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點:
一種通過在黑色矽側壁上集成黑色矽莖和CVD生長的緻密CNT來構建高性能黑色矽碳納米管雜化結構的方法。
成果簡介
一種黑色矽碳納米管(bSi-CNT)混合結構,可在寬波長範圍(300–1200 nm)內實現超高吸收。通過均勻地塗覆Fe催化劑/化學氣相沉積(CVD),CNT在整個黑色矽莖上緻密生長。bSi-CNT不僅增加了表面粗糙度以增強光抑制能力,而且由於CNT的帶隙較小,還允許在寬的波長範圍內吸收Si帶隙,在低於Si帶隙(<1000 nm)的短波長下,bSi-CNT的吸光度顯示平均值為98.1%,而黑色矽顯示為89.4%,這是由於bSi-CNT的高表面粗糙度會增強光捕獲。
在矽帶隙上方的長波長處,由於在CNT中的吸收,bSi-CNT的吸收率保持在96.3%而黑色矽的吸光度會隨著波長的增加而突然降低。特別是,bSi-CNT在1200nm處的吸光度顯示為93.5%,比先前報導的bSi高約3090%。碳納米管在黑色矽上的簡單生長可以顯著提高吸光度,而無需使用任何抗反射塗層。因此,該研究可用於實現高效的光伏,光催化應用。
圖文導讀
圖1、(a)bSi-CNT結構的製造過程的三維示意圖。(b–d)SEM圖像顯示了對應於(a)的bSi-CNT樣品的側視圖(頂圖)和頂視圖(底圖)。
a)bSi-CNT雜化結構的三維示意圖。插入圖是裸矽和bSi-CNT混合樣品的光學圖像。(b)對應的SEM圖像的BSI-CNT的樣品在((橫截面圖)一個)。(c)bSi-CNT樣品的拉曼光譜在532nm的波長下進行。(d)在300–1200 nm波長範圍內測得的bSi-CNT樣品的吸收光譜。
圖3、(a)SEM圖像顯示CNT密度與CVD生長時間的關係:分別為5、15和30分鐘。不同激發波長的吸光度與CNT生長時間的關係:(b)λ= 300 nm(紫外範圍),(c)λ= 532 nm(可見範圍),(d)λ= 1200 nm(IR範圍)。(e)比較在不同波長下隨著CNT生長時間的吸光度。
圖4、在bSi莖上生長的CNT的重要性
小結
一種通過在黑色矽側壁上集成bSi莖和CVD生長的緻密CNT來構建高性能bSi-CNT雜化結構的方法。碳納米管在bSi上的簡單生長可以顯著提高吸光度,而無需使用任何抗反射塗層。因此,研究可用於開發高性能的光伏和光催化水分解應用。
文獻:CVD-Grown Carbon Nanotube Branches on Black Silicon Stems for Ultrahigh Absorbance in Wide Wavelength 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