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的整體節奏依然是很快的,在2018年12月份主動「輕踩剎車」並獲得車企年度銷量排名第四位後,緊跟著就又是一波放量。剛剛過去的1月份,吉利汽車實現銷量158393輛,同比增長2%,環比增長約70%,其中單月終端銷量創歷史新高,在整個車市冬日嚴寒仍未散去的背景下非常顯眼。
分車型看,表現尤其強勁的是帝豪家族,其中跨界SUV帝豪GS 1月銷量達15481輛;A級轎車新帝豪1月銷量達24072輛;A+級轎車帝豪GL 1月銷量為13747輛。我們發現三大車型各自都進入了高絕對值的區間,新帝豪牢牢封印在自主品牌轎車第一,帝豪GS穩坐跨界SUV第一,帝豪GL邁上1.3萬門檻也在A+榜單上擠進合資為主的頭部陣營。而合起來的數字則更具有看點,新帝豪、帝豪GL兩款轎車接近4萬輛,這個數字正是朗逸、軒逸兩款合資轎車銷量王長期以來的基準點;而帝豪車系三款車型累計銷量突破的5.3萬輛,則進一步推動帝豪家族成為橫跨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的銷量最大車系,此前朗逸即便推出多種車型的衍生版也未能在累計銷量上達到過這個數字,所以帝豪家族已經在家族作戰這個形態上形成對中國車市的歷史性突破。
含金量尤其高的是在消費升級層面。如果說此前上汽通用五菱等也曾通過五菱宏光單款車型就摸高過7萬輛,那實則是和合資品牌的錯位競爭。而今帝豪車系銷售起跳價格則已經和合資車的門檻齊平了,全新帝豪的6-9萬元和合資品牌的入門產品價格基本相接,而帝豪GL和帝豪GS的主銷型號更是進一步站在10萬元以上的區間。這意味著帝豪車系已經在和合資品牌的競爭態勢中形成突破,這種正面競爭早已經不是自主品牌最早的以價換量。
這種以「品質和品牌」為核心構成的刺刀戰,以往只存在於合資品牌中的傳統超高銷量產品之間,如大眾速騰、捷達、寶來、朗逸,日產軒逸、別克英朗等,他們背靠品牌力、銷量規模、供應鏈和渠道四方面優勢,在這個級別上形成一種競爭壁壘,而如今完成全體系力升級的吉利顯然也已經掌握了這種優勢,放眼自主品牌,當前也僅有帝豪車系能以230萬的用戶規模能打破合資的競爭壁壘並一較高下。
而為什麼只有吉利做到了?為什麼只有帝豪家族達到了?
儘管帝豪家族形成今日之格局並非一蹴而就,但不得不承認,王牌家族的打造時間卻不算長,掐指一算這個時間也才三年多,起勢非常迅速。從產品構成來看,這個車系從0到1從無到有,背後是產品上從1到3的發展歷史——從帝豪一款A級車為基礎,向帝豪家族以三款車佔領三個細分市場的一個壯大過程。這拓展過程以自主品牌轎車細分銷售冠軍為基礎,這個基礎是吉利的優勢,帝豪被稱為「國民車」,其它品牌在轎車層面則不具備,然後從這個基礎向佔領A+、跨界SUV更高細分區間前進;從價格上看,也是從6-9萬元為主的細分,向上拓展到9-13萬元細分的過程。
而如果我們從橫向上看,這個過程則更具有意義。伴隨著這個過程出現的是吉利精品車3.0的奮進歷程,是吉利整個的品牌升級和體系力升級。過程中首先出現了帝豪GS這款全新細分車型,這款車是開跨界SUV之先河,彼時業內還處在「談跨界色變」的階段,但吉利搶先捕捉到了年輕人消費需求的變化,即小型SUV並不能滿足年輕人從轎車轉向SUV以後的空間提升需求,而外形靚麗、具備更多主被動安全科技的跨界SUV則更對他們胃口。此後兩三年間帝豪GS一直實現了高且穩定的銷量,且帝豪GS上市當年就和當時如日中天的本田跨界SUV雙雄繽智、XR-V形成激烈對決的態勢。
而帝豪GL則是在吉利博瑞、博越和帝豪GS後出現的又一款精品車3.0車型。這種大A級、大空間的思路並不太同於北京現代從B到B-降半格擴銷量的名圖,而是吉利在A級轎車基礎上的向上拓展,是以空間出發,在設計、質感、科技、主被動安全等方面的多維升級之作,是向上突破。在帝豪GL誕生以後,帝豪車系已經不是新帝豪在價格上和朗逸的錯位競爭,而是兩款轎車以聯手之力開始和合資轎車銷量王正面叫板。而到2018年,我們看到這種競爭態勢已經完全確立。2018年朗逸全年銷量為46.88萬輛,朗逸家族年總銷50萬輛,而新帝豪+帝豪GL是39.5萬輛,再加上帝豪GS已經是55.3萬輛,已經超越朗逸20%以上,比整個朗逸家族也多出5萬多臺。
做強一個車系的意義還在於什麼?這種意義更在於品牌層面上。
吉利早在2015年就提出要達成世界前10的主力品牌,這個目標意味著或早或晚吉利的正面對手將是大眾、豐田、日產、本田這樣的主力海外品牌。而我們看到任何一個大品牌都有自己的奠基車型,這種車型多出在A級這個區間,如高爾夫、卡羅拉、思域、軒逸等,這種車型有著巨大的保有量和銷量,是各自所在國市場上的「國民車」,在海外市場也都有不錯的戰績,在市場不好的時候有較強的抗跌性,在市場好的時候它的保有量也成為品牌內消費升級的再購力量。
而我們看到此前的帝豪、如今的帝豪家族對吉利品牌就有這種意義,它是吉利的銷量中堅,也是吉利保有量的最大構成。在三年前吉利的起飛時刻,帝豪是一個保障,而後隨著吉利銷量擴張速度太快,帝豪曾出現瓶頸,但帝豪家族的出現進一步在快速擴張中的穩定了中堅構成。從數字來看,得益於帝豪家族不斷的擴張,儘管新帝豪佔吉利的份額已經從2017年的20.24%下降到2018全年的15.59%,但整個帝豪車系的份額卻高達至37.23%。
那未來帝豪家族會怎樣演進呢?是否會出現的新的產品呢?
儘管對產品計劃不得而知,但有一個要點是我們能把握的。雖然帝豪家族的拓展是拓寬了原本在A級家轎的細分,但三款產品仍然全部定位中國居民家庭,是重要的首購車,也是年輕家庭的主力產品,這是產品定位上的堅持;第二條則是消費升級,對於中國品牌具有標杆意義的是從新帝豪向帝豪家族的擴張是採用了產品升級、消費升級的路線,而不是自主品牌早年慣用的價格戰路線和控成本、擴規模的路線,帝豪家族將始終是吉利向上突破中的縮影。
於是我們大膽猜測,通過不斷推出改款及新款車型,帝豪家族或將持續引領細分市場上的消費升級。這種升級將體現在品質感、動力總成、車聯網、主被動安全等多方面,或許每一次升級,都將是對細分標準的一次推動,意味著「國民車標準」的一次升級。而基於帝豪家族日漸提升的佔有率,這個車系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也將日漸與合資品牌主力產品趨於平衡。當帝豪家族在消費者心中的產品分量已經完全與高爾夫、朗逸、軒逸齊平之時,也將是吉利品牌徹底融入世界主力汽車品牌之時。
文|張渥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