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86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蓁蓁」什麼意思

2020-12-09 談藝錄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86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

1、薋。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cí。給的解釋是「艸多貌」。徐鍇的《說文系傳》裡說:「薋,猶積也」這是薋的本義。就是(草)多;聚集的意思。如圖:

(艸多貌)

此外,讀這個音時,還是古代一個縣的名字,漢代所置,在現在的河北省遵化縣境內。

(二)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讀作zī。《廣雅.釋草》裡有「白苙,<艹下仇>,薋也。」王念孫的《廣雅疏證》給解釋:「白苙即白及也……白苙,以根白得名也。根有三角,故一名<艹下仇>,一名薋。」所謂的白及。蘭科。地下有指狀分歧肥厚的塊莖,塊莖含有粘液質和澱粉等,塊莖可以入藥。植株樣子如圖:

(白苙)

第49課講芨時曾詳細說過白芨,不再細說。此外,薋在讀這個音時,還是一種水菜的名字,意義出自《集韻.脂韻》:「薋,菜生水中。」究竟對應現在的哪種菜,無據可查,暫時存疑。

薋的小篆寫法如圖:

(薋的小篆寫法)

2、蓁。讀zhē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艸盛皃。」這個字主要用於疊詞「蓁蓁」,《詩經.周南.桃夭》裡有經典的句子:「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毛傳》給的解釋是:「蓁蓁,至盛貌。」這句話的大意是:茂盛的桃樹啊枝繁葉茂。善良的女子出嫁了,一定使她的家人幸福美滿。蓁蓁就是草葉茂盛的意思,有時也用來泛指植物茂盛。比如班固的《東都賦》裡有「百穀蓁蓁,庶草蕃蕪。」用的就是這個意思。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此外,蓁蓁這個詞還有「積聚之貌」的意思,比如《楚辭.招魂》裡說:「蝮蛇蓁蓁,封狐千裡些。」王逸作注說:「蓁蓁,積聚之貌」,封狐指大狐,些是句末助詞,讀作suò,這句的大意是:那裡毒蛇積聚,千裡之內到處都是大狐狸在亂跑。

再有,依照《廣雅.釋訓》裡的解釋:「蓁蓁,戴也」,郭璞作注說「頭戴物」,邢昺《爾雅疏》說:「婦人盛飾貌」,蓁蓁這個詞還有婦人頭戴飾物的意思。

單一一個「蓁」字的意思是眾多。《玉篇.艸部》:「蓁,眾也。」

需要注意的是,蓁在有些情況下還通「榛」,有兩個含義:(1)棘叢。《莊子.徐無鬼》裡有「從狙見之,恂然而走,逃於深蓁。」成玄英的《莊子疏》裡有解釋:「蓁,棘叢也。」猴子逃跑,躲到荊棘叢中。(2)木名。果實似慄但是相對小,果仁可食。樣子如圖:

(榛子樹)

蓁的小篆寫法如圖:

(蓁的小篆寫法)

3、莦。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音shāo。給的解釋是:「惡草貌」桂馥的的《說文義證》說:「《淮南.修務訓》裡有『野彘有艽莦,槎櫛窟虛,連比以像宮室』。高誘謂艽莦為蓐。馥案:野彘所寢之草,如狼藉也。」顯然,所謂的莦,應當是亂草的意思。野豬自己給自己做的窩,用各種樹枝亂草,像個宮室一樣。如圖:

(野獸自己墊出來的窩)

(二)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是xiāo。兩個意思,分別是:(1)草根。出自《玉篇.艸部》:「莦,草根。」(2)草名。出自《廣韻.宵韻》:「莦,草名。」究竟是何草,沒有線索,只能存疑。

莦的小篆寫法如圖:

(莦的小篆寫法)

4、芮。讀ru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芮芮,艸生皃。」就是組成雙聲詞「芮芮」。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芮芮與茙戎雙聲,柔細之狀」。就是說:芮芮,就是草初生柔細的樣子。單獨的芮,有以下幾個字意:(1)小的樣子。潘嶽的《西徵賦》:「營宇寺署,肆廛管庫,蕞芮於城隅者,百不處一。」李善作注引「『《說文》芮,小貌。』」

(初生嫩草)

(2)柔軟。《呂氏春秋.必己》裡有:「單豹好術,離俗棄塵,不食谷實,不衣芮溫,身處山林巖堀,以全其生。不盡其年,而虎食之。」單豹這個人喜好道術,他脫離塵俗,不吃糧食,不穿柔軟的衣服,居住在山林巖穴,想求得長生,卻未能享盡天年,最後還是被老虎吃掉了。

(3)系盾的絲帶。《史記.蘇秦列傳》裡有:「當敵則斬堅甲鐵幕、革抉、芮,無不畢具。」司馬貞作索隱「伐,謂楯也,芮,謂系盾之綬也。」盾總是要拿在手裡或綁在胳膊上用或者有個手臂穿過去的把手,我們猜想(只是猜想),芮的這個意思可能指的就是這些物事;

(4)通「汭」。水涯的意思。《詩經.大雅.公劉》裡有「止旅乃密,芮鞫之即。」《毛傳》給的解釋:「芮,水厓也。」;

(5)星座的名字。(6)古國名。周文王時建立的諸侯國。在現在陝西省大荔縣朝邑城。

此外,芮還是一個姓氏。芮這個字也用在人名裡,比如著名歌手蘇芮。

芮的小篆寫法如圖:

(芮的小篆寫法)

5、茬。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音chí。給的解釋是:「艸皃。從艸在聲。濟北有茬平縣。」這是茬的本義,就是草的樣子,《玉篇.艸部》有「茬,草盛貌」就是草茂盛的樣子的意思,顯然,《玉篇》的意思更進了一步。另外在這個讀音下,還有這幾個意思:(2)古代的一個縣名。西漢屬泰山郡,在現在的山東省長清縣東北。(3)山的名字,《集韻.之韻》裡有:「茬,山名,漢泰山郡有茬山。」(3)姓。《廣韻.之韻》有記「茬,姓。」

(二)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現在更常用,讀作chá。意思有如下幾個:(1)在同一塊地上作物種植或生長的次數,比如二茬韭菜。同意的還有,替換第二次同功能物件,比如:手機都換了兩茬了。(2)莊稼收割後留在地裡的莖和根。比如,玉米茬兒,麥茬兒。同意的還有沒有剃盡或者剃後復生的頭髮和鬍子的短樁。比如:頭髮茬兒。

(玉米茬兒)

(3)同「槎」,指斜砍,劈削。《漢書.貨殖傳》裡:「然猶山不茬櫱,澤不伐天。」顏師古作注說:「茬,古槎字也。槎,邪斫木也。」

茬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茬字的小篆寫法)

6、薈。讀作hu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艸多皃。從艸會聲。《詩》曰:『薈兮蔚兮。』」這個字有三個意思:(1)草木茂盛的樣子。《詩經.曹風.侯人》:「薈兮蔚兮,南山朝隮」朱熹作注說:「薈,蔚,草木盛多之貌。」

(草木茂盛)

(2)遮蔽;隱翳。《廣雅.釋詁一》裡說:「薈,翳也。」《釋詁二》裡說「薈,障也。」(3)聚集、會聚。這個是我們現在最常用的意思。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裡說「薈,引申為凡物薈萃之義。」杜甫的《八哀詩》裡有:「貫穿無遺恨,薈蕞何技癢。」的句子,匯集在一起的意思。我們現在也說,人文薈萃,用的就是這個意思,指人才和文物眾多,並聚集在一地。

薈的小篆寫法如圖:

(薈的小篆寫法)

我們看,《說文解字》裡有很多字是同義字,僅講草木茂盛的字就有好幾個,這是《說文》的特徵之一:《說文》對文字的釋義多以本義為主。因為只有本義確立,解說字形,分析引申義,辨析假借字才有基礎,才能使一篆之下,形音義之說解達成統一。在這一點上,《說文解字》是後世字書的楷模。

(【說文解字】之86,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說文解字》第93課:「桃之夭夭,有蕡其實」,「蕡」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93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前面舉過《詩經.周南.桃夭》的例句:「桃之夭夭,有蕡其實。「《毛傳》說:「蕡,實貌。」這裡的《草人》指《周禮.草人》就是說,它通「萉」字,萉字我們之前已經講過(39課),就是「枲實也。」大麻的籽實。就是平常說的麻子。
  • 《說文解字》第87課:「參差荇菜,左右芼之」,「芼」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87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但是這種草是什麼草,我們已經無法找到資料了。比如我們經常說的《孟子.公孫丑上》裡說的:「出於其類,拔乎其萃」,就是這個意思,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3)萃卦。萃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的第45卦,上澤下地,澤地萃。《易.萃》:「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本是洞房詩,為何會誕生成語「逃之夭夭」
    都說現代網友腦洞挺大,其實咱們的老祖宗腦洞也不小,隨便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當年杜甫寫了首名為《嚴中丞枉駕見過》的妙詩,其中有一句「問柳尋花到野亭」,注意此處詩聖是在寫野外的美景,但到了明代,蘭陵笑笑生卻憑此句發明了成語「尋花問柳」,意思完全歪了。
  • 《說文解字》第148課:成語「萬馬齊喑」,「喑」究竟是什麼意思
    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先奉上:(1)成語「嗛而未發」中,「嗛」是懷恨的意思;(2)成語「萬馬齊喑」,「喑」指的是沉默不語。詳情請見相關字詞條。如不必須,其他內容可以忽略不計,但請口下留德。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8課,講四個漢字,分別是「喑、<口+疑>、咳、嗛」,四個字全部是《說文解字》「口」部漢字,詳情如下:1、喑。讀yī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喑,宋齊謂兒泣不止曰喑。從口,音聲。」形聲字。顯然,許慎說,這又是一個方言用字。是宋齊兩地對小兒哭泣不止的稱謂。
  • 《說文解字》第59課:「牽牛花」在古時候為什麼叫「惡菜」?
    (今天要解說的六個漢字)1、 。讀作fù。《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葍也。從艸。富聲」,也就是說,這個字就是下一個字「葍」的異體字,在下一個字「葍」的解釋中又說:「葍,也」,兩字互訓。朱駿聲在《說文通訓定聲》裡也說:「按:即葍之或體,方音稱謂微異耳。」只是不同地方人寫起來有微小的差異。它是指一種草,但它究竟是什麼草呢,沒有說。《廣韻》中說:「,雋,草名」,也沒有線索。
  • 《說文解字》第252課:成語「出言不遜」的「遜」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說文解字》「辵」部的兩個漢字:遜和返。這兩個字均始郵見於戰國時期。「遜」字1986年《簡化字總表》簡化為「遜」(因「孫」簡化為「孫」),遜與返都是現代漢語高頻字,兩個字的詳情如下:1、遜(遜)。讀xù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遜,遁也。
  • 《說文解字》第228課:「今我不樂,日月其邁」,「邁」是啥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依從朋友們的要求,我們縮短每一課的內容,爭取大家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讀完一課的內容,因此,今天只講一個字,就是「邁」。今天的文章並不長,標題中的問題,文中都有答案。《詩經·周頌·時邁》:「時邁其邦,昊天其子之。」毛傳稱:「邁,行也。」鄭玄箋:「武王既定天下,時出行其邦國,謂訓守也。」武王平定天下之後,時時出行巡狩、巡行,相當於全國範圍的視察。這句詩的意思是:出發巡視邦國,上天視我如兒郎。
  • 《說文解字》第91課:《詩經》裡的「如履薄冰」,你能讀準嗎?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讀fà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艸浮水中皃。」農村人評價土地,說某塊地薄,就是指這片土地相對貧瘠。比如王禎的《農書.農桑通訣.播種篇》裡說:「地不厭良,薄即糞之」土地不怕優良肥沃,如果貧瘠了就給它施肥(糞是肥料);(7)粗陋。比如我們請人吃飯時會說的薄酒淡菜、薄酒淡茶。(8)命運不幸。比如我們說的佳人薄命,用的是這個意思。(9)不厚道。比如《史記.商君列傳》裡有:「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
  • 《說文解字》第52課:古代女子為啥說自己「蒲柳之姿」?啥是蒲柳
    (今天解說的六個漢字)1、菅。《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菅,茅也。」上一節課已經說了,許慎菅茅互訓,兩個字互相解釋,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認可這種說法,說「統言則茅,菅是一」,菅是茅的一種。後續的專家說得更仔細些。《本草綱目.草部.白茅》說:「茅有白茅、菅茅、黃茅、香茅、芭茅數種……菅茅只生山上,似白茅而長。」《詩經.陳風.東門之池》載:「東門之池,可以漚營。」
  • 《說文解字》第240課:成語「不速之客」中,「速」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我們講《說文解字》「辵」部的五個漢字:逪、遄、速、迅、(字形為<辵+氏+口>,GBK字庫無此字,大部分設備不能正常顯示),五個字的詳情如下:1、逪。讀cuò。《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逪,跡逪也。從辵,昔聲。」形聲字。本義同「錯」,交錯。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此情此景,中國人都會念起《詩經》上的一句話,「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灼灼其華」,一下子便明白什意思了。我對齊子說,不就是「亮瞎了你的眼睛,灼傷了你的眼珠」嗎?齊子瞪了我一眼。然而,「桃之夭夭」就甚費解,誰能解得?課本上說,夭夭是茂盛的樣子。這是典型的不求甚解,語文書解的都是這般來歷不明,不清不楚,不明不白。這桃花盛開的時候,桃樹哪有茂盛的樣子?
  • 《說文解字》第187課:「伐木丁丁,鳥鳴嚶嚶」中,嚶是什麼意思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1、哮。讀xiào。《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哮,豕驚聲也。《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喔也。從口戹聲。」形聲字。《玉篇.口部》:「呝,雞聲。亦作呃。」現代漢語此字均用作「呃」(《說文解字》並無呃字,呃字的其他用法不作詳解),本義是雞叫聲。呝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 《說文解字》第352課:成語「科頭跣足」中,「跣」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四個漢字:「蹁、、踒、跣」,這四個字都不是常用字,但也不是完全的生僻字。四個字的詳情如下:1、蹁。讀piá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蹁,足不正也。從足,扁聲。一曰拖後足馬。讀若蘋,或曰徧。」形聲字。本義之一是腳不正;也指行走姿態不正。《廣韻·先韻》:「蹁,行不正貌。」
  • 《說文解字》第170課:「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啟」是何義?
    先行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中,「啟」的意思是開,開啟、開闢、開墾。詳情請見相關字字條,無興趣內容可以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0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的三個漢字,分別是:啟、嗿、鹹。詳情如下:1、啟。讀qǐ。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中最唯美的12句,值得收藏
    03《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譯文】桃樹繁茂,桃花燦爛。這個女子來出嫁,夫婦生活定美好。桃樹繁茂,果實豐碩。這個女子來出嫁,家庭生活定美好。
  • 《說文解字》第268課:細說「遺(遺)」字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一飯三遺矢」中,「遺」字的意思是「排洩」,詳情請見第二字「遺」字詞條的第(10)條。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說文解字》「辵」部的兩個漢字,逋和遺。《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逋,亡也。從辵,甫聲。」形聲字。本義是逃亡。《廣雅·釋言》:「逋,竄也。」《易·訟》:「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意思是:爭訟失利,逃亡而歸,那是三百戶的小邑,居此不遭禍患。再比如《左傳·僖公十五年》:「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杜預注稱:「逋,亡也。」意思是:六年之後,逃回自己所居,拋棄了他的家。也用來指逃亡的人。
  • 《說文解字》第287課:細說「德」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計「彳」部的一個漢字:德。德是現代漢語常用漢字,因此是重點漢字。許慎也認為德字很重要,所以把它排在了「彳」部部首漢字外的第一位。標題中提到的成語「同心同德」,典出《書·泰誓中》,「德」指「心意」,並不指「德行、道德」。德字的詳情如下:德。讀dé。《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德,升也。
  •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7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六個字多個是生僻字,學來相對枯燥,請堅持,今天的六個字分別如圖:讀這個音時,用於詞組「啁噍」,有兩個意思:(1)鳥鳴聲。《廣韻.尤韻》:「啁,啁噍,鳥聲。」比如《禮記.三年問》:「小者至於燕雀,猶有啁噍之頃焉,然後乃能去之。」陸德明釋文稱:「啁噍,聲。」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像燕子、麻雀一類的小鳥,在這種情況下,也要嘰嘰喳喳地哀鳴一陣,然後才依依不捨地離開(指動物也愛護自己的同類)。啁噍,也用作:「啁啾」「啁唧」、「啁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