉林大學經濟系。

       到1979年,除了去世的老大,令狐家的四個孩子都已離開平陸。

       老二令政策還是山西省委辦公廳機要處的一名普通幹事;老三令狐路線在山西醫科大學讀臨床醫學,畢業後分配到了運城市醫院;老五令完成剛剛走進「象牙塔」。

       當孩子們陸續有了自己的人生,令狐野一家與平陸的緣分似乎也到了頭。

       1980年左右,運城地區為「十三級幹部」令狐野安排了療養和住所。1981年7月,後村西北角的那幢延安式窯洞,以2350元的價格賣給同村一戶姓賈的人家。

不近鄉情

       離開平陸的令狐一家,仍然活在故鄉的語境中。

       老人們會津津樂道「十三級幹部」的一切,包括男主人的耿直、孩子們的優秀以及這家人的「不近鄉情」。

       有人記得,每年春節前後,縣裡、鎮上都會有領導上門慰問他們家,每當看到人家拎著水果罐頭之類的禮品,令狐野就會發頓脾氣,讓對方趕緊拿回去。

       也有人記得,令狐野跟大夥走得不算近,偶爾聊天,也是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孩子就應該多吃苦,吃粗糧、穿舊衣服、不要講究,不能亂花錢。

       有一年清明,令狐野帶家人回洪陽村掃墓,中午在老鄉家吃飯。他們自帶了饅頭和蔬菜,意思是不讓老鄉破費。

       這種正統的觀念在令狐野的孩子身上有了變本加厲的體現。

       平陸人常說,縣裡出了「大人物」,就是沒有跟著沾上光。這麼多年,連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都沒摘掉。

       那些想和令狐家搭上老鄉的平陸人,也漸漸發現這個想法並不容易實現。

       從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令政策先後在山西省委辦公廳、山西省委機要局、山西省糧食廳、山西省發改委等單位擔任領導。

       在此期間,曾經有一位平陸副縣長去太原找令政策辦事,因為在樓下大喊政策的名字,事沒辦成,還當場挨了頓臭罵。

       一位平陸洪陽村的老鄉,帶著孩子去太原看病。昂貴的醫療費讓他們束手無策,希望找政策想想辦法,同樣吃了閉門羹。

       就連他的電話,也不能隨便打。曾經有老鄉輾轉跟別人要到號碼撥過去,沒想到政策大為惱火,之後還追查號碼到底是誰給的。

       和令政策一起在公社醫院抓藥的老同事運氣稍微好一些,當年弟弟生病他去太原,令政策幫不上忙,就請老同事吃了一頓飯,臨走時還送了他兩瓶醬油。

       上個世紀90年代,還在擔任山西省糧食廳廳長的令政策曾回了趟陝西臨潼。

       當時距華清幹部療養院解散已過去20多年,他把自己在華清小學讀書時的小夥伴叫在一起,大家感慨萬千了一番。

       只是隨著令政策步步高升,這些陝西的小學同學發現,找他還要通過秘書,後來索性就不來往了。

運城人家

       當平陸老鄉對這家人各種惦念時,令狐野和女兒正住在1小時車程外的運城市區。

       這是一個山西南部的地級市,以關公廟和鹽湖而聞名。

       2014年以來,令政策、杜善學、陳川平3位運城籍省部級高官落馬,該市前後兩任市委書記白雲和王茂設被查。「運城幫」這個詞彙被外界賦予了更多內涵。

       當年選擇搬到運城的令狐野,一定不會想到百歲之後的自己還會親歷這場風暴。

       他們住在運城市幹休所安排的地方,三間坐北朝南的普通平房,屋前還有個小院,日子原本還算安逸。

       平日,照顧兩位老人的主要是女兒令狐路線。大學畢業後,她分配到了運城市醫院,之後又調到級別更高的運城市中心醫院。

       令狐路線的愛人王健康,祖籍山西沁源,從小就跟著父母在運城生活。

       16歲時,他進入運城汽運公司保修廠當工人。1977年,22歲的王健康前往西安公路學院汽車系學習,畢業後在山西交通學校任教。

       1983年6月,王健康再度回到運城汽運公司,擔任保修廠技術員。

       有知情人士對澎湃新聞透露,王健康家境一般,和令狐路線是經人介紹認識的。老爺子令狐野剛開始還不太同意,但是拗不過女兒的堅持。

       成為令狐家女婿後的王健康仕途順遂。他從汽運公司保修廠技術員逐步升任副廠長、廠長,之後又擔任汽運公司副總經理、工會主席等職。

       1995年12月,時年40歲的王健康出任運城市交通局副局長,6年後得以「扶正」。2009年9月,王健康升任運城市副市長,曾協助市長分管住建、交通等方面的工作。

       學醫回來的令狐路線,和當年的活潑大方截然不同。

       平陸的高中同學說,路線很少和大家聯繫。別說聚會,即使是運城的同學家裡婚喪嫁娶,她也從不出現。

       「總說工作忙,人不來,就把禮錢送到。」一位高中同學記得,令狐路線說過,搬了家要請大家一塊吃個飯,可是一直沒兌現。

       在運城,多位熟悉她的人士表示,令狐路線工作認真、低調務實,所以能夠升任運城市中心醫院副院長。此外,她還連續三屆當選運城市人大代表。

       和哥哥姐姐相比,年紀最小的令完成是平陸人眼中最神秘的一個。大學畢業後,他進入新華社,在其旗下雜誌《瞭望》周刊當過記者。

       一些去了北京的平陸老鄉,會去找令完成敘敘舊。

       幾次聊天中,大家漸漸知道:令完成幹得也不錯,後來還當過新華社直屬廣告公司老總。他離過婚,又娶了一位女主持人……

       一位令狐家族的親戚也記得令完成當年說過的話,「我不喜歡搞政治,將來要好好掙錢……」

       最近七八年,令完成和平陸老鄉也漸漸斷了音訊。幾年前,有人春節時去令狐野家拜訪,正好見到了正在下棋的令政策和令完成,兄弟倆眉眼十分相似。

不說過往

       很少有人能通過令狐野夫婦了解這家人的情況,老兩口不談政治、不說過往,也不提及孩子。

       晚年的令狐野在運城上了老年大學,愛上了書法、繪畫。遇到性情相投的朋友,他還會主動贈送作品。

       老伴王黎明打理著小院,種一些花花草草,旁邊是支起的葡萄架。

       「二老其實很熱情,每次去看,總會遞糖塊、剝花生。」一位年過七旬的平陸人,過去是令完成的高中老師,因為談得來,和令狐野成為了「忘年交」。

       在他眼裡,兩位老人非常低調、自律。

       2003年前後,平陸縣要出一套《平陸人物譜》,希望把令狐野等人收錄其中。令狐野和家人婉拒了這個要求,縣裡沒辦法,只好從網上收集了一些資料。

       也曾有人想把令狐野參加革命的情況整理一下,教育後人,老人還是沒同意。

       2009年9月30日,《運城日報》頭版刊登新聞:市委書記高衛東看望慰問享受副省長級醫療待遇的離休幹部令狐野。這是令狐野唯一一次出現在運城當地的公開報導中。

       「很多人想去,不是誰都踏進他家大門。」前述令狐野的「忘年交」坦言,大概怕別人託關係走後門,令狐野都是閉門謝客。如果有人找到小區,打聽令狐老先生的住處,門房也不會透露。

       細心的人也能體會到令狐一家對平陸的複雜情感。

       他們曾試圖保持距離。10多年前,一位平陸老鄉因為單位拖欠工資,跑到運城找令狐野想辦法,王黎明回答,「三個代表學好了,他們當官的就不拖欠工資了。」

       他們也很少和親戚走動。2009年,令狐野與前妻所生的大女兒令狐桂英因病去世。父女倆的關係到最後都沒有修復,令狐桂英的子女對外公也相當陌生,即使小心提起,也會得到「和我們沒有關係」的淡漠回應。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與平陸再無關聯。

       王黎明就曾對登門拜訪的令狐野的「忘年交」說,「你幫我跟平陸人解釋一下,我們不是不關心平陸……」

       常樂後村的村民也說,早些年村裡有個人去世了,他和令完成關係很好。這個人曾經想在村裡打口井,令完成還資助了他3000塊錢。

       後村小學要重建的時候,老支書蔣守立去太原找令政策。令政策說,你先回去吧。沒過幾天,10萬塊錢打了過來。

       常樂中學最氣派的建築是一幢5層高的教學樓,2001年才建起來。

       學校的退休老師說,之前省裡有個專門資助農村學校建設的款項,為了爭取到這個名額,他們去太原找過令政策。

       令政策還是老樣子,沒當面承諾什麼,但到最後學校還是拿到了100多萬的撥款。

       常樂後村,令狐一家住過的延安式窯洞已近乎填平。住在這裡的新主人透露,很多年前的一個雨天,令狐野一家曾回來過。

       那一次,90多歲的令狐野因為腿腳不便沒有下車。他的兒女和孫子們在院子裡走走看看。

       多年來,這個小院一直都有人從四面八方趕來——不同的是,過去來都是點點頭,感慨風水多好,如今來的都是搖搖頭,語氣中滿是唏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印度「廢鈔令」背後的政策隱憂
    莫迪就任總理後,出臺了一系列反腐政策,如通過反腐敗法案,同時命令印度央行和調查機構嚴查海外帳戶,力推公布官員財產。這次「廢鈔」事件,也是莫迪政府針對反腐敗祭出的一大殺招。莫迪希望通過「廢鈔」達到幾個目的。
  • 這些國家相繼推行「廢鈔令」 背後原因卻不同
    說歸說,「廢鈔令」玩起來也要命  印尼「廢鈔」還只是說說,早就付諸實踐的印度和委內瑞拉都取得什麼的效果呢?讓我們往下看。  對印度來說,「廢鈔令」一出,到銀行排隊換鈔成了頭等大事,甚至出現了徹夜排隊換鈔致死的新聞。
  • 限塑令背後蘊商機 精明商家偷著樂
    限塑令背後蘊商機 精明商家偷著樂 2008-09-27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全球紡織網9月27日訊
  • 川普籤發「調查令」,授權對三國出手?
    近日,有美國媒體在報導中更是揭露了一份川普對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命令,其中針對中俄伊三國的外交政策更是引起了輿論的譁然,很多政界人士都公開批評川普的政策正在破壞全球的和平環境。川普籤發最新「總統調查令」根據美國雅虎新聞網發布的消息,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央情報局下達了一份最新的調查指令,授予了情報部門更多可以對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發起網絡攻擊的權利。這份調查令也讓美國情報部門在對他國進行網絡攻擊的時候,可以不用向總統進行請示,避免了情報戰爭中的很多限制。
  • 「限塑令」升級:政策先行 執法依據有待跟進
    這是我國首次大規模地從源頭上禁限塑料製品,被視作升級版「限塑令」。9月1日,修訂後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廢法》」)正式施行,加強了塑料汙染防治相關要求,同時明確了相關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在監管和執法層面,新版「限塑令」究竟能否突破舊版「限塑令」落地難的困境,有法可依是其中的關鍵。
  • 印度「廢鈔令」挖出超級富豪 富過馬雲王健林
    原標題:印度一紙「廢鈔令」挖出超級富豪 富過馬雲王健林  據彭博社報導,這次轟轟烈烈的印度廢鈔行動中,意外驚現一個隱形的「全國新首富家族」,坐擁290億美元財富。  最近,印度人民叫苦不迭,民怨沸騰。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一個多月前,總理莫迪下達的一紙「廢鈔令」。
  • 印度大選|「廢鈔令」陰霾
    「廢鈔令」宣布後,大量印度人排隊換鈔。同樣身在班加羅爾的印度前海軍軍官Guru Aiyar認為,莫迪的「廢鈔令」簡直是一場災難。2014年,還曾因為莫迪強大的個人魅力而將選票投給他的Aiyar如今認為,這一錯誤政策嚴重損害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印度的就業情況糟糕、經濟發展狀況讓人擔憂」。
  • 鬥羅大陸:教皇令的至高無上的權力來源於哪裡?
    鬥羅大陸中教皇令擁有著無上的權力,如果不是因為小舞是十萬年魂獸的話,那麼只要大師拿出教皇令,武魂殿眾人就不敢對其放肆。之所以教皇令擁有如此之大的能力,是因為教皇令代表著六位最強大的封號鬥羅!一:教皇在大師拿出教皇令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上面刻有皇冠的造型,皇冠在其之上代表著武魂殿地位最高的教皇冕下。曾經是千尋疾,而現在是比比東。畢竟在千尋疾重傷的時候,比比東就已經將其背刺,自己成為了新一代的教皇。
  • 美國發布五號太空政策令
    2017~2018年,美政府發布《國家安全戰略》《國家網絡戰略》以及三號太空政策令等文件,強調必須加大力度保護太空資產及其配套基礎設施免受網絡威脅,增強太空系統網絡彈性,並提出加密衛星指控鏈路、保護地面站作業數據等措施,而此次發布的政策令則是首份專門針對太空系統網絡安全的綜合性政策。
  • 從拿破崙的大陸封鎖令到曼德拉的自由經濟
    ▲特拉法加海戰中因為這背後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命令----大陸封鎖令。整個歐洲臣服在拿破崙的腳下,拿破崙的家族成為整個歐洲的王,唯有孤懸的英倫三島在戰鬥。拿破崙不會忘記自己從埃及落荒而逃,法國遠徵軍被一一消滅的恥辱。
  • 「禁塑令」背後:為何紙吸管穩贏新起跑線?
    「禁塑令8月份頒布後,紙吸管的市場一下子就火起來了。」石傑告訴記者。8月28日,商務部辦公廳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商務領域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內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高壓政策讓塑料吸管市場驟然緊縮,紙吸管行情火箭式攀升。 塑料吸管市場有多大,紙吸管市場就有多大。
  • 電子菸「線上禁售令」重在落實
    然而,有媒體調查發現,一些知名電商平臺仍有電子菸及相關產品出售。多個商家和平臺表示暫未收到網售電子菸下架的具體通知。無論電子菸廣告如何宣傳、如何包裝,實際上電子菸並不比菸草安全、健康,吸電子菸與吸菸一樣有害健康,具有危害性。目前,國內電子菸市場比較混亂,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大量產品存在不安全成分添加、煙油洩漏、劣質電池等嚴重質量安全隱患。
  • 「限塑令」實施在即 400億商機顯現
    「限塑令」實施在即 400億商機顯現  「限塑令」有望於今年6月1日起全面實施。  長遠來看,這項政策無疑將把「白色汙染」推向「深淵」,而全降解的環保塑料包裝企業將因此迎來發展的轉機。  而作為一家河南省最大、技術位於亞洲先進水平的環保塑膠袋生產廠家代表之一,郭戰峰當然堅決擁護這項政策。  在河南像華丹公司這樣受惠於「限塑令」的生產廠家還有駐馬店遂平縣華強塑膠有限公司與河南天冠集團。  「這個消息確實給我們這些生產環保塑膠袋的廠家帶來了轉機。這說明我當初選擇這個行業沒有錯。」郭戰峰不無自豪地說。
  • 限塑令概念股有哪些?限塑令利好哪些股票?
    根據國家發改委要求,2020年底前,我國最強限塑令將落地實施,目前已有近30個省市頒布了「限塑令」。業內人士透露,相比去年,預計到今年年底可降解塑料市場增長空間達4倍以上。
  • 同母不同命,七公主和九公主都是令妃所生,爵位卻是天差地別
    這裡面自然有著令妃自己的魅力,但是不可忽略的一點是,令妃的生育能力。從在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一年間,令妃先後為乾隆生下四位皇子,幾乎是隔一年就生一個。七公主和九公主都是乾隆和令妃所生,按理說,他們應該只能被封為「和碩公主」的級別。 哪怕是後來的魏佳氏被乾隆皇帝冊封為「皇貴妃」,暫攝六宮之事,但在當時還只是妃嬪,所以其女兒應該是和碩公主才對。但是七公主卻被封為固倫公主,地位高出妹妹一頭。
  • 限塑令是誰的商機?
    從六月一號始國家限塑令就要實施了,面對限塑令的新形勢,或許有的企業或行業從此垮掉,而另一些企業或行業卻從此迎來發展的春天,限塑令到底給誰帶來了商機呢?對生產上述替代產品的企業來說,應該抓住當前的政策優勢,採取廣告、促銷等一切營銷手段,迅速佔領和建立市場競爭的優勢。  二.新型購物工具的商機  限塑令的實行必將推動購物工具的發展和升級,因此會誕生一些新型購物工具的生產企業, 比如新型購物籃、購物車、周轉筐等,以及一些新發明的更便捷、更環保、更經濟的新型購物工具。
  • 中國的尖端科技領域,令世界感嘆、令霸權的美國驚恐!
    中國的尖端科技領域,令世界感嘆、令霸權的美國驚恐!近日,美國太空新聞網有則新聞,Title: in the field of space and the network, China is approaching us!
  • 「限塑令」升級,可降解塑料能成為最終的解決之道嗎?
    7月中旬,為了進一步落實相關政策,國家發改委聯合其他八部門又發起了一個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具體到時間、涉及範圍、相關行業等,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甚至還被稱為「禁塑令」。再加上,某些著名餐飲企業像麥當勞,為了落實政策,於6月份宣布將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還有些商家利用自帶飲嘴的蓋子來替代吸管的消耗。
  • 浙江「限塑令」升級 台州塑料行業波瀾四起
    近期,浙江省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工作新聞發布會舉行,宣布浙江的「限塑令」升級——到2020年底,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將被禁止、限制。「限塑令」升級,無疑會對我們生活帶來影響。那麼台州現狀如何?一紙文件,又會在台州這個「塑料製品王國」掀起怎樣的波瀾?日前,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 閃電評論丨下達「強制休息令」 道是「無情」卻有情
    近日,多地向一線疫情防控人員下達「強制休息令」,要求他們立即停止工作、強制休息。這些「強制休息令」雖借「強制」之名、行「命令」之威,但卻飽含關懷之情、褒揚之意,讓人讀來有直抵心扉的溫暖,可謂「道是無情卻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