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蒲公英的碳納米管,具有超高吸收能力和發射率的最黑人造材料

2020-12-05 材料分析與應用

本文要點:

類似於蒲公英的結構碳納米管(FCNT),具有超高吸收能力和發射率的最黑人造材料。

成果簡介

開發出各種複雜且昂貴的技術,通常僅在可見光範圍內有效地工作,以製造接近完美的黑體。本研究,通過使用兩步生長方法,合成新穎的分層蒲公英狀花碳納米結構(FCNT)。FCNT在300-2000nm的波長範圍內(變化的光束角度(10°至60°))顯示出近乎完美的吸收≥99.9%。加上0.98的發射率,FCNT被認為是最深色的人造材料之一。觀察到的行為源自FCNT微觀結構內部入射光束的多次散射和隨後的捕獲。水滴的接觸角(172°)和滾落角(2°)揭示了所製造表面的超疏水性和自清潔性能。

圖文導讀

圖1.使用CVD合成花狀碳納米管(FCNT)的示意圖。

圖2. FCNT合成方案及其微觀結構。

圖3.具有雙重還原金屬催化劑顆粒的FCNTs生長機理的示意圖。

圖4.合成FCNT的吸收率,發射率和接觸角研究。

小結

通過實驗證明在CVD反應器內使用鐵催化劑的雙重還原,可以製造出由蒲公英樣的分層CNT(FCNT)製成的新型近乎完美的黑色表面。該研究新穎性在於造出蒲公英般的分層碳納米結構,其發射率達到0.98,並在更寬的UV-Vis-NIR波長範圍內有效吸收了99.9%以上的入射光。這些特性的結合成為最黑暗的人造材料之一。此外,使用單步雙蝕刻生長工藝來生長被稱為「CNT花」的分層碳納米結構,因此避免通常用於在現有超級吸收劑中創建分層結構的多個處理步驟。這是朝著開發更好的寬帶超級吸收器邁出的重要一步。更重要的是,近乎完美的黑色特性加上FCNT的超疏水和自清潔特性,為在雜散光吸收,太陽能電池和熱系統校準中的應用打開了大門。

文獻:

Dandelion-Like Carbon Nanotubes for Near-Perfect Black Surfaces

相關焦點

  • 碳納米管海綿體的應用
    碳納米管海綿體是由相互交錯的碳納米管組成的三維結構,在複合材料以及環境保護方面具有潛在應用。具有釐米量級尺寸的碳納米管海綿體已經通過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成功製備並且研究了碳納米管海綿體的機械壓縮性能。
  • 碳納米管:「特立獨行」的神奇材料
    你知道世界上最「黑」的材料是什麼嗎?近期,國外一所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碳納米管制造出一款材料,可吸收99.96%以上的入射光,堪稱材料家族中的「黑洞」。
  • 黑色矽管上的CVD生長碳納米管分支,在寬波長範圍內實現超高吸收
    本文要點:一種通過在黑色矽側壁上集成黑色矽莖和CVD生長的緻密CNT來構建高性能黑色矽碳納米管雜化結構的方法。成果簡介 一種黑色矽碳納米管(bSi-CNT)混合結構,可在寬波長範圍(300–1200 nm)內實現超高吸收。通過均勻地塗覆Fe催化劑/化學氣相沉積(CVD),CNT在整個黑色矽莖上緻密生長。
  • 碳納米管:個性十足的神奇材料
    將「足球」挖空,保持表面的五角和六角網格結構,再沿著一個方向擴展六角網格,並賦予平面網格以碳—碳原子和共價鍵,就形成了具有中空圓柱狀結構的碳納米管。  碳納米管是一種具有特殊結構的一維量子材料。其主要由呈六邊形排列的碳原子構成數層到數十層的同軸圓管,層與層之間保持固定的距離,約0.34納米,直徑一般為2—20納米。
  • 韓國研究人員製備出超高性能碳納米管纖維
    韓國研究人員製備出超高性能碳納米管纖維 發表時間:2019/7/23
  • 碳納米管在太空飛行器上的應用進展
    [1]碳納米管在太空飛行器上的研究與應用[2]"當前,碳納米管的應用思路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結構增強,第二類是輕質導電,第三類是高效熱管理。具體而言,碳納米管在增強材料、電極材料、濾膜以及催化劑載體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實用性。碳納米管纖維在天線、數據電纜導體、多功能織物、高頻數據/模擬和射頻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清華大學:碳納米管/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成果簡介 有機廢水的處理具有重要意義。碳納米管(CNT)/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積,中孔結構,可調節的表面性質和高化學穩定性,因此具有作為有機廢水處理吸收材料的巨大潛力。這些屬性使它們能夠在高濃度或高溫下承受苛刻的廢水條件,例如酸性,鹼性和鹹性條件。
  • 世界最輕材料,中國造(新知)
    汪曉勇攝   浙江大學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課題組製備出了一種超輕氣凝膠——它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輕材料的紀錄,彈性和吸油能力令人驚喜。這種被稱為「全碳氣凝膠」的固態材料密度為每立方釐米0.16毫克,僅是空氣密度的1/6。日前,這一進展被《自然》雜誌在「研究要聞」欄目中重點配圖評論。
  • 至柔至性之柔性電池:科研進展和機遇|聚合物|碳納米管|電化學|材料...
    碳材料  眾所周知,常用的集流體是鋁(Al)和銅(Cu)等金屬箔,通常與電極材料的附著力較弱。因此,金屬集流體在電池中的應用,在反覆的機械變形過程中,存在容量損耗、能量密度低、速率性能差等問題。碳材料,如碳納米管(cnt)、石墨烯和碳納米纖維(CNFs),具有優異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高導電性和優異的機械性能。
  • 碳納米管產業深度研究:優秀的新型導電材料
    碳納米管是性能優異、具有巨大應用潛力的新材料碳納米管:性能穩定的高分子納米材料碳納米管最突出的結構特徵是它由單層或多層石墨片圍繞同一中心捲曲而成。碳納米管,英文簡稱 CNT,屬於富勒碳系,其長度為微米級,直徑為納米級,最富特徵的一維納米材料。在宏觀尺度上看,碳納米管是黑色粉末,在微觀尺度上,碳納米管是由同軸碳管組成的碳分子。每層碳管由碳原子按六邊形密鋪而成,與石墨烯的層狀結構類似,層與層之間則保持約 0.34nm 的固定距離。碳納米管的結構雖然與高分子材料的結構相似,但其結構卻比高分子材料穩定得多,是目前已知的熔點最高的材料。
  • 清華成果登《科學》:超長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超所有已知材料
    碳納米管是人類發現的強度和韌性最好的材料之一,單位質量上的拉伸強度是鋼鐵的276倍。然而,如何測量這種小尺寸材料的耐久性,長期以來是個難題。8月28日,根據世界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魏飛團隊成功用一種新型的聲學共振方法對釐米級碳納米管的耐久程度進行了測量,結果顯示,單根碳納米管可以被連續拉伸上億次而不發生斷裂,並在去掉載荷後依然保持初始的超高抗拉強度,論文題為《超耐久性的超長碳納米管》(Super-durable ultralong carbon nanotubes),揭示了超長碳納米管用於製造超強超耐疲勞纖維的光明前景
  • 碳納米管國內外企業5大應用領域!
    碳納米管由於具有獨特的金屬或半導體導電性、優秀的力學性能、機械強度、吸附能力、場致電子發射性能和寬帶電磁波吸收等性能,在電子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航空航天、能源存儲與轉化、催化及環境科學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碳納米管在被發現之後立即受到了物理、化學和材料科學界專家的高度關注。
  • 碳納米管產業深度研究:優秀的新型導電材料
    碳納米管是性能優異、具有巨大應用潛力的新材料碳納米管:性能穩定的高分子納米材料碳納米管最突出的結構特徵是它由單層或多層石墨片圍繞同一中心捲曲而成碳納米管,英文簡稱 CNT,屬於富勒碳系,其長度為微米級,直徑為納米級,最富 特徵的一維納米材料。在宏觀尺度上看,碳納米管是黑色粉末,在微觀尺度上, 碳納米管是由同軸碳管組成的碳分子。每層碳管由碳原子按六邊形密鋪而成, 與石墨烯的層狀結構類似,層與層之間則保持約 0.34nm 的固定距離。
  • 對碳納米管和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材料的技術解讀(上)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在CN107527673A中公開了在浮動催化氣相CVD法中,通過降低催化劑和碳源濃度及在恆溫區的停留時間,使得部分被催化劑分解的碳源形成SP2碳島,焊接在單根單壁碳納米管間的交叉點,形成具有SP2碳島焊接結構的單壁碳納米管薄膜,獲得的導電薄膜在90%透光率下,方塊電阻僅為41Ω/sq。
  • 碳納米管全球高校應用研究7大領域!
    碳納米管國內外企業5大應用領域!1電子器件矽作為目前主流的半導體材料,廣泛應用於各種電子器件中,但受限於矽的自身性質,傳統半導體技術被認為已經趨近於物理極限。由於碳納米管具有半導體性質,其被認為是後摩爾時代最有潛力替代矽製造下一代更高性能、更低能耗電子元件的材料之一。
  • 清華魏飛/張如範—超長碳納米管,具有超耐疲勞性能
    碳納米管是典型的一維納米材料,也是目前已知的力學強度最高和韌性最好的材料,其宏觀強度和韌性均比目前廣泛使用的碳纖維和芳綸等材料高出一個數量級以上。然而,由於其小尺寸特性以及難以被測試的特點,單根碳納米管的疲勞行為以及疲勞破壞機制研究是該領域長期未能搞清楚的難題。由於疲勞可以在應力水平遠低於靜態斷裂強度的情況下發生,探究疲勞行為和潛在的破壞機制對於新材料的應用和長期可靠性評估具有重要意義。
  • 美國研發碳納米管助推鋰電池 可提高電導率和倍率能力
    美國的科學家研究了在鋰離子電池電極中使用不同的導電填充材料,發現在鎳鈷錳陰極中添加單壁碳納米管可以提高整個電池的電導率和更高的倍率能力在改善當今能量存儲技術的眾多途徑中,向電極中添加導電「填充」材料有望帶來更好的速率能力,導電性和整體電池性能。由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TA)領導的科學家解釋說:「儘管已經廣泛開發了各種導電填料,但對這些填料的幾何形狀和尺寸如何影響電極電導率,結構以及最終對電化學的理解高能量存儲系統的性能仍然不足。」
  • 清華《Science》重大突破:超耐疲勞的碳納米管
    日前,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團隊在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相關成果以「超耐久性的超長碳納米管」(Super-durable Ultralong Carbon Nanotubes)為題,於8月28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
  • 清華《Science》重大突破:超耐疲勞的碳納米管!
    日前,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團隊在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碳納米管是典型的一維納米材料,也是目前已知的力學強度最高和韌性最好的材料,其宏觀強度和韌性均比目前廣泛使用的碳纖維和芳綸等材料高出一個數量級以上。然而,由於其小尺寸特性以及難以被測試的特點,單根碳納米管的疲勞行為以及疲勞破壞機制研究是該領域長期未能搞清楚的重大難題。
  • 今日Science: 清華魏飛/張如範—超長碳納米管,具有超耐疲勞性能
    超強超韌和超耐疲勞性能的材料在航空航天、軍事裝備、防彈衣、大型橋梁、運動器材、人造肌肉等眾多領域都面臨巨大的需求。碳納米管是典型的一維納米材料,也是目前已知的力學強度最高和韌性最好的材料,其宏觀強度和韌性均比目前廣泛使用的碳纖維和芳綸等材料高出一個數量級以上。然而,由於其小尺寸特性以及難以被測試的特點,單根碳納米管的疲勞行為以及疲勞破壞機制研究是該領域長期未能搞清楚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