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252課:成語「出言不遜」的「遜」是什麼意思?

2021-01-07 談藝錄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說文解字》「辵」部的兩個漢字:遜和返。這兩個字均始郵見於戰國時期。「遜」字1986年《簡化字總表》簡化為「遜」(因「孫」簡化為「孫」),遜與返都是現代漢語高頻字,兩個字的詳情如下:

1、遜(遜)。讀xù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遜,遁也。從辵,遜聲。」形聲字。本義是逃遁。《爾雅·釋言》:「遜,遯也。」郭璞注稱:「謂逃去。」《玉篇·辵部》:「遜,遁也。」比如《書·微子》:「我其發出狂,吾家耄遜於荒。」孔傳:「我念殷亡,發疾生狂,在家耄亂,故欲遯出於荒野。言愁悶。」我是被棄而出亡在外呢,還是呆在家中到老而逃遁於荒野呢?這是微子的極端愁悶。

(微子之墓)

本義之外,遜還有其他用法,如:

(1)退讓(帝位)。《玉篇·辵部》:「遜,退讓也。」《篇海類編·人事類·辵部》:「遜,辭避也。」比如《書·堯典序》:「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於位,讓於虞舜。」陸德明釋文:「遁,退也,避也。」孔穎達疏:「功成者退,以此故將遜遁,避於帝位,以禪其有聖德之虞舜。」堯讓位於虞舜,即遜位。這是我們經常說的「禪讓」。

(帝堯遜位)

《史記·太史公自序》關於這件事,也用遜字:「唐堯遜位,虞舜不臺。」臺通「怡」,高興。漢獻帝讓位於曹丕,也照模照樣的「遜」了一把。《後漢書·獻帝紀》:「皇帝遜位,魏王丕稱天子。」

(獻帝遜位)

(2)恭順,謙抑。《廣韻·慁韻》:「遜,恭也。」《篇海類編·人事類·辵部》:「遜,順也。謙恭也。」比如《三國志·魏書·張郃傳》:「郃快軍敗,出言不遜。」(官渡之戰時,郭圖向袁紹誣告說:)張郃對我們打了敗仗竟然幸災樂禍,說話也很傲慢無禮。「出言不遜」後來發展成為成語,遜:謙讓,恭順,有禮貌。成語的意思是指某人說話態度傲慢粗暴無禮,言語不客氣。

(影視作品裡的張郃)

再比如:《宋史·范仲淹傳》:「元昊答書語不遜,仲淹對來使焚之。」你看,範仲淹厲害吧,外使帶來的書信中語言不遜,他乾脆當著面燒了。

(範仲淹像)

(3)差,比不上。比如《三國演義》第一回:「運籌決算有神功,二虎還須遜一龍。」即用此義。再比如清代李漁《閒情偶寄·演習·脫套》:「才鋒筆藻可繼還魂,其稍遜一籌者,則在氣與力之間耳。」遜:遜色,比較起來,稍微差一點。稍遜一籌後來也發展為成語。

此外,遜還用作姓氏。《萬姓統譜》有記載。

遜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遜字的小篆寫法)

2、返。讀fǎ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返,還也。從辵,從反,反亦聲。《商書》曰:『祖甲返。』」這是個形聲兼會意字。本義是還,回歸。也作「反」。《廣韻·釋詁二》:「返,歸也。」《古今韻會舉要·阮韻》:「返,還也。通作反。」比如《孫子·行軍》:「粟馬肉食,軍無懸缻(同「缶」),不返其舍者,窮寇也。」用糧食餵馬,殺馬吃肉,收拾起汲水器具,部隊不返營房的,是要拼死的窮寇。又比如崔灝《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本義之外,返字還有其他用法,比如:

(1)歸還。比如《搜神記》卷四:「俟汝至石頭城,返汝簪。」返汝簪,就是歸還你的簪子。

(2)迴轉;折回。比如王維《鹿柴》:「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再比如李商隱《寫意》:「日向花間留返照,雲從城上結層陰。」都用這個意思,光線折回。

(3)更換。《呂氏春秋·慎人》:「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執幹而舞。」高誘注稱:「返,更也。更取瑟而弦歌。」孔子威嚴地更換了瑟彈了起來,子路威武地拿著盾牌跳起舞來。

(孔子、子路、顏回)

(4)違反。比如《齊民要術·種穀》:「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如果一個人)順應天時,衡量地利,那麼可以花很少的力氣而獲得最大的成功。(如果)放縱情感違反規律,將徒勞而一無所獲。

返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返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52,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說文解字》第148課:成語「萬馬齊喑」,「喑」究竟是什麼意思
    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先奉上:(1)成語「嗛而未發」中,「嗛」是懷恨的意思;(2)成語「萬馬齊喑」,「喑」指的是沉默不語。詳情請見相關字詞條。如不必須,其他內容可以忽略不計,但請口下留德。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8課,講四個漢字,分別是「喑、<口+疑>、咳、嗛」,四個字全部是《說文解字》「口」部漢字,詳情如下:1、喑。讀yī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喑,宋齊謂兒泣不止曰喑。從口,音聲。」形聲字。顯然,許慎說,這又是一個方言用字。是宋齊兩地對小兒哭泣不止的稱謂。
  • 《說文解字》第240課:成語「不速之客」中,「速」是什麼意思?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1)成語「逸興遄飛」,「遄」的意思是往來疾速。(2)成語「不速之客」中,「速」的意思是招請。兩個成語的詳細解釋請見相關詞條,其他不感興趣的內容可自行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我們講《說文解字》「辵」部的五個漢字:逪、遄、速、迅、(字形為<辵+氏+口>,GBK字庫無此字,大部分設備不能正常顯示),五個字的詳情如下:1、逪。讀cuò。《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逪,跡逪也。從辵,昔聲。」形聲字。本義同「錯」,交錯。
  • 《說文解字》第87課:「參差荇菜,左右芼之」,「芼」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87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但是這種草是什麼草,我們已經無法找到資料了。杜甫也有詩說:「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變幻如蒼狗」,這是成語「白雲蒼狗」的來歷,意思是指浮雲像白衣裳,頃刻又變得像青黑色的狗,比喻事物變化不定。
  • 《說文解字》第86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蓁蓁」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86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cí。給的解釋是「艸多貌」。徐鍇的《說文系傳》裡說:「薋,猶積也」這是薋的本義。就是(草)多;聚集的意思。
  • 《說文解字》第352課:成語「科頭跣足」中,「跣」是什麼意思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中的「跣」,用它的本義:赤腳。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四個漢字:「蹁、、踒、跣」,這四個字都不是常用字,但也不是完全的生僻字。四個字的詳情如下:1、蹁。讀piá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蹁,足不正也。從足,扁聲。
  • 《說文解字》第93課:「桃之夭夭,有蕡其實」,「蕡」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93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香艸當作艸草。」《廣雅.釋器》裡有:「芳,香也。」依照現代漢語對芳的用法,應當沿用的就是段注的字義和《廣雅》的字義,即花草的香氣。比如屈原的《離騷》「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芧。」這是芳的本義。
  • 《說文解字》第59課:「牽牛花」在古時候為什麼叫「惡菜」?
    (今天要解說的六個漢字)1、 。讀作fù。《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葍也。從艸。富聲」,也就是說,這個字就是下一個字「葍」的異體字,在下一個字「葍」的解釋中又說:「葍,也」,兩字互訓。朱駿聲在《說文通訓定聲》裡也說:「按:即葍之或體,方音稱謂微異耳。」只是不同地方人寫起來有微小的差異。它是指一種草,但它究竟是什麼草呢,沒有說。《廣韻》中說:「,雋,草名」,也沒有線索。
  • 《說文解字》第187課:「伐木丁丁,鳥鳴嚶嚶」中,嚶是什麼意思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1)「伐木丁丁,鳥鳴嚶嚶」中,嚶指鳥的叫聲,嚶嚶是象聲詞;(2)成語「鳥窮則啄」出自《孟子.哀公》,指鳥陷於絕境就要反啄,用來比喻人走投無路就會冒險。詳情請見相關字詞條,其他無興趣內容可自行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87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分別如圖:
  • 《說文解字》第228課:「今我不樂,日月其邁」,「邁」是啥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依從朋友們的要求,我們縮短每一課的內容,爭取大家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讀完一課的內容,因此,今天只講一個字,就是「邁」。今天的文章並不長,標題中的問題,文中都有答案。《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邁,遠行也。從辵,蠆(讀chài,古書上說的蠍子一類的毒蟲) 省聲。」形聲字,本義是出行;遠行。徐鍇的《說文系傳》稱:「萬聲」,似不妥。
  • 《說文解字》第170課:「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啟」是何義?
    先行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中,「啟」的意思是開,開啟、開闢、開墾。詳情請見相關字字條,無興趣內容可以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0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的三個漢字,分別是:啟、嗿、鹹。詳情如下:1、啟。讀qǐ。
  • 《說文解字》第268課:細說「遺(遺)」字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一飯三遺矢」中,「遺」字的意思是「排洩」,詳情請見第二字「遺」字詞條的第(10)條。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說文解字》「辵」部的兩個漢字,逋和遺。《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逋,亡也。從辵,甫聲。」形聲字。本義是逃亡。《廣雅·釋言》:「逋,竄也。」《易·訟》:「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意思是:爭訟失利,逃亡而歸,那是三百戶的小邑,居此不遭禍患。再比如《左傳·僖公十五年》:「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杜預注稱:「逋,亡也。」意思是:六年之後,逃回自己所居,拋棄了他的家。也用來指逃亡的人。
  • 《說文解字》第52課:古代女子為啥說自己「蒲柳之姿」?啥是蒲柳
    (今天解說的六個漢字)1、菅。《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菅,茅也。」上一節課已經說了,許慎菅茅互訓,兩個字互相解釋,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認可這種說法,說「統言則茅,菅是一」,菅是茅的一種。後續的專家說得更仔細些。《本草綱目.草部.白茅》說:「茅有白茅、菅茅、黃茅、香茅、芭茅數種……菅茅只生山上,似白茅而長。」《詩經.陳風.東門之池》載:「東門之池,可以漚營。」
  • 《說文解字》第287課:細說「德」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計「彳」部的一個漢字:德。德是現代漢語常用漢字,因此是重點漢字。許慎也認為德字很重要,所以把它排在了「彳」部部首漢字外的第一位。標題中提到的成語「同心同德」,典出《書·泰誓中》,「德」指「心意」,並不指「德行、道德」。德字的詳情如下:德。讀dé。《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德,升也。
  • 《說文解字》第91課:《詩經》裡的「如履薄冰」,你能讀準嗎?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讀fà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艸浮水中皃。」(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音bó。給的解釋是:「木薄也。」僅看這句,很難理解。好在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吳都賦》:『傾數薄。』劉注曰:『薄,不入之叢也。』按:林木相迫不可入曰薄。」就是林木密集叢生處,密集的程度到了「不可入」的程度。《楚辭.九章.涉江》有:「露申辛夷,死林薄兮」露申(有人考證說露申就是玫瑰)、辛夷花死在荒野裡,因為林木密集,它們受逼迫得不到營養而死。
  • 說文解字:漢字「母」「毋」「毌」什麼意思?什麼區別?
    今天跟大家分享「母」「毋」「毌」這三個字,長得很像,但是讀音完全不一樣,意思也不一樣,今天我們來辨個究竟。這三個字什麼區別?《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母」這個字:牧也。從女,象懷子形。字形採用「女」作邊旁,像懷抱孩子的樣子. 另一種說法認為,「母」的字形像給孩子餵奶的樣子。
  • 成語「述而不作」中,「述」是什麼意思?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1)「四月維夏,六月徂暑」中,「徂」是開始的意思;(2)成語「述而不作」中,述的意思是「闡述前人成說」。詳細的解釋見相關詞條,無興趣內容請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33課,講《說文解字》「辵」部的兩個漢字,分別是和述。
  • 成語「吳牛喘月」中,「喘」是什麼意思?
    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先奉上,其他無興趣內容可自行忽略:成語「吳牛喘月」中,「喘」是急促呼吸的意思。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54課,接著講「口」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分別如圖:(運動員比賽後急速呼吸)再比如李白的《丁都護歌》中有:「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其中的「吳牛喘月」是成語,吳牛一般指江淮一帶的水牛,吳地天氣多炎暑,水牛怕熱,喜歡泡在水裡,見到月亮也以為是太陽,故臥水望月而喘。
  •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7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六個字多個是生僻字,學來相對枯燥,請堅持,今天的六個字分別如圖:讀這個音時,用於詞組「啁噍」,有兩個意思:(1)鳥鳴聲。《廣韻.尤韻》:「啁,啁噍,鳥聲。」比如《禮記.三年問》:「小者至於燕雀,猶有啁噍之頃焉,然後乃能去之。」陸德明釋文稱:「啁噍,聲。」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像燕子、麻雀一類的小鳥,在這種情況下,也要嘰嘰喳喳地哀鳴一陣,然後才依依不捨地離開(指動物也愛護自己的同類)。啁噍,也用作:「啁啾」「啁唧」、「啁啁」等。
  • 成語「唯唯諾諾」中,「唯」與「諾」都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63課,專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一個漢字:唯。詳情如下:唯。《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唯,諾也。從口,隹聲。」許慎認為唯字是形聲字。但現代有人認為這個字是會意兼形聲字,存在爭論,我們先看字形演變:
  • 咬文嚼字:成語「咄咄怪事」中,「咄」字怎麼讀,是什麼意思?
    先奉上標題裡問題的答案:(1)《詩經》「噂沓背憎」,「噂」是當面歡笑聚談的意思,噂沓背憎指當面談笑背後罵;(2)成語「咄咄怪事」用以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咄」是表示吃驚的聲音,讀作duō。詳細解釋請參見相關字條,其他無興趣內容可直接忽略。